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劳动争议的概念和处理程序是什么。(P377、382)(10分) ”相关问题
  • 第1题:

    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包括()。

    A.申请和受理
    B.开庭和裁决
    C.结案
    D.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团体争议的处理
    E.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

    答案:A,B,D,E
    解析:

  • 第2题: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的解决劳动争议的程序是什么?


    正确答案: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的解决劳动争议的程序是“一调一裁二审”,部分劳动争议实行终局裁决的制度。我国从恢复解决劳动争议的制度以来,一直实行的是“一调一裁两审”的制度,这一制度经过多年实践证明,能够充分发挥调解和仲裁的作用,使劳动争议在比较平和的气氛中得到解决,尽量减少打官司,使劳动争议尽可能地解决在基层,降低解决争议的成本。虽然在该法审议过程中,也有人提出改变现行体制的意见,但考虑到这种体制经过20多年的实践已经被社会所接受;在维护劳动关系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不宜轻易改变。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基本上维持了现行的做法,同时,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周期长、成本较高的问题,对争议事实较清楚或者涉及金额较小的金钱给付的部分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一裁终局。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该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这里规定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为:一是发生劳动争议后,如果劳动者不愿意与用人单位协商,也不愿意请工会或者第三方与用人单位协商,或者虽然进行了协商,但没有达成和解,或者虽然达成了和解协议,但事后当事人又反悔不履行和解协议时,可以先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二是如果当事人不愿意调解,或者虽然经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后不能达成调解协议的,或者虽然达成了调解协议,但事后当事人反悔,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当事人还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三是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第3题:

    ()是对劳动争议仲裁的错误表述。

    • A、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基本程序;
    • B、是劳动争议诉讼程序的前置程序;
    • C、是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的劳动争议处理方式;
    • D、是协商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

    正确答案:D

  • 第4题:

    "开庭场所可以就地设置在企业或其他便于及时办公的地方"是()的特征。

    • A、团体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
    • B、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
    • C、团体劳动争议处理的特别程序
    • D、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的特别程序

    正确答案:D

  • 第5题:

    简述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协商解决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与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以及劳动争议案例分析的方法。


    正确答案: (1)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根据我国劳动立法的有关规定,当发生劳动争议时:
    ①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
    ②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③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④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法律规定的终局裁决外,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则可申诉到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并做出最终判决。
    (2)协商解决企业劳动争议的程序:
    ①发生劳动争议,一方当事人可以通过与另一方当事人约见、面谈等方式协商解决。
    ②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劳动者一方可以要求所在企业工会参与或者协助其与企业进行协商。工会也可以主动参与劳动争议的协商处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者可以委托其他组织或个人作为其代表进行协商。
    ③一方当事人提出协商要求后,另一方当事人应积极做出口头或者书面回应。5日内不回应视为不愿协商。
    ④协商达成一致,应当签订书面和解协议。和解协议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⑤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约定期限内不履行和解协议的,可以依法向调解委员会或者乡镇、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中心)等其他依法设立的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也可以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的程序:
    ①申请和受理。
    ②调查和调解。
    ③调解协议书。
    ④与协商、调解相关的实效规定
    ⑤人民法院的支付令
    (4)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
    ①申请和受理。
    ②开庭和裁决。
    (5)劳动争议案例分析的方法:
    ①按照劳动争议自身的规定性进行分析。
    分析要点:
    A.确定劳动争议的标的。
    B.分析确定意思表示的意志内容。
    C.分心确定意思表示所反映的意志内容是否符合劳动法律法规、集体合同、劳动合同、企业内部劳动管理规则的规定。
    ②按照承担法律责任要件的分析方法分析劳动争议:
    A.分析确定劳动争议当事人所实施的行为。
    B.分析确定当事人的行为是否造成或足以造成一定的危害。
    C.分析确定当事人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D.分析确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有主观上的过错。

  • 第6题:

    劳动正与处理的程序是() ①劳动争议仲裁 ②劳动争议调解 ③劳动争议诉讼 ④劳动争议协商

    • A、④②①③
    • B、③①④②
    • C、①④③②
    • D、②①④③

    正确答案:A

  • 第7题:

    说明劳动争议仲裁的概念、原则和程序。


    正确答案: 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根据劳动争议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申请,依法就劳动争议的事实和当事人应承担的责任做出判断和裁决的活动。
    劳动争议仲裁的原则是:
    1.一次裁决原则:实行一个裁级一次裁决制度。
    2.合议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3.强制原则:申请裁决不需双方同意,一方提起即可;仲裁厅调解不成时,可直接行使裁决权,无须当事人同意;发生效力后,可申请强制执行。
    4.回避原则。
    5.区分举证责任原则:平等主体关系的争议事项,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隶属关系的争议事项,实行“谁决定谁举证”的原则。
    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是:
    1、申请和受理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双方都可以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的30日内,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并填写(劳动争议调解申请书)。调解委员会在征询对方当事人的意见后,进行审查并做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
    2、调查和调解
    3、制作调解协议书或调解意见书: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的期限为30日,即调解委员会应当自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的30日内结束,到期未结束的,视为调解不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协商解决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与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以及劳动争议案例分析的方法。

    正确答案: (1)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根据我国劳动立法的有关规定,当发生劳动争议时:
    ①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
    ②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③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④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法律规定的终局裁决外,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则可申诉到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并做出最终判决。
    (2)协商解决企业劳动争议的程序:
    ①发生劳动争议,一方当事人可以通过与另一方当事人约见、面谈等方式协商解决。
    ②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劳动者一方可以要求所在企业工会参与或者协助其与企业进行协商。工会也可以主动参与劳动争议的协商处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者可以委托其他组织或个人作为其代表进行协商。
    ③一方当事人提出协商要求后,另一方当事人应积极做出口头或者书面回应。5日内不回应视为不愿协商。
    ④协商达成一致,应当签订书面和解协议。和解协议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⑤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约定期限内不履行和解协议的,可以依法向调解委员会或者乡镇、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中心)等其他依法设立的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也可以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的程序:
    ①申请和受理。
    ②调查和调解。
    ③调解协议书。
    ④与协商、调解相关的实效规定
    ⑤人民法院的支付令
    (4)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
    ①申请和受理。
    ②开庭和裁决。
    (5)劳动争议案例分析的方法:
    ①按照劳动争议自身的规定性进行分析。
    分析要点:
    A.确定劳动争议的标的。
    B.分析确定意思表示的意志内容。
    C.分心确定意思表示所反映的意志内容是否符合劳动法律法规、集体合同、劳动合同、企业内部劳动管理规则的规定。
    ②按照承担法律责任要件的分析方法分析劳动争议:
    A.分析确定劳动争议当事人所实施的行为。
    B.分析确定当事人的行为是否造成或足以造成一定的危害。
    C.分析确定当事人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D.分析确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有主观上的过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是对劳动争议仲裁的错误表述。
    A

    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基本程序;

    B

    是劳动争议诉讼程序的前置程序;

    C

    是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的劳动争议处理方式;

    D

    是协商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及人民法院处理劳动争议的程序不同,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是()。
    A

    独立的程序

    B

    连续的程序

    C

    和企业相关的程序

    D

    和劳动仲裁接口的程序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劳动争议的概念、分类和处理原则,劳动争议调解的特点、组织机构、职责和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1)劳动争议的概念:亦称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认定与实现所发生的纠纷。劳动争议实质上是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利益矛盾、利益冲突的表现。
    (2)劳动争议的分类:
    ①按照劳动争议的主体划分:
    A.个别争议:职工一方当事人人数为10人以下,有共同争议理由的。
    B.集体争议:职工一方当事人人数为10人以上,有共同争议理由的。
    C.团体争议:工会与用人单位因签订或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
    ②按照劳动争议的性质划分:
    A.权利争议:又称既定权利争议。劳动关系当事人基于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或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约定的权利与义务所发生的争议。
    B.利益争议:当事人因主张有待确定的权利和义务所发生的争议。
    ③按照劳动争议的标的划分:
    A.劳动合同争议: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而发生的争议。
    B.关于劳动卫生安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而发生的争议。
    C.关于劳动报酬、培训、奖惩等因使用条件的不同理解与实施而发生的争议等。
    (3)劳动争议的处理原则:
    ①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
    ②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③及时处理、着重调解。
    (4)劳动争议调解的特点:
    ①群众性。
    ②自治性。
    ③非强制性。
    (5)劳动争议调解的组织机构:
    ①大中型企业应当依法设立调解委员会,并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
    ②小微型企业可以设立调解委员会,也可以由劳动者和企业共同推举人员,开展调解工作。
    ③调解委员会由劳动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人数由双方确定,双方人数应当对等。
    (6)劳动争议调解的职责:
    ①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
    ②对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进行调解。
    ③监督和解协议、调解协议的履行。
    ④聘任、解聘和管理调解员。
    ⑤参与协调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执行企业劳动规章制度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⑥参与研究设计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重大方案。
    ⑦协助企业建立劳动争议预防预警机制。
    (7)劳动争议调解的基本原则:
    ①申请自愿:
    A.申请调解自愿。
    B.调解过程自愿。
    C.履行协议自愿。
    ②尊重当事人申请仲裁和诉讼的权利:
    A.劳动争议发生后,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由当事人自由选择协商、调解或仲裁,调解委员会不得阻止。
    B.调解过程中,当事人都可提出申请仲裁的请求,调解委员会不得干涉。
    C.劳动争议经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协议,当事人反悔,不愿履行该协议的,仍享有提请仲裁的权利,对此,调解委员会不得阻拦和干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开庭场所可以就地设置在企业或其他便于及时办公的地方"是()的特征。
    A

    团体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

    B

    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

    C

    团体劳动争议处理的特别程序

    D

    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的特别程序


    正确答案: C
    解析: 仲裁庭应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进行处理,开庭场所可设在发生争议的企业或其他便于及时办案的地方。

  • 第13题:

    劳动争议处理原则应贯穿于()的全过程。

    A:劳动争议的和议
    B:劳动争议的调解程序
    C:劳动争议的仲裁程序
    D:劳动争议的审判程序
    E:劳动争议的终审程序

    答案:B,C
    解析:
    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应该穿于劳动争议处理的全过程,即劳动争议的调解程序、仲裁程序都要遵循。

  • 第14题:

    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
    (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
    (3)人民法院裁决、判决。

  • 第15题:

    简述劳动争议的概念、分类和处理原则,劳动争议调解的特点、组织机构、职责和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1)劳动争议的概念:亦称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认定与实现所发生的纠纷。劳动争议实质上是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利益矛盾、利益冲突的表现。
    (2)劳动争议的分类:
    ①按照劳动争议的主体划分:
    A.个别争议:职工一方当事人人数为10人以下,有共同争议理由的。
    B.集体争议:职工一方当事人人数为10人以上,有共同争议理由的。
    C.团体争议:工会与用人单位因签订或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
    ②按照劳动争议的性质划分:
    A.权利争议:又称既定权利争议。劳动关系当事人基于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或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约定的权利与义务所发生的争议。
    B.利益争议:当事人因主张有待确定的权利和义务所发生的争议。
    ③按照劳动争议的标的划分:
    A.劳动合同争议: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而发生的争议。
    B.关于劳动卫生安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而发生的争议。
    C.关于劳动报酬、培训、奖惩等因使用条件的不同理解与实施而发生的争议等。
    (3)劳动争议的处理原则:
    ①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
    ②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③及时处理、着重调解。
    (4)劳动争议调解的特点:
    ①群众性。
    ②自治性。
    ③非强制性。
    (5)劳动争议调解的组织机构:
    ①大中型企业应当依法设立调解委员会,并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
    ②小微型企业可以设立调解委员会,也可以由劳动者和企业共同推举人员,开展调解工作。
    ③调解委员会由劳动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人数由双方确定,双方人数应当对等。
    (6)劳动争议调解的职责:
    ①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
    ②对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进行调解。
    ③监督和解协议、调解协议的履行。
    ④聘任、解聘和管理调解员。
    ⑤参与协调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执行企业劳动规章制度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⑥参与研究设计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重大方案。
    ⑦协助企业建立劳动争议预防预警机制。
    (7)劳动争议调解的基本原则:
    ①申请自愿:
    A.申请调解自愿。
    B.调解过程自愿。
    C.履行协议自愿。
    ②尊重当事人申请仲裁和诉讼的权利:
    A.劳动争议发生后,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由当事人自由选择协商、调解或仲裁,调解委员会不得阻止。
    B.调解过程中,当事人都可提出申请仲裁的请求,调解委员会不得干涉。
    C.劳动争议经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协议,当事人反悔,不愿履行该协议的,仍享有提请仲裁的权利,对此,调解委员会不得阻拦和干预。

  • 第16题:

    劳动争议处理的最后一道程序是()

    • A、劳动争议诉讼
    • B、劳动争议协商
    • C、劳动争议调解
    • D、劳动争议仲裁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劳动争议仲裁的概念和程序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概念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根据劳动争议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申请,依法就劳动争议的事实和当事人应承担的责任做出判断和裁决的活动程序①申请和受理②案件仲裁准备③开庭审理和裁决④仲裁文书的送达

  • 第18题:

    简述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


    正确答案: 首先双方协商,如果不愿意或协商不成,申请饭店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调解不成或不愿意调解,申请劳动仲裁机构仲裁;若一方或双方不服,到法院申诉。

  • 第19题:

    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及人民法院处理劳动争议的程序不同,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是()。

    • A、独立的程序
    • B、连续的程序
    • C、和企业相关的程序
    • D、和劳动仲裁接口的程序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填空题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特点是当事人自愿选择协商和调解;()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前置程序。()是劳动争议的最终程序。

    正确答案: 仲裁,人民法院的审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的解决劳动争议的程序是什么?

    正确答案: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的解决劳动争议的程序是“一调一裁二审”,部分劳动争议实行终局裁决的制度。我国从恢复解决劳动争议的制度以来,一直实行的是“一调一裁两审”的制度,这一制度经过多年实践证明,能够充分发挥调解和仲裁的作用,使劳动争议在比较平和的气氛中得到解决,尽量减少打官司,使劳动争议尽可能地解决在基层,降低解决争议的成本。虽然在该法审议过程中,也有人提出改变现行体制的意见,但考虑到这种体制经过20多年的实践已经被社会所接受;在维护劳动关系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不宜轻易改变。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基本上维持了现行的做法,同时,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周期长、成本较高的问题,对争议事实较清楚或者涉及金额较小的金钱给付的部分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一裁终局。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该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这里规定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为:一是发生劳动争议后,如果劳动者不愿意与用人单位协商,也不愿意请工会或者第三方与用人单位协商,或者虽然进行了协商,但没有达成和解,或者虽然达成了和解协议,但事后当事人又反悔不履行和解协议时,可以先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二是如果当事人不愿意调解,或者虽然经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后不能达成调解协议的,或者虽然达成了调解协议,但事后当事人反悔,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当事人还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三是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劳动争议仲裁的概念和程序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概念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根据劳动争议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申请,依法就劳动争议的事实和当事人应承担的责任做出判断和裁决的活动程序①申请和受理②案件仲裁准备③开庭审理和裁决④仲裁文书的送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说明劳动争议仲裁的概念、原则和程序。

    正确答案: 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根据劳动争议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申请,依法就劳动争议的事实和当事人应承担的责任做出判断和裁决的活动。
    劳动争议仲裁的原则是:
    1.一次裁决原则:实行一个裁级一次裁决制度。
    2.合议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3.强制原则:申请裁决不需双方同意,一方提起即可;仲裁厅调解不成时,可直接行使裁决权,无须当事人同意;发生效力后,可申请强制执行。
    4.回避原则。
    5.区分举证责任原则:平等主体关系的争议事项,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隶属关系的争议事项,实行“谁决定谁举证”的原则。
    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是:
    1、申请和受理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双方都可以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的30日内,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并填写(劳动争议调解申请书)。调解委员会在征询对方当事人的意见后,进行审查并做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
    2、调查和调解
    3、制作调解协议书或调解意见书: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的期限为30日,即调解委员会应当自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的30日内结束,到期未结束的,视为调解不成。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