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某施工单位中标一矿井立风井井筒及其相关巷道工程。风井全深450m,直径6m,相关巷道7000m。井筒检查钻孔提供资料显示,该风井表土层厚110m,以含水砂层为主,基岩段多为泥岩、砂质泥岩互层,含水极弱,而在350m~358m有中粒砂岩层,预计涌水量为15m3/h;风井井底井筒与巷道连接处为单侧马头门与回风巷相接。施工单位根据巷道工程量和本企业的设备条件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在风井井筒掘砌完成、改为罐笼提升后,采用自有的1t矿车进行井下运输,为井下调车方便,井底车场增加了一段临时巷道。在井筒工程施工到底后

题目
某施工单位中标一矿井立风井井筒及其相关巷道工程。风井全深450m,直径6m,相关巷道7000m。井筒检查钻孔提供资料显示,该风井表土层厚110m,以含水砂层为主,基岩段多为泥岩、砂质泥岩互层,含水极弱,而在350m~358m有中粒砂岩层,预计涌水量为15m3/h;风井井底井筒与巷道连接处为单侧马头门与回风巷相接。施工单位根据巷道工程量和本企业的设备条件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在风井井筒掘砌完成、改为罐笼提升后,采用自有的1t矿车进行井下运输,为井下调车方便,井底车场增加了一段临时巷道。在井筒工程施工到底后,相关的井筒工程进行了竣工验收,验收结果为:竣工资料齐全完整,井壁混凝土强度以及规格尺寸、观感质量均合格,表土段井壁滴水不漏,井筒总漏水量为8m3,并有个别部位集中在中粒砂岩水层段。
问题:
1、根据背景资料,确定本风井井筒表土段、基岩段的合理施工方案。
2、在井筒和巷道施工期间,应选配哪些合适的提升设备?
3、为方便调车,应如何在井底车场布置临巷道?画出示意图,并填写相关井巷的名称。
4、该井筒基岩段成井后漏水的主要原因可能有哪些?是否需要处理?
5、筒井到底后,排水、供电、运输应做哪些调整?


相似考题

1.某施工单位中标承建一矿井的风井井筒及井下相关巷道工程。井筒净直径5.5m,全深450m。根据该井筒地质检查钻孔所提供的地质资料表明:井筒穿越的岩层多数为厚层泥岩,其中夹杂少量薄层砂质泥岩。井筒在深205~230m穿过两条落差小于5m的断层,断层的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预计涌水量4 m3/h。 该风井井筒工业广场地面较平坦。资料表明该地区历史最高洪水位为+501.5m,最近10年最高洪水位为+500.5m。施工单位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了井筒的施工组织设计,其中井筒的防治水方案如下: (l)考虑到预计涌水量较小,井筒施工排水采用了风动潜水泵加吊桶排水。 (2)为防止地面洪水,井筒临时锁口标高按高于近10年的最高洪水位考虑,确定为+500.6m。 施工期间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井筒施工到井深160m时突遇断层出水,涌水量达40 m3/h,发生了淹井事故。 事件2:巷道施工期间钻孔探水时,由于钻孔设施问题和操作使用不当,发生了突水事故,影响了工期。 事件3:在工程即将完工时,恰逢雨季连续暴雨,加之附近山洪暴发,导致工业广场积水,水位高度达到+500.5m,致使积水迅速超过井口灌人矿井,发生了淹井事故,所幸井下人员及时撤离,未造成伤亡。 [问题1] 施工单位井筒施工组织设计防治水方案存在哪些问题?说明正确的做法。 [问题2] 井筒施工期间突遇断层发生淹井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问题3] 巷道钻孔探水钻进前,该钻孔应安装哪些设施?如遇钻孔内水压过大应采取哪些安全技术措施? [问题4] 矿井工业广场积水灌人矿井,所发生的淹井事故是否可定为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事故?说明理由。

2.某施工单位中标承建一矿井的风井井筒及井下相关巷道工程。井筒净直径5.5m,全深450m。根据该井筒地质检查钻孔所提供的地质资料表明:并筒穿越的岩层多数为厚层泥岩,其中央杂少量薄层砂质泥岩。井筒在深205~230m穿过两条落差小于5m的断层,断层的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预计涌水量4m3/h。该风井井筒工业广场地面较平坦。资料表明该地区历史最高洪水位为+501.5m,最近10年最高洪水位为+500.5m。施工单位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了井筒的施工组织设计,其中井筒的防治水方案如下:(1)考虑到预计涌水量较小,井筒施工排水采用了风动潜水泵加吊桶排水。(2)为防止地面洪水,井筒临时锁口标高按高于近10年的最高洪水位考虑,确定为+500.6m。施工期间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l:井筒施工到井深160m时突遇断层出水,涌水量达40m3/h,发生了淹井事故。 事件2:巷道施工期间钻孔探水时,由于钻孔设施问题和操作使用不当,发生了突水事故,影响了工期。 事件3:在工程即将完工时,恰逢雨季连续暴雨,加之附近山洪暴发,导致工业广场积水,水位高度达到+500.8m,致使积水迅速超过井口灌入矿井,发生了淹井事故,所幸并下人员及时撤离,未造成伤亡。 ?1.施工单位井筒施工组织设计防治水方案存在哪些问题?说明正确做法。 ?2.井筒施工期间突遇断层发生淹井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根据案例中所述事故,简述防止发生淹井事故的安全管理措施有哪些? ?4.淹井事故的发生是由于淹井事故隐患未及时发现并排除,试简述淹井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主要内容。

3.某施工单位承包一矿井的边界回风井井筒及相关井下巷道工程,回风井井筒净直径6m,井深500m,承担的井下巷道施工工程量计3500m。该井筒所遇冲积层厚度仅3m,采用普通法施工。建设单位为了赶在冬季前开工,给施工单位下达了提前l个月(较合同开工时间)开工的开工令,并提供了如下资料: (1)回风井工业广场等高线图及购地范围图; (2)回风井井筒位置坐标; (3)回风井井筒检查孔资料; (4)回风井井筒施工图。 施工单位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为加快井筒施工速度,保证所承担工程连续施工,施工单位合理选择了施工设备,并经过紧张的筹备,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仓促开工。开工时,工厂场地平整仍在进行,场内场外仅有农村原有道路。开工后出现了如下事件: (1)由于开工日期提前,施工材料筹备时间仓促,货源渠道没有全部落实,备料不足,造成开工后不久便停工待料。 (2)风井开工后,施工单位接到新来的回风井平面布置图,发现主提升机占据了部分永久通风机房位置。 (3)由于农村道路的使用条件未谈妥,施工车辆常在工业广场外受堵。场内道路也因未形成而不畅,致使工程时干时停,施工进展缓慢,给施工单位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 问题 1.为保证回风井井筒及井下巷道工程快速连续施工,请确定合理的提升配套方案,说明理由。 2.为解决主提升机占据永久通风机房位置的问题,可采取哪些方法? 3.为保证矿井的不间断施工,施工材料供应部门应做好哪些具体工作? 4.在施工准备阶段,建设单位的工作存在哪些问题?

4.某施工单位中标承建一矿井的风井井筒及井下相关巷道工程。井筒净直径5.5m,全深450m。根据该井筒地质检查钻孔所提供的地质资料表明:井筒穿越的岩层多数为厚层泥岩,其中夹杂少量薄层砂质泥岩。井筒在深205~230m穿过两条落差小于5m的断层,断层的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预计涌水量4m3/h。该风井井筒工业广场地面较平坦。资料表明该地区历史最高洪水位为+501.5m,最近10年最高洪水位为+500.5m。施工单位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了井筒的施工组织设计.其中井筒的防治水方案如下: (1)考虑到预计涌水量较小,井筒施工排水采用了风动潜水泵加吊桶排水。 (2)为防止地面洪水,井筒临时锁口标高按高于近10年的最高洪水位考虑,确定为+500.6m。施工期间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1:井筒施工到井深160m时突遇断层出水,涌水量达40m3/h,发生了淹井事故。事件2:巷道施工期间钻孔探水时,由于钻孔设施问题和操作使用不当,发生了突水事故,影响了工期。事件3:在工程即将完工时,恰逢雨季连续暴雨,加之附近山洪暴发,导致工业广场积水,水位高度达到+500.8m,致使积水迅速超过井口灌入矿井,发生了淹井事故,所幸井下人员及时撤离,未造成伤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以下问题: 1.施工单位井筒施工组织设计防治水方案存在哪些问题?说明正确的做法。 2.井筒施工期间突遇断层发生淹井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巷道钻孔探水钻进前.该钻孔应安装哪些设施?如遇钻孔内水压过大,应采取哪些安全技术措施? 4.矿井工业广场积水灌人矿井,所发生的淹井事故是否可定为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事故?说明理由。

更多“某施工单位中标一矿井立风井井筒及其相关巷道工程。风井全深450m,直径6m,相关巷道7000m。井筒检查钻孔提供资料显示,该风井表土层厚110m,以含水砂层为主,基岩段多为泥岩、砂质泥岩互层,含水极弱,而在350m~358m有中粒砂岩层,预计涌水量为15m3/h;风井井底井筒与巷道连接处为单侧马头门与回风巷相接。施工单位根据巷道工程量和本企业的设备条件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在风井井筒掘砌完成、”相关问题
  • 第1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总承包单位中标承建某高瓦斯矿井工程,该矿井采用立井开拓,主、副、风井均在同一工业广场内,三个井筒均采用冻结法施工。其中主井井筒净直径6.5m,井深720m;副井井简直径7.5m,井深700m;风井井筒净直径5.0m,井深670m。井下巷道较多,开拓任务重,工期紧。矿井开工前,建设单位提交了矿井的地质报告、井筒检查孔地质柱状图、地面工业广场布置图、修建了进矿道路及供电线路等。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由于矿井无边界风井,确定矿井采用单向掘进施工方案。副井井筒利用永久井架凿井,井筒的开工顺序依次为中央风井、副井、主井,主井箕斗装载硐室与主井井筒同时施工。
    事件二:井筒到底后进行主井与风井的贯通,进行主井临时改绞,再与副井贯通,同时开展井底车场巷道及大巷的施工。
    事件三:主井井筒工期出现延误3个月,副井和风井进度正常,为便于施工,施工单位仍坚持主井箕斗装载硐室与主井井筒同时施工。
    事件四:井筒到底后,井筒装备交替方案是主井临时改绞,风井进行永久装备,副井也进行永久装备,副井交付使用后进行主井的永久装备。
    问题:
    1.事件一中,井筒的开工顺序是否合适?为什么?说明合理的开工顺序。
    2.纠正事件二中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3.事件三中,施工单位的坚持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4.纠正事件四中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问题1【参考答案】井筒的开工顺序不合适。
    因为风井直径较小,深度较浅,施工要求稍低,施工速度较快;副井利用永久井架凿井,不具备先于主井开工的条件。
    合理的施工顺序是:主井、副井、风井。
    【考点解析】
    因为副井利用永久井架凿井,不具备首先开工的条件;而风井与主井相比,直径较小,深度较浅,施工要求稍低;而主井通常装载硐室还要与井筒同时施工,工期长,不能保证主井与风井同时到底后短路贯通。因此应当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工程排队,考虑以主井、副井承担井底车场施工考虑,基于副井与主井同时到底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出主井和副井的开工顺序,并根据积极冻结期的时间来合理安排主井、副井开工的间隔时间,风井的开工时间则相对独立,可以根据整个矿井工期计划并结合冻结工程的冻结期综合考虑。因此本项目三个井筒的开工顺序应为主井、副井、风井的开工顺序。
    问题2【参考答案】
    首先进行主井、风井临时贯通,然后进行主井临时改绞。
    理由:主井与风井不在同一水平上,主井与风井的贯通距离一般较长。
    【考点解析】
    井筒到底后先进行主井、风井的贯通后再主井临时改绞方案不妥,因为主井、风井的落底通常不在同一水平,而且主井、风井的贯通距离一般较长,如果施工临时措施巷一般距离也较长,造成工期和成本增加。因此一般到底后首先进行主井、副井临时贯通,然后进行主井临时改绞,与风井的贯通要根据工程排队,通常安排在煤巷大规模开工之前完成主井、风井的贯通,形成全矿井通风系统。
    问题3【参考答案】
    施工单位的坚持不合理。
    理由:不利于主、副井短路贯通,影响及时改善提升与通风能力。
    【考点解析】
    如果主井井筒不能按时到底出现工期延误,延误时间在3个月以内时,可以先不安排主井箕斗装载硐室的施工,直接进行主井、副井的短路贯通,进行主井临时改绞,副井永久装备,然后进行二三期工程的巷道开拓任务,待副井永久装备完成,形成新的提升能力之后,在主井永久装备之前,完成主井箕斗装载硐室的施工。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主井箕斗装载硐室不占关键线路工期,缺点是需要重新进行井筒临时提升系统、排矸改造,而且属于高空作业,环境复杂,管理难度大,安全风险相对较高。
    问题4【参考答案】
    井筒装备方案应首先考虑主井临时改绞,在满足通风的前提下,综合考虑风井也进行临时改绞,风井井筒的永久装备则安排在副井永久提升系统形成并投入运行后。
    理由:因为主井井筒临时改绞相对简单,具备快速形成井下运输能力的条件。
    【考点解析】
    因为主井井筒改绞相对简单,井下运输方便,与副井贯通距离短,具备快速形成井下运输能力的条件。而且主井井筒直径相对风井来说更适宜临时改绞,主井临时改绞与副井永久装备提升交替衔接较为顺利。对于该项目,考虑到井下开拓任务重,要求提升能力大,应该在满足通风的前提下,综合考虑风井也进行临时改绞,承担风井井底区域的巷道掘进及后期的采区巷道掘进。风井井筒的永久装备则安排在副井永久提升系统形成并投入运行后,在满足副井装备工期的前提下,通过倒排工期确定副井永久装备的时间。

  • 第2题:

    某建设工程公司承担了一矿井的施工工作。该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中央边界式通 风,井田中央布置了 2个井筒,主井井筒净直径5.5m,井深650m;副井井筒净直径 7.0m,井深625m;风井位于井田东北部边界,净直径5. 0m,井深515m。
    施工单位在矿井开工前,组织编制了该矿井的施工组织设计,确定了矿井的施工方 案,明确了施工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并进行了认真准备。考虑到井筒表土较薄,又没有流沙,采用普通法进行施工;基岩部分采用钻眼爆破法施工;主、副井到底后进行短路贯 通,然后副井永久装备,主井进行临时改绞,负责井底车场及大巷的施工;在与风井贯通 后进行采区巷道的施工。
    但在矿井的建设过程中,主井在表土段施工发生了突水问题,使工程拖延了4个月。 副井先到底,矿井整个施工组织被打乱。
    问题
    (1)根据本矿井的基本条件,矿井应采用哪种施工方案?
    (2)本矿井的施工组织设计应由哪个单位负责编制?
    (3)井筒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内容包括哪些?
    (4)在主井发生淹井事故后,如何及时调整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答案:
    解析:
    (1)根据本矿井的基本条件,由于矿井设有边界风井,具备对头掘进的条件,因此应 同时从井田中央和边界进行矿井的施工,以缩短矿井关键线路工程项目的施工时间。这 样,矿井应采用对头掘进的施工方案。
    (2)矿井建设为单项工程,其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在开工前的准备阶段,由建设单 位负责编制。对于已经确定了施工单位后的单项工程,应该由已确定的施工单位或由总承 包单位编制详尽的施工组织设计,并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本矿井由于施工单位承建整个 矿井的建设工作,因此,矿井的施工组织设计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编制。
    (3)井筒为单位工程,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地质地形条件, 井筒的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施工质量及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施工进度计 划与经济技术指标要求以及附图与附表等。
    (4)由于主井发生了淹井事故,不能保证按预定的时间到底与副井贯通。副井能够按 计划进度到底,这时只能考虑风井与副井进行贯通,在贯通前,为保证施工进度,必须对 副井进行临时改绞,以保证井底车场巷道与硐室的施工对提升的要求。一旦主井到底,迅 速与副井贯通;考虑到主井耽误的工期较短,这时仍可进行主井临时改绞,副井进行永久 装备。总体安排情况是副井需要增加一次临时改绞,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主井进度 拖延对矿井建设总工期的影响。

  • 第3题:

    某矿井工业广场设主、副、风三立井。主井净径9.0m、井深726m,副井净径10.5m井深738m,风井净径7.0m、井深702m,采用冻结法凿井。该矿地处寒冷地区,冰冻期5个月,主、副井采用井塔提升。二期岩巷工程量大约4000m,主要集中在井底车场,煤巷工程量50000m,计划建井总工期为50个月。井底车场巷道布置如下图所示:



    问题
    1.本案例中井筒的开工顺序应如何安排?为什么?
    2.确定本案例中井筒的改绞顺序(需考虑井筒永久装备,永久井塔施工安排),并说明理由。
    3.列出本矿井主、副、风三个井筒承担的矿、土、安三类工程的主要工作内容(要求列出三项以上)。


    答案:
    解析:
    1.井筒的开工顺序应主井在前,副井在后,风井的开工时间则相对独立,可以根据整个矿井工期计划井结合冻结工程的冻结期综合考虑。因此本项目三个井筒的开工顺序应为主井、副井、风井的开工顺序。理由:
    (1)主、副、风井工程量不同,主井井筒有箕斗装载硐室,施工要占一定工期。主井提前开工有利于提前改装临时罐笼,加大提升能力(二期岩巷工程量较大,大约4000m),尽快形成井下巷道快速开拓的条件,可以缩短主副井交替装备的工期。
    (2)采用冻结法施工,主、副、风井先后开工,冻结制冷工程可以错峰,对前期准备资源需求相对平稳。
    (3)主井在前,副井在后,可同时到达井底,主副井贯通后可尽快形成排水系统,提高矿井抗灾能力;形成负压通风,缓解井下通风压力;增大提升能力。

    2.改绞顺序:主井改绞,副井永久装备,副井永久装备同时风井进行改绞,主井永入装备、风井永久装备。
    主井改绞,因为主井井筒改绞相对简单,主井临时改绞与副井永久装备提升交替衔接较为顺利,保证过渡期短,满足井底车场及巷道开拓时期提升任务。考虑到井下开拓任务重(三期煤巷工程量50000m),要求提升能力大,应该在满足通风的前提下,综合考虑风井也进行临时改绞,承担风井井底区域的巷道掘进及后期的采区巷道掘进。风井井筒的永久装备则安排在主井永久提升系统形成并投入运行后,在满足副井装备工期的前提下,通过倒排工期确定副井永久装备的时间。

    3.主、副、风三井简要负担的矿、土、安三类工程内容:
    (1)主井三类工程:井筒施工、井塔施工、永久装备。
    (2)副井三类工程:井筒施工、马头门施工、主副井贯通、临时改绞、井底车场及硐室施工、井塔施工、永久装备、大巷及采区顺槽施工、井下安装工程。
    (3)风井井筒三类工程:井筒施工、临时改绞、环形车场、副井与风井贯通、部分车场及采区巷道施工、永久装备。

  • 第4题:

    背景资料:
    某建设工程公司承担了一矿井的施工工作。该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中央边界式通风,井田中央布置了2个井筒,主井井筒净直径5.5m,井深650m;副井井筒净直径7.0m,井深625m;风井位于井田东北部边界,净直径5.0m,井深515m。
    施工单位在矿井开工前,组织编制了该矿井的施工组织设计,确定了矿井的施工方案,明确了施工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并进行了认真准备。考虑到井筒表土较薄,又没有流沙,采用普通法进行施工;基岩部分采用钻眼爆破法施工;主、副井到底后进行短路贯通,然后副井永久装备,主井进行临时改绞,负责井底车场及大巷的施工;在与风井贯通后进行采区巷道的施工。
    但在矿井的建设过程中,主井在表土段施工发生了突水问题,使工程拖延了4个月。副井先到底,矿井整个施工组织被打乱。
    2.问题
    (1)根据本矿井的基本条件,矿井应采用哪种施工方案?
    (2)本矿井的施工组织设计应由哪个单位负责编制?
    (3)井筒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内容包括哪些?
    (4)在主井发生淹井事故后,如何及时调整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答案:
    解析:
    (1)根据本矿井的基本条件,由于矿井设有边界风井,具备对头掘进的条件,因此应同时从井田中央和边界进行矿井的施工,以缩短矿井关键线路工程项目的施工时间。这样,矿井应采用对头掘进的施工方案。
    (2)矿井建设为单项工程,其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在开工前的准备阶段,由建设单位负责编制。对于已经确定了施工单位后的单项工程,应该由已确定的施工单位或由总承包单位编制详尽的施工组织设计,并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本矿井由于施工单位承建整个矿井的建设工作,因此,矿井的施工组织设计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编制。

    (3)井筒为单位工程,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地质地形条件,井筒的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施工质量及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施工进度计划与经济技术指标要求以及附图与附表等。

    (4)由于主井发生了淹井事故,不能保证按预定的时间到底与副井贯通。副井能够按计划进度到底,这时只能考虑风井与副井进行贯通,在贯通前,为保证施工进度,必须对副井进行临时改绞,以保证井底车场巷道与硐室的施工对提升的要求。一旦主井到底,迅速与副井贯通;考虑到主井耽误的工期较短,这时仍可进行主井临时改绞,副井进行永久装备。总体安排情况是副井需要增加一次临时改绞,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主井进度拖延对矿井建设总工期的影响。

  • 第5题:

    【背景资料】
    某建设工程公司承担了矿井的施工工作。该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中央边界式通风,井田中央布置了2个井筒,主井井筒净直径5.5m,井深650m;副井井筒直径7.0m,井深625m;风井位于井田东北部边界,净直径5.0m,井深515m。
    施工单位在矿井开工前,组织编制了该矿井的施工组织设计,确定了矿井的施工方案,明确了施工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并进行了认真准备。考虑到井筒表土较薄,又没有流沙,采用普通法进行施工;基岩部分采用钻眼爆破法施工;主、副井到底后进行短路贯通,然后副井永久装备,主井进行临时改绞,负责井底车场及大巷的施工;在与风井贯通后进行采区巷道的施工。
    但在矿井的建设过程中,主井在表土段施工发生了突水问题,使工程拖延了4个月。副井先到底,矿井整个施工组织被打乱。
    【问题】
    1.根据本矿井的基本条件,矿井应采用哪种施工方案?
    2.本矿井的施工组织设计应由哪个单位负责编制?
    3.井筒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内容包括哪些?
    4.在主井发生淹井事故后,如何及时调整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答案:
    解析:
    1.根据本矿井的基本条件,由于矿井设有边界风井,具备对头掘进的条件,因此应同时从井田中央和边界进行矿井的施工,以缩短矿井关键线路工程项目的施工时间。这样,矿井应采用对头掘进的施工方案。 2.对于已经确定了施工单位后的单项工程,应该由已确定的施工单位或由总承包单位编制详尽的施工组织设计,并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本矿井由于施工单位承建整个矿井的建设工作,因此,矿井的施工组织设计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编制。
    3.井筒为单位工程,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地质地形条件;井筒的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施工质量及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施工进度计划与经济技术指标要求以及附图与附表等。
    4.由于主井发生了淹井事故,不能保证按预定的时间到井底与副井贯通。副井能够按计划进度到底,这时只能考虑风井与副井进行贯通,在贯通前,为保证施工进度,必须对副井进行临时改绞,以保证井底车场巷道与硐室的施工对提升的要求。一旦主井到底,迅速与副井贯通;考虑到主井耽误的工期较短,这时仍可进行主井临时改绞,副井进行永久装备。总体安排情况是副井需要增加一次临时改绞,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主井进度拖延对矿井建设总工期的影响。

  • 第6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中标承建一矿井的风井井筒及井下相关巷道工程.井筒净直径5.5m,全深450m。根据该井筒地质检查钻孔所提供的地质资料表明:井筒穿越的岩层多数为厚层泥岩,其中夹杂少量薄层砂质泥岩;井筒在深205~230m穿过两条落差小于5m的断层,断层的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预计涌水量4m3/h。
    该风井井筒工业广场地面较平坦.资料表明该地区历史最高洪水位为+501.5m,最近10年最高洪水位为+500.5m。
    施工单位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了井筒的施工组织设计,其中井筒的防治水方案如下:
    (1)考虑到预计涌水量较小,井筒施工采用了风动潜水泵加吊桶排水。
    (2)为防止地面洪水,井筒临时锁口标高按高于近10年的最高洪水位考虑,确定为+500.6m。
    施工期间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井筒施工到井深160m时突遇断层出水.涌水量达40m3/h.发生了淹井事故。
    事件2:巷道施工期间钻孔探水时,由于钻孔设施问题和操作使用不当.发生了突水事故,影响了工期。
    事件3:在工程即将完工时,恰逢雨季连续暴雨,加之附近山洪暴发,导致工业广场积水,水位高度达到+500.8m,致使积水迅速超过井口灌入矿井,发生了淹井事故,所幸井下人员及时撤离,未造成伤亡。
    【问题】
    1.施工单位井筒施工组织设计防治水方案存在哪些问题?说明正确的做法。
    2.井筒施工期间突遇断层发生淹井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巷道探水钻孔钻进前,该钻孔应安装哪些设施?如遇钻孔内水压过大,应采取哪些安全技术措施?
    4.矿井工业广场积水灌人矿井,所发生的淹井事故是否可定为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事故?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存在问题:井筒防治水方案缺少穿过断层的探水措施。 正确做法:按相关规定,穿过导水断层应先探后掘。
    存在问题:井筒施工排水采用潜水泵加吊桶排水不合理。
    正确做法:井筒施工应有预防井筒涌水的措施,应按规定布置排水系统(配齐排水供电电源、排水泵、排水管路等)。
    存在问题:井筒施工地面防洪标高设计不合理,临时锁口标高小于煤矿建设安全的规定。
    正确做法:按规定井筒临时锁口标高,应高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若低于最高洪水位时,必须采取防洪安全措施,在山区还必须避开可能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地段。
    2.井筒施工期间突遇断层发生淹井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
    (1)地质资料不准确(断层位置、涌水量大小);
    (2)没有遵循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进行探水、治水;
    (3)井筒施工组织设计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不足。
    3.根据施工规范:探水钻孔钻进前,应安装孔口管、三通、阀门、压力表等设施。
    如遇钻孔内水压过大,应采取反压和防喷装置进行钻进,并应采取防止孔口管和煤岩壁突然鼓出的技术措施。
    4.所发生的淹井事故不可定为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事故。
    理由:因为该洪水位没有超过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且施工单位未做好应有的防水措施。

  • 第7题:

    【背景资料】
    某矿建施工单位承建煤矿主井井筒及井底车场巷道工程,该井筒净直径7.0m,井深650m,其中表土段深度35m,主要为风化基岩层;基岩段为中等稳定的砂岩和页岩,预计最大涌水量为25m3/h。
    该井筒表土段采用短掘短砌普通法施工,超前小井降水;基岩段采用钻眼爆破普通法施工,短段掘砌混合作业;基岩含水层采用地面预注浆堵水。施工单位在井筒施工设备选型时,主提升采用双滚筒提升机,临时井架选用V型立井凿井井架,以便于井筒到底后进行改绞。地面提绞设备沿井架四面布置,提升和悬吊钢丝绳均采用天轮平台上出绳方式,凿井井架天轮平台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其中凿井管路和风筒采用井壁固定。



    【问题】
    1.井筒施工转入井下巷道掘进为何要进行改绞?该井筒应采用哪种改绞方案?
    2.该井筒施工天轮平台布置井架中梁中心线和井筒中心线为什么不重合?
    3.指出该井筒施工天轮平台布置上的不合理之处,并具体说明原因。
    4.该主井井简短路贯通后转入井下巷道施工前,需要进行哪些具体的改装工作?


    答案:
    解析:
    1.改绞原因:适应井下巷道施工采用矿车运输方式,加大提升运输能力。 改绞方案:该井筒应采用1t矿车单层两车(或双层单车)临时罐笼提升改绞方案。
    2.因为该井筒需要进行临时改绞,临时罐笼提升钢丝绳通常布置在井筒中心线上,为保证钢丝绳出绳,需要将凿井井架的中梁中心线与井筒中心线错开一段距离。
    3.不妥之处:副提升左侧稳绳天轮布置。
    理由:无法保证稳绳与提升钢丝绳在一条直线上。
    不妥之处:稳绳悬吊天轮轴承座与模板悬吊天轮次梁相冲突。
    理由:影响天轮的布置。
    不妥之处:副提侧抓岩机悬吊天轮钢丝绳上出绳。
    理由:上出绳会碰撞凿井井架边梁,应增设导向天轮或采用下出绳。
    不妥之处:模板布置2根悬吊钢丝绳。
    理由:无法保证悬吊平衡,应再增加1~2根钢丝绳悬吊
    不妥之处:动力电缆悬吊位置布置。
    理由:影响主提升,应移到其他适宜的地方。
    不妥之处:放炮电缆悬吊位置布置。
    理由:受天轮平台中梁连接板影响,无法出绳,应移到其他适宜的地方。
    4.具体改装改装如下:
    (1)提升设施的改装:由吊桶提升改装为临时罐笼矿车提升。
    (2)运输系统的变换:由吊桶提升运输变为临时罐笼加U型矿车提升运输。
    (3)通风设施的改装:由井筒施工通风转入巷道施工通风。
    (4)排水设施的改装:由井筒内吊泵或卧泵排水改为井底卧泵配水仓进行排水。
    (5)其他设施的改装:包括压风、供电、供水等。

  • 第8题:

    问答题
    背景: 某新建矿井共有主井、副井和中央风井三个井筒,预计主井井筒施工准备时间为20个月,矿井建设关键线路是:主井井筒工程(18)→主井重车线(2)→水平运输大巷(10)→采区下部车场(2)→采区巷道(12)→工作面准备巷道(2)→工作面设备安装(2)→矿井试运转(2)→矿井投产移交。以上括号内数字为工程的施工工期,单位为月 问题: (1)该矿井建设总工期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推算? (2)该矿井建井工期和总工期分别是多少? (3)若副井比主井提前结束到底,请预测一下该矿井的建井工期

    正确答案: (1)该矿井建设总工期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推算?
    答:该矿井建设总工期可以采用关键线路来进行推算,具本可根据井巷工程,土建和机电安装工程或主要生产设备订货、到货和安装时间来进行推算。
    (2)该矿井建井工期和总工期分别是多少?
    该矿井的建井工期是18+2+10+2+12+2+2+2=50(月)
    (3)若副井比主井提前结束到底,请预测一下该矿井的建井工期
    答:若副井比主井提前结束到底,这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1)主井施工进度正常,矿井建设的关键线路不变,这时矿井建设的工期不会发生变化。副井提前到底可提前进行主副井贯通工程施工工作,可加快井底车场巷道与硐室施工进度。
    2)主井施工进度拖延,矿井建设的关键线路不变,
    这时矿井建设的工期会发生拖延。副井到底不会耽误井底车场巷道与硐室的施工进度,可提前安排部分工程施工。
    3)副井比计划工期提前较多,如果考虑在完成主、副井贯通工程施工后主井仍没有到底时,可提前安排原关键线路上主井重车线等工程施工,这种安排有可能使进度提前,即有可能缩短矿井建设工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背景:某建设工程公司承担了一矿井的施工工作。该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中央边界式通风,井田中央布置了2个井筒,主井井筒净直径5.5m,井深650m;副井井筒直径7.0m,井深625m;风井位于井田东北部边界,净直径5.0m,井深515m。 施工单位在矿井开工前,组织编制了该矿井的施工组织设计,确定了矿井的施工方案,明确了施工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并进行了认真准备。考虑到井筒表土较薄,又没有流沙,采用普通法进行施工;基岩部分采用钻眼爆破法施工;主、副井到底后进行短路贯通,然后副井永久装备,主井进行临时改绞,负责井底车场及大巷的施工;在与风井贯通后进行采区巷道的施工。 但在矿井的建设过程中,主井在表土段施工发生了突水问题,使工程拖延了4个月。副井先到底,矿井整个施工组织被打乱。 根据本矿井的基本条件,矿井应采用哪种施工方案?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本矿井的基本条件,由于矿井设有边界风井,具备对头掘进的条件,因此应同时从井田中央和边界进行矿井的施工,以缩短矿井关键线路工程项目的施工时间。这样,矿井应采用对头掘进的施工方案。
    解析: 解析:
    根据本矿井的基本条件,由于矿井设有边界风井,具备对头掘进的条件,因此应同时从井田中央和边界进行矿井的施工,以缩短矿井关键线路工程项目的施工时间。这样,矿井应采用对头掘进的施工方案。

  • 第10题:

    问答题
    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包一矿井的边界回风井井筒及相关井下巷道工程,回风井井筒净直径6m,井深500m,承担的井下巷道施工工程量计3500m。该井筒所遇冲积层厚度仅3m,采用普通法施工。建设单位为了赶在冬季前开工,给施工单位下达了提前1个月(较合同开工时间)开工的开工令,并提供了如下资料:(1)回风井工业广场等高线图及购地范围图;(2)回风井井筒位置坐标;(3)回风井井筒检查孔资料;(4)回风井井筒施工图。施工单位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为加快井筒施工速度,保证所承担工程连续施工,施工单位合理选择了施工设备,并经过紧张的筹备,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仓促开工。开工时,工广场地平整仍在进行,场内场外仅有农村原有道路。开工后出现了如下事件:(1)由于开工日期提前,施工材料筹备时间仓促,货源渠道没有全部落实,备料不足,造成开工后不久便停工待料。(2)风井开工后,施工单位接到新来的回风井平面布置图,发现主提升机占据了部分永久通风机房位置。(3)由于农村道路的使用条件未谈妥,施工车辆常在工业广场外受堵。场内道路也因未形成而不畅,致使工程时干时停,施工进展缓慢,给施工单位经济效益造成严影响。问题:1.为保证回风井井筒及井下巷道工程快速连续施工,请确定合理的提升配套方案,说明理由。2.为解决主提升机占据永久通风机房位置的问题,可采取哪些方法?3.为保证矿井的不间断施工,施工材料供应部门应做好哪些具体工作?4.在施工准备阶段,建设单位的工作存在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某施工单位总承包一矿井建设工程,该矿井采用立井开拓,主、副、风井三个井筒均在同一工业广场内,均采用冻结法施工。主井井筒净直径6.0m,井深720m;副井井简直径7.0m,井深695m;风井井筒净直径5.0m,井深690m。矿井属于高瓦斯矿,且井下巷道较多,开拓任务重,工期紧。矿井开工前,建设单位提交了矿井的地质报告、井筒检查孔地质柱状图、地面工业广场布置图、修建了进矿道路及供电线路等。该施工单位依据上述条件编制了矿井的施工组织设计,其主要内容如下:(1)矿井开工前完成供水、供电、运输、通信以及工业工程平垫的前期工作,主要污水排放管道的敷设工作。(2)由于矿井无边界风井,确定矿井采用单向掘进施工方案。副井井筒利用永久井架凿井,井筒的开工顺序依次为中央风井、副井、主井,主井箕斗装载硐室与主井井筒同时施工,井筒到底后进行主井与风井的贯通,进行主井临时改绞,再与副井贯通,同时开展井底车场巷道及大巷的施工。(3)考虑到井下巷道较多,开拓任务重,工期紧,因此井下大巷均采用成熟的机械化配套作业线,煤巷采用综掘机掘进。岩石巷道综合月进尺按100m、煤巷月度综合进尺按300m配备,井下采用固定箱式矿车有轨运输。(4)井筒到底后,井简装备交替方案是主井临时改绞,风井进行永久装备,副井也进行永久装备,副井交付使用后进行主井的永久装备。(5)在风井井筒永久装备完成后,进行采区巷道的施工,同时进行井下生产系统安装和试生产。(6)矿井建设的施工组织由该公司负责,劳动力统一调配,冻结工程经建设单位同意后分别分包给了三家冻结公司。问题(1)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中有何错误?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背景: 某建设工程公司承担了一矿井的施工工作。该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中央边界式通风,井田中央布置了2个井筒,主井井筒净直径为5.5m,井深650m;副井井筒直径为7.0m,井深625m;风井位于井田东北部边界,净直径为5.0m,井深515m。 施工单位在矿井开工前,组织编制了该矿井的施工组织设计,确定了矿井的施工方案,明确了施工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并进行了认真准备。考虑到井筒表土较薄,又没有流砂,采用普通法进行施工;基岩部分采用钻眼爆破法施工;主、副井到底后进行短路贯通,然后副井永久装备,主井进行临时改绞,负责井底车场及大巷的试;在与风井贯通后进行采区巷道的施工。 但在矿井的建设过程中,主井在表土段施工发生突水问题,使工程拖延了4个月,副井先到底,矿井整个施工组织被打乱。 问题: (1)根据本矿井的基本条件,矿井应采用哪种施工方案? (2)本矿井的和施工组织设计应由哪个单位负责编制? (3)井筒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内容包括哪些?

    正确答案: (1)根据本矿井的基本条件,矿井应采用哪种施工方案?
    答:根据本矿井的基本条件,由于矿井设有边界风井,具备对头掘进的条件。因此,应同时从井田中央和边界进行矿井的施工,经缩短矿井关键线路工程项目的施工时间。这样,应采用对头掘进的施工方案。
    (2)本矿井的和施工组织设计应由哪个单位负责编制?
    答:矿井建设为单项工程,其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在开工前的准备阶段,由建设单位负责编制。对于已经确定了施工单位后的单项工程,应该由已确定的施工单位或由总承包单位编制详尽的施工组织设计,并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本矿井由于施工单位承建整个矿井的建设工作,因此,矿井的施工组织设计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编制。
    (3)井筒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内容包括哪些?
    答:井筒为单位工程,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地质地形条件、井筒的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施工质量及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施工进度计划与经济技术指标要求以及附图与附表等。
    (4)在主井发生淹井事故后,如何及时调整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答:由于主井发生了淹井事故,不能保证按预定的时间到底与副井贯通。副井能够按计划进度到底,这时只能考虑风井与副井进行贯通。在贯通前,为保证施工进度,必须对副井进行临时改绞,以保证井底车场巷道与硐室的施工对提升的要求。一旦主井到底,迅速与副井贯通;考虑到主井耽误的工期较短,这时仍可进行主井临时改绞,副井进行永久装备。总体安排情况是副井需要增加一次临时改绞,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主井进度拖延对矿井建设总工期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新建矿井共有主井、副井和中央风井三个井筒,预计主井井筒施工准备时间20个 月,矿井建设关键线路是:主井井筒工程(18)—主井重车线(2)——水平运输大巷(10)— 采区下部车场⑵―采区巷道(12)—工作面准备巷道⑵―工作面设备安装⑵—矿井试运 转(2)—矿井投产移交。以上括号内数字为工程的施工工期,单位:月。
    问题
    (1)该矿井建设总工期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推算?
    (2)该矿井建井工期和总工期分别是多少?
    (3)若副井比主井提前结束到底,请预测一下该矿井的建井工期。


    答案:
    解析:
    (1)该矿井建设总工期可以采用关键线路来进行推算,具体可根据井巷工程、土建和 机电安装工程或主要生产设备定货、到货和安装时间来进行推算。
    (2)该矿井的建井工期是:
    18+2+10+2+12+2+2+2 = 50 月
    矿井建设总工期是:
    20+50=70月
    (3)若副井比主井提前结束到底,这时可能出现的情况较多:
    1)主井施工进度正常,矿井建设的关键线路不变,这时矿井建设的工期不会发生变 化。副井提前到底可提前进行主副井贯通工程施工工作,可加快井底车场巷道与硐室施工 进度。
    2)主井施工进度拖延,矿井建设的关键线路不变,这时矿井建设的工期会发生拖延。 副井到底不会耽误井底车场巷道与硐室的施工进度,可提前进行安排部分工程施工。
    3)副井比计划工期提前较多,如果考虑在完成主、副井贯通工程施工后主井仍没有 到底时,这时可提前安排原关键线路上主井重车线等工程施工,这种安排有可能使进度提 前,即有可能缩短矿井建设工期。

  • 第14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中标一矿井立风井井筒及其相关巷道工程。风井全深450m,直径6m,相关巷道7000m。井筒检查钻孔提供资料显示,该风井表土层厚110m,以含水砂层为主,基岩段多为泥岩、砂质泥岩互层,含水极弱,而在350m~358m有中粒砂岩层,预计涌水量为15m3/h;风井井底井筒与巷道连接处为单侧马头门与回风巷相接。施工单位根据巷道工程量和本企业的设备条件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在风井井筒掘砌完成、改为罐笼提升后,采用自有的1t矿车进行井下运输,为井下调车方便,井底车场增加了一段临时巷道。在井筒工程施工到底后,相关的井筒工程进行了竣工验收,验收结果为:竣工资料齐全完整,井壁混凝土强度以及规格尺寸、观感质量均合格,表土段井壁滴水不漏,井筒总漏水量为8m3,并有个别部位集中在中粒砂岩水层段。
    问题:
    1、根据背景资料,确定本风井井筒表土段、基岩段的合理施工方案。
    2、在井筒和巷道施工期间,应选配哪些合适的提升设备?
    3、为方便调车,应如何在井底车场布置临巷道?画出示意图,并填写相关井巷的名称。
    4、该井筒基岩段成井后漏水的主要原因可能有哪些?是否需要处理?
    5、筒井到底后,排水、供电、运输应做哪些调整?


    答案:
    解析:
    1、该风井表土层较厚,达110m。且为含水砂层,属不稳定表土,应采用冻结法施工。
    考虑基岩段为泥岩、砂质泥岩互层,含水极弱。可采用普通钻爆法施工,采用短段掘砌混合作业方式,或采用短段掘砌单行作业均可。采用锚喷临时支护。与井筒连接的巷道如管子道、马头门一同掘砌并同时混凝土浇筑3~5m。考虑在350m~358m有中粒砂岩层,预计涌水量为15m3/h。采用工作面预注浆,通过浇筑混凝土止浆垫,在工作面钻孔注浆。
    2、在井筒施工,选用双卷筒提升机,用吊桶提升,可用3-5m3吊桶,单钩提供。巷道施工期间采用罐笼提升,立井到底后,马上进行临时改绞为双罐笼提供。为井下巷道掘进矸石提升服务。
    3、为方便调车,在风井井底应形成临时环形车场。见下图。

    4、因为在350m~358m有中粒砂岩层,预计涌水量为15m3/h。如不能有效处理,很可能造成井筒漏水,验收记录未含井筒防治水部分。主要原因此含水层未进行注浆堵水处理造成井筒漏水8m3。
    按验收标准要求,应进行处理。使井筒漏量控制在6m3以下。
    5、井筒施工期间可采用吊泵排水。到底后应在井底设卧泵,在井底设临时水仓,临时水泵房。
    为保证井下供电能力,在井筒到底后,应高压入井,尽快在井下设临时电变所,或使用移动式变电站向各施工点供电。保证井下排水用电。
    井下运输可采用1t矿车进行平巷运输,利用罐笼提升,利用环形车场迅速提高提矸能力。

  • 第15题:

    背景资料
    某新建矿井共有主井、副井和中央风井三个井筒,预计主井井筒施工准备时间20个月,矿井建设关键线路是:主井井筒工程(18)-主井重车线(2)-水平运输大巷(10)-采区下部车场 (2)-采区巷道(12)-工作面准备巷道(2)-工作面设备安装(2)-矿井试运转(2)-矿井投产移交。(以上括号内数字为工程的施工工期,单位:月。)
    问题:
    (1)该矿井建设总工期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推算?
    (2)该矿井建井工期和总工期分别是多少?
    (3)若副井比主井提前结束到底,请预测一下该矿井的建井工期。


    答案:
    解析:
    (1)该矿井建设总工期可以釆用关键线路来进行推算,具体可根据井巷工程、土建和机电安装工程或主要生产设备定货、到货和安装时间来进行推算。
    (2)该矿井的建井工期是:
    18+ 2 +10+ 2+12+ 2+ 2+ 2= 50 (月)
    矿井建设总工期是:
    20 + 50 = 70 (月)
    (3)若副井比主井提前结束到底,这时可能出现的情况较多:
    ①主井施工进度正常,矿井建设的关键线路不变,这时矿井建设的工期不会发生变化。副井提前到底可提前进行主副井贯通工程施工工作,可加快井底车场巷道与硐室施工进度。
    ②主井施工进度拖延,矿井建设的关键线路不变,这时矿井建设的工期会发生拖延。副井到底不会耽误井底车场巷道与硐室的施工进度,可提前进行安排部分工程施工。
    ③副井比计划工期提前较多,如果考虑在完成主、副井贯通工程施工后主井仍没有到底时,这时可提前安.排原关键线路上主井重车线等工程施工,这种安排有可能使进度提前,即有可能缩短矿井建设工期。

  • 第16题:

    某施工单位中标承建一矿井的风井井筒及井下相关巷道工程,井筒净直径5.5m,全深450m。根据该井 筒地质检查钻孔所提供的地质资料表明:井筒穿越的岩层多数为厚层泥岩,其中夹杂少量薄层砂质泥岩;井筒在 深205m~230m穿过两条落差小于5m的断层,断层的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预计用水量4m3/h。 该风井井筒工业广场地面较平坦,资料表明该地区历史最高洪水位为+501.5m,最近10年最高洪水位为
    +500.5m。
    施工单位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了井筒的施工组织设计,其中井筒的防治水方案如下:
    (1)考虑到预计用水量较小,井筒施工采用了风动潜水泵加吊桶排水。
    (2)为防止地面洪水,井筒临时锁口标高按高于近10年的最高洪水位考虑,确定为+500.6m。 施工期间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井筒施工到井深160m时突遇断层出水,涌水量达40m3/h,发生了淹井事故。 事件二:巷道施工期间钻孔探水时,由于钻孔设施问题和操作使用不当,发生了突水事故,影响了工期。 事件三:在工程即将完工时,恰逢雨季连续暴雨,加之附近山洪暴发,导致工业广场积水,水位高度达到+500.8m,致使积水迅速超过井口灌入矿井,发生了淹井事故,所幸井下人员及时撤离,未造成伤亡。
    【问题】 1.施工单位井筒施工组织设计防治水方案存在哪些问题?说明正确的做法。
    2.井筒施工期间突遇断层发生淹井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巷道探水钻孔钻进前,该钻孔应安装哪些设施?如遇钻孔内水压过大,应采取哪些安全技术措施?
    4.矿井工业广场积水灌入矿井,所发生的淹井事故是否可定为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事故?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施工单位井筒施工组织设计防治水方案存在哪些问题?说明正确的做法。
    答:①缺少穿过断层的探水措施。按相关规定,穿过导水断层应先探后掘。
    ②采用潜水泵加吊桶排水不合理。为应对突发涌水,必须设置吊泵或卧泵,其扬程和流量符合要求。
    ③临时锁口的标高设置错误。按规定,临时锁口的标高应与永久锁口一致,即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
    2.井筒施工期间突遇断层发生淹井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①地质资料不准确(断层位置、涌水量大小)。
    ②未遵循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进行探水、治水。
    ③井筒施工组织设计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不足。
    3.巷道探水钻孔钻进前,该钻孔应安装哪些设施?如遇钻孔内水压过大,应采取哪些安全技术措施? 答:根据施工规范:探水钻孔钻进前,应安装孔口管、三通、阀门、压力表等设施。 如遇钻孔内水压过大,应采取反压和防喷装置进行钻进,并应采取防止孔口管和煤岩壁突然鼓出的技术措施。
    4.矿井工业广场积水灌入矿井,所发生的淹井事故是否可定为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事故?说明理由。
    答:不可以。预计连续暴雨可以预见,虽然附近山洪暴发不可预见,但洪水位没有超过当地历年最高洪 水位(+501.5m)。
    施工单位临时锁口的标高设置错误。 施工单位未做好应该的防水措施。

  • 第17题:

    某矿井采用立井开拓,主、副井井筒位于同一工业广场,主井井筒采用临时井架凿井,副井井筒采用永久井架凿井。主、副井井筒段采用冻结法施工,基岩段采用普通法施工。井筒基岩段预计涌水量8m3/h。主、副井井筒冻结及掘砌施工由某施工单位承担。该施工单位编制了矿井施工方案为:主、副井井筒交错开工,错开时间3个月。箕斗装载硐室与主井井筒同时施工,主、副井同时到底进行短路贯通。
    在主井井筒基岩段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地质资料未注明的含水层。该含水层涌水达到20m3/h,施工单位凭借自身的施工经验,提出了采用强排水方法通过含水层,需增加费用15万元,该方案经建设单位同意后,施工单位完成了含水层段的掘砌工作,但造成工期延误2个月。事后,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了补偿费用15万元和延长工期2个月的索赔。主井井筒通过含水基岩层后,按原掘进速度正常施工,副井井筒施工速度正常,为实现主、副井同时到底进行短路贯通,施工单位及时调整的施工方案。
    【问题】
    1.副井井筒利用永久井架凿井具有哪些优缺点?
    2.确定该矿井主、副井井筒的合理开工顺序,并说明该开工顺序的优点。
    3.施工单位提出的索赔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4.强排水方法通过含水层对施工单位及其井筒施工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5.为保证主、副井两井同时到底,施工单位应如何调整主井井筒的施工组织方案?


    答案:
    解析:
    1.副井井筒利用永久井架凿井具有下列特点: 优点:可节省临时井架的使用费,加快副井的改装速度,缩短建井工期。
    缺点:提前使用副井井架会增加前期投资和前期准备工期,另外给井筒施工设备布置带来不便。
    2.该矿井主、副井井筒的合理开工顺序为主井先开工,副井后开工。其间隔时间是3个月。
    该开工顺序优点是可实现主副井同时到底,同时进行短路贯通,贯通时间快,独头掘进距离短。有利于提前改装临时罐笼,加大提升能力,尽快形成井下巷道快速开拓的条件,可以缩短主副井交替装备的工期。
    3.施工单位提出索赔合理。
    理由:造成工期延误2个月,施工单位的原因造成。因为在主井井筒基岩段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地质资料未注明的含水层,不属于施工单位的责任,且施工单位提出采用强排水方法经过建设单位同意的。
    4.强排水方法通过含水层对施工单位的作业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有人员在淋水的环境中作业,对作业质量控制不利,而且有增大安全隐患的诱因;对井筒的质量控制不利。
    由于淋水会沿井壁进入混凝土,会造成井壁跑浆,影响混凝土强度、外观、密实度等质量问题。
    5.由于主井延误2个月,使主井延迟2个月到底。可暂不施工装载硐室,主井到井底车场水平先进行短路贯通。这样装载硐室就不在关键线路上,可待副井永久装备完成后,主井永久装备前完成装载硐室的施工。

  • 第18题:

    某矿井采用立井开拓,主、副井井筒位于同一工业广场内,主井井筒采用临时井架凿井,副井井筒利用永久井架凿井,主、副井井筒表土段采用冻结法施工,基岩段采用普通法施工,井筒基岩段预计涌水量8m3/h。主、副井并筒冻结及掘砌施工由某施工单位承担,该
    施工单位编制的矿井施工组织方案为:主、副井井筒交错开工,错开时间3个月;箕斗装载硐室与主井井筒同时施工;主、副井同时到底,进行短路贯通。
    在主井井筒基岩段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地质资料未注明的含水层,该含水层涌水量达20m3/h。施工单位根据自身的施工经验,提出了采用强排水方法通过含水层,需增加费用15万元。该方案经建设单位同意后,施工单位完成了含水层段的掘砌工作,但造成工期延误2个月。事后,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了补偿费用15万元和延长工期2个月的索赔。主井井筒在通过含水基岩层后,按原掘进速度正常施工;副井井筒施工进度正常。为实现主、副井同时到底进行短路贯通,施工单位及时调整了施工组织方案。
    【问题】
    1.副井井筒利用永久井架凿井具有哪些优缺点?
    2.确定该矿井主、副井井筒的合理开工顺序,并说明该开工顺序的优点。
    3.施工单位提出的索赔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4.强排水方法通过含水层对施工单位及其井筒施工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5.为保证主、副井两井同时到底,施工单位应如何调整主井井筒的施工组织方案?


    答案:
    解析:
    1.副井井筒利用永久井架凿井的特点包括: 优点:(1)节省临时井架的使用费用;(2)有利于提前形成副井永久提升系统。
    缺点:(1)增加了项目前期投资;(2)给副井井筒凿井及冻结施工设备布置带来不便。
    2.开工顺序:主井先开工,副井3个月后开工。
    优点:(1)冻结制冷工程可以错峰,冻结施工设备等资源需求相对平稳;(2)有利于主副井井筒同时到底,有利于两井短路贯通。
    3.施工单位提出补偿费用15万元的索赔是合理的。
    理由:地质资料未提供该含水层的正确涌水资料,涌水量达20m3/h(超过8ma/h)。
    延长工期2个月的索赔是不合理。
    理由:工期延误2个月不一定会影响主、副井同时到底进行短路贯通。
    4.强排水方法通过含水层会造成的不利影响有:造成施工单位质量风险,井壁质量难以保证,作业环境差,影响施工进度。
    5.为保证主、副井两井同时到底。其调整方案是:因主井井筒施工延误2个月,可不安排箕斗装载硐室与主井井筒同时施丁;待副井交付使用后、主井永久装备前进行施工。

  • 第19题:

    为全矿井、一个水平或若干采区服务的巷道,如井筒、主要石门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主要风井称为()。

    • A、回采巷道
    • B、开拓巷道
    • C、准备巷道
    • D、采区巷道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问答题
    背景:某建设工程公司承担了一矿井的施工工作。该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中央边界式通风,井田中央布置了2个井筒,主井井筒净直径5.5m,井深650m;副井井筒直径7.0m,井深625m;风井位于井田东北部边界,净直径5.0m,井深515m。 施工单位在矿井开工前,组织编制了该矿井的施工组织设计,确定了矿井的施工方案,明确了施工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并进行了认真准备。考虑到井筒表土较薄,又没有流沙,采用普通法进行施工;基岩部分采用钻眼爆破法施工;主、副井到底后进行短路贯通,然后副井永久装备,主井进行临时改绞,负责井底车场及大巷的施工;在与风井贯通后进行采区巷道的施工。 但在矿井的建设过程中,主井在表土段施工发生了突水问题,使工程拖延了4个月。副井先到底,矿井整个施工组织被打乱。 井筒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内容包括哪些?

    正确答案: 解析: 井筒为单位工程,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地质地形条件,井筒的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施工质量及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施工进度计划与经济技术指标要求以及附图与附表等。
    解析: 解析: 井筒为单位工程,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地质地形条件,井筒的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施工质量及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施工进度计划与经济技术指标要求以及附图与附表等。

  • 第21题:

    问答题
    背景:某施工单位总承包一矿井建设工程,该矿井采用立井开拓,主、副、风井三个井筒均在同一工业广场内,均采用冻结法施工。主井井筒净直径6.0m,井深720m;副井井简直径7.0m,井深695m;风井井筒净直径5.0m,井深690m。矿井属于高瓦斯矿,且井下巷道较多,开拓任务重,工期紧。矿井开工前,建设单位提交了矿井的地质报告、井筒检查孔地质柱状图、地面工业广场布置图、修建了进矿道路及供电线路等。该施工单位依据上述条件编制了矿井的施工组织设计,其主要内容如下:(1)矿井开工前完成供水、供电、运输、通信以及工业工程平垫的前期工作,主要污水排放管道的敷设工作。(2)由于矿井无边界风井,确定矿井采用单向掘进施工方案。副井井筒利用永久井架凿井,井筒的开工顺序依次为中央风井、副井、主井,主井箕斗装载硐室与主井井筒同时施工,井筒到底后进行主井与风井的贯通,进行主井临时改绞,再与副井贯通,同时开展井底车场巷道及大巷的施工。(3)考虑到井下巷道较多,开拓任务重,工期紧,因此井下大巷均采用成熟的机械化配套作业线,煤巷采用综掘机掘进。岩石巷道综合月进尺按100m、煤巷月度综合进尺按300m配备,井下采用固定箱式矿车有轨运输。(4)井筒到底后,井简装备交替方案是主井临时改绞,风井进行永久装备,副井也进行永久装备,副井交付使用后进行主井的永久装备。(5)在风井井筒永久装备完成后,进行采区巷道的施工,同时进行井下生产系统安装和试生产。(6)矿井建设的施工组织由该公司负责,劳动力统一调配,冻结工程经建设单位同意后分别分包给了三家冻结公司。(3)根据上述分析确认的合理开工顺序,施工过程中如果井筒工期出现延误时应当如何进行进度安排和控制?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为全矿井、一个水平或若干采区服务的巷道,如井筒、主要石门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主要风井称为()。
    A

    回采巷道

    B

    开拓巷道

    C

    准备巷道

    D

    采区巷道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背景:某建设工程公司承担了一矿井的施工工作。该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中央边界式通风,井田中央布置了2个井筒,主井井筒净直径5.5m,井深650m;副井井筒直径7.0m,井深625m;风井位于井田东北部边界,净直径5.0m,井深515m。 施工单位在矿井开工前,组织编制了该矿井的施工组织设计,确定了矿井的施工方案,明确了施工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并进行了认真准备。考虑到井筒表土较薄,又没有流沙,采用普通法进行施工;基岩部分采用钻眼爆破法施工;主、副井到底后进行短路贯通,然后副井永久装备,主井进行临时改绞,负责井底车场及大巷的施工;在与风井贯通后进行采区巷道的施工。 但在矿井的建设过程中,主井在表土段施工发生了突水问题,使工程拖延了4个月。副井先到底,矿井整个施工组织被打乱。 本矿井的施工组织设计应由哪个单位负责编制?

    正确答案: 解析: 对于已经确定了施工单位后的单项工程,应该由已确定的施工单位或由总承包单位编制详尽的施工组织设计,并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本矿井由于施工单位承建整个矿井的建设工作,因此,矿井的施工组织设计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编制。
    解析: 解析: 对于已经确定了施工单位后的单项工程,应该由已确定的施工单位或由总承包单位编制详尽的施工组织设计,并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本矿井由于施工单位承建整个矿井的建设工作,因此,矿井的施工组织设计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