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威伯恩的创作特点与作品。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巴赫的创作风格和主要作品。


    答案:
    解析:
    巴赫,德国作曲家、管风琴家,被尊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和“复调大师”;巴赫的创作涉及了除歌剧以外的当时所有音乐体裁。代表了巴洛克时期复调音乐与宗教音乐的顶峰。巴赫的创作风格:在作品中广泛吸收了18世纪初流行于欧洲各国的音乐风格与形式,并把它们发展到了新高度;使和声与复调这两种对立的因素在作品中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作品不仅在数量上浩如烟海,而且具有极高的质量,既有十分简洁而极有个性的主题,又有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表现,以及异常完美的音乐技巧。
    他创作的作品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魏玛时期。主要在宫廷和教堂担任管风琴师,主要创作体裁是管风琴作品,代表作品:《众赞歌前奏曲》《管风琴小曲集》《g小调幻想曲与赋格》《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等。
    第二阶段:科膝时期,在科滕任宫廷乐长和乐队指挥,主要创作世俗器乐曲,代表作品:《平均律钢琴曲集》(被誉为旧约圣经)《勃兰登堡协奏曲》等。
    第三阶段:莱比锡时期,主要创作为宗教音乐,代表作品:《马太受难乐》(被人们称为“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约翰受难乐》等。

  • 第2题:

    ()提出了ROI原则

    • A、大卫·奥格威
    • B、伯恩巴克
    • C、瑞夫斯

    正确答案:B

  • 第3题:

    以下作品中,不属于达利创作的是()

    • A、《记忆的永恒》
    • B、《内战的预感》
    • C、《面部幻影和水果盘》
    • D、《亚威农少女》

    正确答案:D

  • 第4题:

    简述艾夫斯的音乐创作特点及作品。


    正确答案:他的作品新鲜、复杂、独特而别有风趣,节奏复杂多变,大量各种材料的引用、变形和组合,使乐曲的音响和织体都非常复杂,他全然不顾欧洲传统的音乐法则,率先创造了无调性、多调性、复节奏、多层次的和声、织体、音块(二度音程重叠的一串音)等极为新颖的手法。作品:管弦乐《未作回答的问题》交响曲《第一-四交响曲》(四部)。

  • 第5题:

    简述救亡图存的歌咏运动是什么?聂耳、冼星海的作品及创作特点。


    正确答案:救亡图存的歌咏运动代表了无产阶级音乐的旗帜,所谓的外患是指日本军国主义;群众歌咏活动下产生的派别是救亡派。救亡派和学院派是中国两种主要学派;救亡派理念是救亡图存与名族解放。
    聂耳:中国乐器合奏曲《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4首,舞台剧《扬子江风暴》,其歌曲代表作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等,聂耳是近代作曲家音乐创作成功率最高者之一,其歌曲内容的中心是抗日救亡与民族解放,他的歌曲在表现内容与艺术形式方面体现了时代的精神与革命的倾向,他是左翼音乐的主要骨干,也是中国无产阶级音乐的主要奠基人。
    冼星海:作有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大合唱四部,歌剧一部,小提琴、钢琴等乐器独奏、重奏曲多首。代表作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夜半歌声》等,逝世后被称为“人民音乐家”。在冼星海的歌曲创作中抒情性的独唱歌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中大多是为舞台剧和电影所作的插曲。这些作品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了特定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或倾诉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或抒发投入斗争的热切情感。他也很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歌曲演唱形式,如独唱、齐唱、领唱、合唱和有说有唱等,特别是在群众歌曲中广泛运用轮唱和二部合唱的形式,在当时的抗战歌咏中具有创新的意义,并具有广泛的影响。

  • 第6题:

    简述贝尔格与威伯恩音乐创作不同倾向。


    正确答案:贝尔格与威伯恩都从勋伯格的作曲方法为基础,但他们音乐创作有着不同倾向。从20世纪音乐发展来看,贝尔格尽力把它拉回“过去”,使它向传统靠拢。在随勋伯格学习前,贝尔格的创作是在重复晚期浪漫主义的习惯性语言,在向勋伯格学习的6年间,开始形成自己怕特点,作品第4号起,他采用勋伯格的无调性语言写作,后又采用十二音体系,但仍保持了与浪漫主义的紧密联系。威伯恩的创作更倾向“未来”。他把勋伯格的作曲规则运用得更彻底、更极端、更理性化,因而使他的音乐语言更抽象、主观。带着更多的实验的性质,具体表现为:
    (1)旋律、和声的零碎和片段。
    (2)织体节俭。
    (3)曲式结构的简短。很少主题的重复或发展。这种音乐语言,不仅体现了威伯恩的独特风格,而且促进了战后新音乐的发展:
    (1)影响了点描派的形成。
    (2)预示了序列音乐的发展。
    (3)提高了音色在作品中的重要地位。

  • 第7题:

    表现主义歌剧《露露》,是()创作的。

    • A、德彪西
    • B、威伯恩
    • C、贝尔格
    • D、勋伯格

    正确答案:C

  • 第8题:

    简述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特点与作品。


    正确答案:他的写作风随他的境遇尔呈现多种特色,时而重于内心的思考,时而重于对外界事件的观察,但始终充满轻松愉快、生机勃勃的情绪,音乐结构短小精练,织体清晰剔透,富有激情;作品有交响曲《b小调第二交响曲“十月”》《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劳动”》歌剧《鼻子》《姆钦斯科县的马克白夫人》舞剧《黄金时代》《清晰的小溪》协奏曲《a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室内乐《降b小调第十三弦乐四重奏》。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贝尔格与威伯恩音乐创作不同倾向。

    正确答案: 贝尔格与威伯恩都从勋伯格的作曲方法为基础,但他们音乐创作有着不同倾向。从20世纪音乐发展来看,贝尔格尽力把它拉回“过去”,使它向传统靠拢。在随勋伯格学习前,贝尔格的创作是在重复晚期浪漫主义的习惯性语言,在向勋伯格学习的6年间,开始形成自己怕特点,作品第4号起,他采用勋伯格的无调性语言写作,后又采用十二音体系,但仍保持了与浪漫主义的紧密联系。威伯恩的创作更倾向“未来”。他把勋伯格的作曲规则运用得更彻底、更极端、更理性化,因而使他的音乐语言更抽象、主观。带着更多的实验的性质,具体表现为:
    (1)旋律、和声的零碎和片段。
    (2)织体节俭。
    (3)曲式结构的简短。很少主题的重复或发展。这种音乐语言,不仅体现了威伯恩的独特风格,而且促进了战后新音乐的发展:
    (1)影响了点描派的形成。
    (2)预示了序列音乐的发展。
    (3)提高了音色在作品中的重要地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威伯恩的创作特点与作品。

    正确答案: 威伯恩比贝尔格更远离传统和现实。他将勋伯格创立的十二音体系推向序列音乐,对音高、音色、音值长短的要求很严格,对单音和音色的兴趣高于一切,在全部作品中,主观、抽象、高度简洁的风格都极为鲜明。作品有:《六首管弦乐小曲》《5乐章的弦乐四重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艾夫斯的音乐创作特点及作品。

    正确答案: 他的作品新鲜、复杂、独特而别有风趣,节奏复杂多变,大量各种材料的引用、变形和组合,使乐曲的音响和织体都非常复杂,他全然不顾欧洲传统的音乐法则,率先创造了无调性、多调性、复节奏、多层次的和声、织体、音块(二度音程重叠的一串音)等极为新颖的手法。作品:管弦乐《未作回答的问题》交响曲《第一-四交响曲》(四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救亡图存的歌咏运动是什么?聂耳、冼星海的作品及创作特点。

    正确答案: 救亡图存的歌咏运动代表了无产阶级音乐的旗帜,所谓的外患是指日本军国主义;群众歌咏活动下产生的派别是救亡派。救亡派和学院派是中国两种主要学派;救亡派理念是救亡图存与名族解放。
    聂耳:中国乐器合奏曲《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4首,舞台剧《扬子江风暴》,其歌曲代表作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等,聂耳是近代作曲家音乐创作成功率最高者之一,其歌曲内容的中心是抗日救亡与民族解放,他的歌曲在表现内容与艺术形式方面体现了时代的精神与革命的倾向,他是左翼音乐的主要骨干,也是中国无产阶级音乐的主要奠基人。
    冼星海:作有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大合唱四部,歌剧一部,小提琴、钢琴等乐器独奏、重奏曲多首。代表作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夜半歌声》等,逝世后被称为“人民音乐家”。在冼星海的歌曲创作中抒情性的独唱歌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中大多是为舞台剧和电影所作的插曲。这些作品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了特定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或倾诉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或抒发投入斗争的热切情感。他也很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歌曲演唱形式,如独唱、齐唱、领唱、合唱和有说有唱等,特别是在群众歌曲中广泛运用轮唱和二部合唱的形式,在当时的抗战歌咏中具有创新的意义,并具有广泛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分析作品《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特点。


    正确答案: 《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是诗人光未然,曲作者冼星海。1939年初到延安写成了一首《黄河吟》长诗,于3月份完成了这部大合唱的创作,5月11月“鲁艺”音乐系组织百余人的合唱队和乐队,在“鲁艺”成立周年纪念音乐会上再次演出,冼星海亲自指挥,这次演出获得很大成功。
    《黄河大合唱》由一个序曲和八个乐章组成。八个乐章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通过朗诵和乐队又把它们全部串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整个作品以《黄河船夫曲》、《黄水谣》以及《怒吼吧黄河》为基本主题。《序曲》是这三个主题的呈示。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混声唱)象征着中国人民的顽强斗争和胜利信念,第二乐章《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第四乐章《黄水谣》(女生二部合唱)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苦难,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男生二重唱及混声合唱),第六乐章《黄河怨》(女高音独唱),第七章《保卫黄河》(轮唱),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则是全部音乐发展的总结,表现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反抗侵略的巨大胜利。
    在民族风格方面,《黄河大合唱》在引用了民间曲调(如:《黄河船夫曲》)的同时,创造了许多富有民族特点的旋律,如《黄水谣》、《河边对口曲》、《保卫黄河》等,整个作品简练明快通俗易解。与此同时,作者还成功运用了富于辩证的交响性发展原则,丰富的合唱手法的用于交响性乐队的发挥,使全曲气势宏伟,成功的塑造了中华民族能战胜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
    整个作品的音乐有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感情的发展也是一层比一层高,全曲结尾处,正是感情发展的高潮。这是一部具有民族风格的交响性的大合唱,它深刻地揭示了这一时代的主要矛盾,表现了中国人民为保卫祖国而顽强斗争的伟大精神。

  • 第14题:

    简述西昆体的创作特色与《西昆酬唱集》的特点。


    正确答案: (1)《西昆酬唱集》是杨亿、刘筠等人彼此唱和,互相切磋的结集本,是西昆体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诗歌流派的重要标志。
    (2)西昆体的创作特色是学李商隐的近体律诗,讲究声律文采,修辞重用典。
    (3)其长处是文辞密丽,气象典雅,扫五代之衰飒,创造纯宋人之诗歌;短处是太雕琢而无自然态度,太堆砌而少意味。

  • 第15题:

    简述莫里哀的创作分期与创作特点。


    正确答案:莫里哀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1645—1658):是创作的奠基时期,主要写滑稽剧与情节喜剧,代表作有《冒失鬼》和《情敌》。
    (2)第二阶段(1659—1663):是古典主义喜剧的开创时期,主要写社会风俗剧,代表作有《可笑的女才子》和《太太学堂》。
    (3)第三阶段(1664—1668):是创作的全盛时期,主要是讽刺喜剧,代表作有《伪君子》、《唐•璜》、《恨世者》、《吝啬鬼》等。
    (4)第四阶段(1669—1673):是创作的晚期,主要写滑稽剧和芭蕾舞剧,代表作有:《贵人迷》、《司卡班的诡计》和《无病呻吟》。
    创作特点:莫里哀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主倾向;他基本上遵循古典主义法则,但又吸取民间文学的营养,从现实中取材,从而作品富有民族特色和现实主义特征;运用高度概括和夸张手法塑造人物性格,遵循生活逻辑而又对“三一律”有所突破,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 第16题:

    叶简述绍钧的散文和童话作品创作。


    正确答案:在小说体裁之外,叶绍钧还创作过不少优秀的散文和童话作品,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散文作家,也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开创者。其中的散文作品《五月卅一日急雨中》、《没有秋虫的地方》和童话作品《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 第17题:

    把十二音体系推向整体序列的是()。

    • A、勋伯格
    • B、威伯恩
    • C、贝尔格
    • D、豪厄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韦伯恩与勋伯格在创作上的不同是()。

    • A、篇幅短小
    • B、俭省笔墨
    • C、作品长大
    • D、音符众多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简述威伯恩的创作特点与作品。


    正确答案:威伯恩比贝尔格更远离传统和现实。他将勋伯格创立的十二音体系推向序列音乐,对音高、音色、音值长短的要求很严格,对单音和音色的兴趣高于一切,在全部作品中,主观、抽象、高度简洁的风格都极为鲜明。作品有:《六首管弦乐小曲》《5乐章的弦乐四重奏》。

  • 第20题:

    单选题
    韦伯恩与勋伯格在创作上的不同是()。
    A

    篇幅短小

    B

    俭省笔墨

    C

    作品长大

    D

    音符众多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莫里哀的创作分期与创作特点。

    正确答案: 莫里哀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1645—1658):是创作的奠基时期,主要写滑稽剧与情节喜剧,代表作有《冒失鬼》和《情敌》。
    (2)第二阶段(1659—1663):是古典主义喜剧的开创时期,主要写社会风俗剧,代表作有《可笑的女才子》和《太太学堂》。
    (3)第三阶段(1664—1668):是创作的全盛时期,主要是讽刺喜剧,代表作有《伪君子》、《唐•璜》、《恨世者》、《吝啬鬼》等。
    (4)第四阶段(1669—1673):是创作的晚期,主要写滑稽剧和芭蕾舞剧,代表作有:《贵人迷》、《司卡班的诡计》和《无病呻吟》。
    创作特点:莫里哀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主倾向;他基本上遵循古典主义法则,但又吸取民间文学的营养,从现实中取材,从而作品富有民族特色和现实主义特征;运用高度概括和夸张手法塑造人物性格,遵循生活逻辑而又对“三一律”有所突破,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特点与作品。

    正确答案: 他的写作风随他的境遇尔呈现多种特色,时而重于内心的思考,时而重于对外界事件的观察,但始终充满轻松愉快、生机勃勃的情绪,音乐结构短小精练,织体清晰剔透,富有激情;作品有交响曲《b小调第二交响曲“十月”》《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劳动”》歌剧《鼻子》《姆钦斯科县的马克白夫人》舞剧《黄金时代》《清晰的小溪》协奏曲《a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室内乐《降b小调第十三弦乐四重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表现主义歌剧《露露》,是()创作的。
    A

    德彪西

    B

    威伯恩

    C

    贝尔格

    D

    勋伯格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提出了ROI原则
    A

    大卫·奥格威

    B

    伯恩巴克

    C

    瑞夫斯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