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简述16世纪“宗教改革”和“对应宗教改革”时期的音乐。

题目

简述16世纪“宗教改革”和“对应宗教改革”时期的音乐。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16世纪“宗教改革”和“对应宗教改革”时期的音乐。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答案:
    解析: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对西欧其他国家宗教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路德的宗教主张是多年来经常出现的考研题目,考生还应注意闵采尔的主张、加尔文的宗教主张,试着将它们加以比较。

  • 第2题: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有()。

    • A、勃垦第乐派
    • B、佛兰德乐派
    • C、威尼斯乐派
    • D、罗马乐派
    • E、宗教改革
    • F、新教音乐

    正确答案:A,B,C,D,E,F

  • 第3题:

    德国宗教改革产生的新教音乐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德国的宗教音乐改革主要体现在,圣咏不用拉丁文而用德文演唱,曲调选用流行的德国古老圣歌和民歌,甚至选用世俗曲调,通俗易唱,并认真吸取尼德兰复调技术,是单声部地新教歌曲成为四部圣咏合唱,旋律在高声部,运用大小调体系,已接近后来的主调风格。

  • 第4题:

    近代体育思想形成于()。

    • A、文艺复兴时期
    • B、宗教改革时期
    • C、启蒙运动时期

    正确答案:C

  • 第5题:

    加尔文宗教改革时期,他控制了日内瓦共和国的政权和神权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后,产生了哪些新的音乐形式?


    正确答案:宗教改革始于1517年10月3l日的德国,随后波及整个欧洲,改革运动的领袖是马丁·路德(MartinLuther,1483-1546)。他以“赎罪券”之事撰写了《95条论纲》,并用《圣经》的理据《因信称义》与罗马教皇使徒辩论,最终导致宗教改革,产生了新教。新教音乐与以往天主教音乐的不同,主要反映在用母语唱圣歌上,这些圣歌在不同的国家被冠以不同的名称:在德国被称为众赞歌,在法国和瑞士被称为格律诗篇,在英国则被称为礼拜乐和赞美歌。

  • 第7题:

    德国宗教改革在音乐上的主要成果?


    正确答案:1517年,德国维滕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他认为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因而他把《圣经》译成德文。他深信音乐的教育作用和道德感化力量,他把音乐的改革作为宗教改革的重要部分。
    德国宗教改革在音乐上最重要的成果是会众的赞美诗,即众赞歌。起初,众赞歌主要是单声部的,分节歌的形势,虽然采用有量记谱,但音符时值长度基本一致,是以新创作的德文是谱曲的,以德文的旧诗或拉丁诗德译后谱曲的,以世俗歌曲填入宗教的歌词。
    路德亲自写了许多众赞歌的歌词,其中《坚固堡垒》成为象征德国新教精神的战歌。

  • 第8题:

    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宗教改革在音乐上的举措有()。

    • A、恢复会众同唱众赞歌的制度
    • B、歌词尽量采用德语。
    • C、采用简朴明朗的和声体
    • D、使歌词和旋律清晰可闻

    正确答案:A,B,C,D

  • 第9题:

    填空题
    宗教改革时期梅兰克吞创立了()

    正确答案: 拉丁中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宗教改革运动的原因、主要派别和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1)原因:经济上,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严重束缚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意识形态上,文艺复兴中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政治上,以天主教会为精神支柱的封建势力相互勾结,资产阶级不得不借助于宗教神学的方式进行反封建的政治斗争。(2)主要流派:加尔文宗、路德宗和安立甘宗
    (3)历史意义:欧洲宗教改革带来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成果:1620年为反抗宗教压迫而逃往北美的清教徒,在大洋彼岸建立了自己的家园。100多年后,他们震惊了世界,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以及世界和平与自由的中流砥柱。
    内容:
    (1)“因信称义”-----理论基础
    (2)《圣经》是人们信仰惟一的神圣权威。
    (3)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从教义、教会组织两个方面回答)
    实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一场政治运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1)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2)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1555年,德意志的新、旧教诸侯签订奥格斯堡条约,(3)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发表意义:“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第一,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西欧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发展。
    第三,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形成新教派,出现新的宗教分布格局。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16世纪的天主教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罗马天主教会是维护西欧封建制度的中心;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神圣的灵光;教阶制度具体体现了封建的等级制度;教会本身就是最大的封建主。要促进社会的进步,就要推翻封建制度,而天主教会又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和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德国宗教改革产生的新教音乐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德国的宗教音乐改革主要体现在,圣咏不用拉丁文而用德文演唱,曲调选用流行的德国古老圣歌和民歌,甚至选用世俗曲调,通俗易唱,并认真吸取尼德兰复调技术,是单声部地新教歌曲成为四部圣咏合唱,旋律在高声部,运用大小调体系,已接近后来的主调风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宗教改革的社会影响。

    正确答案: (1)造成西欧宗教上的分裂,新教各派出现,并迫使天主教进行改革;
    (2)政治上,助长了民族主义成长和君主专制的强化;
    (3)促进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发扬,从而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兴起;
    (4)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世俗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正确答案: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改革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和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马丁•路德的改革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由于本课涉及的宗教问题理论性较强,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建议教师精讲一些概念,如赎罪券、“因信称义”、“教随国定”、新教等,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逐步深入探究宗教改革的实质,为下一课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打下基础。

  • 第14题:

    简述宗教改革运动的原因、主要派别和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1)原因:经济上,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严重束缚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意识形态上,文艺复兴中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政治上,以天主教会为精神支柱的封建势力相互勾结,资产阶级不得不借助于宗教神学的方式进行反封建的政治斗争。(2)主要流派:加尔文宗、路德宗和安立甘宗
    (3)历史意义:欧洲宗教改革带来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成果:1620年为反抗宗教压迫而逃往北美的清教徒,在大洋彼岸建立了自己的家园。100多年后,他们震惊了世界,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以及世界和平与自由的中流砥柱。
    内容:
    (1)“因信称义”-----理论基础
    (2)《圣经》是人们信仰惟一的神圣权威。
    (3)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从教义、教会组织两个方面回答)
    实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一场政治运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1)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2)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1555年,德意志的新、旧教诸侯签订奥格斯堡条约,(3)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发表意义:“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第一,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西欧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发展。
    第三,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形成新教派,出现新的宗教分布格局。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16世纪的天主教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罗马天主教会是维护西欧封建制度的中心;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神圣的灵光;教阶制度具体体现了封建的等级制度;教会本身就是最大的封建主。要促进社会的进步,就要推翻封建制度,而天主教会又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和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

  • 第15题:

    简述16世纪“宗教改革”和“对应宗教改革”时期的音乐。


    正确答案: 宗教改革时期音乐上最重要的成果是众赞歌,它是路德教会的赞美诗,由马丁•路德领导创作。有些众赞歌是新创作的,另一些是用格里高利圣咏改编而成的,还有一些是用流行的世俗旋律填上宗教的歌词。以单声部的众赞歌为基础的复调创作有复调歌曲风格、经文歌风格、主调和声风格三种形式。
    对应宗教改革时期意大利作曲家帕勒斯特里纳的音乐创作被视为“对应宗教改革”的理想在音乐上的实现。他严格遵守特伦特宗教会议后的禁令,作有《马采鲁斯教皇弥撒曲》,既有完美的复调音乐,又把歌词陈述得十分清晰。他的风格集文艺复兴复调之大成,成为后来复调教会音乐的典范。

  • 第16题:

    宗教改革时期梅兰克吞创立了()


    正确答案:拉丁中学

  • 第17题:

    简述宗教改革的社会影响。


    正确答案: (1)造成西欧宗教上的分裂,新教各派出现,并迫使天主教进行改革;
    (2)政治上,助长了民族主义成长和君主专制的强化;
    (3)促进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发扬,从而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兴起;
    (4)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世俗化。

  • 第18题:

    简述加尔文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


    正确答案:(1)强调“信仰得救”,《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根据,反对教皇制。
    (2)“预定论”:
    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第一,上帝在创造人类之前,人类的命运早已决定。
    第二,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
    资本家发财致富不是由于剥削而是因为上帝先定的“选民”
    (3)加尔文的经济伦理思想支持新兴资产阶级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活动。
    例如:天主教会说:“财富使人陷于罪恶,不能自救。”
    加尔文则说:“财富是蒙神恩赐的人得到成功的标志”

  • 第19题:

    ()、()、()作为宗教改革时期新教代表対旧教育进行了改革.


    正确答案:路德教派;加尔文教派;英国国教派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正确答案: 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改革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和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马丁•路德的改革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由于本课涉及的宗教问题理论性较强,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建议教师精讲一些概念,如赎罪券、“因信称义”、“教随国定”、新教等,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逐步深入探究宗教改革的实质,为下一课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打下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16世纪“宗教改革”和“对应宗教改革”时期的音乐。

    正确答案: 宗教改革时期音乐上最重要的成果是众赞歌,它是路德教会的赞美诗,由马丁•路德领导创作。有些众赞歌是新创作的,另一些是用格里高利圣咏改编而成的,还有一些是用流行的世俗旋律填上宗教的歌词。以单声部的众赞歌为基础的复调创作有复调歌曲风格、经文歌风格、主调和声风格三种形式。
    对应宗教改革时期意大利作曲家帕勒斯特里纳的音乐创作被视为“对应宗教改革”的理想在音乐上的实现。他严格遵守特伦特宗教会议后的禁令,作有《马采鲁斯教皇弥撒曲》,既有完美的复调音乐,又把歌词陈述得十分清晰。他的风格集文艺复兴复调之大成,成为后来复调教会音乐的典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评德国宗教改革时期的历史论战。

    正确答案: ⑴新教—路德派—加尔文派。
    ①卡立温(1499—1537),代表作《编年史》,梅兰希顿—历史经历了三个周期,反对旧势力的主张,反对宗教改革民主派的意见。
    ②代表人物—佛拉西阿斯(1520—1575), 了13卷的《马格德堡世纪》竭力攻击天主教会,力图证明教皇与基督教的对立,天主教会是伪基督帝国。
    ③影响:首次将“世纪”引入历史研究;开创了大型史书由多人协作编写的先例;按专集划分章节;力求资料详尽;印刷精美,列有附录,勘误表和索引。
    ⑵旧教—天主教
    特伦特宗教会议重新编写教会史以证明《马格德堡世纪》观点的错误,巴洛尼阿斯写成了《教会编年史》。萨皮和帕拉维西诺则分别代表改革派和反改革派,各自写出《特伦特宗教会议史》参加论战。
    ⑶影响:论战最终以新教胜利而结束。
    ①从学术层面而言,它是具有人文主义的历史写作胜利
    ②从社会层面上说,它是代表着历史发展方向的资本主义精神的胜利
    ③宗教论战中的史学,表现出共同倾向,既求真又致用
    ④德国宗教史学是德国从古典史学向近代史学过度形态中的一部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德国宗教改革在音乐上的主要成果?

    正确答案: 1517年,德国维滕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他认为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因而他把《圣经》译成德文。他深信音乐的教育作用和道德感化力量,他把音乐的改革作为宗教改革的重要部分。
    德国宗教改革在音乐上最重要的成果是会众的赞美诗,即众赞歌。起初,众赞歌主要是单声部的,分节歌的形势,虽然采用有量记谱,但音符时值长度基本一致,是以新创作的德文是谱曲的,以德文的旧诗或拉丁诗德译后谱曲的,以世俗歌曲填入宗教的歌词。
    路德亲自写了许多众赞歌的歌词,其中《坚固堡垒》成为象征德国新教精神的战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后的音乐形式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德国众赞歌(chorale;KirchenlieD.的特点:
    (1)用德语代替拉丁语演唱。
    (2)曲调来源于格里高利圣咏、新填词的俗乐和新创作的音乐。
    (3)演唱的形式为管风琴伴奏的众人合唱形式。
    (4)开始为单音音乐形式,后来发展成四声部合唱,主旋律在高声部。
    2、法国和瑞士格律诗篇(psalter)的特点:
    (1)用《圣经·诗篇》中的格律诗作为礼拜音乐歌词的核心。
    (2)用法语演唱。
    (3)曲调多为格里高利圣咏,新创作的音乐占少数。
    (4)演唱方式开始为单旋律的无伴奏齐唱,后来供家庭礼拜吟唱,配有一些四声部或四声部以上的音乐,主旋律在高声部。
    (5)音乐风格温和、含蓄,不及众赞歌活跃、有力。(因卡尔文反对音乐上精雕细琢的复杂形式而形成)
    3、英国礼拜乐(servicE.和赞美歌(anthem)的特点:
    (1)用英语代替拉丁语演唱。
    (2)礼拜乐是早祷、晚祷和领圣餐时使用的音乐。
    (3)赞美歌是以《圣经》或其它宗教题材为歌词内容,用管风琴伴奏的独唱、合唱、独唱与合唱交替形式的音乐。综观德国的众赞歌,法国的格律诗篇,英国的礼拜乐和赞美歌,三者有几个相同的特点:其一,改复杂奢华的弥撒仪式为简朴庄重的礼拜仪式;其二,改拉丁文歌词为母语歌词,人人皆懂;其三,纳用一些新创作的宗教音乐和俗乐;其四,重视对位法中和声因素的使用。这些特点也是新教改革的核心,它们促使教义得到广泛的传播,也使上述这些音乐形式更接近大众。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