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患者,男,48岁,既往有冠心病史,凌晨睡眠中突发心前区痛,持续30min,心电图 ST段抬高,室性期前收缩,1h后复查心电图正常,最可能诊断是A.变异型心绞痛B.急性心包炎C.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D.卧位型心绞痛E.心脏神经症

题目

患者,男,48岁,既往有冠心病史,凌晨睡眠中突发心前区痛,持续30min,心电图 ST段抬高,室性期前收缩,1h后复查心电图正常,最可能诊断是

A.变异型心绞痛

B.急性心包炎

C.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D.卧位型心绞痛

E.心脏神经症


相似考题
更多“患者,男,48岁,既往有冠心病史,凌晨睡眠中突发心前区痛,持续30min,心电图 ST段抬高,室性期前收缩,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男,74岁。突发剧烈心前区疼痛,胸闷,气憋,心界向左扩大,心尖区Ⅲ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心率96次/分,律不齐。双肺底湿性啰音。心电图示Ⅰ、aVL、V、V导联ST段抬高,Ⅰ、aVL导联有异常Q波,室性期前收缩。血清CK-MB 200U。对此患者心律失常的治疗应首选

    A.普罗帕酮

    B.维拉帕米

    C.毛花苷C

    D.利多卡因

    E.苯妥英钠


    正确答案:D
    2.为解决问题、实施治疗的考试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时发现室性期前收缩,应当首选静脉应用利多卡因。所以,该题正确答案为D。

  • 第2题:

    患者女性,68岁。持续胸痛4小时,心电图提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2mV。该患者最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是

    A、房室传导阻滞
    B、心房颤动
    C、房性期前收缩
    D、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E、室性期前收缩

    答案:A
    解析:
    根据患者心电图提示为下壁心肌梗死,常并发的心律失常为房室传导阻滞。

  • 第3题:

    男,56岁.午餐后不久感胸闷、大汗,心前区压迫样疼痛。监护中突然发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最有助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为
    A.ST段抬高呈弓背形单相曲线
    B.某些导联ST段显著下降
    C.T波对称性倒置
    D.R波显著下降
    E.出现异常Q波

    答案:E
    解析:
    1.治疗室性期前收缩首选的药物是利多卡因。

    2.在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时.起效最迅速的给药方法是嚼碎后含一段时间。

    3.最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心电图改变为出现异常Q波。

  • 第4题:

    男,74岁,突发剧烈心前区疼痛,胸闷,气憋,心界向左扩大,心尖区Ⅲ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心率96次/分,心律不齐,双肺底湿性啰音。心电图示:I、aVL、V、V导联ST段抬高,I、aVL导联有异常Q波,室性期前收缩。血清CK-MB200U。

    最可能的心电图表现为
    A.Ⅱ、Ⅲ、aVF出现异常Q波,伴ST段弓背向上抬高
    B.V~V出现异常Q波伴ST段弓背向上抬高
    C.V~V出现冠状T波
    D.频发室性早搏
    E.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答案:B
    解析:
    1.突发剧烈心前区疼痛,胸闷,气憋,心界向左扩大,心尖区Ⅲ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心律不齐,双肺底湿性啰音。该患者有典型心肌梗死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以及心肌酶谱异常
    2.纠正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首选利多卡因
    3.心电图胸导ST段弓背向上抬高,并出现异常Q波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表现
    4.血清CK-MB水平在心梗4小时内即增高,16~24小时达到高峰,3~4天恢复正常)
    5.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时首选的药物为利多卡因
    6.Killip分级:用于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状态Ⅰ级:无肺部啰音和第三心音。Ⅱ级:肺部有啰音,但啰音的范围小于1/2肺野。Ⅲ级:肺部啰音的范围大于1/2肺野(肺水肿)。Ⅳ级:休克。此病人已出现心源性休克故选A。
    7.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发生率约10%,于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该患者即出现了心包炎、肺炎,故选D


  • 第5题:

    变异型心绞痛时的心电图表现为()

    • A、缺血区导联显示ST段压低>0.1mV
    • B、缺血区导联ST段抬高伴对应导联ST下移
    • C、T波倒置>0.2mV
    • D、T波高耸
    • E、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正确答案:B

  • 第6题:

    患者女,65岁。冠心病心绞痛病史8年,无高血压史,夜间突发心前区疼痛8小时入院,入院时血压为150/90mmHg(20/12kPa),经心电图检查,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最可能的心电图表现为()

    • A、Ⅱ、Ⅲ、aVF出现异常Q波,伴ST段弓背向上抬高
    • B、V1~V4出现异常Q波伴ST段弓背向上抬高
    • C、V1~V4出现冠状T波
    • D、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 E、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正确答案:B

  • 第7题:

    男,74岁,突发剧烈心前区疼痛,胸闷,气憋,心界向左扩大,心尖区Ⅲ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心率96次/分,心律不齐,双肺底湿性啰音。心电图示:Ⅰ、aVL、V5、V6导联ST段抬高,Ⅰ、aVL导联有异常Q波,室性期前收缩。血清CK-MB200U。对此病人心律失常的治疗应首选()

    • A、普罗帕酮
    • B、维拉帕米
    • C、毛花苷丙
    • D、利多卡因
    • E、苯妥英钠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单选题
    患者,男,65岁。持续胸痛4小时。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2mV,最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是(  )。
    A

    室性期前收缩

    B

    房性期前收缩

    C

    房室传导阻滞

    D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E

    心房颤动


    正确答案: C
    解析:
    患者持续胸痛4小时,心电图呈现相关导联ST段抬高,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可定位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此时最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为房室传导阻滞。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由右冠状动脉闭塞引起,正常窦房结动脉的血液供应大多来自右冠状动脉。当右冠状动脉发生急性梗死时,可累及窦房结和房室结,造成房室传导阻滞。

  • 第9题:

    单选题
    男性,65岁。冠心病心绞痛史8年,无高血压史,夜间突发心前区疼痛8小时入院。入院时血压为150/90mmHg,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最可能的心电图表现为()
    A

    Ⅱ、Ⅲ、aVF出现异常Q波,伴ST段弓背向上抬高

    B

    V1~V4出现异常Q波,伴ST段弓背向上抬高

    C

    V1~V4出现冠状T波

    D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E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男,65岁。持续胸痛4小时,心电图提示:Ⅱ、Ⅲ、aVF 导联ST段抬高0.2mV,最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是

    A.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B.房室传导阻滞

    C.室性期前收缩

    D.房性期前收缩

    E.心房颤动


    正确答案:B
    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2my为下壁心梗表现,容易损伤右束支,引起传导阻滞。

  • 第11题:

    患者女,65岁。冠心病心绞痛病史8年,无高血压史,夜间突发心前区疼痛8小时入院,入院时血压为150/90mmHg(20/12kPa),经心电图检查,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最可能的心电图表现为
    A.Ⅱ、Ⅲ、aVF出现异常Q波,伴ST段弓背向上抬高
    B.V~V出现异常Q波伴ST段弓背向上抬高
    C.V~V出现冠状T波
    D.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E.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答案:B
    解析:

    1.心肌梗死时,心电图的定位基本上与病理一致。前间壁梗死时,V~V导联出现异常Qs波或Q波;前壁心肌梗死时,异常Q波主要出现在V、V(V)导联;侧壁时在Ⅰ、aVL、V、V导联出现异常Q波;下壁心肌梗死时,在Ⅱ、Ⅲ、aVF导联出现异常Qs波或Q波。故选B。
    2.心肌梗死时,血清肌酸激酶(CK)在起病6小时内升高,24小时达高峰,3~4日恢复正常;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起病6~12小时后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3~6日后降至正常;乳酸脱氢酶(LDH)在起病8~10小时后升高,2~3日达最高峰。其中CK的同工酶CK-MB和LDH的同工酶LDH特异性最高。故选D。
    3.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发生于梗死后数周或数月,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能是机体对坏死物质的过敏反应。故选D。

  • 第12题:

    男,74岁,突发剧烈心前区疼痛,胸闷,气憋,心界向左扩大,心尖区Ⅲ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心率96次/分,心律不齐,双肺底湿性啰音。心电图示:I、aVL、V、V导联ST段抬高,I、aVL导联有异常Q波,室性期前收缩。血清CK-MB200U。

    对此病人心律失常的治疗应首选
    A.普罗帕酮
    B.维拉帕米
    C.毛花苷丙
    D.利多卡因
    E.苯妥英钠女性,65岁,冠心病心绞痛史8年,无高血压史,夜间突发心前区疼痛8小时入院。入院时血压为150/90mmHg(20/12kPa),经心电图检查,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答案:D
    解析:
    1.突发剧烈心前区疼痛,胸闷,气憋,心界向左扩大,心尖区Ⅲ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心律不齐,双肺底湿性啰音。该患者有典型心肌梗死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以及心肌酶谱异常
    2.纠正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首选利多卡因
    3.心电图胸导ST段弓背向上抬高,并出现异常Q波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表现
    4.血清CK-MB水平在心梗4小时内即增高,16~24小时达到高峰,3~4天恢复正常)
    5.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时首选的药物为利多卡因
    6.Killip分级:用于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状态Ⅰ级:无肺部啰音和第三心音。Ⅱ级:肺部有啰音,但啰音的范围小于1/2肺野。Ⅲ级:肺部啰音的范围大于1/2肺野(肺水肿)。Ⅳ级:休克。此病人已出现心源性休克故选A。
    7.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发生率约10%,于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该患者即出现了心包炎、肺炎,故选D


  • 第13题:

    变异型心绞痛时的心电图表现为()

    A缺血区导联显示ST段压低>0.1mV

    B缺血区导联ST段抬高伴对应导联ST下移

    CT波倒置>0.2mV

    DT波高耸

    E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B

  • 第14题:

    男性,65岁。冠心病心绞痛史8年,无高血压史,夜间突发心前区疼痛8小时入院。入院时血压为150/90mmHg,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最可能的心电图表现为()

    • A、Ⅱ、Ⅲ、aVF出现异常Q波,伴ST段弓背向上抬高
    • B、V1~V4出现异常Q波,伴ST段弓背向上抬高
    • C、V1~V4出现冠状T波
    • D、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 E、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男,46岁,曾患冠心病,突发持续性心前区疼痛,应立即进行()

    • A、超声检查
    • B、心电图检查
    • C、实验室检查
    • D、交谈
    • E、身体评估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单选题
    患者男,74岁。突发剧烈心前区疼痛、胸闷、气憋,心界向左扩大,心尖区Ⅲ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心率96次/分,律不齐。双肺底湿性啰音。心电图示Ⅰ、aVL、V5、V6导联ST段抬高,Ⅰ、aVL导联有异常Q波,室性期前收缩;血清CK-MB200U。 对此患者心律失常的治疗应首选()
    A

    普罗帕酮

    B

    维拉帕米

    C

    毛花苷丙

    D

    利多卡因

    E

    苯妥英钠


    正确答案: B
    解析: 一旦发现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立即用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如室性心律失常反复者,可用胺碘酮。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用维拉帕米、地尔硫、美托洛尔、洋地黄制剂、胺碘酮等。故选D。

  • 第17题:

    单选题
    女性,70岁。冠心病心绞痛病史8年,无高血压史,夜间突发心前区疼痛8小时入院,入院时血压为150/90mmHg,经心电图检查, 诊断为心肌梗死最可能的心电图表现为()
    A

    右束支传导阻滞

    B

    异常Q波伴ST段弓背向上抬高

    C

    V1~V4出现冠状T波

    D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E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单选题
    患者女,64岁。突发剧烈心前区疼痛,胸闷,气憋,心界向左扩大,心尖区Ⅲ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心率90次/分,律不齐。双肺底湿性啰音。心电图示Ⅰ、aVL、V5、V6导联ST段抬高,Ⅰ、aVL导联有异常Q波,室性期前收缩。血清CK-MB200U。对此患者心律失常的治疗应首选()
    A

    普罗帕酮

    B

    维拉帕米

    C

    毛花苷C

    D

    利多卡因

    E

    西地兰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