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洛克的分权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

题目

洛克的分权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


相似考题
更多“洛克的分权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 ”相关问题
  • 第1题:

    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民主思想是托克维尔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他对民主问题的阐述,是通过对法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同美国政治制度的比较,通过深思熟虑进行的。
    (1)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托克维尔在对法国大革命的原因作了极为深入的考察后,他指出,贵族制度必然衰落,平等与民主的发展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历史洪流,民主运动已经成为一场不可抗拒的革命。托克维尔认为,当时最能全面地反映民主的历史进程,表现出民主发展规律的国家是美国。美国是在经历过民主革命的国家中使这场革命发展得的最完满和最和平的国家。美国的民主对推进整个世界民主进程的巨大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正在崛起的美国为欧洲树立了民主的榜样,美国的民主制度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托克维尔以其深刻的政治洞察力和敏锐的政治意识为其同时代人指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民主大道。他指出,国家统治者肩负的首要任务是:对民主加以引导;在可能的条件下重新唤起民主的宗教信仰;洁化民主的风尚;规制民主的行动;逐步以治世的科学取代民情的经验,以对民主的真正利益的认识取代其盲目的本能;使民主的政策适应时间和环境的需要。托克维尔相信,未来的社会是一个民主的社会、法制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人享有权利,人人获得权利的保障。
    (2)民主、平等、自由思想。托克维尔一般将“民主”看作是“平等的趋势”,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体现出这一趋势。有时,他也将“民主”看作是一种多数人掌权的政府组织形式和政治制度,是以人民主权学说为基础的政权形式,是人民共同参与的政府,即“代议制政府”。此外,他也把“民主”看作是促使社会深刻变化的行为主体,或是一种变化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前者是指“人民”,指社会大众;后者则是指扫除社会特权、特别是扫除一切政治特权,促使平等形成的社会演变,而这一过程的重要体现是“普选”,于是“民主”又意味着“普选”这一政治行为和过程。尽管托克维尔在“民主”一词的使用上是混乱的,但我们不难看出,他始终认为民主与平等是密切相关的,不仅民主以平等为基础,而且民主本身也意味着平等,是一种平等的社会状况。热爱自由始终是托克维尔的坚定信念。
    作为一个贵族,他对民主社会中出现的“大多数人的专制”是惧怕的,认为这会剥夺少数人的自由,迫使他们诉诸武力,从而引发社会的巨大动乱,造成无政府状态。在托克维尔的政治哲学中,对自由与平等的辩证关系的关注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托克维尔认为,在民主国家,理想的境地是自由与平等的相辅相成、和谐统一,这正是民主国家人民的共同追求。托克维尔崇尚自由、热爱自由、要全力以赴保护自由。他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代议制政府,希望代议制政府能够制止“多数的暴虐”。同时,他感受到,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应当坚决地维护,法治与分权应当大加赞赏,它们都有助于保障公民的权益,防止对人类尊严的无视和践踏。托克维尔通过对美国民主制度和法国大革命的考察研究,预测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光明前途,阐释了未来社会的民主趋向,说明了法国这样的专制国家进入民主时代的历史必然和独特方式。他所坚持的比较研究方法令人大开眼界,他所强调的“让观点以事实为依据,决不硬要事实迁就观点”的原则为后人所瞩目。他的一些被历史应验的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预测更确立了他在世界学术界的独特地位。

  • 第2题:

    洛克的教育思想有()。

    • A、白板说
    • B、提倡绅士教育
    • C、自然教育
    • D、儿童中心主义

    正确答案:A,B

  • 第3题:

    简述洛克的分权理论。


    正确答案:(1)、在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中,洛克是第一个提出分权学说的人。
    (2)权力分为三种:即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对外权),其中立法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
    (3)洛克的对外权和行政权几乎是联合在一起的,主张立法权和行政权两权分立。

  • 第4题:

    洛克关于社会契约的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正是因为自然状态存在种种不便,所以人们愿意放弃单独行使的惩罚权力,交给他们中间被指定的人,按照社会全体成员或他们授权的代表所一致同意的规定来行使。这就是立法和行政权力的原始权利和这两者之所以产生的缘由,政府和社会本身的起源也在于此。

  • 第5题:

    汉初黄老学派法律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黄老学派”是先秦道家的一个派别,以传说中的黄帝、老子为祖师而得名。据《汉书•艺文志》介绍,这个学派喜用历史上“成败、存亡、祸福”的道理,阐发老子“我无为,而民自正”的所谓“君人南面之术”。这一学说,正适合汉初经济凋敝,君臣上下要求安定,发展生产,渡过难关的想法。汉初统治者将这种学说运用实践中,收到达了显著成效。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1)“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汉初社会经济凋敝,人民生计艰难,“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汉初君臣都从总结秦朝骤亡的教训出发,严历批判了“专任刑罚”的法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与民休息”。陆贾的《新语》为汉初黄老无为之治提供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治国理论。他认为“无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敬谨”。并建议汉高祖实行轻徭、薄赋、缓刑的政策。《汉书•刑法志》颂扬萧何、曹参时说:“萧、曹为相,填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继续实行“无为而治”的方针,“轻徭薄赋”,“平狱缓刑”,移风易俗,以致“政宽人和”,天下“富实”。由此可见,“无为而治”是汉初统治者在战乱之后,为了缓和农民的反抗,巩固封建统治而采取的一种方针策略。(
    2)文武并用,德刑相济。汉初统治者在崇尚黄老“无为而治”的同时,也重视儒家德刑相济的思想。陆贾向高祖说:“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所谓文武并用,也就是德刑兼施,二者相济为用。特别是在秦朝恃武尚力、严刑峻法之后,更应当以德治为本、刑罚为末,即所罚“积礼义”而不“积刑罚”。文帝在位期间,“专务以德化民,”“兴于礼义”,同时也重视发挥法律的作用。可见汉初统治者看到了儒家仁义德教的作用,认识到只有运用文武两手的统治方法,才能有效地维护自己的统治。这与秦朝的“专任刑罚”相比,无疑要高明一些。汉初统治者主张“罚不患薄”,约法省刑,减轻对人们的压迫。刘邦入关时,“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陆贾劝告高祖:“设刑者不厌轻,行罚者不患薄”。惠帝、吕后时“除三族罪,妖言令”。特别是文帝,即位后废除连坐收孥法和诽谤妖言令,尤其是命令废除肉刑,常为后人所称颂。
    (3)轻徭薄赋,“以粟为赏罚”。汉初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对农民的剥削。陆贾向高祖说:“国不兴无事之功,家不藏无用之器,所以稀力役而省贡献也”。惠帝、吕后时期,“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贾谊向文帝建议,“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文帝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劝趣农桑,减省租赋”。文帝的大臣晁错认为,以粟为赏可以促进农业的以展,“万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指官府)得以拜爵,得以除罪”。文帝接受了这个建议,并予以施行。

  • 第6题:

    填空题
    洛克的分权理论指的是()、()和()

    正确答案: 立法权,行政权,联盟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民主思想是托克维尔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他对民主问题的阐述,是通过对法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同美国政治制度的比较,通过深思熟虑进行的。
    (1)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托克维尔在对法国大革命的原因作了极为深入的考察后,他指出,贵族制度必然衰落,平等与民主的发展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历史洪流,民主运动已经成为一场不可抗拒的革命。托克维尔认为,当时最能全面地反映民主的历史进程,表现出民主发展规律的国家是美国。美国是在经历过民主革命的国家中使这场革命发展得的最完满和最和平的国家。美国的民主对推进整个世界民主进程的巨大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正在崛起的美国为欧洲树立了民主的榜样,美国的民主制度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托克维尔以其深刻的政治洞察力和敏锐的政治意识为其同时代人指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民主大道。他指出,国家统治者肩负的首要任务是:对民主加以引导;在可能的条件下重新唤起民主的宗教信仰;洁化民主的风尚;规制民主的行动;逐步以治世的科学取代民情的经验,以对民主的真正利益的认识取代其盲目的本能;使民主的政策适应时间和环境的需要。托克维尔相信,未来的社会是一个民主的社会、法制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人享有权利,人人获得权利的保障。
    (2)民主、平等、自由思想。托克维尔一般将“民主”看作是“平等的趋势”,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体现出这一趋势。有时,他也将“民主”看作是一种多数人掌权的政府组织形式和政治制度,是以人民主权学说为基础的政权形式,是人民共同参与的政府,即“代议制政府”。此外,他也把“民主”看作是促使社会深刻变化的行为主体,或是一种变化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前者是指“人民”,指社会大众;后者则是指扫除社会特权、特别是扫除一切政治特权,促使平等形成的社会演变,而这一过程的重要体现是“普选”,于是“民主”又意味着“普选”这一政治行为和过程。尽管托克维尔在“民主”一词的使用上是混乱的,但我们不难看出,他始终认为民主与平等是密切相关的,不仅民主以平等为基础,而且民主本身也意味着平等,是一种平等的社会状况。热爱自由始终是托克维尔的坚定信念。
    作为一个贵族,他对民主社会中出现的“大多数人的专制”是惧怕的,认为这会剥夺少数人的自由,迫使他们诉诸武力,从而引发社会的巨大动乱,造成无政府状态。在托克维尔的政治哲学中,对自由与平等的辩证关系的关注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托克维尔认为,在民主国家,理想的境地是自由与平等的相辅相成、和谐统一,这正是民主国家人民的共同追求。托克维尔崇尚自由、热爱自由、要全力以赴保护自由。他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代议制政府,希望代议制政府能够制止“多数的暴虐”。同时,他感受到,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应当坚决地维护,法治与分权应当大加赞赏,它们都有助于保障公民的权益,防止对人类尊严的无视和践踏。托克维尔通过对美国民主制度和法国大革命的考察研究,预测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光明前途,阐释了未来社会的民主趋向,说明了法国这样的专制国家进入民主时代的历史必然和独特方式。他所坚持的比较研究方法令人大开眼界,他所强调的“让观点以事实为依据,决不硬要事实迁就观点”的原则为后人所瞩目。他的一些被历史应验的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预测更确立了他在世界学术界的独特地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洛克关于社会契约的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正是因为自然状态存在种种不便,所以人们愿意放弃单独行使的惩罚权力,交给他们中间被指定的人,按照社会全体成员或他们授权的代表所一致同意的规定来行使。这就是立法和行政权力的原始权利和这两者之所以产生的缘由,政府和社会本身的起源也在于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洛克的分权主张主要内容是()。
    A

    资产阶级分享统治权

    B

    立法权高于行政权

    C

    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D

    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妥协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洛克的分权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分权学说;洛克把国家权力分为三种: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立法权:指导如何运用国家的力量以保障这个社会及其成员的权力,执行权:负责执行被制定的和继续有效的法律的权力,对外权:负责决定战争与和平、联合与联盟以及同国外进行一切事务的权力。立法权是最高权力,但不是专断的权力,它基于人民的同意和授权,受一定限制,这种限制表现在:
    第一,最高权力对于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不是、并且也不可能是专断的,
    第二,最高权力不能以临时的专断命令来进行统治,而必须以颁布过的经常有效的法律并由有资格的著名法官来执行司法和判断臣民的权利,
    第三,最高权力未经本人同意不能取去任何人的财产的任何部分,
    第四,立法机关不能把制定法律的权力转让给任何他人,或把它放在不是人民所安排的其他任何地方三种权力之间的关系:
    首先,立法权最高,执行权和对外权从属于立法权,两权应合在一起,由君主掌握;
    其次,立法权和执行权必须分开,再次,虽然执行权从属于立法权,但执行权也享有一些特权,主要是召集和解散立法机关的权力属于执行机关洛克的权力分立,实际上是两权分立,即立法权和执行权的分立,对外权和执行权是联系在一起的。洛克提出分权的目的在于限制王权,为资产阶级争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早期基督教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基督教思想的变化1.疏远政治,追求天国与来世2.鼓吹神权高于世俗政权,贬低世俗权威3.人人平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霍布斯关于社会契约的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每个人都放弃自己全部的权力并把它交给一个人或由一些人组成的会议,使他(们)担当起他们的人格,并且承认他在公共和平与安全领域所作的一切都是大家同意的。契约的宗旨是保护和平与安全。这样国家就产生了。被授予权力的人或会议是主权者,其他的一切人都是主权者的臣民。霍布斯契约论的特点:第一,人们在订立契约时交出的是他们全部的权力和权利,自己一个不保留,但霍布斯又认为人们为保卫自己的生命而抵抗他人侵害的权利是不能转让的。第二,人们把转让出去的权利交给了主权者,主权者没有参加契约,不是契约的订立者,因而不受契约内容约束,主权者的权力是绝对的、至高无上的,只要是为了维护个人的生命和安全,主权者甚至可以剥夺某些人的生命。但主权者要受契约宗旨的限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述我国1958年开始的行政性分权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下放国有企业的管辖权,除少数重要的、特殊的和试验性的企业外,其余原来由中央各部管理的企业都层层下放,归各地方政府管理。
    (2)下放计划管理权,将原来由国家计划委员会统一平衡、逐级下达的计划制度改为以地区为主、自下而上逐级编制和加以平衡的制度;
    (3)下放固定资产投资权,对地方实行包干制度,即在中央给地方下拨资金和地方自筹资金范围内自行决定兴办各种类型的项目;
    (4)下放物资分配权,大幅度减少由国家计划委员会统一分配物资的品种和数量,各种物资平衡首先由地方自行平衡,上级计划机关只进行差额平衡;
    (5)下放财政权和税收权,把财政"统收统支"体制改为"分级管理,分类分成,五年不变"的体制,同时给予地方政府广泛的减免税和加税权力;
    (6)下放信贷权,改变原来高度集中的信贷制度,实行存贷下放、差额管理的办法。

  • 第14题:

    洛克的分权主张主要内容是()。

    • A、资产阶级分享统治权
    • B、立法权高于行政权
    • C、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 D、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妥协

    正确答案:A,B,D

  • 第15题:

    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有哪些?


    正确答案: 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主要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美学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马克思指出,在私有制条件下,不仅使劳动发生异化,也使人发生异化,人失去了原来的本质,人的才能被扼杀,人的全面发展遭到破坏。要想恢复人的本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根本的出路在于彻底消灭私有制,根除异化劳动,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只有共产主义社会,人们的审美活动才能更加丰富多样,人们的审美能力才能随之大为提高,人的感性和理性、物质和精神生活才能得到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和谐才能得到实现。
    (2)关于人的审美能力的培养问题。强调社会实践在人的生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生产劳动对人的审美活动和审美意识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肢体和器官得到发展,“如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人的手也达到高度的完善,才能按照美的规律欣赏美、创造美。
    (3)关于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问题。马克思把艺术看做是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它是一种精神的掌握方式,它具有意识形态和物质生产的双重属性。艺术掌握世界的突出特点是它的情感性。优秀的艺术作品对人们有着认识价值、教育作用和审美功能。强调对艺术的欣赏和艺术创作需要较高的审美修养,审美教育是提高审美修养的重要途径。

  • 第16题:

    霍布斯关于社会契约的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每个人都放弃自己全部的权力并把它交给一个人或由一些人组成的会议,使他(们)担当起他们的人格,并且承认他在公共和平与安全领域所作的一切都是大家同意的。契约的宗旨是保护和平与安全。这样国家就产生了。被授予权力的人或会议是主权者,其他的一切人都是主权者的臣民。霍布斯契约论的特点:第一,人们在订立契约时交出的是他们全部的权力和权利,自己一个不保留,但霍布斯又认为人们为保卫自己的生命而抵抗他人侵害的权利是不能转让的。第二,人们把转让出去的权利交给了主权者,主权者没有参加契约,不是契约的订立者,因而不受契约内容约束,主权者的权力是绝对的、至高无上的,只要是为了维护个人的生命和安全,主权者甚至可以剥夺某些人的生命。但主权者要受契约宗旨的限制。

  • 第17题:

    试比较洛克与孟德斯鸠分权学说。


    正确答案: 相同点:英国的洛克和法国的孟德斯鸠都提出了自由、法治与分权的思想,都认为国家由三种权力,他们对国家权力分权与制衡的宪制安排,旨在实现国家权力的自我约束,对于西方各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意义。
    不同点:
    (1)洛克是近代分权学说的奠基人,他以自然法为其法治理论的基础,其核心是保护个人自由权利。他认为国家由三种权力: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他认为对个人自由权利的最大危害是政治权力的滥用,因此政治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法治社会中的政治权力应当是有限的、分立的和负责的。孟德斯鸠将近代法治理论作了制度化的设计。他认为为了防止个人被迫做他不应该做的事,就必须对国家权力加以限制,因为自由只能在“国家的权力不被滥用的时候才存在。但是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基于这一理念,他把法治理论与权力制度设计联系在一起,派生出了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并强调三权之间相互制衡的重要性。
    (2)洛克认为,人民有权运用革命的手段建立新的政府,因为政府的权力是人民委托的,它的权力应受委托的目的的限制。但他没有提出人民主权的结论。人民不应自己行使立法权力,而必须把权力重新交给议会。孟德斯鸠认为,立法权力代表国家的一般意志。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向有,表明人民自己来统治自己。公民在选举代表时有投票权。

  • 第18题:

    问答题
    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有哪些?

    正确答案: 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主要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美学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马克思指出,在私有制条件下,不仅使劳动发生异化,也使人发生异化,人失去了原来的本质,人的才能被扼杀,人的全面发展遭到破坏。要想恢复人的本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根本的出路在于彻底消灭私有制,根除异化劳动,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只有共产主义社会,人们的审美活动才能更加丰富多样,人们的审美能力才能随之大为提高,人的感性和理性、物质和精神生活才能得到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和谐才能得到实现。
    (2)关于人的审美能力的培养问题。强调社会实践在人的生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生产劳动对人的审美活动和审美意识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肢体和器官得到发展,“如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人的手也达到高度的完善,才能按照美的规律欣赏美、创造美。
    (3)关于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问题。马克思把艺术看做是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它是一种精神的掌握方式,它具有意识形态和物质生产的双重属性。艺术掌握世界的突出特点是它的情感性。优秀的艺术作品对人们有着认识价值、教育作用和审美功能。强调对艺术的欣赏和艺术创作需要较高的审美修养,审美教育是提高审美修养的重要途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试述我国1958年开始的行政性分权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下放国有企业的管辖权,除少数重要的、特殊的和试验性的企业外,其余原来由中央各部管理的企业都层层下放,归各地方政府管理。
    (2)下放计划管理权,将原来由国家计划委员会统一平衡、逐级下达的计划制度改为以地区为主、自下而上逐级编制和加以平衡的制度;
    (3)下放固定资产投资权,对地方实行包干制度,即在中央给地方下拨资金和地方自筹资金范围内自行决定兴办各种类型的项目;
    (4)下放物资分配权,大幅度减少由国家计划委员会统一分配物资的品种和数量,各种物资平衡首先由地方自行平衡,上级计划机关只进行差额平衡;
    (5)下放财政权和税收权,把财政"统收统支"体制改为"分级管理,分类分成,五年不变"的体制,同时给予地方政府广泛的减免税和加税权力;
    (6)下放信贷权,改变原来高度集中的信贷制度,实行存贷下放、差额管理的办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上帝创世说;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希腊哲学家所理解的神与基督教的上帝之间的一个显著差别,就在于前者是一个赋形于质的工匠,后者则是一个“无中生有”的创世者。上帝创世既不需要材料,也不需要工具,甚至连时间和空间也不存在,他仅凭语言就足以产生出整个世界。在《忏悔录》中,奥古斯丁写道:“你创造天地,不是在天上,也不在地上,不在空中,也不在水中,因为这些都在六合之中;你也不在宇宙之中创造宇宙,因为在造成宇宙之前,还没有创造宇宙的场所。你也不是手中拿着什么工具来创造天地,因为这种不由你创造而你借以创造其他的工具又从哪里得来的呢?哪一样存在的东西,不是凭借你的实在而存在?因此你一言而万物资始,你是用你的‘道’——言语——创造万有。”“原罪”与“救赎”在早期基督教神学中,人性论构成了上帝论和基督论之外的第三个重要领域,而基督教人性论的核心问题就是“原罪”与“救赎”。
    奥古斯丁认为只有善才是本质和实体,它的根源就是上帝,而罪恶只不过是“善的缺乏”或“本体的缺乏”。上帝作为至善,是一切善的根源,上帝并没有在世间和人身上创造罪恶。罪恶的原因在于人滥用了上帝赋予人的自由意志,自愿地背离了善之本体(上帝)。这种决定论的“原罪”和“救赎”理论使得基督教的人性论像上帝论和基督论一样充满了神秘主义色彩。“原罪”是先验的和形而上学的罪,而“救赎”同样也是先验地被预定的。人的自由意志遭到了贬抑,人的邪恶本性使他不可能依靠自身的力量而向善,只有上帝的恩典才能使人重新获得善良意志,并最终得到拯救。
    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奥古斯丁认为,自从人类祖先亚当、夏娃因犯罪而被贬人间之后,现实世界就被划分为两座城:“一座城由按照肉体生活的人组成,另一座城由按照灵性生活的人组成。”前者是“上帝之城”,它是上帝的“选民”即预定得救的基督徒的社会,这是一座永恒之城,在现世中代表着它的就是教会;后者是“尘世之城”,它是撒旦的领域,是肉体淫乱的渊薮,在现世中表现为异教徒的生活态度。
    (双城论(一)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两种爱组成两种城。爱自己甚至轻蔑上帝者组成地上之城。爱上帝甚至蔑视自己者组成上帝之城。前者以自己为荣耀,后者以上帝为荣耀(二)教会与国家,国家的职能在于负责人们物质需要的满足,免受攻击的安全和有秩序的社会交往等,世俗国家是上帝实现自己拯救计划的工具,奥古斯丁赋予教会很高的地位,认为上帝的恩典要通过教会才能实现,人们只有皈依教会才可能得救。奥古斯丁的双城说突出了教会对宗教事务的自治。但他也强调教会在自己独立的同时,世俗政权在自己的领域内也是独立的。市民既要服从教会,又要服从世俗权威。历史的看,在奥古斯丁生活的年代,教会与国家之间的争斗还未出现,奥古斯丁的目的只是告诉人们,不要将希望寄托在国家身上,他承认世俗权威的存在与作用,而不是主张教权高于王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汉初黄老学派法律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黄老学派”是先秦道家的一个派别,以传说中的黄帝、老子为祖师而得名。据《汉书•艺文志》介绍,这个学派喜用历史上“成败、存亡、祸福”的道理,阐发老子“我无为,而民自正”的所谓“君人南面之术”。这一学说,正适合汉初经济凋敝,君臣上下要求安定,发展生产,渡过难关的想法。汉初统治者将这种学说运用实践中,收到达了显著成效。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1)“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汉初社会经济凋敝,人民生计艰难,“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汉初君臣都从总结秦朝骤亡的教训出发,严历批判了“专任刑罚”的法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与民休息”。陆贾的《新语》为汉初黄老无为之治提供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治国理论。他认为“无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敬谨”。并建议汉高祖实行轻徭、薄赋、缓刑的政策。《汉书•刑法志》颂扬萧何、曹参时说:“萧、曹为相,填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继续实行“无为而治”的方针,“轻徭薄赋”,“平狱缓刑”,移风易俗,以致“政宽人和”,天下“富实”。由此可见,“无为而治”是汉初统治者在战乱之后,为了缓和农民的反抗,巩固封建统治而采取的一种方针策略。(
    2)文武并用,德刑相济。汉初统治者在崇尚黄老“无为而治”的同时,也重视儒家德刑相济的思想。陆贾向高祖说:“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所谓文武并用,也就是德刑兼施,二者相济为用。特别是在秦朝恃武尚力、严刑峻法之后,更应当以德治为本、刑罚为末,即所罚“积礼义”而不“积刑罚”。文帝在位期间,“专务以德化民,”“兴于礼义”,同时也重视发挥法律的作用。可见汉初统治者看到了儒家仁义德教的作用,认识到只有运用文武两手的统治方法,才能有效地维护自己的统治。这与秦朝的“专任刑罚”相比,无疑要高明一些。汉初统治者主张“罚不患薄”,约法省刑,减轻对人们的压迫。刘邦入关时,“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陆贾劝告高祖:“设刑者不厌轻,行罚者不患薄”。惠帝、吕后时“除三族罪,妖言令”。特别是文帝,即位后废除连坐收孥法和诽谤妖言令,尤其是命令废除肉刑,常为后人所称颂。
    (3)轻徭薄赋,“以粟为赏罚”。汉初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对农民的剥削。陆贾向高祖说:“国不兴无事之功,家不藏无用之器,所以稀力役而省贡献也”。惠帝、吕后时期,“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贾谊向文帝建议,“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文帝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劝趣农桑,减省租赋”。文帝的大臣晁错认为,以粟为赏可以促进农业的以展,“万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指官府)得以拜爵,得以除罪”。文帝接受了这个建议,并予以施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管仲在政治法律上的革新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管仲是春秋时期开明革新人士的主要代表,在法律思想方面主张“天道”与法律相结合,改革旧礼与创立新法并举,以法理政、以法统军、以法治民,礼法并用,以法律手段推行军事、行政以及商业政策,促进富国强兵。
    (一)“修旧法,择其善而业用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过去的法(包括西周的礼制和刑罚制度)不能简单地全盘否定,而要选择其中好的方面加以创造性地运用,体现了管仲的法制改良思想。一方面,管仲对周礼推崇备至。他把礼、义、廉、耻视为“国之四维”,即维系国家的四大绳索,这一点与后来的儒家非常相似,但管仲强调的是礼义的强制作用而不是其教化作用,这又与儒家的观点明显不同。另一方面,管仲又对周礼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改造:
    (1)打着“尊王”和维礼的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建立齐国的君主集权制和霸主地位。
    (2)突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主张用礼来教育、引导民众,用剥夺分封贵族封邑的方法加强诸侯权势。
    (3)打破“亲亲”原则,任用贤能。辅佐齐桓公建立了基层官吏定期“进贤”制度和任用官吏的“三选”制度。
    (4)批判“刑不可知”和轻视法度的旧传统,主张以法令作为人们言行的准则,以公开的法律作为标准,用赏赐以资鼓励,用刑罚纠正偏颇。
    (二)“作内政而寄军令”管仲主张以法理政、以法统军、以法治民,并在制度上将这三者结合起来。为了实现“作内政而寄军令”的主张,管仲提出了“四民分居定业”论。“四民分居定业”思想的具体化就是“三国五鄙”制度。即把国(城)分成三个区域,把鄙(城郊)分成五个区域,让士、农、工、商分别居住,各得其所。这一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寓兵于农,把军事制度融会于行政制度之中。
    (三)“令顺民心”与“与民分货”“令顺民心”是指法令的制定必须适应民众好利争财的习性,符合民心的好恶,因势利导。“与民分货”是管仲在发展农业方面的主张,即国家将土地分给农人耕种,然后抽取一定的租税和徭役,使农业生产与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相连,激发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管仲提出“令顺民心”与“与民分货”,实际上是主张建立一种新的封建经济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洛克的分权理论及其影响。

    正确答案: 约翰•洛克(JhonLocke,1632年—1704年)是英国革命后期的资产阶级思想家,自由主义的奠基人,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先驱,古典自然法学派的杰出代表之一。洛克在继承前人分权思想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并阐释了分权理论。他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1)“立法权指享有权利指导如何运用国家的力量以保障这个社会及其成员的权力,也就是制定法的权力。”(2)执行权是指“负责执行被制定和继续有效的法律”。(3)对外权是指“包括战争与和平、联合与联盟以及同国外的一切人士和社会进行一切事务的权力”。对外权实际上也是执行权,所以洛克的分权不是三权而是两权,不是三权分立而是两权分立。洛克认为,担任立法的人和执行立法的人不一样,前者可在短期内完成其工作,而后者的工作是长期的,这两种权力要分开,由不同的机关行使。如果立法者也是法律的执行者,就会产生弊端,可以自己不服从法律,立法时使法律服从私意,这样个人与社会对立,违背建国的目的。执行权与对外权是不同的,应由不同机关不同人行使,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实际的情况是这两者往往不易分开。因为这些权力都以武力作后盾,军队的指挥权是不可分的,还是统一由国王行使。至于三权的执行机关,即议会、国王、政府内阁如何相互平衡、牵制、监督,洛克的分权理论中有些意思表示,但并不明确系统。不过,洛克是非常重视立法权的,认为立法权是在执行权和对外权之上的最高权,执行权和对外权是要服从立法权的。立法权不但是最高权力,而且是神圣的和不可变更的权力,没有经过立法机关的批准,任何人的任何命令都不能具有法律效力。只有以下四种情况可以限制立法权:(1)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不可专断;(2)最高权力机关不能独揽立法权;(3)最高权力未经本人同意不能取去任何人的财产的任何部分;(4)最高权力不能把立法权转让他人。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