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男,58岁。牙齿缺失多年,曾戴用可摘局部义齿,余留牙又有松动,查见口内仅余留上前牙及下颌牙,上前牙Ⅲ度松动。拟拔除上前牙,患者要求即刻义齿修复。即刻义齿的优点不包括A、保持面部外形、语言及咀嚼功能B、利于伤口愈合C、减少就诊次数D、容易求得正确的颌位关系E、减少牙槽嵴吸收即刻义齿不必要的临床步骤是A、取印模B、颌位关系记录C、试排牙D、调E、选择人工牙患者戴即刻义齿后需作的医嘱如下,除了A、24小时内最好不摘下义齿B、24小时内应吃流食C、如伤口有出血,应取下义齿D、次日来复查E、2~3个月后复查,重衬或

题目

男,58岁。牙齿缺失多年,曾戴用可摘局部义齿,余留牙又有松动,查见口内仅余留上前牙及下颌牙,上前牙Ⅲ度松动。拟拔除上前牙,患者要求即刻义齿修复。即刻义齿的优点不包括A、保持面部外形、语言及咀嚼功能

B、利于伤口愈合

C、减少就诊次数

D、容易求得正确的颌位关系

E、减少牙槽嵴吸收

即刻义齿不必要的临床步骤是A、取印模

B、颌位关系记录

C、试排牙

D、调

E、选择人工牙

患者戴即刻义齿后需作的医嘱如下,除了A、24小时内最好不摘下义齿

B、24小时内应吃流食

C、如伤口有出血,应取下义齿

D、次日来复查

E、2~3个月后复查,重衬或重做义齿


相似考题
更多“男,58岁。牙齿缺失多年,曾戴用可摘局部义齿,余留牙又有松动,查见口内仅余留上前牙及下颌牙,上前牙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男,64岁。缺失,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戴牙咬下唇。其原因是

    A:义齿松动
    B:前牙覆盖过小
    C:前牙开牙合
    D:垂直距离过低
    E:垂直距离过高

    答案:B
    解析:
    咬唇的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人工上前牙与下前牙的覆盖过小,而其他几个选项的情况均不会导致咬下唇。

  • 第2题:

    患者女,45岁。缺失,前牙区Ⅲ°深覆,余留牙无异常。

    可摘局部义齿卡环可放置在
    A.
    B.
    C.
    D.
    E.

    答案:E
    解析:
    1.该患者缺牙间隙在牙弓的前端,常设计为天然牙和黏膜共同支持的义齿。为了避免影响美观,直接固位体应放在尖牙以后的牙齿上,所以可排除答案B、D。近中游离端义齿,为抵抗义齿近中端下沉或翘动,应首选3个以上卡环,以达到义齿的面成固位。由上述推断,只有答案E符合要求,故应选E。

  • 第3题:

    女,45岁,缺失,前牙区Ⅲ°深覆,余留牙无异常。

    可摘局部义齿卡环可放置在
    A.
    B.
    C.
    D.
    E.

    答案:E
    解析:
    1.缺失,属于王征寿(Kennedy)分类的第四类,前牙缺失多,邻近基牙固位不足,可向远中延长基托,增加基牙,以用于对抗义齿沿支点线旋转,增加平衡距消除支点。2.铸造基托因金属强度大,不易折断,可将基托做得较薄,小巧。由于患者前牙区Ⅲ°深覆,修复的垂直空间受限,故选择铸造基托。3.金属舌面牙硬度大,强度高,能承受较大力不易破裂及磨损,适用于缺牙间隙过窄小,龈距离过低者,故选D。

  • 第4题:

    女,58岁。缺失,余留牙形态及位置正常。欲作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确定正中牙合关系的方法是

    A:在模型上利用余留牙确定
    B:在口内利用余留牙确定
    C:在口内利用牙合蜡确定
    D:在模型上利用牙合蜡确定
    E:在口内用牙合堤确定

    答案:E
    解析:
    该患者缺失牙数目较多,上颌为双侧游离缺失,模型上不能准确对合正中牙合关系,也不能保持牙合关系稳定。所以必须在口内确定颌位关系记录,利用此记录对合模型。可摘局部义齿确定牙合关系的方法有牙合蜡记录与牙合堤记录两种。该患者缺牙多,准确而稳定地记录牙合关系的方法应采用牙合堤记录法。

  • 第5题:

    某女,50岁,缺失,前牙区Ⅲ°深覆,余留牙无异常。

    可摘局部义齿卡环可放置在
    A.
    B.
    C.
    D.
    E.

    答案: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