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
解析:
唐律规定官员犯罪首先分清属于公罪还是私罪,然后根据犯罪性质和主观恶性的不同适用轻重不同的刑罚,原则是公罪从轻,私罪从重。所谓公罪是在执行公务中,由于工作上的关系造成某些失误或差错,而不是为了追求私利而犯罪。所谓私罪包括两种:一种是所犯之罪与公事无关;另一种是指利用职权,徇私枉法,最因公事,也以私罪论处。
更多“唐律规定,官变犯罪需划分为公嚣、私罪,处理上(  ) ”相关问题
  • 第1题:

    唐律规定,官吏犯罪需划分为公罪、私罪,处理上( )。

    A.私罪从重

    B.公罪从重

    C.酌情处

    D.量刑相同


    正确答案:A
    解析:唐律规定官员犯罪首先分清属于公罪还是私罪,然后根据犯罪性质和主观恶性的不同适用轻重不同的刑罚,原则是公罪从轻,私罪从重。所谓公罪是在执行公务中,由于工作上的关系造成某些失误或差错,而不是为了追求私利而犯罪、所谓私罪包括两种:一种是所犯之罪与公事无关;另一种是指利用职权,徇私枉法,虽因公事,也以私罪论处。

  • 第2题:

    下列有关唐代公、私罪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缘公事致罪”就是公罪
    B、“不缘公事私自犯者”属于私罪
    C、公罪从重处罚,适用“官当”时,一个官职对公罪比私罪少当一年徒刑
    D、这种划分和秦代将犯罪划分为“公室告”和“非公室告”的原理基本相同

    答案:B
    解析:
    (1)唐律区分公、私罪的原则。唐律规定公罪从轻,私罪从重。所谓公罪是指“缘公事致罪而无私曲者”,即在执行公务中,由于公务上的关系造成某些失误或差错,而不是为了追求私利而犯罪。所谓私罪包括两种:一种是指“不缘公事私自犯者”,即所犯之罪与公事无关。另一种是指“虽缘公事,意涉阿曲”的犯罪,即利用职权,徇私枉法,如受人嘱托,枉法裁判等,虽因公事,也以私罪论处。适用官当时,也要区分公罪和私罪,犯公罪者可以多当1年徒刑。唐律之所以要区分公罪与私罪,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各级官吏执行公务、行使职权的积极性,以便提高国家的统治效能;同时,防止某些官吏假公济私,以权谋私,保证法制的统一。因此,A、C项错误,B项正确。(2)秦律中的“公室告”与“非公室告”。秦律把杀人、偷盗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列为严惩对象,这类犯罪称为“公室告”,官府对此必须受理。但是,秦律把“子盗父母,父母擅刑、髡子及奴妾”等引起的诉讼,称为非“公室告”。对非“公室告”,官府不予受理。子女强行告诉的,还要给予处罚。与此同时,提倡官吏主动纠举罪犯,同时鼓励罪犯投案自首,用以减少官府侦缉与追捕的困难。可见秦律是根据告诉权的不同,将犯罪分为“公室告”犯罪和“非公室告”两类。而唐律公、私罪是对官吏犯罪所做的分类,依据的原则明显不同。D项错误。

  • 第3题:

    下列关于唐律中公罪和私罪说法正确的是?


    A.缘公事致罪就是公罪

    B.“公罪”处刑从重

    C.“私罪”处刑从轻

    D.不缘公事,私自犯者是私罪

    答案:D
    解析:
    唐律规定官吏"缘公事致罪,而无私曲者"为"公罪";"不缘公事,私自犯者",或"虽缘公事,意涉阿曲"的为"私罪"。"公罪"处刑从轻,"私罪"处刑从重。

  • 第4题:

    (二)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
    《唐律疏议·名例律》:“诸犯私罪者,以官当徒者,五品以上,一官当徒二年;九品以上,一官当徒一年。若犯公罪者,各加一年当。以官当流者,三流同比徒四年。”“诸以官当徒者,罪轻不尽其官,留官收赎;官少不尽其罪,余罪收赎。”
    问题:
    (1)这段文字反映了唐律的什么原则?其历史渊源是什么?
    (2)这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这一规定在适用时有何例外?为什么?
    (4)唐律这一规定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该段文字反映的是唐律规定的“官当”制度和区分公罪和私罪的刑法原则。所谓“官当”,是指官僚贵族犯罪后,允许其用官品或者其爵位折抵刑罚的制度。“官当”制度始创于南北朝北魏时期,沿用于南北朝、隋、唐、宋时期,元、明、清摈弃了该制度。区分公罪和私罪的原则最早确立于《开皇律》,唐朝沿用。
    (2)该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官吏犯私罪,五品以上的,一官可以折抵徒刑二年;九品以上的,一官可以折抵徒刑一年。如果犯公罪,一官可以多折抵一年。如果是以官品抵当流罪,原则上是三等流刑同比徒刑四年。以官品折抵徒刑如果仍有余刑不尽的,可以用铜作赎刑。因“官当”而失掉官职的人,一年后可以比原官职降一等任用。
    (3)“官当”制度是典型的官僚贵族特权法,集中反映了统治阶级以法律形式维护自身利益的意志和要求,充分暴露了唐律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本质:伺时,按照唐律,官当仅适用于折抵徒罪和流罪,而不适用于死罪本身,这一适用的例外表明,官当的实施以不影响封建统治秩序为限。
    (4)唐律关于“官当”制度的规定,区分了公罪和私霏。对于公罪,折抵刑罚年限较私罪长,说明了唐朝对官当的适用区分具体情形,其立法宗旨有二:第一,调动官吏的积极性。第二,对公罪、私罪的划分,限制了贵族官僚的肆意妄为,并有助于皇帝行使最高司法权,将贵族、官僚生杀予夺的权利及于己手。

  • 第5题:

    公禽的生殖嚣官有哪些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公禽的生殖器官有睾丸、附睾、输精管和交配器官。成对的睾丸和附睾位于腹腔内,睾丸的大小、颜色与年龄和季节有密切关系。附睾很小。输精臂是一对弯曲的细管,末端开口于泄殖道。交配器官不发达,只有在交配时才伸出泄殖腔。

  • 第6题:

    为责成官吏奉公守法,唐律规定官吏犯“公罪”从重处罚。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唐律私罪


    正确答案: 来自《唐律》规定,指与公务无关的私人犯罪,以及对法律制度和政令欺诈不实,接受请托徇私枉法等等。所以私罪有两种:一是和公事无关系的违法犯罪,如强奸、盗窃等等;一是利用职权,贪赃枉法或诈取私利等等,虽与公事有关,也以私罪论处,其处罚较重。

  • 第8题:

    清代的官员犯罪,分为( )。

    • A、公罪
    • B、私罪
    • C、擅权罪
    • D、背职罪

    正确答案:A,B

  • 第9题:

    多选题
    清代的官员犯罪,分为( )。
    A

    公罪

    B

    私罪

    C

    擅权罪

    D

    背职罪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康德将犯罪分为私罪和公罪,下列各项中属于公罪的是()
    A

    盗窃

    B

    贪污

    C

    铸造伪币

    D

    伪造交换证券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唐律在第一篇名例中规定了若干刑法原则,有()。
    A

    划分公罪与私罪

    B

    同居相隐

    C

    同罪异罚

    D

    老小废疾减免刑罚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唐律中公罪和私罪说法正确的是?(  )[2018年真题]
    A

    缘公事致罪就是公罪

    B

    公罪处刑从重

    C

    私罪处刑从轻

    D

    不缘公事,私自犯者是私罪


    正确答案: A
    解析:
    唐律规定公罪从轻私罪从重。所谓公罪是指“缘公事致罪而无私曲者”,即在执行公务中,由于公务上的关系造成某些失误或差错,而不是为了追求私利而犯罪,如“擅赋敛”而无私人获利者,处罚从轻。所谓私罪包括两种:一种是指“不缘公事私自犯者”,即所犯之罪与公事无关,如盗窃、强奸。另一种是指“虽缘公事,意涉阿曲”的犯罪,即利用职权,徇私枉法,如受人嘱托、枉法裁判;虽因公事,也以私罪论处。适用官当时,也要区分公罪和私罪,犯公罪者可以多当1年徒刑。

  • 第13题:

    首次区分公罪与私罪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北齐律》

    B.《开皇律》

    C.《唐律疏议》

    D.《宋刑统》


    正确答案:B
    解析:参考教材虽然在唐朝法律制度部分讲述了公罪与私罪的划分,但该制度并非源于唐朝,而是隋朝。

  • 第14题: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刑罚适用原则,表述正确的是、()

    A、秦朝对共犯罪与集团犯罪实行加重处罚的原则,在处罚侵犯财产罪上共犯罪较个体罪处罚从重,集团犯罪(3人以上)较一般犯罪处罚从重
    B、唐代区分了公、私罪,并规定公罪从重,私罪从轻。目的是打击某些官吏假公济私,以权谋私的行为
    C、化外人原则指的是、同国籍的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的,由唐王朝按照其所属本国法律处理,不同国籍侨民在中国犯罪的,实行属地主义原则,按唐律处罚
    D、明朝对盗贼及有关钱粮等事,较唐律处罚为轻;对谋反等犯罪则加重处罚。这是“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明刑弼教”这一立法思想在明朝的具体表征

    答案:C
    解析:
    秦朝对共犯罪与集团犯罪实行加重处罚的原则,在处罚侵犯财产罪上共犯罪较个体罪处罚从重,集团犯罪(5人以上)较一般犯罪处罚从重,所以A错误;唐代区分了公、私罪,并规定公罪从轻,私罪从重。故B选项表述错误,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区分公罪和私罪的范围;化外人原则是唐代的刑罚原则,其具体含义是:同国籍的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的,由唐王朝按照其所属本国法律处理,实行属人主义,不同国籍侨民在中国犯罪的,实行属地主义原则,按唐律处罚。所以C正确;明朝对盗贼及有关钱粮等事,较唐律处罚为重;对“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一般犯罪,明律处罚轻于唐律。这是“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原则的具体体现,故D项表述错误。

  • 第15题:

    《唐律疏议·名例》中说:“诸八议者,犯死罪者,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诸犯私罪者,以官当徒者,五品以上,一官当德二年;九品以上,一官当徒一年。若犯公罪者,各加一年当。”请就此予以分析。


    答案:
    解析:
    (1)这段话说明的是唐代封建贵族官员在法律上“议”、“当”的特权。
    (2)“议”即“八议”,也就是对八种特权人物犯罪实行优待的法律规定。但犯“十恶”大罪的,不用此律。“当”即“官当”,也就是允许以官爵当徒罪,一般公罪比私罪加当徒一年。
    (3)“八议”、“官当”的刑罚原则源于儒家的“礼有等差”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传统法律中的集中体现。中国传统法律将传统伦理道德与法律相融合,实现礼与法的统一,“礼法合一”。
    (4)表明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具有身份法与伦理法的特征,对官僚贵族的特殊法律保护集中体现了法律中的等级身份性质。

  • 第16题:

    下列原则中,不属于唐律中的刑罚原则的是()。

    • A、区分公、私罪的原则——公罪从轻,私罪从重
    • B、自首原则
    • C、类推原则
    • D、“重其所重,轻其所轻”的原则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唐律公罪


    正确答案: 来自《唐律》规定,指因公犯罪,是指由于承办公事不力、失误或差错造成的犯罪,其处罚较轻。

  • 第18题:

    唐律将所有犯罪行为分为公罪和私罪两类。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唐律规定,官吏犯罪需划分为公罪、私罪,处理上适用的原则是:()

    • A、私罪从重,公罪从轻
    • B、私罪从轻,公罪从重
    • C、私罪、公罪酌情处理
    • D、私罪比照公罪从重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判断题
    唐律将所有犯罪行为分为公罪和私罪两类。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唐律只是将官吏的犯罪。按性质划分为公罪和私罪。公罪是指官吏因公务关系,而非私人不正当行为造成的犯罪。公罪多为过失犯罪,量刑相对从轻,以调动封建官吏的积极性。普通平民的犯罪行为,不可能构成公罪。

  • 第21题:

    名词解释题
    唐律私罪

    正确答案: 来自《唐律》规定,指与公务无关的私人犯罪,以及对法律制度和政令欺诈不实,接受请托徇私枉法等等。所以私罪有两种:一是和公事无关系的违法犯罪,如强奸、盗窃等等;一是利用职权,贪赃枉法或诈取私利等等,虽与公事有关,也以私罪论处,其处罚较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下列原则中,不属于唐律中的刑罚原则的是()。
    A

    区分公、私罪的原则——公罪从轻,私罪从重

    B

    自首原则

    C

    类推原则

    D

    “重其所重,轻其所轻”的原则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唐律规定,官吏犯罪需划分为公罪、私罪,处理上适用的原则是(  )。
    A

    私罪从重,公罪从轻

    B

    私罪从轻,公罪从重

    C

    私罪、公罪酌情处理

    D

    私罪比照公罪从重


    正确答案: D
    解析:
    唐律规定公罪从轻私罪从重。所谓公罪是指“缘公事致罪而无私曲者”,即在执行公务中,由于公务上的关系造成某些失误或差错,而不是为了追求私利而犯罪,如“擅赋敛”而无私人获利者,处罚从轻。所谓私罪包括两种:一种是指“不缘公事私自犯者”,即所犯之罪与公事无关,如盗窃、强奸。另一种是指“虽缘公事,意涉阿曲”的犯罪,即利用职权,徇私枉法,如受人嘱托、枉法裁判;虽因公事,也以私罪论处。之所以要区分公罪与私罪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各级官吏执行公务、行使职权的积极性,以便提高国家的统治效能;同时,防止某些官吏假公济私、以权谋私,保证法治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