niusouti.com
更多“简述近代货币思想发展的趋向。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向。


    答案:错
    解析: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向。
    (1)内容趋于集中。
    (2)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
    (3)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 第2题:

    近代手工业发展的态势是()。

    • A、向机器工业转变
    • B、趋向没落
    • C、延续传统轨道发展
    • D、与机器并存
    • E、自我更新

    正确答案:A,B,C,D

  • 第3题:

    简述近代中国经济思想的消费论。


    正确答案:中国古代黜奢崇俭占主导地位,也有少数思想家指出奢侈的积极作用。魏源一方面肯定俭是美德,另一方面又主张富人崇奢,理由和古代的说法相同。到第三阶段有些思想家从发展资本主义的角度讨论奢俭问题。谭嗣同、梁启超都批判了黜奢崇俭,主张富人投资新式企业以求利,严复则肯定俭的积极作用,又批评了守财奴式的俭,主张将节省下来的财富用于投资。他还提出消费和积累要保持适当的比例。
    一种是相对人口过剩思想,如薛福成和陈炽,认为只要发展机器工业,人满之患就可以解决;谭嗣同认为通过世界范围的移民可以解决局部地区的人满。主张不存在人满之患的有包世臣、梁启超、廖仲恺、孙中山等,他们大多从发展农业的潜力来说明中国的人口没有达到饱和点。廖仲恺、孙中山都批评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 第4题:

    简述陆贽的货币思想。


    正确答案:(一)货币数量论
    ①陆贽认为货币是国家用来掌握轻重敛散之权,调节物价贵贱的重要工具,必须由国家垄断铸造。他说:“先王惧物之贵贱失平,而人之交易难准,又立货泉之法,以节轻重之宜,敛散弛张,必由于是。盖御财之大柄,为国之利权,守之在官,不以任下。
    ②他提出了一个国家通过控制货币流通以调节物价的公式:“物贱由乎钱少,少则重,重则加铸而散之使轻。物贵由乎钱多,多则轻,轻则作法而敛之使重。是乃物之贵贱,系于钱之多少;钱之多少,在于官之盈缩。”把形成物价贵贱的原因完全归之于货币数量,因此是中国古代的最典型的货币数量论。”
    (二)对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的阐释他认为钱重物轻
    陆贽指出:两税折交绢布,“往者纳绢一匹,当钱三千二三百文;今者纳绢一匹,当钱一千五六百文。

  • 第5题:

    简述近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利用外资论。


    正确答案: 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情况下,外资必然会进入中国,本无所谓利用。但有些思想家从发展民族经济考虑,提出了利用外资的主张。这主张首先表现在兴建铁路上,马建忠、薛福成、钟天纬以及后来的孙中山等都主张借外债以兴铁路。
    马建忠反对招洋股,认为招洋股会使外人控制中国的利权。何启、胡礼垣则主张造铁路要入洋股而反对借洋款,认为借洋款的损失很大。孙中山认为利用外资不妨以路权相让四十年,以加速铁路的发展。对利用外资的利弊作全面分析的是梁启超,他也主张用洋债而勿用洋股。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则是希望充分利用外资的计划。

  • 第6题:

    简述河南龙山文化的发展趋向。


    正确答案: 河南龙山文化王湾类型,发展成为中国最早的青铜文化--二里头文化,因此河南龙山文化孕育发展了中国文明初期青铜文化,是探索夏文化对象,并提供了追寻商文化渊源的线索。

  • 第7题:

    简述近代传统器乐的发展?


    正确答案:近代传统器乐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民间器乐社团,地方性乐种,以及一些流浪艺人的创作,演奏等方面,从总体上看,传统合奏音乐的社会影响和艺术上的发展都大于独奏音乐.合奏大多是自娱性货助兴式的,亦有应用于商业性表演者,近代有影响的民间乐团体中,起骨干作用的一批名家为传播传统器乐做出了重要贡献.近代有大发展的传统器乐是江南丝竹,广东音乐,弦乐,汉乐,北方吹歌等乐种.

  • 第8题: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发展的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第一个阶段: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封建社会制度已是强弩之末,又面临西方国家的威胁,许多有识之士开始以新的视角,探讨拯救国家与民族的道路。林则徐、魏源是他们的代表人物。他们自觉地收集外国军事资料,研究敌情,提出了组织民众,军民配合,沿海各省协力筹防和以守为战,以逸待劳,在沿海、陆地歼灭敌人的方针。
    第二个阶段:两次鸦片战争后,面临深重的民族灾难,洋务派代表奕忻、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主张“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整顿军队,创练新军,筹办海防,兴办学堂,选派出国留学人员。同时,随着西式武器陆续装备军队,出现了步骑、步炮协同作战,海军独立作战、陆海协同作战等战术的变革。战斗中的阵形由密集向疏散发展。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形成了。
    第三个阶段:19世纪50年代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在武器装备建军和作战指导思想以及战略战术等方面,超过了以往历代农民起义军的水平。另外,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湘军、淮军等领导人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等人也积累了一套建军理论和作战原则,对以往的军事思想有所发展。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等人逐渐认识到国防与民生互为表里的,并大胆借鉴苏联红军经验,设立党代表制度,建立政治工作制度,使军队的面貌焕然一新。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的四个个阶段。

    正确答案: 近代中国是中国经济思想的转变时期。它是中国人逐步接受西方经济思想的影响使之与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相结合,从而产生新的经济思想的过程。从鸦片战争至共和国的建立时期,中国经济思想的演变明显地表现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0~1860年)的经济思想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继续发展,虽然已有人主张学习西方,发展机器工业,但都没有接触过西方的经济理论。
    第二阶段(1860~1894年)进入了学习西方的实践时期,人们对西方经济制度加深了了解,对西方的经济理论仍然所知不多。
    第三阶段(1895~1919年)西方经济学在中国广泛传播,有些中国学者已经用西方经济理论来观察、分析中国的经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经济理论和主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开始在中国传播并发生初步的影响。
    第四阶段(1919~1949年)五四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经济学基本上已和西方接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近代中国经济思想的义利论。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贵义贱利思想占主导地位。它的积极作用是对人们的求利活动有所制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消极作用是对人们的求利活动束缚过多,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进入近代以后,有些思想家如薛福成、陈炽都对贵义贱利思想进行了批判,这对解放人们的思想有积极意义。
    另一方面也存在贬低义的作用的倾向。严复主张义利合,是把义统一于个人的“长久真实之利”,实为对义的否定。何启、胡礼垣则根本不谈义,他们所主张的是一种西方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孙中山提出要恢复道德文明,主张发扬经过改造的传统道德规范,实际上是重新肯定了义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近代手工业发展的态势是()。
    A

    向机器工业转变

    B

    趋向没落

    C

    延续传统轨道发展

    D

    与机器并存

    E

    自我更新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程控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向。

    正确答案: (1)进一步提高控制系统的分散程度,提高集成度和可靠性,增强功能,降低成本。
    (2)研制新型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提高集成度和可靠性,增强功能,降低成本。
    (3)积极采用CCITT建议的高级语言编程,提高软件水平和模块程度。
    (4)加强对支援系统的开发,提高系统开发的自动化水平。
    (5)提高对数据,图文通信等非话业务的处理能力。
    (6)局间采用7号公共信道信号方式,加强用户ISDN功能。
    (7)为适应宽带ISDN发展,研究与采用光电式波分交换(WD,S)及异步时分(ATD.交换方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近代思维的发展。
    西方的三大学说皆源于德国:康德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黑格尔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

  • 第14题:

    简述近代中国经济思想的田制论。


    正确答案:土地问题是中国历代政府和思想家普遍关心的问题。龚自珍提出农宗论,企图用宗族关系来缓和地主和农民的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洪秀全以平分土地为解决土地问题的理想方案。主张通过减租来减轻农民痛苦的有陶煦和钟天纬。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批评了地主的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主张平均地权,土地国有,将这一政策作为防止中国经济发展后发生社会革命的主要保证。孙中山晚年还进一步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刘师培在参加同盟会期间批判了历代地权的失平,提出了“农人革命”的主张。章炳麟起初赞成平均地权,后来仅主张在人口适中的地区进行均田。孙中山的土地国有主张曾受到梁启超的抨击,双方发生了激烈的论战。

  • 第15题:

    简述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的四个个阶段。


    正确答案:近代中国是中国经济思想的转变时期。它是中国人逐步接受西方经济思想的影响使之与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相结合,从而产生新的经济思想的过程。从鸦片战争至共和国的建立时期,中国经济思想的演变明显地表现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0~1860年)的经济思想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继续发展,虽然已有人主张学习西方,发展机器工业,但都没有接触过西方的经济理论。
    第二阶段(1860~1894年)进入了学习西方的实践时期,人们对西方经济制度加深了了解,对西方的经济理论仍然所知不多。
    第三阶段(1895~1919年)西方经济学在中国广泛传播,有些中国学者已经用西方经济理论来观察、分析中国的经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经济理论和主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开始在中国传播并发生初步的影响。
    第四阶段(1919~1949年)五四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经济学基本上已和西方接轨。

  • 第16题:

    简述近代中国经济思想的货币论。


    正确答案: 鸦片战争前后的白银外流,使中国形成了讨论货币问题的高潮。在讨论中,出现了王瑬的名目主义货币理论和魏源、许楣的金属主义货币理论,它们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的名目主义货币思想和金属主义货币思想发展的顶点。咸丰年间因镇压太平军的财政需要而讨论行钞问题,由王茂荫发其端。坚持和发展反用银论的有徐鼒和孙鼎臣。第二阶段主要是讨论自铸银元问题。第三阶段西方货币理论传入,并进入了建立本位制度的讨论。梁启超、康有为都主张实行虚金本位制,康有为还首次提出了以发行公债为发行纸币的中间环节的办法。
    1912年孙中山提出实行纸币流通制度的钱币革命论,后来他和朱执信、廖仲恺都著文进行宣传,廖仲恺还提出了“货物本位”的名称。严复、孙中山都把货币视为筹码,章炳麟则用劳动价值观点来阐述金属主义货币理论。

  • 第17题:

    简述王夫之的货币思想。


    正确答案: 王夫之的货币思想,是他的经济思想中最为落后的部分,基本上是因袭传统的看法。他坚决主张以铜钱为唯一的流通手段,反对白银与纸币作为货币而流通。但他又不是贬低,否定货币,他赞成以货币为租税,征收的主要工具。他反对白银作为货币的理由是:“银之为物也,固不若铜铁为机器之必需,而上类黄金,下同铅锡,无足贵者”。
    王夫之关于货币问题的论述,认为货币问题关系国家贫富,以及赞成出口商品输入金钱这两个观点,反映了当时经济进步的时代动向。

  • 第18题:

    试述西方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演变。


    正确答案: 1)在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史上,“自由主义”是指19世纪时期在欧美各国广泛流行的一种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其思想核心是以理性为原则的个人主义和个人自由。
    2)早在文艺复兴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增强,“自由”便同“平等”“博爱”一起作为反对封建束缚的政治口号,被许多思想家提了出来,并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自由观。到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作为资产阶级反抗封建专制和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的自由主义思想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斯宾诺莎是自由主义的早期阐述者洛克是自由主义的真正确立者,卢梭、孟德斯鸠是洛克自由主义原则的继承者和发展者潘恩和杰弗逊则把自由主义原则作为人权之一,以法的形式固定下来。
    3)到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一些主要国家中得到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也日益得到巩固和加强。随着产业革命在英国等一些主要国家内的完成,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突飞猛进,社会政治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表现在,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国家经济力量的重心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手中,另一方面,就是近代工业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他们在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为一支独立的社会政治力量。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由此,资产阶级需要的不再是那些空洞抽象的思想原则,而转为对现实的阶级统治进行辩护。他们抛弃了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学说中的批判的、革命的精神,把追求个人利益的功利原则作为人类一切活动的动力和目的,社会和国家产生、发展的原因。他们标榜个人自由,并把它定位在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竟争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同时他们认为,社会利益是虚幻的,只有个人利益才是真实的,才是人类历史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个时期的自由主义思想大致经历了由孔斯坦区分古代自由和近代自由,即政治自由和个人自由;边沁的功利主义行为原则;密尔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对自由的界定三阶段。
    4)19世纪末期以来,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自由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现代自由主义,它同保守主义政治思想相辅相成,共同维护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体系。

  • 第19题:

    简述车站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发展趋向。


    正确答案: ⑴从局部使用微机逐步向全微电子化方向发展;⑵由集中式控制过渡到分布式控制,进而实现多层次控制;⑶室内外设备由专线联系过渡为总线方式。

  • 第20题:

    ()为日后近代旅游活动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正确答案:文艺复兴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近代企业经营管理思想。

    正确答案: ⑴企业经营思想
    ①产品创新;
    ②组织形式创新:同业企业联营组织;
    ③注重市场调研;
    ④重视先进的经营手段和方式的运用:广告、赠品等。
    ⑵企业管理思想
    ①引进运用西方企业管理措施;
    ②对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
    ③企业用人策略———内外兼修的灵活用人方式。李烛尘“事业的基础是人才,有了人才,一切事情都好办,没有人才一事无成。我们需要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就必须重视人才。”
    ④企业管理理念———创新性的中西方管理思想交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近代中国经济思想的货币论。

    正确答案: 鸦片战争前后的白银外流,使中国形成了讨论货币问题的高潮。在讨论中,出现了王瑬的名目主义货币理论和魏源、许楣的金属主义货币理论,它们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的名目主义货币思想和金属主义货币思想发展的顶点。咸丰年间因镇压太平军的财政需要而讨论行钞问题,由王茂荫发其端。坚持和发展反用银论的有徐鼒和孙鼎臣。第二阶段主要是讨论自铸银元问题。第三阶段西方货币理论传入,并进入了建立本位制度的讨论。梁启超、康有为都主张实行虚金本位制,康有为还首次提出了以发行公债为发行纸币的中间环节的办法。
    1912年孙中山提出实行纸币流通制度的钱币革命论,后来他和朱执信、廖仲恺都著文进行宣传,廖仲恺还提出了“货物本位”的名称。严复、孙中山都把货币视为筹码,章炳麟则用劳动价值观点来阐述金属主义货币理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近代货币思想发展的趋向。

    正确答案: 鸦片战争前,由鸦片进口白银外流导致了银钱比价持续上升。加之战后持续的贸易入超和战争赔款,均需用银支付,使得银钱并用的传统币制难以维持。另一方面,受外来铸币的影响,中国民间和地方政权也逐渐仿西法铸造的银币。由于没有统一的、确定的制度,铸币者越多,货币流通领域也越杂乱无章。交易中收受各种货币,不但辩伪、折算,浪费时间,稍一不慎,还会蒙受无谓的损失。这自然引发了各种整顿、改革货币制度的主张和议论。1860年以前在货币领域中的探讨和议论,仍未超出传统货币制度、货币思想的范围。1860年后中国社会经济制度逐渐发生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要解决货币领域中的问题,已不可能维持现存的货币制度,而必须以西方的信用货币制度为蓝本,进行从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转变的根本性变革。有人甚至宣扬“币制救国论”,认为改革货币制度是中国脱贫致富,转危为安,救亡图存的关键。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