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计算机技术对考古的应用。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焊接中常用的计算机技术。


    正确答案: 数据库技术、专家系统技术、CAD/CAM系统、计算机仿真技术、模式识别技术、数值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辅助焊接过程控制。

  • 第2题:

    简述考古类型学与考古学理论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考古类型学是考古学理论的基木内容之一。主要用来研究遗迹和遗物的形态变化过程,找出其先后演变规律,从而结合地层学判断年代,确定遗存的文化性质,分析生产和生活状况以及社会关系、精神活动等。大量用于研究陶器、瓷器等使用周期短、变化较明显的器物。考古类型学是对收集到的实物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和分析,研究和方法论。是受生物分类学的启发而产生,又称标型学或者器物形态学。通过对考古遗存形态的排比来探求其变化规律,逻辑发展序列和相互关系,凡事具有一定的形态并且延续了一定时间的考古遗存,都可以进行类型学研究。

  • 第3题:

    简述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对新疆进行的考古工作。


    正确答案: 1927年瑞典人斯文赫定与中国团体学术协会联合组成西北科学考察团,北京大学教务长徐炳昶(旭生)和北大考古学会黄文弼、袁复礼参加,经费由斯文赫定负担。收获丰富。后黄文弼撰成《罗布淖尔考古记》、《吐鲁番考古记》、《塔里木盆地考古记》等。

  • 第4题:

    简述英国考古学家M.惠勒对考古调查发掘的更加科学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正确答案: 惠勒(1890——1976)先后在英格兰、威尔士、法国、印度、巴基斯坦进行考古,总结前代田野考古学家们的经验并加以发展,除了提高发掘的技术以外,还强调要提高发掘的目标。他主张考古学家要掘出古代的“人民”,而不仅仅是掘出古代的文物。后来,他把他的观点和方法写成一本题为《从土中发掘出来的考古学》的书,是现代田野考古学的杰作。

  • 第5题:

    简述计算机技术对考古的应用。


    正确答案: 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也开始应用于考古研究。计算机技术主要应用于大量的考古调查和发掘获得的影像、图表、文字、数据等资料的贮存、检索、流通和各种研究信息的分析、运算等。由于计算机的运用,大大减轻了研究者的各种繁重工作,加快考古研究的进程。特别是由于全球卫星定位仪(GPS)和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的配合使用,进一步开辟了新的领域

  • 第6题:

    简述环境考古学定义


    正确答案: 是一系列考古技术手段和理论方法的总和,包括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地貌考古、地质考古、资源考古等,通过认识人类的物质文化遗存与其赖以产生并得以保存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来认识人类行为以及社会、文化发展演变的规律。是一门边缘学科。它的研究对象:一是特定的考古学文化的考古遗存部分;二是作为这个考古学文化生存背景的自然环境的遗存部分,如经济、技术、居址、资源利用、人与环境关系的观念和价值的沉淀。将自然与人文的因素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 第7题:

    ()是计算机技术对物料计划和生产管理最初的应用形式。

    • A、MRP
    • B、MRPII
    • C、ERP
    • D、MPS

    正确答案:A

  • 第8题:

    简述中国学者对欧洲考古学的推崇。


    正确答案: 到19世纪末,考古学在欧洲已经日渐兴盛,一个又一个的古代文明重建天日,引起了中国的一些学者的关注,如梁启超就在他的《中国史叙论》著作中,介绍欧洲考古学对史前时期的分期法,并与中国古史传说时代对比较。欧洲考古学将史前时期划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中国现在考古学的分期仍然是沿用的欧洲考古学的分法。

  • 第9题:

    简述考古学的定义


    正确答案: 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 第10题:

    简述判断考古遗存年代的方法。


    正确答案: 断定绝对年代的方法,在历史考古学的领域内,主要是依靠文献记载和年历学的研究。对于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考古学的绝对年代的断定,就不能不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自然科学的方法。就测定考古资料的绝对年代而言,有放射性碳素断代、热释光断代、古地磁断代、钾-氩法断代、树木年轮断代、裂变径迹法断代、氨基酸外消旋法断代、黑曜岩水合法断代、铀系法断代等方法,有的也适用于历史考古学的断代。用各种自然科学手段测定年代的方法,为第四纪以来人类进化史的研究提供了年代依据,特别是为建立以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为主的史前考古学的年代体系奠定了基础。

  • 第11题:

    单选题
    在解释遗存过程中,考古学更多地应用()这一考古学基本理论。
    A

    考古地层学

    B

    考古分类学

    C

    考古类型学

    D

    考古序列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简述西亚的考古工作。


    正确答案: 19世纪初,在波斯境内发现了刻有楔形文字的摩崖石刻,为古波斯文、古埃兰文和古巴比伦文。1842年,法国人博塔开始发掘尼尼微城址(古代西亚新亚述帝国都城遗址,位于今伊拉克摩苏尔市,底格里斯河东岸。始建于前8世纪末,前612年为巴比伦毁灭。)。次年又发现了亚述王朝萨尔贡二世的宫殿址。1845~1851年英国人A.H.莱亚德也在尼姆鲁德和尼尼微发掘出亚述时代的许多石刻浮雕、楔形文字的石刻和泥板。

  • 第13题:

    简述考古学的定义与实际考古学工作的各个环境,谈谈现代科学技术在这些环节所应用的情况。


    正确答案: 考古学即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科学田野发掘过程:红外遥感勘探、钻探。文物修复过程:应用粘接,修补,加固等稳定性处理从而派生出修复学、保护学。在文物分析与研究方面,应用了年代测定技术,文物分析,鉴定技术,提供了传统考古学无法得到的信息。

  • 第14题:

    简述考古学与动物考古学的关系。


    正确答案: 动物化石可确定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年代;确定当时的气候,以及狩猎对象;渔猎及畜牧业在生产经济中的比重;骨料如非本地动物骨骼,则可推断与邻近地区的往来关系等。

  • 第15题:

    简述考古地层学的应用相关概念。


    正确答案: 文化层—有一定时间和空间含义的人类文化堆积的关系总称。

  • 第16题:

    简述考古地层学的应用地层堆积原。


    正确答案: 1、文化层的底面可能是生土,也可能是下一文化文化层的顶面;
    2、自然地面或者人类活动地不一定是水平的;
    3、文化层的厚度是顶面和底面的距离,表示堆积的时间,不能以绝对的厚度衡量堆积时间长短;
    4,遗址局部可能或出现跳跃式的叠压关系,局部地层关系不一定代表整个遗址的地层堆积序列。

  • 第17题:

    简述计算机技术在口腔修复领域的应用。


    正确答案:计算机教学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诊室办公自动化系统(HIS);人工智能(AI);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系统);智能化医疗、诊断仪器;人工虚拟现实;科学可视化(多媒体图象处理);生物力学模型计算。

  • 第18题:

    简述环境考古学研究的方法。


    正确答案: A.地址环境考古学方法:地质学特别是第四纪地质学同史前考古学的关系最为密切。第四纪是地质史上最新的一个时间单位,仅就环境考古学而言,地质学对沉积物成因和第四纪气候演变的研究,对于恢复古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B.动物环境考古学方法:不同的动物不仅是适应一定的温度和纬度,而且与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相适应,据此,可以根据动物化石推断古人类生存的古地理环境。
    C.植物环境考古学方法:同动物相比,植物由于移动性小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差,对温度、降水、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变化更敏感,常被看做是地质时代“温度计”而用来判断第四纪古气候的变化。利用古文化遗址中的植物遗存进行有关植物和古气候的研究,是植物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植物的根、茎、叶和种子等易腐朽而能够保存下来成为化石的很少,故古植被方面的研究,主要依靠对植物的微体化石的分析,如孢粉分析(利用埋藏在古地层中的植物孢子和花粉研究古植被和古气候孢子是指苔藓、蕨类等植物的繁殖细胞,花粉是指裸子和被子植物的繁殖细胞)和植硅酸体分析(沉积于某些植物体中的玻璃质的二氧化硅骨架耐酸碱、耐高温,具有很大的稳定性,被称为植物硅酸体或植物蛋白质、植硅石。硅酸体多存在于植物的细胞壁上,,在植物体因各种原因被破坏后,仍可长期保存下来,并保持其原有的形态不变,成为微体化石禾本科植物也称“灰像法”)等。

  • 第19题:

    简述考古调查方法。


    正确答案: 踏查—实地步行调查钻探—遗迹暴露地面不足以了解埋葬情况时,试掘—为进一步了解遗迹底层的堆积情况和文化内涵,选择恰当部位作小面积的发掘

  • 第20题:

    简述考古学目标。


    正确答案:1.研究文化历史:文化历史学的知识来自于对考古遗址、器物、房屋和其他相关遗存的研究。
    2.重建人类的生活方式;阐释社会演变的规律。

  • 第21题:

    简述中国学者对欧洲考古学成就的介绍。


    正确答案: 19世纪末,欧洲的考古学已经日渐兴盛,趋于成熟。当时已有一些中国学者对他们的业绩十分注意,曾在著作中加以介绍。例如:1900年章太炎在《中国通史略例》中介绍西洋史学思想时提及,“今日治史,不专赖域中典籍,凡皇古异闻,种界实迹,见于洪积石层,足以补旧史所不逮者。”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中,更讲到19世纪中叶以来欧洲考古学家将史前时期划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3期,并将中国古史传说与此比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