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早期意大利牧歌最初是几声部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牧歌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多声部世俗音乐体裁。

    • A、德国
    • B、意大利
    • C、法国
    • D、西班牙

    正确答案:B

  • 第2题:

    14世纪在法国和意大利出现了世俗性的复调合唱,其代表是法国的()流派和意大利的()。

    • A、新艺术和尼德兰乐派
    • B、尼德兰乐派和牧歌
    • C、新艺术和牧歌
    • D、圣咏和名歌手

    正确答案:C

  • 第3题:

    16世纪意大利牧歌最初几个声部()

    • A、四声部
    • B、五声部
    • C、六声部
    • D、三声部

    正确答案:A

  • 第4题:

    世纪意大利牧歌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16世纪意大利牧歌特征:
    (1)世俗性体裁,通谱体;
    (2)诗词具有较高的文学水准,主调和复调织体相结合;
    (3)注重对情感内容的细致表达;
    (4)16世纪的牧歌已不同于14世纪新艺术时期的牧歌,二者除了名称上相同以外已没有任何音乐风格上的联系。

  • 第5题:

    意大利民歌丰富多彩,极富歌唱性和浪漫色彩,其种类有:船歌、牧歌、叙事歌、小夜曲等。歌曲《桑塔·露琪亚》是属于哪种?()

    • A、船歌
    • B、牧歌
    • C、叙事歌
    • D、小夜曲

    正确答案:A

  • 第6题:

    意大利牧歌


    正确答案:是文艺复兴时期一种重要的世俗音乐体裁,它是以较高水准的诗歌为词谱写的通谱体复调歌曲,歌词多为单段,韵律自由,萌芽期受弗罗托拉风格影响,揉进对位手法,形成了通过复调得以生动化的主调音乐。

  • 第7题:

    简述意大利牧歌(madrigal)的发展?


    正确答案:1、兴起与发展:牧歌大约产生在1530年,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有代表性的多声部世俗音乐体裁。它最初只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娱乐而作,歌词的文学性很高,内容常常描写爱情或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表演形式一般为三、四个声部的合唱,表演范围局限在小场合,如家庭聚会等。16世纪下半叶,牧歌创作进入繁荣时期,它在玛林秋、杰苏阿尔多等人的手中渐趋成熟,17世纪初在蒙特威尔第的影响下发展到顶峰,成为教堂音乐之外最重要的音乐体载。它常以世俗爱情、讽刺寓言为内容,表现手法丰富,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由复调对位形式转为主调音乐形式,合唱通常为五、六个声部,有时还会加入独唱;牧歌发展到后期时运用了戏剧的手法,这使得当时的音乐渐渐接近人文主义者理想的古希腊式音乐。之后,意大利牧歌又在英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16世纪意大利牧歌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早期:1520-1550年。这个时期的牧歌性质与弗罗托拉相似,采用自由创作手法,以主调音乐为主,多作四声部和弦式处理。代表作曲家有维拉尔特(AdriaanWillaert,约1490~1562)、韦尔德洛(P.Verdelot,约1470~1552)和阿卡代尔特(J.Arcadelt,约1505~1568)等。
    中期:1550-1580年。该时期的牧歌着重于诗文感性的内容,对每个重要的字都加以强调,较多使用半音法,作曲手法以对位为主,大都是五声部的配置。代表作曲家有罗勒(CiprianodeRore,1515/16~1565)、蒙特(PhilippedeMonte,约1521~1603)等。
    晚期:1580-1620年。该时期的牧歌发展到高度精致的形式,而且回到和弦式的主调音乐风格,出现了单声部独唱形式,半音法广泛使用,音乐的表现具戏剧化,五声部至六声部作品运用广泛。代表作曲家有:马伦齐奥(LucaMarenzio,1553~1599)、杰苏阿尔多(C.Gesualdo,约1560~1613)和蒙特威尔第(C.Monteverdi,1567~1643)等。

  • 第8题:

    牧歌取名自意大利民间的牧人歌曲,14世纪时为二至三个声部的抒情歌曲,最后有结束段“利都奈罗”,“新艺术”作曲家兰迪尼写作了14世纪牧歌。16世纪牧歌指根据知名诗人诗歌谱写的歌曲,是在贵族社交场合演唱的室内声乐曲,其直接前身是弗洛托拉。作曲家马伦齐奥、()和()第是意大利牧歌发展到后期的杰出代表。


    正确答案:杰苏阿尔多;蒙泰威尔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意大利牧歌(madrigal)的发展?

    正确答案: 1、兴起与发展:牧歌大约产生在1530年,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有代表性的多声部世俗音乐体裁。它最初只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娱乐而作,歌词的文学性很高,内容常常描写爱情或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表演形式一般为三、四个声部的合唱,表演范围局限在小场合,如家庭聚会等。16世纪下半叶,牧歌创作进入繁荣时期,它在玛林秋、杰苏阿尔多等人的手中渐趋成熟,17世纪初在蒙特威尔第的影响下发展到顶峰,成为教堂音乐之外最重要的音乐体载。它常以世俗爱情、讽刺寓言为内容,表现手法丰富,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由复调对位形式转为主调音乐形式,合唱通常为五、六个声部,有时还会加入独唱;牧歌发展到后期时运用了戏剧的手法,这使得当时的音乐渐渐接近人文主义者理想的古希腊式音乐。之后,意大利牧歌又在英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16世纪意大利牧歌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早期:1520-1550年。这个时期的牧歌性质与弗罗托拉相似,采用自由创作手法,以主调音乐为主,多作四声部和弦式处理。代表作曲家有维拉尔特(AdriaanWillaert,约1490~1562)、韦尔德洛(P.Verdelot,约1470~1552)和阿卡代尔特(J.Arcadelt,约1505~1568)等。
    中期:1550-1580年。该时期的牧歌着重于诗文感性的内容,对每个重要的字都加以强调,较多使用半音法,作曲手法以对位为主,大都是五声部的配置。代表作曲家有罗勒(CiprianodeRore,1515/16~1565)、蒙特(PhilippedeMonte,约1521~1603)等。
    晚期:1580-1620年。该时期的牧歌发展到高度精致的形式,而且回到和弦式的主调音乐风格,出现了单声部独唱形式,半音法广泛使用,音乐的表现具戏剧化,五声部至六声部作品运用广泛。代表作曲家有:马伦齐奥(LucaMarenzio,1553~1599)、杰苏阿尔多(C.Gesualdo,约1560~1613)和蒙特威尔第(C.Monteverdi,1567~1643)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16世纪意大利牧歌最初几个声部()
    A

    四声部

    B

    五声部

    C

    六声部

    D

    三声部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16世纪意大利牧歌的产生和发展。

    正确答案: 16世纪20年代,一种新型的世俗歌曲出现在意大利北部,即牧歌,其重要前身是弗罗托拉。这种牧歌与14世纪的牧歌没有直接联系,但与当时对14世纪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的复兴运动有密切关系,最初在贵族的社交和聚会场合演唱。
    牧歌的发展经历了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
    (1)早期:以主调风格为主,注重对歌词的音乐表现,代表人物为阿卡代尔特。
    (2)中期:主调与复调风格交替,声部增多,对技巧和表情有了更多探索,代表人物为罗尔。
    (3)晚期:各方面的探索达到高峰,运用半音化和声、宣叙性音调,大胆处理不协和音,代表人物有马伦奇奥、杰苏阿尔多、蒙特威尔第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牧歌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多声部世俗音乐体裁。
    A

    德国

    B

    意大利

    C

    法国

    D

    西班牙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早期意大利牧歌最初是几声部的?()

    • A、四声部
    • B、五声部
    • C、六声部
    • D、三声部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撒丁岛牧歌文化——多声部合唱属于()。

    • A、表演艺术
    • B、口头传统
    • C、传统音乐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简述16世纪意大利牧歌的产生和发展。


    正确答案: 16世纪20年代,一种新型的世俗歌曲出现在意大利北部,即牧歌,其重要前身是弗罗托拉。这种牧歌与14世纪的牧歌没有直接联系,但与当时对14世纪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的复兴运动有密切关系,最初在贵族的社交和聚会场合演唱。
    牧歌的发展经历了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
    (1)早期:以主调风格为主,注重对歌词的音乐表现,代表人物为阿卡代尔特。
    (2)中期:主调与复调风格交替,声部增多,对技巧和表情有了更多探索,代表人物为罗尔。
    (3)晚期:各方面的探索达到高峰,运用半音化和声、宣叙性音调,大胆处理不协和音,代表人物有马伦奇奥、杰苏阿尔多、蒙特威尔第等。

  • 第16题:

    16世纪意大利最主要的世俗声乐的音乐体裁是()

    • A、牧歌
    • B、弥撒
    • C、尚松
    • D、利德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在作曲技巧上,首创“螃蟹式轮唱曲”——第二声部反常地将第一声部的旋律从末尾开始倒着唱回去,“倒影式轮唱曲”——把第一声部旋律中的每个音程均做反向进行的音乐派别是()。

    • A、尼德兰乐派
    • B、法国“新艺术”
    • C、意大利“牧歌”
    • D、德国名歌手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班舒瓦是勃艮第乐派的重要作曲家,他的世俗音乐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以三声部的()为代表,其高声部为人声,其他声部为器乐伴奏,旋律性强,并呈现三和弦轮廓。

    • A、意大利牧歌
    • B、赞歌
    • C、猎歌
    • D、尚松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下列哪个不是16世纪意大利牧歌的一般特点()。

    • A、四声部或五声部
    • B、与歌词结合紧密,具有描绘性和戏剧性
    • C、织体在模仿复调和主调和声之间交替
    • D、分节歌形式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意大利牧歌和法国歌谣曲具有怎样的艺术特点?其主要作曲家有哪些?


    正确答案:意大利牧歌的艺术特点:
    (1)具有较高艺术性的主、复调相间的五声部合唱体裁。
    (2)题材主要来自人文主义诗人的作品。
    (3)音乐创作追求对歌词表现的细致处理。
    意大利牧歌分为抒情性和戏剧性两种类型,代表人物为杰苏阿尔多、蒙特威尔弟。
    法国歌谣曲的艺术特点:
    (1)4或5个声部的无伴奏合唱形式。
    (2)风格上主要有抒情性和描绘性。
    代表人物是雅内坎。

  • 第21题:

    单选题
    早期意大利牧歌最初是几声部的?()
    A

    四声部

    B

    五声部

    C

    六声部

    D

    三声部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世纪意大利牧歌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16世纪意大利牧歌特征:
    (1)世俗性体裁,通谱体;
    (2)诗词具有较高的文学水准,主调和复调织体相结合;
    (3)注重对情感内容的细致表达;
    (4)16世纪的牧歌已不同于14世纪新艺术时期的牧歌,二者除了名称上相同以外已没有任何音乐风格上的联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撒丁岛牧歌文化——多声部合唱属于()。
    A

    表演艺术

    B

    口头传统

    C

    传统音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