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五四新文化运动”抨击古代戏曲的代表有()。 ”相关问题
  • 第1题:

    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中断了五四以前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工作。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题: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


    正确答案: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 第3题:

    “五四”文学革命初期,撰文反对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封建复古主义思潮代表人物是()


    正确答案:章士钊

  • 第4题:

    ()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正确答案:北京大学

  • 第5题:

    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日益深入和发展,主要表现为()。

    • A、强烈要求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 B、猛烈抨击封建正统思想
    • C、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
    • D、泛传播马克思主义

    正确答案:D

  • 第6题: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问题与主义”之争的两位代表人物是谁?


    正确答案:民主和科学。胡适、李大钊。

  • 第7题:

    “五四新文化运动”抨击古代戏曲的代表有()。

    • A、钱玄同
    • B、李大钊
    • C、蔡元培
    • D、陈独秀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填空题
    “五四”文学革命初期,撰文反对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封建复古主义思潮代表人物是()

    正确答案: 章士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日益深入和发展,主要表现为()。
    A

    强烈要求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

    猛烈抨击封建正统思想

    C

    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

    D

    泛传播马克思主义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评“五四”新文化运动。

    正确答案: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从第2卷第1号起更名《新青年》)。它一出刊,便以对西方近代民主自由学说的热情宣传,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尖锐批判而引起了知识界的巨大反响,被公认为近代以来规模空前的新一轮文化启蒙运动的开始。这场文化启蒙运动史称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初期(1915~1919年)内容有三个:提倡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自然科学和人们对生活的理性态度为基本内容的民主与科学观念;反对以儒学的传统伦理政治观念为核心的封建主义旧道德;反对以文言文为传统形式的贵族性的封建礼教式的旧文学,提倡以白话文为新形式的现实主义的干民新文学。五四新文化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辛亥之后政治思想领域的封建复古思潮,有力地抨击了从漫长的封建专制社会所承继下来的愚昧、迷信、盲从、虚伪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从而在知识界掀起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思想解放潮流。
    五四新文化的初期阶段,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按照列宁主义的理论路线获得成功的。十月革命在中国的政治传播,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政治基础,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于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出现了双重的理论基础和政治基础,这就决定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统一战线必然要发生分裂。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知识界,尤其是对以大、中学校学生为主体的中等知识阶层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大加强了他们的国家主人翁思想和社会责任感。知识分子的觉悟,爱国主义的张扬,必然要导致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掀起的思想启蒙,向新的社会政治改造运动转化。五四爱国运动是这个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契机。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极大地锻炼了五四时期的中等知识阶层。一方面,他们更加积极地组织起来,为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而斗争。这一时期先后出现的青年知识分子社团主要有国民杂志社(1918年10月)、新潮社(1918年11月)、新民学会(1918年4月)、觉悟社(1919年9月)、利群书社(1920年1月)、改造社(1919年 12月)、少年中国学会(1919年7月)等。另一方面,他们更加主动自觉地倾向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并且有目的地在工人群众中展开了初步的宣传教育工作。1920年初,陈独秀、李大创曾经考虑筹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问题。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五四运动前后,北京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这一运动的代表人物有(  )。
    A

    陈独秀

    B

    鲁迅

    C

    李大钊

    D

    胡适

    E

    老舍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以胡适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为标志,高举“民主”和“科学”这两面旗帜的思想解放运动,著名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胡适、蔡元培、周作人等。E项老舍原名舒庆春,我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济南的冬天》等。

  • 第12题:

    问答题
    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历史局限性?

    正确答案: 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也存在明显的缺点。
    (1)(脱离现实经济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脱离经济而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有唯心主义之嫌)。他们提倡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不能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2)(思想方法形式主义)少数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有形而上学之嫌)。
    (3)(脱离广大劳动群众)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正确答案:(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
    (2)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3)他们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 第14题:

    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何变化?


    正确答案: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 第15题:

    新诗指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的()。


    正确答案:白话诗

  • 第16题:

    试评“五四”新文化运动。


    正确答案: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从第2卷第1号起更名《新青年》)。它一出刊,便以对西方近代民主自由学说的热情宣传,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尖锐批判而引起了知识界的巨大反响,被公认为近代以来规模空前的新一轮文化启蒙运动的开始。这场文化启蒙运动史称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初期(1915~1919年)内容有三个:提倡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自然科学和人们对生活的理性态度为基本内容的民主与科学观念;反对以儒学的传统伦理政治观念为核心的封建主义旧道德;反对以文言文为传统形式的贵族性的封建礼教式的旧文学,提倡以白话文为新形式的现实主义的干民新文学。五四新文化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辛亥之后政治思想领域的封建复古思潮,有力地抨击了从漫长的封建专制社会所承继下来的愚昧、迷信、盲从、虚伪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从而在知识界掀起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思想解放潮流。
    五四新文化的初期阶段,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按照列宁主义的理论路线获得成功的。十月革命在中国的政治传播,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政治基础,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于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出现了双重的理论基础和政治基础,这就决定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统一战线必然要发生分裂。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知识界,尤其是对以大、中学校学生为主体的中等知识阶层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大加强了他们的国家主人翁思想和社会责任感。知识分子的觉悟,爱国主义的张扬,必然要导致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掀起的思想启蒙,向新的社会政治改造运动转化。五四爱国运动是这个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契机。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极大地锻炼了五四时期的中等知识阶层。一方面,他们更加积极地组织起来,为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而斗争。这一时期先后出现的青年知识分子社团主要有国民杂志社(1918年10月)、新潮社(1918年11月)、新民学会(1918年4月)、觉悟社(1919年9月)、利群书社(1920年1月)、改造社(1919年 12月)、少年中国学会(1919年7月)等。另一方面,他们更加主动自觉地倾向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并且有目的地在工人群众中展开了初步的宣传教育工作。1920年初,陈独秀、李大创曾经考虑筹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问题。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第17题: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依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 B、五四运动的成功是工商学界共同努力的结果
    • C、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社会多元力量的参与
    • D、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什么?


    正确答案: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 第19题:

    “五四”时期“散文与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1.文体简短自由,作者众多。
    2.个人化极强,而“五四”时期正强调个性,张扬自我。
    3.传统影响,比话剧、小说、诗歌等文体更加传统化。
    3.传媒发达。

  • 第20题:

    单选题
    “五四新文化运动”抨击古代戏曲的代表有()。
    A

    钱玄同

    B

    李大钊

    C

    蔡元培

    D

    陈独秀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问题与主义”之争的两位代表人物是谁?

    正确答案: 民主和科学。胡适、李大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封建专制主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迷信愚昧进行了无情地批判,唤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为外国各种思想流派传入中国敞开了大门,激励着人们去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正确答案: 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并不能救中国;革命实践离开了当时社会环境;当时许多领导人所使用的方法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