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m个进程(Pi,0≤i≤m-1)通过k个等长的缓冲区(Bi,0≤i≤k-1)向n个进程(Qi,0≤i≤m-1)发送消息。每个进程Pi发送消息的顺序与数量不受限制,每个进程Qi接收消息的顺序与数量也不受限制,但发送进程与接收进程作为两个分别的整体,要求消息发送与接收的整体次序相同。为保证消息发送与接收的充分并行,需要设置(24)。A.3个信号量,初值分别为1,1,0B.4个信号量,初值分别为1,0,1,0C.3个信号量,初值分别为k,1,0D.4个信号量,初值分别为k,1,0,1

题目

m个进程(Pi,0≤i≤m-1)通过k个等长的缓冲区(Bi,0≤i≤k-1)向n个进程(Qi,0≤i≤m-1)发送消息。每个进程Pi发送消息的顺序与数量不受限制,每个进程Qi接收消息的顺序与数量也不受限制,但发送进程与接收进程作为两个分别的整体,要求消息发送与接收的整体次序相同。为保证消息发送与接收的充分并行,需要设置(24)。

A.3个信号量,初值分别为1,1,0

B.4个信号量,初值分别为1,0,1,0

C.3个信号量,初值分别为k,1,0

D.4个信号量,初值分别为k,1,0,1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信号量与P、V操作的概念及其在解决同步、互斥问题中的运用。信号量的值是有物理意义的。如果令信号量S的值为L,当L0时,表示可以允许有L个进程次(允许一个进程多次)连续地通过P(S)操作(意思是这个过程中没有执行V(S)操作),无须进入等待状态;当L≤0时,表示有-L个进程正在信号量S对应的等待队列中,等待由进程执行V(S)将它们释放。原则上,一个同步条件需要一个信号量来管理。本题中,缓冲区的个数有k个,这意味着发送进程可以连续地向缓冲区组发送k个消息,中间无须接收进程取走消息,只有当缓冲区全装满消息,发送进程才需要等待接收进程取走消息,以便腾空缓冲区可以再放消息。因此设立信号量S1,初值为k。此外,缓冲区有多个,为了保证存放消息的次序,需要约束发送进程,按缓冲区号顺序放入消息。因此需设置一个变量f,指示当前消息放入f号缓冲区,f的初值为零。发送进程放入一个消息后,执行f+1操作,指向下一个缓冲区。这样,变量f为m个发送进程所共享,为保证修改的互斥,需要设置一个信号量S2,初值为1。从接收进程角度来看,Qi取走消息的前提是缓冲区中必须有尚未取走的消息。刚开始时,缓冲区为空,S2的初值应为0。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取消息的顺序必须与送入消息的顺序一致,接收进程同样需要一个共享变量t来指示当前需要取走的消息所在的缓冲区号,取走消息后执行t+1操作。还要设置一个信号量S4,初值为0。这样,共需设置4个信号量S1、S2、S3\S4,初值分别为k、1、0、1。下图表示多个发送进程与多个接收进程利用一组缓冲区通信的流程。
更多“m个进程(Pi,0≤i≤m-1)通过k个等长的缓冲区(Bi,0≤i≤k-1)向n个进程(Qi,0≤i≤m-1)发送消息。每个进程Pi ”相关问题
  • 第1题:

    设有n个进程使用同一个共享变量,如果最多允许m(m < n)个进程同时进入相关临界区,则信号量的变化范围是()。

    A.n,n-1,...,n-m

    B.m,m-1,...1,0,-1,...m-n

    C.m,m-1,...1,0,-1,...m-n-1

    D.m,m-1,...1,0,-1,...m-n+1


    m,m-1,...1,0,-1,...m-n

  • 第2题:

    下面()是正确的判断素数程序(m>1)。

    A.j=0; for (i =2; i<=m-1; i++) if (m % i != 0) j++; if(j==m-2) printf(“%d是素数n", m);

    B.j=0; for (i =2; i<=m-1; i++) if (m % i == 0) j++; if(j==0) printf(“%d是素数n", m);

    C.flag=0; for (i =2; i<=m-1; i++) if (m % i == 0) flag=1; if(flag==0) printf(“%d是素数n", m);

    D.for (i =2; i<=m-1; i++) if (m % i == 0) i=m+2; if(i==m+3) printf(“%d是素数n", m);


    D

  • 第3题:

    1、设二维数组a[m][n],每个数组元素占用k个存储单元,第一个数组元素的存储地址是LOC(a[0][0]),求按行优先顺序存放的数组元素a[i][i](0≤i≤m-1,0≤j≤n-1)的存储地址为

    A.LOC(a[0][0])+[(i-1)×n+j-1]k

    B.LOC(a[0][0])+[i×n+j]×k

    C.LOC(a[0][0])+[jm+i]×k

    D.LOC(a[0][0])+[(-1)×m+i-1]×k


    C

  • 第4题:

    下面()仅输出m的大于1的最小因子。

    A.for (i =2; i<=m-1; i++) if (m % i == 0) { printf("%d is 最小因子n", i); break; }

    B.for (i =2; i<=m-1; i++) if (m % i == 0) { printf("%d is 最小因子n", i); continue; }

    C.for (i =2; i<=m-1; i++) if (m % i == 0) { printf("%d is 最小因子n", i); }

    D.i=2; while (m % i != 0) i++; printf("%d is 最小因子n", i);


    A

  • 第5题:

    设C/C++二维数组a[m][n],每个数组元素占用k个存储单元,第一个数组元素的存储地址是LOC(a[0][0]),求按行优先顺序存放的数组元素a[i][j](0≤i≤m-1,0≤j≤n-1)的存储地址为()。

    A.LOC(a[0][0])+[(i-1)×n+j-1]×k

    B.LOC(a[0][0])+[i×n+j]×k

    C.LOC(a[0][0])+[j×m+i]×k

    D.LOC(a[0][0])+[(j-1)×m+i-1]×k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