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题干:某男,12岁,既往有HBsAg阳性史。10天前无诱因发烧,体温逐渐上升,波动于37.5~39℃,近3天体温持续在38.5~39.5℃不降,伴有食欲缺乏、乏力、腹胀及尿黄。查体:T39.5℃,P88次/分,BP100/60mmHg,神清,表情淡漠,未见皮疹,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右下腹压痛阳性,肝右肋下2cm,脾未触及,肝浊音区不小,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3.5×10 /L,NE60%,L40%。血清HBsAg(+),抗-HAVIgG(+)。 该患者最可能

题目

题干:某男,12岁,既往有HBsAg阳性史。10天前无诱因发烧,体温逐渐上升,波动于37.5~39℃,近3天体温持续在38.5~39.5℃不降,伴有食欲缺乏、乏力、腹胀及尿黄。查体:T39.5℃,P88次/分,BP100/60mmHg,神清,表情淡漠,未见皮疹,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右下腹压痛阳性,肝右肋下2cm,脾未触及,肝浊音区不小,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3.5×10 /L,NE60%,L40%。血清HBsAg(+),抗-HAVIgG(+)。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慢性乙型肝炎

B.病毒性肝炎、甲型、急性黄疸型,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C.伤寒,病毒性肝炎、乙型、急性黄疸型

D.伤寒,病毒性肝炎、甲型、亚急性重型

E.伤寒,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F.病毒性肝炎、甲乙重叠感染


相似考题
更多“题干:某男,12岁,既往有HBsAg阳性史。10天前无诱因发烧,体温逐渐上升,波动于37.5~39℃,近3天体温持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男,22岁。既往有HBsAg阳性史。1天前无诱因发热,体温逐渐上升,波动于37.5~39℃,近31天体温持续在38.5~39.5℃不降,伴有食欲减退、乏力、腹胀及尿黄。查体:T39.5℃,P88次/分,BP110/70mmHg,神清,表情淡漠,未见皮疹,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右下腹压痛(+),肝右肋下2cm,脾未触及,肝浊音区不小,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WBC3.5×10/L,N60%,L40%,血HBsAg(+),抗HAVIgG(+)。

    为确诊该病例,首选的检查是
    A.肝功能化验
    B.肝炎病毒血清
    C.血培养
    D.肥达反应
    E.肝、胆、脾彩超

    答案:C
    解析:

    1.伤寒的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肝脾大和白细胞减少,根据题干,该患者符合伤寒表现,所以选E。抗HAV IgG(+)是过去感染过甲肝的标志,抗体持续存在多年,HBsAg(+)可见于病原携带者,且该患者的临床不符合活动性肝炎,故A、B、C、D均不正确。
    2.伤寒的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是血清肥达反应,多数患者在病程第二周出现阳性,4~5周可达80%。血培养在病程1~2周阳性率最高,第2周后逐渐下降,是确诊伤寒常用依据,故选C。A和B是肝炎的诊断指标,对伤寒诊断意义不大。E属于辅助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对诊断意义不大。
    3.伤寒患者首选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进行病原治疗,辅以休息、护理、降温、少渣饮食等一般治疗,故选D。A、B、E属于急性肝炎的治疗,用激素退热,减轻中毒症状,可能加重病原的扩散,故不选C。
    4.伤寒常见的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是肠出血和肠穿孔,常发生于病程的2~3周,穿孔多位于回肠末段,其次是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支气管炎及肺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等,故选C。

  • 第2题:

    男性,30岁,既往有HBsAg(+)。10天前无诱因发烧,体温逐渐上升,波动于37.5~39°C,近3天体温持续在38.5~39.5°C不降,伴有食欲不振、乏力、腹胀及尿黄,查体:T39°C,心率88次/分,血压110/70mmHg,神清,表情淡漠,未见皮疹,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右下腹压痛(+),肝右肋下2cm,脾未触及,肝浊音区不小,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化验:WBC3.5X1O9/L,N60%,L40%,血HBsAg(+),抗HAVIgC(+)。
    为确诊该病例,首选的检查是
    A.肝功化验
    B.肝炎病毒血清学
    C.血培养
    D.肥达反应
    E.肝胆脾彩超


    答案:C
    解析:
    典型伤寒的临床表现初期为发热,热度呈阶梯上升;极期,持续发热,呈稽留热,可有表情淡漠,腹痛,肝脾大,白细胞低等,故诊断伤寒。HBsAg(+)说明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故血培养寻找病原体是其主要的检查方法。伤寒可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病原治疗。肠出血是伤寒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而肠穿孔为最严重的并发症。

  • 第3题:

    男性,22岁,既往有HBsAg阳性史。10天前无诱 因发烧,体温逐渐上升,波动于37.5 ~ 39℃,近3天体 温持续在38.5 ~ 39.5℃不降,伴有食欲不振、乏力、腹 胀及尿黄,查体:T39.5℃ P88/分,BP110/70mmHg,神 清,表情淡漠,未见皮疹,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未见异 常,腹软,右下腹压痛(+),肝右肋下2cm,脾未触及, 肝浊音区不小,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化 验:WBC 3.5 x 109/L,N 60% ,140% ,血 HBsAg( + ), 抗 HAV-IgG( +)。该患者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是
    A.心肌炎
    B.急性胆囊炎
    C.肠出血、肠穿孔
    D.支气管肺炎
    E.肝昏迷


    答案:C
    解析:
    A、B、D、E均非伤寒并发症。

  • 第4题:

    男性,22岁,既往有HBsAg阳性史。10天前无诱 因发烧,体温逐渐上升,波动于37.5 ~ 39℃,近3天体 温持续在38.5 ~ 39.5℃不降,伴有食欲不振、乏力、腹 胀及尿黄,查体:T39.5℃ P88/分,BP110/70mmHg,神 清,表情淡漠,未见皮疹,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未见异 常,腹软,右下腹压痛(+),肝右肋下2cm,脾未触及, 肝浊音区不小,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化 验:WBC 3.5 x 109/L,N 60% ,140% ,血 HBsAg( + ), 抗 HAV-IgG( +)。为确诊该病例,首选的检査是
    A.肝功化验
    B.肝炎病毒血清学
    C.血培养
    D.肥达反应
    E.肝胆脾彩超


    答案:C
    解析:

  • 第5题:

    共用题干
    男性,30岁。既往有HBsAg(+)。10天前无诱因发烧,体温逐渐上升,波动于37.5~39℃,近3天体温持续在38.5~39.5℃不降,伴有食欲不振、乏力、腹胀及尿黄。查体:T39℃,心率88次/分,BP110/70mmHg,神清,表情淡漠,未见皮疹,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右下腹压痛(+),肝右肋下2cm,脾未触及,肝浊音区扩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化验:WBC3.5*109/L,中性粒细胞0.6,淋巴细胞0.4,血HBsAg(+),抗HAVIgG(+)。

    该患者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是
    A:心肌炎
    B:急性胆囊炎
    C:肠出血、肠穿孔
    D:支气管肺炎
    E:肝性脑病

    答案:C
    解析:
    典型伤寒的临床表现初期为发热,热度呈阶梯上升;极期,持续发热,呈稽留热,可有表情淡漠,腹痛,肝脾大,白细胞低等,故诊断为伤寒。HBsAg(+)说明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血培养在病程1~2周阳性率最高,可达80%~90%。伤寒可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病原治疗。肠出血是伤寒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而肠穿孔为最严重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