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评述李维的史学成就。

题目

评述李维的史学成就。


相似考题
更多“评述李维的史学成就。 ”相关问题
  • 第1题:

    被后人称为“史学之父”的希腊史学家是( )。

    A.希罗多德
    B.李维
    C.修昔底德
    D.塔西佗

    答案:A
    解析:

  • 第2题:

    评述刘知几史学思想和历史观。


    正确答案: (一)刘知几否认天命对人事有决定作用,主张史家论述历史上的“治乱兴亡,应以人事”为主。他批判了历史命定论而提倡了历史人定论。他认为对于国家的成败兴亡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智能,人的主观努力,而不是天命。刘知几的这种主张对于提高史书的质量,对于抵制封建统治者的天明说教和愚民政策是有重要意义的。在刘知几的心目中并没有人民大众的力量,他所谓的人事是帝王将相的活动,他不可能认识到人民大众的作用。刘知几虽有许多批驳灾异的言论,但他所批驳的只是董仲舒、刘向、班固等人对灾异的解释,指责他们对灾异应验解释的疏阔,并不是批驳天人感应本身的荒诞无稽。他并没有否定对灾异祥瑞、鬼神天命的存在。他也相信天是能够赏善惩恶的,他仍然是个有神论者。他对于历史命定论批判,对于历史人定论的提倡不可能是坚决的,他常常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他之所以反对命定论,提倡人定论,只是他处于史学家的责任感,局限于他的阶级立场和当时的科学水平,他还不能建立一个唯物主义理论基础,所以他只能引用孔子不谈天命、鬼神,“怪力乱神,宣尼不语”来作为理论依据,或根据举例性判断,或依据文献考证来批判,这样他的反对命定论也就很有限度了。
    (二)刘知几具有历史进化的思想。首先他认为历史是变化的。其次他指出随着时间推移,社会发展必有新发展,今不一定不如古,古也可以不如今。再次刘知几在看到古今变异的基础上区分了古代历史时期,注意到历史发展具有阶段性。还次,刘知几提出了“古今不同,势使然也”的观点。他认为促进时代推移社会变化的是一种客观的不以天命或各个意志为转移的势在起作用。刘知几不能讲出适应时代发展的“理之必然”。当他触及到历史规律进行具体分析时,他只能从所谓的地富才良等地理、人文的一般原则去说明此年。
    (三)刘知几有反对以成败论英雄的历史观。但是他这种以命定论而提倡人定论,的历史观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这是他封建史家积极立场的局限性。
    (四)刘知几在华狄问题上也表现出进步观点,这种观点是对唐朝历史发展和趋势的积极反应,反映了民族融合的史实。

  • 第3题:

    李维的()又称《罗马史》。他的史学思想有三点()、()、文笔优美。


    正确答案:《建成以来史》;通史体例;垂训思想

  • 第4题:

    评述北京明清故宫的成就。


    正确答案: 现存的北京宫殿建于1406年,完成于1420年。“型制昔如南京,而宽敞壮丽过之”。它的布局集中了前朝各种型制的特点,如: 
    ①宫殿和城市中轴线重合,突出宫城的地位;
    ②采用千步廊,在天安门南的序曲部分做文章(仿宋元);
    ③采用三朝五门(仿隋唐); 
    ④采用三朝两宫制(明初); 
    ⑤园林置于三朝两宫之后(唐); 
    ⑥午门采用宫阙制“∏”(唐)。
    故宫宫殿的艺术成就是创造至高无尚的皇权气氛,手法有:
    ①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故宫中轴线与城市中轴线和二为一,形成一种突出秩序。这种秩序是以组织人活动的主干线路为基础。在轴线上的建筑及其附属部分采取严格对称的手法,主轴线两侧次要轴线上各建筑采取大致对称而灵活变通的手法。这是居中为美这一构图思想的必然性结果。
    ②院落运用与空间变化:故宫在1.6公里轴线上,用连续的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有节奏的建筑序列,使人渐入佳境,产生精神的升华,衬托出三大殿的庄严、崇高、宏伟。院落的组织通过以门、廊庑、屋顶为中介,用两极渗透机理,进行转换、限定、对比、反衬,体现了中国建筑群空间与失健叠加的特色。
    ③建筑形尺度的对比:故宫的主要建筑尺度高大,次要建筑则台基高度按等级降低,尺度缩小,尺度表现等级,目的是突出主体,主要通过屋顶形式,开间数的对比。
    ④富丽的色彩和装饰:建筑采用强烈的对比色调,白色台基、土色墙面、朱色门窗、青绿彩画再加上赭色琉璃,使故宫在蓝天和全城大片灰瓦衬托下,格外光彩夺目。建筑细部和装饰、小品陈设、文字附加象征意,以示皇权之神威。
    北京故宫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代表性建筑之一,是建筑符号成熟、空间意识强化、宫殿建筑走向纪念性的高潮。

  • 第5题:

    问答题
    评述波里比阿的史学成就。

    正确答案: 他写作了《通史》、《罗马史》,体现了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波里比阿的史学体现了古希腊史学的传统,发展了修昔底德的史学。
    特点:
    ①历史眼界的开阔,记载了一个辽阔的古代世界“历史学家的历史学家”
    ②一丝不苟的求真精神,抛弃一切个人的成见和党同伐异的情绪,以公正的态度,从大量的史集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③强调独立思考,不轻信别人的记载
    ④注重历史的因果联系,一是引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另一件是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⑤强调历史的垂训作用。
    他的作品突破:
    ①历史意识改变
    ②世界概念扩大
    ③编撰方法进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简要评述攸西比乌斯的史学成就。

    正确答案: 攸西比乌斯被称为“教会史学之父”,其著作有《编年史》、《教会史》、《巴勒斯坦殉教者传》、《古代殉教者传集》、《君士坦丁传》。
    特点:
    ①首先在史料的保存方面,他在著作中大量引用资料,随着时间的流逝尤为珍贵
    ②他在编撰年代纪方面为教会史学所作出贡献。
    ③攸西比乌斯比较了解古代不同史学家计算年代的方法,以便确定各个民族的正确年代表,有了统一的时间意识,成为年代学的雏形,线性时间观念扎入西方人意识中。
    ④攸西比乌斯开创了圣徒传这种以圣徒.殉教者.为中心的传记类型,从此孕育了中世纪传记史学这条充满着虔诚的独特风景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单选题
    西方史学著作《远征记》的作者是()
    A

    修昔底德

    B

    色诺芬

    C

    塔西佗

    D

    李维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试评马基雅维里的史学成就。

    正确答案: 马基雅维里(1469—1527),其作品有《君主论》、《论李维<历史>前十书》、《佛罗伦萨史》,其作品以“性恶论”为指导,为政治服务,将政治与历史结合。马基雅维里非常强调历史知识的重要性,他主张君主应该阅读历史,以史为鉴。《佛罗伦萨史》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
    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具体表现为:
    ①.不是以上帝的意志,而是用人的行动来解释历史发展变化;
    ②.对教会持批判态度;
    ③.将人分为选民与群氓。
    价值:
    ①.围绕衰落和崩溃而作;
    ②.放眼整个意大利;
    ③.主张建立强有力的君主政权;
    ④.最早提出政党问题;
    ⑤.表述了一种平等思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评述刘知几史学思想和历史观。

    正确答案: (一)刘知几否认天命对人事有决定作用,主张史家论述历史上的“治乱兴亡,应以人事”为主。他批判了历史命定论而提倡了历史人定论。他认为对于国家的成败兴亡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智能,人的主观努力,而不是天命。刘知几的这种主张对于提高史书的质量,对于抵制封建统治者的天明说教和愚民政策是有重要意义的。在刘知几的心目中并没有人民大众的力量,他所谓的人事是帝王将相的活动,他不可能认识到人民大众的作用。刘知几虽有许多批驳灾异的言论,但他所批驳的只是董仲舒、刘向、班固等人对灾异的解释,指责他们对灾异应验解释的疏阔,并不是批驳天人感应本身的荒诞无稽。他并没有否定对灾异祥瑞、鬼神天命的存在。他也相信天是能够赏善惩恶的,他仍然是个有神论者。他对于历史命定论批判,对于历史人定论的提倡不可能是坚决的,他常常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他之所以反对命定论,提倡人定论,只是他处于史学家的责任感,局限于他的阶级立场和当时的科学水平,他还不能建立一个唯物主义理论基础,所以他只能引用孔子不谈天命、鬼神,“怪力乱神,宣尼不语”来作为理论依据,或根据举例性判断,或依据文献考证来批判,这样他的反对命定论也就很有限度了。
    (二)刘知几具有历史进化的思想。首先他认为历史是变化的。其次他指出随着时间推移,社会发展必有新发展,今不一定不如古,古也可以不如今。再次刘知几在看到古今变异的基础上区分了古代历史时期,注意到历史发展具有阶段性。还次,刘知几提出了“古今不同,势使然也”的观点。他认为促进时代推移社会变化的是一种客观的不以天命或各个意志为转移的势在起作用。刘知几不能讲出适应时代发展的“理之必然”。当他触及到历史规律进行具体分析时,他只能从所谓的地富才良等地理、人文的一般原则去说明此年。
    (三)刘知几有反对以成败论英雄的历史观。但是他这种以命定论而提倡人定论,的历史观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这是他封建史家积极立场的局限性。
    (四)刘知几在华狄问题上也表现出进步观点,这种观点是对唐朝历史发展和趋势的积极反应,反映了民族融合的史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评述修昔底德的史学思想。

    正确答案: 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之父”,写成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史学特点:
    ①他提出了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实施方法
    ②冷峻的客观主义精神
    ③彻底的人本史观和进步史观(摒弃天人感应说探讨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从经济关系上解释历史发展的原因
    ④平实.简洁.生动和充满智慧的文字表述形式
    影响:求真和政治史的传统,标志着西方史学在希腊时代的最高成就,具有求真精神,开创了政治史的传统。但是不彻底,人本观念强,有时认为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李维对史学研究的贡献体现在何处?

    正确答案: 李维编写了《建城以来史》,他是古罗马三大史家之一。
    他的史学思想及其在史学上的贡献:
    第一,通史体例。《建城以来史》共142卷,从其所记事确可称得上是一部在时间上跨越古(罗马早期)今(他所生活的年代)的通史之作。作者以时间顺序纵向延伸,把编年史与叙事结合起来,略古详细今,构成了一部宏大的通史著作。
    第二,垂训思想。李维则以其《建城以来史》,把罗马史家的垂训思想发展到他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李维撰史不是单纯出于对历史的一种乐趣,而是要有所作为,他立意劝诫,即以讴歌罗马先人的创业精神,激励后代的爱国热忱。在这里,李维对罗马人的精神风貌的称颂是颇有深意的,这就涉及他的道德史观。他注意树立罗马传统道德价值观,认为历史研究的目的是进行道德教化。
    第三,文笔优美。英国人拜伦称赞为:“李维的历史著作是生动的画卷”,他叙事畅达,语言华美。 第四,史料价值极高。《自建城以来史》是一部在时间上跨越古今的通史之作,尤其是它对罗马早期历史的研究更具参考价值。
    局限:
    ①难以避免历史局限性,如“天命所归”的历史宿命论思想以及种种迷信观念。
    ②对于史料的考订与辨析,也较相疏缺漏。历史的治乱兴衰与人们的道德行为有关,在史料选择上的疏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李维称费边·匹克托为罗马"最古老的史家",他的()的问世可以视为罗马史学的开端。

    正确答案: 《罗马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西方史学著作《远征记》的作者是()

    • A、修昔底德
    • B、色诺芬
    • C、塔西佗
    • D、李维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简要评述鄂图的史学成就。


    正确答案: 弗雷辛的鄂图(约1114—1158),著有《编年史》(《论两个国家的历史》)—是一部罗马帝国世俗的历史,宗教的历史。还有《从皇帝腓得烈一世的事业》数量颇多的人物传记。他的所有著作都因客观.真实而深受后人重视,被称为“中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鄂图的事业将德国史学带上了第一个高峰,也为德国史学在近代的充分发展铺下了基石。

  • 第15题:

    评述波里比阿的史学成就。


    正确答案: 他写作了《通史》、《罗马史》,体现了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波里比阿的史学体现了古希腊史学的传统,发展了修昔底德的史学。
    特点:①.历史眼界的开阔,记载了一个辽阔的古代世界“历史学家的历史学家”
    ②.一丝不苟的求真精神,抛弃一切个人的成见和党同伐异的情绪,以公正的态度,从大量的史集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③.强调独立思考,不轻信别人的记载
    ④.注重历史的因果联系,一是引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另一件是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⑤.强调历史的垂训作用。
    他的作品突破:①.历史意识改变②.世界概念扩大③.编撰方法进步

  • 第16题:

    问答题
    评述塔西佗的史学成就。

    正确答案: 塔西佗是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著作甚丰,有《演说家对话录》《日耳曼尼亚志》《阿古利可拉传》《历史》《编年史》。
    他的史学思想:
    ①反对暴政,他的代表作《历史》《编年史》尤其体现了这种反对暴政的主题思想,他向往罗马共和国时期的自由思想。
    ②歌颂共和。在思想上,塔西佗倾向于共和时代的贵族专政,尤其向往这个制度下元老贵族的高贵地位和自由生活。③痛恨暴君,他谴责帝王的昏庸与残暴,塔西佗的著作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一切专制独裁者的丑恶嘴脸。
    局限性:
    ①对帝制的全盘否定
    ②军事知识极差,内容较为狭窄
    ③在说的事件发生的原因时局限于人的内心世界
    ④在史学价值论上,塔西佗强调历史的社会功能,认为历史的生命是恒久的。
    ⑤保持严肃史家实事求是的尊严,第一个提出客观主义治史原则,把曲折发展的罗马史学和拉丁史学推到高峰
    ⑥他把史学当作善恶扬善,警惕世人的有力武器,揭露罗马统治阶级上层的腐败与丑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评述王国维对历史文献学的成就。

    正确答案: 王国维治学严谨,规模宏大,把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方法,同乾嘉诸儒的传统考据方法,成功的结合起来,创立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他强调要把新出土的文献资料与古代典籍相互印证,因而在古史研究上,取得了同时代学者无法企及的成就。
    一在甲骨文的搜集和研究方面:王国维在罗振玉成就的基础上突破了甲骨文字考释的范围,以甲骨卜辞为原始的文献史料,来探讨殷商的历史、地理和礼制,所著《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殷周制度论》都运用了二重证据法,他是从称谓判断卜辞年代和进行甲骨文缀和的先导者。
    二在汉晋木简的考释方面,他与罗振玉合作,将沙氏书中材料重新分别考释,成《流沙坠简》一书,这是我国学者研究汉晋木简的开山之作。
    三在敦煌文书的整理和研究方面,他十分重视敦煌文书在学术上的价值,依据唐写本考订唐初职官、瀚海军设立的时间及唐前期实行的均田制,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又根据唐写本,使韦庄的《秦妇吟》复传于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马基雅维利的史学成就。

    正确答案: 马基雅维利是近代第一位资产阶级政治学家,主要著作有《君主论》《佛罗伦萨史》,其中《佛罗伦萨史》代表人文主义史学最高成就,用把佛罗伦萨融入西欧世界的眼光,开创了编年史体裁,否定基督教史学观念。并且将历史与政治紧密练习在一起,体现了时代的精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评述李维的史学成就。

    正确答案: 李维编写了《建城以来史》,他是古罗马三大史家之一。
    他的史学思想及其在史学上的贡献:
    ①通史体例《建城以来史》共142卷,作者以时间顺序纵向延伸,把编年史与叙事结合起来,构成了一部宏大的通史著作。
    ②垂训思想,李维撰史不是单纯出于对历史的一种乐趣,而是要有所作为,他心急劝诫,即以讴歌罗马先人的创业精神,激励后代的爱国热情。道德史观.
    ③史料价值极高,是一部在时间上跨越古今的通史之作,尤其是它对罗马早期历史的研究更具参考价值。
    ④文笔优美,英国人拜伦称赞为:“李维的历史著作是生动的画卷”,他叙事畅达、语言华美。
    局限:
    ①难以避免历史局限性,如“天命所归”的历史宿命论思想以及种种迷信观念。
    ②对于史料的考订与辨析,也较相疏缺漏。历史的治乱兴衰与人们的道德行为有关,在史料选择上的疏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评述杜佑的史学思想和历史观。

    正确答案: 杜佑明确表示通典是为了“将施有政”,因此杜佑的通典具有比以往的历史著作更加明确的“经世致用”的目的。杜佑史学思想核心是“经邦之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可以看做是对刘知几的“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宗之要道”的史学思想的历史撰述实践上的发展。杜佑的“经邦之用”的史学思想有三个特点:
    ①具有勇敢的批判精神,他委婉的批评儒家经典中有许多空乏的言论,而罕存法制。其次同时又直接批评历代的重贤,说他们大都局限于指陈紊失之弊,很少有匡救之方。
    ②重实际讲实效,把对历史的认识转化为现实的实践,杜撰通典着眼于现实而关注与理道,主张进一步研究理道的具体措施。
    ③把握了社会的症结,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杜佑青年时代经历的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冲击深深影响了他的思想和撰述旨趣。杜佑的历史进化思想史他历史观的核心,他继承了司马迁、刘知几等人朴素的进化思想,同时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司马迁在考察古今变化时充分肯定历史是进化的,刘知几也认为随着时代的推移,社会发展必然有新的特点,而且他也提出来了“古今不同,势使之然”的观点,认为促进时代推移时代变化的是一种客观的不以天命或各个意志为转移的势在起作用。而当他触及到对历史规律做具体分析时,就只能从“地富才良”等地理和人文的一般原则去说明了,这是刘知几的历史局限性,同时也是整个封建时代进步学者共有的局限性,杜佑的历史进化思想一个是反对“非今世古”,他从人口、地理等物质因素分析历史进化的势和理,但杜佑超越刘知几的地方在于一方面他指出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另一方面又看到了具体形势变化也会影响总的趋势和进程。其中包含朴素唯物辩证思想。杜佑从地理条件不同说明中华民族与夷狄在礼俗文明发展进程上产生的差异原因虽不会全面,但却是很有意义的见解。
    ④杜佑的历史进化思想还表现在具有鲜明的变通和事实的历史见解。充分肯定了秦始皇贡献,但杜佑的历史进化思想却同他传统的门阀观念发生冲突,使前者发展受到限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评述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

    正确答案: 希罗多德的《历史》是西方史学上第一部历史著作,希罗多德被称之为“史学之父”,《历史》内容丰富,非常生动地叙述了西亚.北非以及希腊等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历史往事等,为我们展示了古代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生活景图。希罗多德通过留传下来的资料.口头或文字记载,自己的实地考察而编撰完成的。
    史学思想的特点:①.推崇雅典的民主政治②.天命观和人本精神并存
    影响:①.治史视野的宽广,对古希腊史学有开创性的建树,明确提出了治史的基本任务和目的,即记载和解释人类的活动,尤其是重大功业,说明他们的因果联系
    ②.治史观念的变化:历史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人的历史活动受到难以把握的超自然力量的影响;另一方面,认识自己的主人,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创造人类的历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王国维的史学成就。

    正确答案: 提出二重证据法;开拓了学术上的新领域,在汉晋木简和敦煌写卷的研究上,有开创之功;把甲骨文的研究与商史研究相结合;在历史和历史文献考据方面的成就;文学上的成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李维的()又称《罗马史》。他的史学思想有三点()、()、文笔优美。

    正确答案: 《建成以来史》,通史体例,垂训思想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