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有关唐某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说法正确的是( )。A.唐某违章驾驶。但没有造成重大事故。故不承担刑事责任B.唐某违章驾驶,造成一人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C.唐某属于雇佣工,故应由王某承担刑事责任D.以上说法都错误

题目

有关唐某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说法正确的是( )。

A.唐某违章驾驶。但没有造成重大事故。故不承担刑事责任

B.唐某违章驾驶,造成一人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

C.唐某属于雇佣工,故应由王某承担刑事责任

D.以上说法都错误


相似考题
更多“有关唐某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说法正确的是( )。A.唐某违章驾驶。但没有造成重大事故。 ”相关问题
  • 第1题:

    唐某和李某合伙纠纷一案,唐某诉至法院,法院受理后,李某声称其与唐某之间并不存在合伙关系,经查,李某所叙述的内容属实。此时,法院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判决驳回唐某的起诉

    B.裁定驳回唐某的起诉

    C.裁定对唐某起诉不予受理

    D.继续审理,做出判决


    正确答案:B
    《民诉意见》第139条第1款规定:“起诉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后发现起诉不符合受理条件的,裁定驳回起诉。”本题中应注意驳回起诉、不予受理与驳回诉讼请求之间的区别。驳回起诉与不予受理均是法院从程序上做出的处理,应适用裁定;而驳回诉讼请求则是法院从实体上做出的处理,应适用判决。不予受理适用于审查起诉阶段,而驳回诉讼请求适用于案件受理之后。

  • 第2题:

    对于因技术故障而多收的300元话费,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因是技术故障所致,电信局无须退还给唐某 B.电信局应全额退还给唐某 C.电信局应全额退还给唐某,并承担其利息损失 D.电信局应双倍退还给唐某


    正确答案:C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提供服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赔偿消费者的损失。本题中电信局并未提供长途电话服务,却多收了300余元的话费,造成了唐某300元直接经济损失和一定数额的利息间接损失,这种损失是电信局的行为所致,依据过错责任原则,应由电信局全部赔偿,故选项C是正确的。本题造成多收费的原因是技术故障,不存在欺诈行为,因此选项D是错误的。

  • 第3题:

    1993年2月,陈某、唐某先后在广东省汕头市注册成立了汕头市甲公司、汕头市乙公司,与香港丁船务有限公司相互勾结,买通部分监管码头的武警、海关官员,大肆进行走私食品、汽车、通讯器材、不锈钢板等犯罪活动。陈某参与走私108次,偷逃应缴税额人民币5亿多元,唐某参与走私23饮,偷逃应缴税额4800多万元。下列关于本案应当如何处理的正确认识有( )。

    A.陈某、唐某构成走私共同犯罪

    B.陈某、唐某、甲公司、乙公司构成走私共同犯罪

    C.甲公司、乙公司构成走私共同犯罪

    D.属于单位走私,陈某、唐某作为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A
    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99年6月18日的《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下列两种情形不作为单位犯罪论处而直接作为个人犯罪论处:(1)为了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2)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主要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也规定按照个人犯罪处理。本案中,甲、乙两公司成立后,主要的“业务”就是进行走私犯罪活动,所以不应当作为单位犯罪处理,应当是陈某、唐某两人构成共同犯罪。

  • 第4题:

    :1993年2月,陈某、唐某先后在广东省汕头市注册成立了汕头市甲公司、汕头市乙公司,与香港丁船务有限公司相互勾结,买通部分监管码头的武警、海关官员,大肆进行走私食品、汽车、通讯器材、不锈钢板等犯罪活动。陈某参与走私108次,偷逃应缴税额人民币5亿多元;唐某参与走私23次,偷逃应缴税额4800多万元。本案应当如何处理( )。

    A.陈某、唐某构成走私共同犯罪

    B.陈某、唐某、甲公司、乙公司构成走私共同犯罪

    C.甲公司、乙公司构成走私共同犯罪

    D.属于单位走私,陈某、唐某作为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 第5题:

    姚某旅游途中,前往某玉石市场参观,在唐某经营的摊位上拿起一只翡翠手镯,经唐某同意后试戴,并问价。唐某报价18万元(实际进货价8万元,市价9万元),姚某感觉价格太高,急忙取下,不慎将手镯摔断。关于姚某的赔偿责任,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应承担违约责任

    B.应赔偿唐某8万元损失

    C.应赔偿唐某9万元损失

    D.应赔偿唐某18万元损失

    答案:C
    解析:
    选项 A 错误。姚某与唐某尚未订立买卖合同,因此不存在违约责任。姚某将手镯摔断应当承担侵权责任。选项 B、 D 错误,选项 C 正确。《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规定,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手镯被摔断时市价 9 万元,因此姚某应当赔偿唐某 9 万元损失。

  • 第6题:

    唐某刚满16岁周岁即被应聘于甲施工单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唐某属于未成年人,与甲施工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属无效劳动合同
    B、因为唐某从事的是临时工作,甲施工单位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C、甲施工单位不得安排唐某从事有毒、有害的劳动
    D、甲施工单位可以安排唐某从事有毒、有害的劳动,但必须保证安全

    答案:C
    解析:
    2018新教材P147未成年工是指年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劳动者。《劳动法》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有害健康的工作。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 第7题:

    唐某刚满16岁周岁即被应聘于甲施工单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唐某属于未成年人,与甲施工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属无效劳动合同
    B.因为唐某从事的是临时工作,甲施工单位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C.甲施工单位不得安排唐某从事有毒、有害的劳动
    D.甲施工单位可以安排唐某从事有毒、有害的劳动,但必须保证安全

    答案:C
    解析:
    2019新版教材P145页
    未成年工是指年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劳动者。 《劳动法》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有害健康的工作。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 第8题:

    秦某与唐某合伙开了一家理发店,后因生意不好,入不敷出,秦某认为是对面的理发店抢了他们的生意,于是指使唐某去将对面理发店的理发工具偷来,使其没法做生意。唐某趁夜间撬开对面理发店的锁,正欲行窃时,发现邵某睡在理发店内,遂将邵某强奸。听到外面有警车声,未来得及偷理发工具就仓皇逃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秦某构成盗窃罪未遂
    • B、唐某构成盗窃罪中止
    • C、唐某构成强奸罪既遂
    • D、秦某对唐某的强奸行为负一定的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A,C

  • 第9题:

    被告人唐某的婆婆与唐某妯娌因琐事发生争吵。争吵中,妯娌的舅父用铁锹击打婆婆的腿部,唐某立马前去夺过妯娌舅父手中的铁锹,朝妯娌舅父的头部击打,导致妯娌舅父当场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唐某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 B、唐某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 C、唐某不构成犯罪
    • D、唐某的掌推行为与妯娌舅父的死亡结果之间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多选题
    某旅行社导游李某带团游览一处地势险峻的景点时,众人争相拍照,李某未提示注意安全,该团游客崔某不慎将唐某撞下陡坡摔伤。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旅行社对损害结果不承担赔偿责任

    B

    崔某应当对唐某承担赔偿责任

    C

    旅行社应当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D

    李某应当对唐某承担侵权责任


    正确答案: B,D
    解析: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AC两项,本题中,旅行社的李某未尽到安全提示义务,也是有过错的,其应当在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B项,崔某不慎将唐某撞下摔伤,属于第三人侵权,应该由崔某本人承担赔偿责任。D项,由于李某是旅行社的员工,其在履行职务行为时发生侵权事故,应该由旅行社承担侵权责任,而不是李某本人直接向受害人承担侵权责任。

  • 第11题:

    多选题
    秦某与唐某合伙开了一家理发店,后因生意不好,入不敷出,秦某认为是对面的理发店抢了他们的生意,于是指使唐某去将对面理发店的理发工具偷来,使其没法做生意。唐某趁夜间撬开对面理发店的锁,正欲行窃时,发现邵某睡在理发店内,遂将邵某强奸。听到外面有警车声,未来得及偷理发工具就仓皇逃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秦某构成盗窃罪未遂

    B

    唐某构成盗窃罪中止

    C

    唐某构成强奸罪既遂

    D

    秦某对唐某的强奸行为负一定的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 A,B
    解析: 《刑法》第29条第1款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秦某指使唐某去盗窃,唐某也实施了盗窃行为,故二人构成共同犯罪。对于秦某,应当按照盗窃罪来处罚。
    唐某在实施所教唆的盗窃罪时又实行了强奸行为,构成强奸罪既遂。这属于共同犯罪中的实行过限问题,即在共同犯罪中,原共同犯罪中某一或数个共同犯罪人,实施了超过原共同谋定的故意范围以外的犯罪行为。实行过限的犯罪行为由过限行为实施者自己承担,对过限行为没有共同故意的原共同犯罪人,不对过限行为负刑事责任。因此,秦某对唐某的强奸行为不负刑事责任,D选项不正确。
    再来分析盗窃罪是中止还是未遂。根据著名的弗兰克公式,犯罪中止是“能达目的而不欲”,即行为人自身主观上想停止犯罪行为,而犯罪未遂是“欲达目的而不能”,罪犯停止犯罪行为是基于外在原因。这里的“能”与“不能”是以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自己所认为的“能”与“不能”。
    本案中,唐某听到警车声就仓皇逃走,其停止犯罪是由于外部原因,属于“欲达目的而不能”,是犯罪未遂。秦某的教唆行为已经既遂,但对于其所触犯的盗窃罪而言,唐某的未遂导致盗窃未成显然属于秦某意志意外的原因,因此秦某也是犯罪未遂。故本题答案是AC。

  • 第12题:

    多选题
    某旅行社导游李某带团游览一处地势险峻的景点时,众人争相拍照,李某未提示注意安全,该团游客崔某不慎将唐某撞下陡坡摔伤。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07年真题]
    A

    旅行社对损害结果不承担赔偿责任

    B

    崔某应当对唐某承担赔偿责任

    C

    旅行社应当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D

    李某应当对唐某承担侵权责任


    正确答案: D,C
    解析:
    A项,《侵权责任法》第34条第1款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所以旅行社应当承担责任。
    BCD三项,《侵权责任法》第37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本题中,崔某不慎将唐某撞下摔伤,属于第三人侵权,应该由崔某本人承担赔偿责任。旅行社的李某未尽到安全提示义务,也是有过错的,其应当在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由于李某是旅行社的员工,其在履行职务行为时发生侵权事故,应该由旅行社承担侵权责任,而不是李某本人直接向受害人承担侵权责任。

  • 第13题:

    某旅行社导游李某带团游览一处地势险峻的景点时,众人争相拍照,李某来提示注意安全,该团游客崔某不慎将唐某撞下陡坡摔伤。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旅行社对损害结果不承担赔偿责任

    B.崔某应当对唐某承担赔偿责任

    C.旅行社应当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D.李某应当对唐某承担侵权责任


    正确答案:BC
    [考点]安保义务人的补充赔偿责任、职务侵权责任
    [解析]《侵权责任法》第37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具体到本题中,旅行社属于在经营活动中具有安全保障义务的经营者,在其从事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尽到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但是,据为旅行社导游的李某,在带团游览一处地势险峻的景点时,对于争相拍照的游人,并未提示注意安全,导致了该团游客崔某不慎将唐某撞下陡坡摔伤。根据上述规定可知,对于唐某的损失,首先作为侵权人的崔某应当承担损失。因为唐某被撞下山坡是由于崔某的“不慎”行为弓1起的。其次旅行社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其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据此,选项BC正确。
    还要注意的是,唐某的人身损害虽然是由于旅行社导游李某未尽安全注意义务造成的,但是李某却不用直接对唐某承担损失,因为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4条的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可知,作为李某雇主的旅行社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 第14题:

    有关唐某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说法正确的是( )。

    A. 唐某违章驾驶,但没有造成重大事故,故不承担刑事责任

    B.唐某违章驾驶,造成一人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

    C.唐某属于雇佣工,故应由王某承担刑事责任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正确答案:B
    《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l款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在本案中,货车驾驶员唐某违章驾驶,造成死亡一人的交通事故,并且其应对此事故负全责。所以,唐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 第15题:

    唐某应否承担刑事责任? 为什么?


    正确答案:
    唐某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因唐某违章驾驶,造成1人死亡的严重后果,构成交通肇事罪。

  • 第16题:

    被告人唐某的婆婆与唐某妯娌因琐事发生争吵。争吵中,妯娌的舅父用铁锹击打婆婆的腿部,唐某立马前去夺过妯娌舅父手中的铁锹,朝妯娌舅父的头部击打,导致妯娌舅父当场死亡。对于唐某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唐某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B.唐某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唐某不构成犯罪
    D.唐某的击打行为与妯娌舅父的死亡结果之间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故意伤害罪的具体运用。行为人朝被害人头部击打的行为体现了伤害对方身体健康权的故意,故成立故意伤害罪。

  • 第17题:

    某企业员工唐某驾驶汽车上班途中,因车速过快与同向行驶的一辆大货车追尾,造成唐某身亡。唐某家属提出了工伤认定申请。下列关于认定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认定为工伤
    B.视同工伤
    C.比照工伤
    D.不予认定工伤

    答案:D
    解析:
    职工符合前述规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主伤或者视同工伤: ①故意犯罪的。
    ②醉酒或者吸毒的。
    ③自残或者自杀的。
    车速过快与同向行驶的一辆大货车追尾,唐某在此次交通事故中应承担全部责任,所以不予认定工伤。

  • 第18题:

    1993年2月,陈某、唐某先后在广东省汕头市注册成立了汕头市甲公司、汕头市乙公司.与香港丁船务有限公司相互勾结,买通部分监管码头的武警、海关官员,大肆进行走私食品、汽车、通讯器材、不锈钢板等犯罪活动.陈某参与走私108次,偷逃应缴税额人民币5亿多元;唐某参与走私23次,偷逃应缴税额4 800多万元;关于本案应当如何处理,认识的错误有(  )
    A.陈某、唐某构成走私共同犯罪
    B.陈某、唐某、甲公司、乙公司构成走私共同犯罪
    C.甲公司、乙公司构成走私共同犯罪
    D.属于单位走私,陈某、唐某作为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答案:B,C,D
    解析:
    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下列两种情形不作为单位犯罪论处而直接作为个人犯罪论处:(1)个人为了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2)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主要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也规定按照个人犯罪处理.本案中,甲、乙两公司成立后,主要的“业务”就是进行走私犯罪活动,所以不应当作为单位犯罪处理,应当是陈某、唐某两人构成共同犯罪.

  • 第19题:

    姚某旅游途中,前往某玉石市场参观,在唐某经营的摊位上拿起一只翡翠手镯,经唐某同意后试戴,并问价。唐某报价18万元(实际进货价8万元,市价9万元),姚某感觉价格太高,急忙取下,不慎将手镯摔断。关于姚某的赔偿责任,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应承担违约责任
    • B、应赔偿唐某8万元损失
    • C、应赔偿唐某9万元损失
    • D、应赔偿唐某18万元损失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2009年10月4日,李某为丈夫唐某投保了10万元的人寿保险,受益人为其儿子唐小某。2009年12月,李某与唐某因感情破裂协议离婚。2010年3月,唐某驾车外出旅游车祸身亡。唐小某随后要求保险公司赔付保险金。下列关于保险金赔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保险公司不应赔付,因为唐小某不是投保人
    • B、保险公司不应赔付,因为发生保险事故时,李某已经与唐某离婚
    • C、保险公司应当赔付,因为唐小某是唐某的儿子
    • D、保险公司应当赔付,因为李某在投保时具有保险利益,保险合同有效,唐小某是合法受益人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多选题
    某旅行社导游李某带团游览一处地势险峻的景点时,众人争相拍照,李某未提示注意安全,该团旅客崔某不慎将唐某装下陡坡摔伤。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

    该旅行社对损害结果不承担赔偿责任。

    B

    崔某应当对唐某承担赔偿责任。

    C

    旅行社应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D

    李某应对唐某承担侵权责任。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根据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崔某导致唐某损害,应有崔某对唐某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旅行社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对损失有过错,应当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李某是职务行为,其行为的后果由旅行社承担,而非自行承担。故BC正确。

  • 第22题:

    单选题
    姚某旅游途中,前往某玉石市场参观,在唐某经营的摊位上拿起一只翡翠手镯,经唐某同意后试戴,并问价。唐某报价18万元(实际进货价8万元,市价9万元),姚某感觉价格太高,急忙取下,不慎将手镯摔断。关于姚某的赔偿责任,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应承担违约责任

    B

    应赔偿唐某8万元损失

    C

    应赔偿唐某9万元损失

    D

    应赔偿唐某18万元损失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被告人唐某的婆婆与唐某妯娌因琐事发生争吵。争吵中,妯娌的舅父用铁锹击打婆婆的腿部,唐某立马前去夺过妯娌舅父手中的铁锹,朝妯娌舅父的头部击打,导致妯娌舅父当场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唐某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B

    唐某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

    唐某不构成犯罪

    D

    唐某的掌推行为与妯娌舅父的死亡结果之间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故意伤害罪的具体运用。参见《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罪的规定。

  • 第24题:

    单选题
    某企业员工唐某驾驶汽车上班途中,因车速过快与同向行驶的一辆大货车追尾,造成唐某身亡。唐某家属提出了工伤认定申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认定为工伤

    B

    视同工伤

    C

    比照工伤

    D

    不予认定工伤


    正确答案: A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