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的产业工人达到() ”相关问题
  • 第1题:

    五四运动达到了科学民主的目的。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题:

    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中国的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到1919年,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已经达到了()人左右。

    • A、60万
    • B、100万
    • C、200万
    • D、500万

    正确答案:C

  • 第3题:

    《论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影响》一文中提出••“五四运动才唤醒民众,使他们觉悟到封建社会的毒,觉悟到挽救危亡,必须民众自己努力更生,而努力更生必从思想教育做起。辛亥革命只是政治的革命,五四运动才是思想革命的先声。”“思想革命的先声”指的是()

    • A、推翻了封建制度与促进思想解放
    • B、促进了民族和民主意识的觉醒
    • C、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 D、使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正确答案:B

  • 第4题:

    从中华民国成立到五四运动前,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结果如何?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共八大前,中共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作出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说明导致上述两种结果的根本原因。


    正确答案: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颁布《临时约法》,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和复辟帝制,反对张勋复辟和段祺瑞的独裁统治;孙中山的努力屡遭失败,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⑵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领导人民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恢复经济,实施一五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召开了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完成了三大改造;这些工作,巩固了政权,消灭了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⑶根本原因:孙中山屡遭挫折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局限性,不能找到一条拯救中国的正确的道路;中共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制定了符合中国社会实际的马克思主义路线,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

  • 第5题: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到1919年时产业工人的数量达到()万人。


    正确答案:200

  • 第6题:

    中国的五四运动彻底推翻了中国旧政治体制。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为什么说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中国的代文学发展史,是中国封建时代文学的蜕变与近代化过程?


    正确答案: 因为二千多年来的中国古代文学,产生过各种各样的文学体裁、文学流派和文学理论。但就文学思想来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占统治地位,所以文学思想的本质,变化不大。从文学形式来看,不论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经过长期的演变,大致都形成为固定的模式,其成就已达到难以逾越的高度。至清代《红楼梦》、《儒林外史》以后的文学作者,除了摹拟古人一途以外,就很难找到别的出路了。到了鸦片战争为起点的近代,封建社会解体了,占统治地位的封建主义面临崩溃。随着时代的风云,社会的变化,人民的需要,自文学启蒙,到文学革新,到文学鼓吹革命,自然要求文学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从僵化的古诗文中解放出来。尽管这种解放是有限度的,不彻底的,但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方法,都有所革新,并对文学的社会功能,作了重新的估价。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转折,也标习着中国近代文学具有许多既不同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学,又不同于“五四”以后新文学的特点。这就是封建时代文学的蜕变过程,也是中国文学近代化的过程,即是反帝反封建和爱国民族民主主义文学产生和发展和过程。

  • 第8题:

    填空题
    ()的员工是中国北方也是天津市第一代产业工人。

    正确答案: 大沽船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中国第一次转型中被称为“过渡期”的是()。
    A

    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时期

    B

    洋务运动到五四运动时期

    C

    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

    D

    辛亥革命期间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到1919年时产业工人的数量达到()万人。

    正确答案: 200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的产业工人达到()
    A

    200万

    B

    100万

    C

    10万

    D

    400万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中国的代文学发展史,是中国封建时代文学的蜕变与近代化过程?

    正确答案: 因为二千多年来的中国古代文学,产生过各种各样的文学体裁、文学流派和文学理论。但就文学思想来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占统治地位,所以文学思想的本质,变化不大。
    从文学形式来看,不论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经过长期的演变,大致都形成为固定的模式,其成就已达到难以逾越的高度。至清代《红楼梦》、《儒林外史》以后的文学作者,除了摹拟古人一途以外,就很难找到别的出路了。到了鸦片战争为起点的近代,封建社会解体了,占统治地位的封建主义面临崩溃。
    随着时代的风云,社会的变化,人民的需要,自文学启蒙,到文学革新,到文学鼓吹革命,自然要求文学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从僵化的古诗文中解放出来。尽管这种解放是有限度的,不彻底的,但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方法,都有所革新,并对文学的社会功能,作了重新的估价。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转折,也标习着中国近代文学具有许多既不同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学,又不同于“五四”以后新文学的特点。这就是封建时代文学的蜕变过程,也是中国文学近代化的过程,即是反帝反封建和爱国民族民主主义文学产生和发展和过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外国童话被大量译介到中国是在().

    • A、清代初期
    • B、清代末年
    • C、上世纪三十年代
    • D、五四运动之后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 B、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 C、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
    •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下面哪一个历史阶段是中国第一次转型中被称为“过渡期”的?()

    • A、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时期
    • B、辛亥革命期间
    • C、洋务运动到五四运动时期
    • D、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简述中国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正确答案: 第一,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它不同于义和团的笼统排外主义,它彻底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
    第二,真正的群众运动。它既没有像康梁那样企图依靠一个傀儡皇帝来救国,也没有像辛亥革命那样单纯借助军阀力量来实现共和。而是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
    第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 第17题:

    中国第一次转型中被称为“过渡期”的是()。

    • A、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时期
    • B、洋务运动到五四运动时期
    • C、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
    • D、辛亥革命期间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中国五四运动前的文言和白话在知识分子中并行使用,算不算双语现象?


    正确答案: 中国五四运动前的文言和白话在知识分子中并行使用属于双言现象。
    双言现象是指在同一个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并存,在不同的场合必须使用不同的语言,在语言的使用上有层级之别。双言现象的两种语言可以是同一语言的不同变体,如瑞士的标准德语和瑞士德语;也可以是不同的语言,如埃及的古典阿拉伯语和埃及语。
    双语和双言现象的主要区别在于:双语现象是就社会成员个人的语言能力来说的,即你会说一种语言还是两种语言,还是三种甚至更多语言;双言现象中,尽管交际者掌握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但是他们在不同的交际的场合必须使用不同的语言。

  • 第19题:

    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的产业工人达到()

    • A、200万
    • B、100万
    • C、10万
    • D、400万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多选题
    五四运动划时代的伟大意义是()
    A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D

    五四运动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中国五四运动前的文言和白话在知识分子中并行使用,算不算双语现象?

    正确答案: 中国五四运动前的文言和白话在知识分子中并行使用属于双言现象。
    双言现象是指在同一个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并存,在不同的场合必须使用不同的语言,在语言的使用上有层级之别。双言现象的两种语言可以是同一语言的不同变体,如瑞士的标准德语和瑞士德语;也可以是不同的语言,如埃及的古典阿拉伯语和埃及语。
    双语和双言现象的主要区别在于:双语现象是就社会成员个人的语言能力来说的,即你会说一种语言还是两种语言,还是三种甚至更多语言;双言现象中,尽管交际者掌握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但是他们在不同的交际的场合必须使用不同的语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中国的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到1919年,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已经达到了()人左右。
    A

    60万

    B

    100万

    C

    200万

    D

    500万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作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

    戊戌维新时期

    B

    辛亥革命时期

    C

    五四运动时期

    D

    国民革命时期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