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要评价考古学与校勘学的兴起及意义。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要评价汉代“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汉代“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一,“独尊儒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加
    强思想统治的重要文教政策,是对“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完全否定,将文化教育提高到治国平天下的战略地位。
    其二,实现了文化教育的儒学化,促成了教育的政治伦理化。总之,汉代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符合新兴的封建社会政治和经济要求,因为不仅为两汉所沿用,以后历代,也只是在此上作了一定的修改和补充,没什么根本性的大变动。所以说,汉代“独尊儒术”是中国古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文教政策,堪称两千多年中国封建教育的纲领性政策,对封建教育起了化和定型化的作用。


  • 第2题:

    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分支学科有( )。①、史学史②、史学理论③、校勘学④、考据学⑤、考古学。

    A.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
    D.①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 第3题:

    简要说明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的区别。


    正确答案: 对学习结果的评价通常是指,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进行一次评价,以这次评价的结果来反映学生在接受评价之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效。
    对学习过程的评价通常指,通过在不同时间点对学生进行多次评价而测查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潜能。
    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反映的是学生在评价之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效果或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而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关心的是学生经过中介干预阶段的学习在认知策略、思维方式上是否发生了改变,过程评价更直接地反映了学生进行学习的状态,从而也反映了学生进行后续学习所具有的潜能大小。

  • 第4题:

    人们普遍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与()的发展、()的兴起及()的进步密切相关。


    正确答案:商品经济;民主政治;现代传播技术

  • 第5题:

    现代意义上的公共政策评价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概况起来,它的产生与发展可以归结于哪些因素?


    正确答案:1、学科与研究群体的推动;
    2、政府外部动力;
    3、政府内部动力;
    4、技术手段的完备。

  • 第6题:

    论述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考古学结合的相互作用与意义。


    正确答案: 传统考古学指建立在类型学、地层学得基础之上以复原重建人类古代历史寻求其间得发展规律得一门历史科学,它的诞生和不断发展,科学化、系统化都从近代科学中获得了理论、技术上的支持,因此,它与科学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绝非一个孤立封闭的学术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吸收融合新的技术,取得新一步的发展。现代技术渗透于考古学中的各个方面,大大完善了传统考古学的理论体系,使得传统考古学正向现代考古学过渡。年代测定、计算机技术、文物保护为考古学带来的不仅是信息的膨胀,而且是基础理论的转移。推动考古学发展的动力为现代科学技术。

  • 第7题:

    校勘学


    正确答案: 校勘的目的是改正书面材料上的错误,而校勘学则是研究和总结校勘规律的一门学科。

  • 第8题:

    简述私学兴起的原因及意义。


    正确答案:原因:政治下移、经济下移导致学术文化下移的趋势;官学衰败(原因:世袭制度使得奴隶主贵族失去了进取的精神;王权的衰弱导致了学校的荒废;社会的动荡、频繁的战争打破了旧的文化垄断。);士阶级的崛起,养士之风盛行。
    意义:私学使学校从官府中解放出来,
    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局面,使教育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教师开始成为独立的社会职业;扩大了教育对象;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私学通过自由办学、自由讲学来发展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促进了先秦教育理论的发展,也由此揭开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序幕。

  • 第9题:

    问答题
    简要评价考古学与校勘学的兴起及意义。

    正确答案: ⑴兴起(考古学)
    ①比昂多(1392—1463),著有《著名的罗马》.《复兴的罗马》.《胜利的罗马》,把以往的古物收集变成了考古学,是考古学的奠基人
    ②意义:新兴的考古学不但对古典文艺复兴提供了有价值的诠释,而且对批判的方法和历史的解释也作了很大的贡献,比昂多在《罗马帝国衰亡以来的千年史》中第一次提出了中世纪的概念,与文艺复兴时代普遍将中世纪形容成一无是处的观点是不同的,他认为中世纪是历史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阶段。
    ⑵校勘学:
    ①洛伦佐·瓦拉(1407—1457),著有《君士坦丁赠与的辨伪》,在文献学方面具有重大成就,对校勘学也有大的突破,是文献校勘学的奠基者。
    ②他对《君士坦丁赠予》的怀疑与证明,揭穿了西方世界最著名的一次伪作,为新教改革势力反对教皇制度提供了武器,并唤醒了西方史学家的历史怀疑精神,所谓的第一手资料或权威资料并非全是历史的真实。他的成就开创了下一个世纪伟大的文献校勘运动,为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世界考古学转变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最主要的特征是新考古学,也称()的兴起。中国考古学也在这一时期逐渐的兴盛起来。
    A

    过程考古学

    B

    后过程考古学

    C

    社会考古学

    D

    认知考古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要回答私学兴起的原因和意义。

    正确答案: 原因:我国私学发端与春秋中后期,其兴起的最直接原因有两个:一是“学术下移”;二是“士阶层的起”。
    意义:
    (1)私学兴起,扩大了教育的对象和人才培养的数量,适应了当时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
    (2)私学兴起,扩大了教育的规模,推动了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
    (3)私学兴起,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推动了教育理论的探索。
    (4)私学办学、就学、讲学、竞争的四大自由,解放了思想,形成了“百家争鸣”,促进了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要分析和评价欧洲“新学校”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特点:
    (1)在具体实施上一般是由私人或社会团体经办,设在乡村或风景优美的地方的寄宿制学校。
    (2)规模不大,但校舍设备完善,师资优秀,学费昂贵。
    (3)非常重视体育,目的是使未来的实业家们有强健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
    (4)在智育上十分强调学习实际有用的知识。
    (5)在道德教育上,往往通过学生的自治来理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的民主和自由,培养善于应对社会生活的能力。
    意义:
    (1)满足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对实用性人才的需要;
    (2)推动了学校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改革;
    (3)“新学校”运动中建立了“新学校联谊会”,加强了世界教育交流与合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要说明教学评价与测量及测验的关系。


    答案:
    解析:
    教学评价不等同于测量和测验。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而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地描述人的心理特征。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
    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而教学评价则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但这种主观判断和解释必须以客观描述为基础,否则就是主观臆想。测量与测验所得到的结果,只有通过教学评价,才能判断这种客观描述的实际意义,否则所得数据或结果毫无实际价值.

  • 第14题:

    简要分析和评价欧洲“新学校”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特点:
    (1)在具体实施上一般是由私人或社会团体经办,设在乡村或风景优美的地方的寄宿制学校。
    (2)规模不大,但校舍设备完善,师资优秀,学费昂贵。
    (3)非常重视体育,目的是使未来的实业家们有强健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
    (4)在智育上十分强调学习实际有用的知识。
    (5)在道德教育上,往往通过学生的自治来理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的民主和自由,培养善于应对社会生活的能力。
    意义:
    (1)满足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对实用性人才的需要;
    (2)推动了学校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改革;
    (3)“新学校”运动中建立了“新学校联谊会”,加强了世界教育交流与合作。

  • 第15题:

    简要论述大众文化兴起的原因。


    正确答案: 1、经济市场化是其根本动因。
    2、文化意识形态的淡化与宽松是重要政治条件。
    3、电子媒体的迅速发展培养了大众文化消费群体。

  • 第16题:

    简要回答私学兴起的原因和意义。


    正确答案: 原因:我国私学发端与春秋中后期,其兴起的最直接原因有两个:一是“学术下移”;二是“士阶层的起”。
    意义:
    (1)私学兴起,扩大了教育的对象和人才培养的数量,适应了当时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
    (2)私学兴起,扩大了教育的规模,推动了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
    (3)私学兴起,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推动了教育理论的探索。
    (4)私学办学、就学、讲学、竞争的四大自由,解放了思想,形成了“百家争鸣”,促进了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展。

  • 第17题:

    世界考古学转变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最主要的特征是新考古学,也称()的兴起。中国考古学也在这一时期逐渐的兴盛起来。

    • A、过程考古学
    • B、后过程考古学
    • C、社会考古学
    • D、认知考古学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简要评价考古学与校勘学的兴起及意义。


    正确答案: ⑴.兴起(考古学)
    ①.比昂多(1392—1463),著有《著名的罗马》.《复兴的罗马》.《胜利的罗马》,把以往的古物收集变成了考古学,是考古学的奠基人
    ②.意义:新兴的考古学不但对古典文艺复兴提供了有价值的诠释,而且对批判的方法和历史的解释也作了很大的贡献,比昂多在《罗马帝国衰亡以来的千年史》中第一次提出了中世纪的概念,与文艺复兴时代普遍将中世纪形容成一无是处的观点是不同的,他认为中世纪是历史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阶段。
    ⑵.校勘学:
    ①.洛伦佐•瓦拉(1407—1457),著有《君士坦丁赠与的辨伪》,在文献学方面具有重大成就,对校勘学也有大的突破,是文献校勘学的奠基者。
    ②.他对《君士坦丁赠予》的怀疑与证明,揭穿了西方世界最著名的一次伪作,为新教改革势力反对教皇制度提供了武器,并唤醒了西方史学家的历史怀疑精神,所谓的第一手资料或权威资料并非全是历史的真实。他的成就开创了下一个世纪伟大的文献校勘运动,为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 第19题:

    试论文人画的兴起与美术史意义。


    正确答案:十一世纪后半叶,汴梁城中的一些文人名士的诗文书画活动异常活跃,其代表人物有李公麟、苏轼、文同、王诜、米芾等人。他们都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书法造诣。绘画多为寄兴谴情之作,题材偏重于墨梅、墨竹,山水树石以及花卉,追求主观情趣的表现,反对过分拘泥于形似的描摹,艺术上力求洗去铅华而趋于平淡素雅,力畅天真清新的风格。南宋时期有米友仁、杨补之,赵孟坚等。宋代文人士大夫绘画潮流影响到后代绘画,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为元明清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第20题:

    联合机能实验是评价运动员心血管的常用方法,简要说明其测试方法和评价意义。


    正确答案: 1、30s内20次全蹲起,然后连续测脉搏和血压3min;
    2、15s原地快跑,然后连续测脉搏和血压4min;
    3、3min(女2min)原地慢跑,然后连续测脉搏和血压5min。
    评价:
    1、正常反应:脉搏和收缩压适当增高,在负荷后1min达到高峰,舒张压变化不大,而且恢复较快(6-8min);
    2、运动员心血管机能欠佳、早起过度训练:脉搏和收缩压在负荷后2-3min才出现高峰或呈梯形上升,或舒张压为无休止音。
    3、运动员心血管机能明显下降,存在过度训练或过度疲劳:负荷后脉搏和收缩压出现分离现象,即脉搏明显增高,而收缩压变化不大,脉压差减小。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私学兴起的原因及意义。

    正确答案: 原因:政治下移、经济下移导致学术文化下移的趋势;官学衰败(原因:世袭制度使得奴隶主贵族失去了进取的精神;王权的衰弱导致了学校的荒废;社会的动荡、频繁的战争打破了旧的文化垄断。);士阶级的崛起,养士之风盛行。
    意义:私学使学校从官府中解放出来,
    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局面,使教育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教师开始成为独立的社会职业;扩大了教育对象;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私学通过自由办学、自由讲学来发展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促进了先秦教育理论的发展,也由此揭开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序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人们普遍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与()的发展、()的兴起及()的进步密切相关。

    正确答案: 商品经济,民主政治,现代传播技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城市学校的兴起、特征、管理及意义。

    正确答案: 1、10~11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得到发展,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业交往开始活跃,中世纪城市开始兴起。随着城市的发展,新兴的市民迫切需要学习经营工商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是原有的教会学校不能满足的,城市学校应运而生。
    2、市民与领主和教会进行斗争取得城市的自治权后,成立了主要由市民上层代表组成的市政府机关,由这种市政府机关管理的学校,就是城市学校。城市学校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教学,教学内容除宗教外,由基本的读、写、算和手工业、商业方面的专门训练。
    3、城市学校的出现,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到15世纪,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办起了这种学校,城市学校成为后来初等学校的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要评价汉代“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汉代“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一,“独尊儒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加
    强思想统治的重要文教政策,是对“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完全否定,将文化教育提高到治国平天下的战略地位。
    其二,实现了文化教育的儒学化,促成了教育的政治伦理化。总之,汉代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符合新兴的封建社会政治和经济要求,因为不仅为两汉所沿用,以后历代,也只是在此上作了一定的修改和补充,没什么根本性的大变动。所以说,汉代“独尊儒术”是中国古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文教政策,堪称两千多年中国封建教育的纲领性政策,对封建教育起了化和定型化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