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袁枚和公安派相比不同点有( )A. 袁枚主要是在散文方面成就更大B. 近体诗成就比较大,尤其是七律和七绝C. 诗构思新颖D. 笔调轻灵

题目

袁枚和公安派相比不同点有( )

A. 袁枚主要是在散文方面成就更大

B. 近体诗成就比较大,尤其是七律和七绝

C. 诗构思新颖

D. 笔调轻灵


相似考题
更多“袁枚和公安派相比不同点有( )A. 袁枚主要是在散文方面成就更大B. 近体诗成就比较大,尤其是七 ”相关问题
  • 第1题:

    袁枚性灵说的内容是什么?他的性灵说与公安派性灵说有什么不同?
    袁枚灵性说可以从以下几点把握:
    (1)袁枚主张尊重人的自然本性。符合自然本性就是真,从真出发,他说:‚得千百伪濂、洛、关、闽,不如得一二白傅、樊川。‛真可以不合正统道德,它是最高的价值标准。性灵说就是要表现真人的真性情。‚尝谓千古文章传真不传伪‛,真是人生的最高价值,也是袁枚诗学的最高价值标准。从真的诗学观出发,袁枚反对沈德潜人伦日用的正统诗学观。
    (2)男女之情也是袁枚性灵说的重要内容。他说:‚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情所最先,莫如男女。‛因而诗表现男女之情是必然的,天经地义的。因此,他为艳情诗进行辩护。
    (3)诗歌在艺术上要变,要有创造性,这是性灵说的另一方面的内容。袁枚的变与公安派的变不同。公安派主张变,但不注意继承传统,袁枚则主张在学古中求变,在继承传统中求创新。艺术表现方式的变化必然导致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所以袁枚反对推尊某一种格调。
    (4)性灵说在审美上主张风趣。王土禛推崇的超脱情怀,沈德潜强调的人伦日用,表现在诗格中都具有庄肃的特征,而袁枚性灵说的风趣则与庄肃相对,具有轻松、活泼、诙谐的特点。风趣是诗人摆脱了庄严的道德政治面到了孔之后的轻松活泼的个性的活脱脱的表现。风趣在审美表现上则要求‚灵机‛、‚笔性灵‛,即用一种灵活机巧的方式来突现轻松活泼的性灵。袁枚认为这要靠天分才能做到,它来自诗人的真性灵。
    袁枚的‚性灵‛说与袁宏道等公安派‚性灵‛说名称相同,在内涵上也有其相同之处:他们都提倡诗歌要抒发真人的真性灵。袁枚主张把真当作人生的最高价值,也把真当作他的诗学的最高价值标准,他说:‚千古文章传真不传伪‛。袁宏道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也是主张性灵,主张作家要有童心,也即是真心,‚物真则贵‛,文亦如此,真是诗文的最高价值标准。但是,袁枚从‚真性情‛的主张出发,认为男女之情也是一种真性情,所以诗歌可以表现而且必然要表现男女之情,所以他为诗歌史上的艳情诗进行了辩护。公安派虽也肯定民间情歌,但对艳情诗似乎未加以肯定。其次,袁枚的‚性灵‛说还主张诗歌要变,要有创造性,这与公安排诗歌要变的主张也有相同之处。但是袁枚主张在学古中求变,在继承中求创新。公安派主张变却不注意、甚至反对学古,忽视继承传统。

  • 第2题:

    3、《唐诗三百首》宗盛唐,主李杜,主要是受了下列哪位人物的影响:

    A.王士禛

    B.沈德潜

    C.钱谦益

    D.袁枚


    沈德潜

  • 第3题:

    《西湖七月半》是袁枚的代表作。


    B

  • 第4题:

    4、公安派的性灵说受到了()的重要影响。

    A.唐寅

    B.袁凯

    C.李贽

    D.袁枚


    袁宏道《叙小修诗》提出诗歌创作应“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这一口号是公安派文学思想的核心。对当时的文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性灵“原指个人的情性或内在的审美。袁宏道的“独抒性灵”说,就是在摆脱了复古主义、假道学和格调说的束缚下产生的,强调自由的抒发文艺家内在所固有的活泼的性灵。而“不拘格套”,则是“独抒性灵”的延伸,即要求文艺创作不仅要有新意独见,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也要充分发挥独创精神,不拘泥前人的“法式”。只有突破了近代文习气,从其内心流出的真性情,是真正体现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佳作。 (2)批判明代的复古主义思潮。指出近代诗文“卑极”的原因,在于复古主义的倾向。这种倾向扼杀了艺术的创造性。他认为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都有各自的独特性,是不能重复的。如:秦、汉人不字字学《六经》,盛唐也不字字学秦、汉,充分表现出他的文学观和进化论思想。更指出雷同的复古文风的根本问题,在于这样的作品没有“真声”,没有真情。这种作品远不及民间“任性而发”的歌谣。 (3)关于艺术创作中的“露”。袁宏道论艺术讲露、俗趣,这三者实是其“性灵”说创作方法的具体表现。儒家传统最讲“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及讽刺,则“主文而谲谏”,要求其言婉转而含蓄。他一反儒家传统,正言捍卫屈原精神。 (4)袁宏道倡导“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注重本色与真挚的情感,不怕直露的创作特征,与传统的风雅之论,与前后七子的格调论,大相径庭,具有鲜明的晚明时代色彩。

  • 第5题:

    《唐诗三百首》宗盛唐,主李杜,主要是受了下列哪位人物的影响:

    A.王士禛

    B.沈德潜

    C.钱谦益

    D.袁枚


    沈德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