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二战后,()成为西方主流经济理论。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二战后人权思想在西方有重大发展的表现。


    参考答案:

    西方各国新宪法对人权较详尽的规定
    西方国家对“人权外交”的推行
    《世界人权宣言》的颁布(1948年12月)
    各种人权组织的成立(联合国人权委员会)
    人权问题成为许多学科中的研究主题
    人权问题深入人们日常生活之中


  • 第2题:

    在当代,科学主义与()的对立和冲突,俨然已经形成为西方哲学的主流。
    人文主义

  • 第3题:

    西方插花在 瓶插和篮插作品成为插花主流; 餐桌插花蔚然成风。


    19 世纪后

  • 第4题:

    系统功能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学的主流理论,主要由帕森斯创建。

    A

    B



  • 第5题:

    试述二战后西方的设计发展状况。


    (1)二战以后,社会、经济与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设计师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1949年,美国设计师洛伊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被誉为“走在销售曲线前面的人”。设计师的作用与价值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同时设计师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更多不同专业人士的支持与配合,更多的设计师成为企业机器中的一个“齿轮”。 (2)在北美和西欧的英国、德国和荷兰等国家,设计师的工作更多地被认为是科学性和研究性的工作。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以数学、社会学、人机工程学、经济学等课程取代了艺术课程。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成立了专门的设计研究机构,对设计进行科学性的研究。 (3)在意大利,设计师却更多地被当成“艺术家”来看待。在意大利,设计师的职业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要热门。这里的气氛热烈、开放、不墨守成规,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创造、去试验。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他们通常一开始就被当作一名建筑师,甚至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家来训练,另外也是因为这里有着激进的先锋设计运动。 (4)在法国,设计师的境况比较尴尬。1987年全法国只有约300名工业设计师。在1983年纯化法语的运动中,好端端的设计被禁用,取而代之一个词义不当的“风格”。这使法国设计师倍感委屈,因为他们的工作不应被认为仅仅是决定包装的色彩而已。 (5)在北欧的丹麦、瑞典和芬兰等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以工艺和装饰美术为基础的设计教育,曾使他们的设计师在五六十年代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70年代末起,设计师转向高科技产品的设计,工业设计师的教育也从工艺与装饰美术教育中分离出来。 (6)日本在五六十年代曾有“劣质货的大生产者”的坏名声。70年代后,善于学习的日本设计师很快就让他们的欧美同行们刮目相看,一跃成为国际设计界的后起之秀,但在设计思想上,他们还是受西方的支配。设计师的重要性远不及大企业里的设计师,虽然新一代设计师,特别是留学欧美归来的年轻设计师开始有更多的创造精神,但仍然是服从公司的“无名性”需要才被认为是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