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B,C,E
解析:
2018新教材P232-233

八、水下混凝土灌注和桩身混凝土质量问题

(二)灌注混凝土时堵管;(三)灌注混凝土过程中钢筋骨架上浮;(四)桩身混凝土强度低或混凝土离析;(五)桩身混凝土夹渣或断桩。

更多“水下混凝土灌注和桩身混凝土质量问题主要有()。”相关问题
  • 第1题:

    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时,开挖标准是桩身混凝土达到()。

    • A、设计强度后
    • B、混凝土灌注
    • C、混凝上灌注24h
    • D、混凝土凝固后

    正确答案:A

  • 第2题:

    混凝土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应()。对钻孔桩桩身混凝土应全部进行()。对桩身混凝土质量有疑问和设计有要求的桩,应采用()进行检测。


    正确答案:均质、完整;无损检测;钻芯取样

  • 第3题:

    钻孔灌注桩的水下混凝土如何灌注?


    正确答案:钻孔灌注桩的水下混凝土灌注方法如下:
    将导管居中插入到离孔底约0.40m。导管上口接漏斗,在接口处设球塞,以隔绝混凝土与管内水的接触。在漏斗中存备足够的混凝土,剪断球塞吊绳,混凝土依靠自重推动球塞向孔底下落。导管内的水被全部压出,这时桩孔内水位骤涨外溢,混凝土已灌入孔底。混凝土将导管下口埋入孔内混凝土约lm,保证钻孔内的水不可能重新流入导管。随着混凝土不断通过漏斗、导管灌入钻孔,钻孔内初期灌注的混凝土及其上面的水泥浆和泥浆不断被顶托升高,相应地不断提升导管和拆除导管,直到钻孔内混凝土灌注完毕。

  • 第4题:

    下列关于桩和桩基的构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扩底灌注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扩底直径的1.5倍
    • B、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不应大于桩身直径的3倍
    • C、在确定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时用考虑特殊土的影响
    • D、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高于C30

    正确答案:D

  • 第5题: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中,浇筑水下混凝土。水下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得中途停顿混凝土浇筑高出桩顶设计高程不宜小于()m。

    • A、0.5
    • B、1
    • C、1.5

    正确答案:A

  • 第6题:

    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时,开挖标准是桩身混凝土达到()。

    • A、设计强度后
    • B、混凝土灌注
    • C、混凝土灌注24h
    • D、混凝土凝固后

    正确答案:A

  • 第7题:

    坑壁支撑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时,开挖标准是桩身混凝土达到()

    • A、设计强度后 
    • B、混凝土灌注72h 
    • C、混凝土灌注24h 
    • D、混凝土凝固后

    正确答案:A

  • 第8题:

    灌注桩灌注混凝土一般采用导管法浇注水下混凝土。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判断题
    灌注桩灌注混凝土一般采用导管法浇注水下混凝土。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时,开挖标准是桩身混凝土达到()。
    A

    设计强度后

    B

    混凝土灌注

    C

    混凝土灌注24h

    D

    混凝土凝固后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中,浇筑水下混凝土。水下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得中途停顿混凝土浇筑高出桩顶设计高程不宜小于()m。
    A

    0.5

    B

    1

    C

    1.5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钻孔灌注桩的水下混凝土如何灌注?

    正确答案: 钻孔灌注桩的水下混凝土灌注方法如下:
    将导管居中插入到离孔底约0.40m。导管上口接漏斗,在接口处设球塞,以隔绝混凝土与管内水的接触。在漏斗中存备足够的混凝土,剪断球塞吊绳,混凝土依靠自重推动球塞向孔底下落。导管内的水被全部压出,这时桩孔内水位骤涨外溢,混凝土已灌入孔底。混凝土将导管下口埋入孔内混凝土约lm,保证钻孔内的水不可能重新流入导管。随着混凝土不断通过漏斗、导管灌入钻孔,钻孔内初期灌注的混凝土及其上面的水泥浆和泥浆不断被顶托升高,相应地不断提升导管和拆除导管,直到钻孔内混凝土灌注完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时,开挖标准是桩身混凝土达到()。

    • A、设计强度后
    • B、混凝土灌注72h
    • C、混凝土灌注24h
    • D、混凝土凝固后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配制灌注桩水下混凝土可选用什么水泥?


    正确答案: ①火山灰水泥
    ②粉煤灰水泥
    ③普通硅酸盐水泥

  • 第15题:

    钻孔灌注桩灌注水下混凝土,在桩顶设计标髙以上加灌一定高度,其作用是()。

    • A、避免导管漏浆
    • B、桩身夹泥断桩
    • C、保证桩顶混凝土质量
    • D、放慢混凝土灌注速度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混凝土灌注桩浇筑水下混凝土时,水下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得中途停顿,混凝土浇筑宜高出桩顶设计高程不宜大于()

    • A、0.5m
    • B、1.0m
    • C、2.0m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下列关于建筑桩和桩类的构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扩底灌注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扩底直径的1.5倍
    • B、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不应大于桩身直径的3倍
    • C、嵌岩灌注桩周边嵌入较完整的微风化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0.5m
    • D、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高于C35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钻孔灌注桩灌注水下混凝土时,灌注的桩顶标高应与设计标高相同.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对灌注桩进行钻芯取样,可以检测灌注桩的()。

    • A、桩身混凝土强度
    • B、承载力
    • C、桩身混凝土的完整性
    • D、沉渣厚度

    正确答案:A,C,D

  • 第20题:

    对比预制混凝土桩和灌注混凝土桩质量问题的异同。它们各自应采取什么方法预防?


    正确答案: 在预制混凝土桩基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有:
    A.打入深度不够(导致承载力不足);
    B.最后贯入度太大(说明持力层尚未满足要求);
    C.贯入度剧变(可能桩已折断或遇到与预计不一的土层或暗埋物);
    D.桩身上拥(往往因软土中桩距过小,打桩时周围土层受到急剧挤压扰动所致);
    E.已就位桩身移位(原因同上);
    F.桩身倾斜(桩尖遇到倾斜基岩面,或桩与送桩纵轴线不一造成偏心);
    G.锤击时回弹,桩打不下去(桩位处可能有地下构筑物);
    H.桩顶被击碎(锤击时有严重偏心或桩顶抗锤击力不足);
    I.桩身折断(桩身承载力不足,或接桩处连接质量差如焊缝不足、连接角钢脱落、接头有空隙等);
    J.桩位及垂直度偏移过多(单排桩偏移10~15cm以上,群桩偏移直径D以上,垂直度偏移H/100以上;
    在灌注混凝土桩基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有:
    A.坍孔(地下水位以下存在粉土、粉细沙或淤泥时常发生);
    B.缩颈(桩身四侧遇有压缩性很高的土层,或拔管过快、或冲孔时产生较大孔隙水压力时发生);
    C.断桩(缩颈的极端,部分坍孔的后果,或者由于混凝土不能连续灌筑,或由于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导致四周土挤入而发生);
    D.桩底沉渣超厚(以摩擦力为主的桩、以端承力为主的桩沉渣厚度分别为30cm、10cm以上者为超厚);
    E.桩身混凝土低劣(夹泥量高、混凝土强度底、蜂窝、孔洞、露筋处众多、桩身破碎、桩底脱空等);
    F.桩身钢筋笼低劣(缺筋、直径过小、间距过大、钢筋锈蚀、长度不足等),或钢筋笼上浮(混凝土品质差、孔口固定不牢、施工操作程序不当等原因引起);
    G.桩身埋深不足;
    H.桩顶未达设计标高或浮浆未作处理;
    I.桩位及垂直度偏移过多(与预制桩类似)。
    打桩工程的质量控制:
    A.桩位准确度控制桩基和板桩的轴线偏差控制在20mm以内(单排桩则控制在10mm以内)。打桩过程中应及时对每根桩位复验,以防打完桩后发现过大位移。待桩打至地平面时,须对每根桩轴线验收后方可送桩到位。
    B.打桩顺序控制按标高先深后浅;按规格先大后小、先长后短;按密集程度宜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四周)对称进行。
    C.桩的垂直度控制要求场地平整并能保证打桩机稳定垂直;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0.5%以内;用两台经纬仪在构成90°的两面控制;
    D.标高和贯入度控制桩尖必须达到设计标高,桩顶偏差-50~+100mm,贯入度已经达到规定但桩尖未达设计标高时,应连击三阵,每阵10击的平均贯入度不大于规定值;
    遇到下列情况暂停:
    A.贯入度巨变;
    B.桩身倾斜、移位、下沉或严重回弹;
    C.桩顶或桩身严重开裂破碎。
    沉管灌注桩工程质量控制:预制桩靴就位后安装钢套管,连接处垫以麻草绳防止地下水渗入;套管垂直度偏差≤0.5%,套管任一段平均直径与设计直径之比严禁小于1;套管必须深入至设计标高;拔管前套管内混凝土应保持≥2m的高度,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拔管速度:锤击沉管为≤0.8~1.2m/min,振动沉管为≤2.5m/min,每次拔管高度为500~1000mm;拔管时注意管内混凝土略高于地面,一直到全管拔出为止,浇筑后桩顶标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每班不得少于留1组试块;实际浇筑混凝土量严禁小于计算体积。

  • 第21题:

    问答题
    对比预制混凝土桩和灌注混凝土桩质量问题的异同。它们各自应采取什么方法预防?

    正确答案: 在预制混凝土桩基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有:
    A.打入深度不够(导致承载力不足);
    B.最后贯入度太大(说明持力层尚未满足要求);
    C.贯入度剧变(可能桩已折断或遇到与预计不一的土层或暗埋物);
    D.桩身上拥(往往因软土中桩距过小,打桩时周围土层受到急剧挤压扰动所致);
    E.已就位桩身移位(原因同上);
    F.桩身倾斜(桩尖遇到倾斜基岩面,或桩与送桩纵轴线不一造成偏心);
    G.锤击时回弹,桩打不下去(桩位处可能有地下构筑物);
    H.桩顶被击碎(锤击时有严重偏心或桩顶抗锤击力不足);
    I.桩身折断(桩身承载力不足,或接桩处连接质量差如焊缝不足、连接角钢脱落、接头有空隙等);
    J.桩位及垂直度偏移过多(单排桩偏移10~15cm以上,群桩偏移直径D以上,垂直度偏移H/100以上;
    在灌注混凝土桩基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有:
    A.坍孔(地下水位以下存在粉土、粉细沙或淤泥时常发生);
    B.缩颈(桩身四侧遇有压缩性很高的土层,或拔管过快、或冲孔时产生较大孔隙水压力时发生);
    C.断桩(缩颈的极端,部分坍孔的后果,或者由于混凝土不能连续灌筑,或由于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导致四周土挤入而发生);
    D.桩底沉渣超厚(以摩擦力为主的桩、以端承力为主的桩沉渣厚度分别为30cm、10cm以上者为超厚);
    E.桩身混凝土低劣(夹泥量高、混凝土强度底、蜂窝、孔洞、露筋处众多、桩身破碎、桩底脱空等);
    F.桩身钢筋笼低劣(缺筋、直径过小、间距过大、钢筋锈蚀、长度不足等),或钢筋笼上浮(混凝土品质差、孔口固定不牢、施工操作程序不当等原因引起);
    G.桩身埋深不足;
    H.桩顶未达设计标高或浮浆未作处理;
    I.桩位及垂直度偏移过多(与预制桩类似)。
    打桩工程的质量控制:
    A.桩位准确度控制桩基和板桩的轴线偏差控制在20mm以内(单排桩则控制在10mm以内)。打桩过程中应及时对每根桩位复验,以防打完桩后发现过大位移。待桩打至地平面时,须对每根桩轴线验收后方可送桩到位。
    B.打桩顺序控制按标高先深后浅;按规格先大后小、先长后短;按密集程度宜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四周)对称进行。
    C.桩的垂直度控制要求场地平整并能保证打桩机稳定垂直;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0.5%以内;用两台经纬仪在构成90°的两面控制;
    D.标高和贯入度控制桩尖必须达到设计标高,桩顶偏差-50~+100mm,贯入度已经达到规定但桩尖未达设计标高时,应连击三阵,每阵10击的平均贯入度不大于规定值;
    遇到下列情况暂停:
    A.贯入度巨变;
    B.桩身倾斜、移位、下沉或严重回弹;
    C.桩顶或桩身严重开裂破碎。
    沉管灌注桩工程质量控制:预制桩靴就位后安装钢套管,连接处垫以麻草绳防止地下水渗入;套管垂直度偏差≤0.5%,套管任一段平均直径与设计直径之比严禁小于1;套管必须深入至设计标高;拔管前套管内混凝土应保持≥2m的高度,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拔管速度:锤击沉管为≤0.8~1.2m/min,振动沉管为≤2.5m/min,每次拔管高度为500~1000mm;拔管时注意管内混凝土略高于地面,一直到全管拔出为止,浇筑后桩顶标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每班不得少于留1组试块;实际浇筑混凝土量严禁小于计算体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钻孔灌注桩灌注水下混凝土,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加灌一定高度,其作用是()。
    A

    避免导管漏浆

    B

    防止桩身夹泥断桩

    C

    保证桩顶混凝土质量

    D

    放慢混凝土灌注速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为确保桩顶质量,在桩项设计标高以上应加灌一定高度,以便灌注结束后将此段混凝土清除。

  • 第23题:

    填空题
    混凝土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应()。对钻孔桩桩身混凝土应全部进行()。对桩身混凝土质量有疑问和设计有要求的桩,应采用()进行检测。

    正确答案: 均质、完整,无损检测,钻芯取样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