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男性,59岁。头晕、乏力、心慌半年,低热,四肢酸痛半月来就诊。体检:体温6℃,重度贫血貌,皮肤散在出血点,颈部可扪及花生大小淋巴结3枚,脾肋下2cm。化验:血红蛋白52g/L,白细胞2.5×109/L,血小板25×109/L,血片中有核红细胞,并见巨大红细胞及巨大血小板。本病例经治疗达完全缓解,欲根治,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是A.定期联合化疗B.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C.联合化疗+维A酸交替治疗D.雄激素促进造血治疗E.异基因骨髓移植

题目

男性,59岁。头晕、乏力、心慌半年,低热,四肢酸痛半月来就诊。体检:体温6℃,重度贫血貌,皮肤散在出血点,颈部可扪及花生大小淋巴结3枚,脾肋下2cm。化验:血红蛋白52g/L,白细胞2.5×109/L,血小板25×109/L,血片中有核红细胞,并见巨大红细胞及巨大血小板。本病例经治疗达完全缓解,欲根治,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是

A.定期联合化疗

B.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

C.联合化疗+维A酸交替治疗

D.雄激素促进造血治疗

E.异基因骨髓移植


相似考题
更多“男性,59岁。头晕、乏力、心慌半年,低热,四肢酸痛半月来就诊。体检:体温6℃,重度贫血貌,皮肤散在出血点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男性,62岁。头晕、乏力半年,低热,四肢酸痛来诊。体检:体温38℃,重度贫血貌,皮肤散在出血点,颈部可扪及花生大小淋巴结2枚,脾肋下2cm。化验:血红蛋白50g/L,白细胞2.3×10/L,血小板25×10/L,血片中有核红细胞,并见巨大红细胞及巨大血小板

    对诊断最关键的辅助检查是
    A.腹腔CT
    B.淋巴结活检
    C.淋巴结穿刺涂片
    D.胸部X线片
    E.骨髓检查(涂片+活检)

    答案:E
    解析:
    2.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贫血为主,常伴出血和感染,外周血出现一系、二系或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存在一系或多系病态造血,结合骨髓活检、染色体及CFU-GM异常而诊断MDS。
    4.转化中原始细胞过多型难治性贫血:血片原始细胞<5%,骨髓原始细胞5%~20%。

  • 第2题:

    男性,62岁。头晕、乏力半年,低热,四肢酸痛来诊。体检:体温38℃,重度贫血貌,皮肤散在出血点,颈部可扪及花生大小淋巴结2枚,脾肋下2cm。化验:血红蛋白50g/L,白细胞2.3×10/L,血小板25×10/L,血片中有核红细胞,并见巨大红细胞及巨大血小板

    本病例经治疗已达完全缓解,欲达根治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是
    A.定期联合化疗
    B.中剂量阿糖胞苷强化疗
    C.联合化疗+维A酸交替治疗
    D.联合化疗+砷制剂交替治疗
    E.异基因骨髓移植

    答案:E
    解析:
    2.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贫血为主,常伴出血和感染,外周血出现一系、二系或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存在一系或多系病态造血,结合骨髓活检、染色体及CFU-GM异常而诊断MDS。
    4.转化中原始细胞过多型难治性贫血:血片原始细胞<5%,骨髓原始细胞5%~20%。

  • 第3题: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25岁。因面色苍白、头晕、乏力1年余,近1个月伴心慌就诊。结婚半年,月经初潮14岁,7天/27天,末次月经半月前,近2年月经量多,半年来更明显。贫血貌,皮肤黏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不黄染,口唇苍白,舌乳头正常,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化验:Hb64g/L,RBC3.0*1012/L,MCV70fl,MCH25pg,MCHC30%,WBC6.5*109/L,分类:中性分叶70%,淋巴27%,单核3%,PLT260*109/L,网织红细胞1.5%,尿蛋白(-),镜检(-),大便潜血(-),血清铁6.0μmol/L。

    该患者的贫血程度为
    A:轻度贫血
    B:中度贫血
    C:重度贫血
    D:极重度贫血
    E:增生不良性贫血

    答案:B
    解析:
    该患者化验结果显示:Hb下降,RBC下降,MCV、MCH、MCHC均明显低于参考值下限,呈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中度贫血。
    基本符合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中的第一条以及第二条至第八条中的两条:①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女性Hb<110g/L;MCV<80fl,MCH<26pg,MCHC<0.31;②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如月经过多、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口唇苍白、贫血貌等;③血清铁<10.7μmol/L。故该患者最可能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慢性渐进性缺铁的发展结果。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是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之一,也是贮存,铁缺乏的诊断标准之一,还是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诊断标准之一。故该患者做骨髓铁染色较之其他检查确诊缺铁性贫血更有意义。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中有: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红细胞原卟啉>0.9μmol/L;血清铁蛋白<12μg/L。缺铁性贫血为增生性贫血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常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主要以红系增生为主,粒红比值降低。增生的红系细胞以中、晚幼红为主,表现为“核老质幼”的核质发育不平衡改变。
    该患者网织红细胞计数大致正常,服用铁剂后可迅速增高,常于1周左右达高峰(6%~8%)。此指标较其他指标更为敏感。

  • 第4题:

    男性,62岁。头晕、乏力半年,低热,四肢酸痛来诊。体检:体温38℃,重度贫血貌,皮肤散在出血点,颈部可扪及花生大小淋巴结2枚,脾肋下2cm。化验:血红蛋白50g/L,白细胞2.3×10/L,血小板25×10/L,血片中有核红细胞,并见巨大红细胞及巨大血小板

    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恶性淋巴瘤
    C.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D.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答案:E
    解析:
    2.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贫血为主,常伴出血和感染,外周血出现一系、二系或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存在一系或多系病态造血,结合骨髓活检、染色体及CFU-GM异常而诊断MDS。
    4.转化中原始细胞过多型难治性贫血:血片原始细胞<5%,骨髓原始细胞5%~20%。

  • 第5题:

    男性,62岁。头晕、乏力半年,低热,四肢酸痛来诊。体检:体温38℃,重度贫血貌,皮肤散在出血点,颈部可扪及花生大小淋巴结2枚,脾肋下2cm。化验:血红蛋白50g/L,白细胞2.3×10/L,血小板25×10/L,血片中有核红细胞,并见巨大红细胞及巨大血小板

    腹腔CT除脾大外无异常,淋巴结活检结构正常,骨髓涂片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占0.21(21%),胞质中可见Auer小体,红系有巨幼样变,并有小巨核细胞,此时的确切诊断是
    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原始细胞过多性难治性贫血
    D.慢性粒一单细胞性白血病
    E.转化中原始细胞过多型难治性贫血

    答案:E
    解析:
    2.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贫血为主,常伴出血和感染,外周血出现一系、二系或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存在一系或多系病态造血,结合骨髓活检、染色体及CFU-GM异常而诊断MDS。
    4.转化中原始细胞过多型难治性贫血:血片原始细胞<5%,骨髓原始细胞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