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新医疗改革方案解决民生难题
当今中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是众矢之的,医疗改革迫在眉睫,已刻不容缓。这不但涉及国计,更是与民生密切相关。
根据新医疗改革方案,今年开始试点,2011年逐步推开。
第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是新医疗改革的重中之重。由我国国情决定,我国不可能实行终生免费医疗制度,但为保证国家稳定,人民安康,必须建设覆盖城乡的群众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困难家庭“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可以让人民先就医,后付钱。
第二,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新医疗改革整顿医药行业混乱体系的关键。当前我国药价虚高,同一种药品改头换面变相涨价;医药生产及流通领域混乱,利益链条互相驱使,抬高药品价格;药品卖包装,“缺斤少两”严重,变相坑害老百姓;药品经销商与医院和医生形成利益共同体,以药养医,把治病贵的负担转嫁到患者身上。以上种种弊端导致了人民不敢买药,没钱买药。新医疗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和供应保障体系,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再配合医保制度的城乡覆盖,可使群众买到便宜药,买到放心药。
第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新医疗改革的基本。重点加强县级医院(含中医院)、乡镇卫生院、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和困难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当前,由于我国重点建设大城市大医院,而基层医院医疗设施跟不上,医务人员水平较低,以至于群众不敢去基层医院就医,但大多数大医院都要在诊断前做“大检查”,以至于就算是小病也要花费相当多的费用。所以,要想彻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健全是最基本的一步,使人民能就近就医,经济就医。
第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新医疗改革建立公平和谐社会的根本。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增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经费标准。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在甲流肆虐的一年中,人民已经认识到了健康防预的重要性,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以在增加人民防预意识的同时,基于其有效的物质保护。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等保护群体,对重大疾病人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再者,可加大人民对于我国传统中医的重视,可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第五,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疗改革中最难的“攻坚战”。过去,大多数公立医院实行“以药养医”“医药不分家”,医院靠赚药品利润给医生发放工资,医生也只开贵药、好药,这就导致医院药品价格居高不下。此次公立医院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监管机制,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但同时也要通过国家财政补贴等措施保障基层卫生人员待遇不下降。
这次新医疗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改革,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显出成效的。但新医疗改革方案最终的目标就是维护国家和谐,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解决群众看病问题。在此过程中,新医疗改革对民生的改善会逐步的显现出来,我们会满怀信心的拭目以待。

更多“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120 ”相关问题
  • 第1题:

    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正确答案:立足本国放眼全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煤炭告急矿井事故;油品涨价排队限量加油错峰用电电力短缺。一年里我们的眼里、耳中充斥着许多类似的字眼仿佛一夜间百姓的生活不那么轻松了近些年的资源过度开采能源消耗浪费严重的后果终于使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停顿了一下。 难过之余我们也要反思一下:这样的情况发生、发展对我们的经济对我们当代人的影响乃至对于下一代的影响该如何避免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各种危机充斥报章影响生活。解决的方法是存在的那就是综合考虑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走新型发展的道路。 我们的政府已经指出了一条解决问题的道路这也给近些年的片面追求GDP增长不顾一切搞建设的各地的决策者们敲响了警钟同时也给烧得过热的经济增长降了点温。 经济增长的本意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扩大国家的财政能力增强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可唯经济论恰恰就把“综合”这两个字给忘了。于是各地污染不断事故层出人民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提出了综合发展的思路给发展的方向作了调整。具体来讲我们的发展思路还是要适合国情立足国内放眼世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首先立足本国的实际情况针对我国人多地少、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实际在发达地区发展能耗少、附加值高的高新产品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发展适应当地特性的生产和装备而不是全国省市一窝蜂地全都用“机械、电子、汽车、化工”等几大支柱来定位本地的发展要走差异化的道路。这样可以减少能源的过度消耗减少物资跨地区流通的压力减少无谓的浪费。这里关键是各地区要认清自己的发展优势错位思考优势互补不走盲目竞争的老路子。 其次放眼全球本着“拿来主义”的思路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资源、人力来发展本地区的经济而不是闭门造车一味埋头苦干相反应该巧干、好干。基于此我们一是要改善政府的管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要集中优势力量首先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也就是所谓的“家有梧桐树引来凤凰栖”有了竞争优势才能带来好的经济效益引来外部世界的关注。三是要注意本地区的综合发展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协调各种资源而不是“竭泽而渔”。 第三走地区合作的道路。我国的特点是地区差异大无论是人力资源、资源禀赋还是资源利用度等软环境都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各地的经济发展也有高低起伏。可是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来看我们不能不闻不问简单地任由发展而是要通过行政的、金融的、法律的手段鼓励地区间互相合作不搞“地区主义”在政府层面加强财政经济支持优势产业互补在民间层面地区间可以利用劳动力价格、生产技术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发展合作关系;建立工业、贸易、经济的往来甚至可以用干部交流学习的方法增加软环境的改变力度。 最后作为中央政府长期以来一直采取的是鼓励经济发展不主张甚至忽视人们其他方面需要的思路。因此哪怕有时是很好的政策措施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有了变化甚至有的地方采取极端的做法来发展经济而没有考虑社会的整体环境。因此在政策层面上中央应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就干部或地区的考评而言也可以调整方法;更多地减少刚性增强量化的细致程度。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使我国的发展朝着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作为政府更多地应该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既要全国一盘棋统筹考虑又要按照实际的市场情况允许各地按照市场的要求配置资源唯有此我们的发展才会更加健康、稳定。 新的发展现已经确立我们当前的工作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协调各种资源合理快速地发展我们的经济。而不是因噎废食就此停顿下来那反而是过犹不及了。
    立足本国,放眼全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煤炭告急,矿井事故;油品涨价,排队限量加油,错峰用电,电力短缺。一年里,我们的眼里、耳中充斥着许多类似的字眼,仿佛一夜间,百姓的生活不那么轻松了,近些年的资源过度开采,能源消耗浪费严重的后果终于使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停顿了一下。 难过之余,我们也要反思一下:这样的情况发生、发展对我们的经济,对我们当代人的影响,乃至对于下一代的影响该如何避免,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各种危机充斥报章,影响生活。解决的方法是存在的,那就是综合考虑,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走新型发展的道路。 我们的政府已经指出了一条解决问题的道路,这也给近些年的片面追求GDP增长,不顾一切搞建设的各地的决策者们敲响了警钟,同时也给烧得过热的经济增长降了点温。 经济增长的本意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扩大国家的财政能力,增强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可唯经济论恰恰就把“综合”这两个字给忘了。于是各地污染不断,事故层出,人民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提出了综合发展的思路,给发展的方向作了调整。具体来讲,我们的发展思路还是要适合国情,立足国内,放眼世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首先,立足本国的实际情况,针对我国人多地少、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实际,在发达地区发展能耗少、附加值高的高新产品,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发展适应当地特性的生产和装备,而不是全国省市一窝蜂地全都用“机械、电子、汽车、化工”等几大支柱来定位本地的发展,要走差异化的道路。这样,可以减少能源的过度消耗,减少物资跨地区流通的压力,减少无谓的浪费。这里关键是各地区要认清自己的发展优势,错位思考,优势互补,不走盲目竞争的老路子。 其次,放眼全球,本着“拿来主义”的思路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资源、人力来发展本地区的经济,而不是闭门造车,一味埋头苦干,相反应该巧干、好干。基于此,我们一是要改善政府的管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要集中优势力量,首先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也就是所谓的“家有梧桐树,引来凤凰栖”,有了竞争优势,才能带来好的经济效益,引来外部世界的关注。三是要注意本地区的综合发展,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协调各种资源,而不是“竭泽而渔”。 第三,走地区合作的道路。我国的特点是地区差异大,无论是人力资源、资源禀赋还是资源利用度等软环境都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各地的经济发展也有高低起伏。可是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来看,我们不能不闻不问,简单地任由发展,而是要通过行政的、金融的、法律的手段鼓励地区间互相合作,不搞“地区主义”,在政府层面加强财政经济支持,优势产业互补,在民间层面,地区间可以利用劳动力价格、生产技术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发展合作关系;建立工业、贸易、经济的往来,甚至可以用干部交流学习的方法增加软环境的改变力度。 最后,作为中央政府,长期以来一直采取的是鼓励经济发展,不主张甚至忽视人们其他方面需要的思路。因此,哪怕有时是很好的政策措施,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有了变化,甚至有的地方采取极端的做法来发展经济,而没有考虑社会的整体环境。因此,在政策层面上中央应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就干部或地区的考评而言也可以调整方法;更多地减少刚性,增强量化的细致程度。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使我国的发展朝着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作为政府更多地应该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既要全国一盘棋统筹考虑,又要按照实际的市场情况,允许各地按照市场的要求配置资源,唯有此,我们的发展才会更加健康、稳定。 新的发展现已经确立,我们当前的工作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协调各种资源,合理快速地发展我们的经济。而不是因噎废食,就此停顿下来,那反而是过犹不及了。

  • 第2题:

    请针对给定资料中反映的医院预约挂号问题(仅限给定资料),以“让预约挂号成为缓解挂号难的有力措施”为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策论文章。(50分)

    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正确答案:

    参考范文

    让预约挂号成为缓解挂号难的有力措施

    预约挂号是公立医院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医疗服务的重要改革措施,对方便群众就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大意义。长期以来,患者就医多自选医院和专家,造成无序就医,导致名老专家“一号难求”,而医院管理也有不到位情况,导致挂号时间长、等候时间长等问题。有序的预约挂号和正确的就诊意识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挂号难的问题。

    然而在预约挂号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如预约方式少、限制多,预约挂号操作复杂,号源少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预约挂号制度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发挥应有的作用:若想预约挂号制度真正缓解“挂号难”,还需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应通过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宣传预约诊疗工作的意义、优势、政策、方法等,使广大患者和社会各界知悉,引导患者主动预约诊疗。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转变患者的就医观念,做好导流工作,倡导患者到社区医院就诊,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

    第二,增加预约方式,简化预约程序。通过与网通、电信等通信公司以及新型的健康咨询机构等第三方社会力量的合作,拓宽预约挂号途径,增加预约挂号方式,让患者通过互联网、电话以及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预约挂号。同时,应考虑不同患者对挂号方式的接受程度,简化程序,方便患者操作预约。

    第三,建立统一的公益性预约挂号平台。卫生部门应尽快开通一个专门的、统一的预约挂号网站,由专人对网站进行维护和管理,防止其他打着预约挂号旗号欺骗患者的网站滋生。这样,既能避免各医院重复投入,也能更有针对性地对预约挂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规范。

    第四,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患者挂号难、就医难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医疗资源短缺、分配不均。因此,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应大力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调整卫生人才结构,重点加强农村、社区和西部地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任何一项制度的完善都需要时间,预约挂号也是如此。因此,我们面对预约挂号制度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应该积极整改,而不是随意废除该制度。通过对预约挂号制度的不断完善,相信它终会成为缓解挂号难的一项有力措施。

  • 第3题:

    三、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50分)


    正确答案:
    【答案提示】
    医疗改革——让老百姓真正看得起病
    “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说。由他担任课题组负责人的最新医改研究报告于近日发布,报告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总体性评价和反思,并提出了医疗改革的新框架。
    很佩服这位葛副部长和《中国青年报》,佩服他们的勇气和胆识。承认“中国的医改基本上不成功”,要冒否定改革的风险,在现阶段否定改革就是最大的政治问题,这个风险一般人是不敢担的。
    如果始终不正视现实,捂着鼻子哄眼睛,任由医改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使得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有病不敢医,“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癌症”,让医改走进死胡同,这才是真正地害了改革。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失败,越是不敢承认失败,这个失败就越大越彻底。发现改革方向出现了偏差,及时进行纠正与调整,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才是真正的改革家,才会取得最终的成功。现在终于有人第一个站出来说话,揭开了这个盖子,坦承医改出了问题,这是一件大好事。
    据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农村37%应就诊病人没有就诊,65%应住院病人没有住院。而农村应住院而未住院者中,1993年有58.8%的人是出于经济困难,1998年,这个比率增加到65.25%。1998年调查显示,农村的因病致贫率达到21.61%,贫困地区甚至达到50%以上。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价格上涨的巅峰是药品。20年来,工资上扬了10一20倍,而医药费用上涨的幅度在100倍到200倍,它的涨幅不但大大高于工资上扬的水平,而且大大高于同一时期国民经济增长的水平。20年前在医院生一个孩子(顺产)收费只不过十几元钱,现在竟达到四五千元。开一次刀就得“出一次血”,看一个大病就得倾家荡产。这充分说明医改出了毛病。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走到今天,恰似一个人正身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至为关键。考察医改的重点,无外乎医院和农村,这也是难处所在。设医院之目的,在荟萃名医,治病救人而已,可现而今,医院自身竟不能健康生存,难以为继,又如何担当保障、提升人民生命健康的重任?所以,必得先为医院“输血”、“降压”,是为急务。毫无疑问,担负起这个职责的,应该是我们的政府、中央和地方的各级政府,而不仅仅是其卫生部门。因为说到底,在目前条块利益分割、冲突、转型的复杂背景之下,单单一卫生部门根本无法应对此种局面。而对于农村,原本底子更薄,困难更大,需要花的心思、下的工夫就更多,非政府莫能。政府责无旁贷,必须来主导医疗体制改革,让所有中国人都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都能享受更好的“生命小康”!
    当我们找到“医疗保障成‘富人的俱乐部’,服务公平性下降”、“城乡医院两极分化,效率低下”、“‘小病拖,大病扛’,医疗费用居高不下”这些病症时,才能对症开方,开出“打破城乡、所有制等界限,建立覆盖全民的、一体化的体制”、“将医疗卫生服务分为三个层次,实行不同的保障方式”、“打破‘医药合谋’,全面推进医药分开”这样一些药方。有了好的药方,再照方抓药,及时治疗,医疗“疾病”才有可能好转,老百姓才有救,普通群众才有希望看得起病,医疗卫生机构才有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第4题:

    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l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明力。(50分)


    正确答案:


    以科学发展观调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邓小平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等一系列关于发展问题的精辟论述,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最大、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效最为显著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它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者并举,作为我党一个完整的目标确定下来。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是一种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于一体的,把经济、社会和人统一起来的,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当代社会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强调在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要科学运用生产力,坚持以天人合一、普遍和谐的理念来选择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唤醒人们注意:不要吃子孙饭,富当代人。必须对我们国家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能源、富矿资源的状况有清醒的认识。这个问题,不只是制定国家发展规划的人认识到就可以,各级政府、全体人民都要认识到这个问题。全党、全国人民都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只有这样,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保证。

        以科学发展观调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几个思路:

        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保持平衡和持续发展。当前,存在于某些地区和部门领导干部头脑里的发展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依然把“发展才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有的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简单地将GDP指标作为衡量政绩的标准。这些情况表明,转变发展观念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诚然,在宏观经济学所有概念中最重要的指标就是GDP,但GDP只是一个描述经济增长情况的统计概念。因此,应当非常关注它却又不能看得太重,更不能只看其增长速度,不要给地方政府下GDP指标,要以平衡的心态,追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二、采取重大战略措施,构筑起可持续发展的战备体系和新型机制,北方水资源稀缺和南方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能够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需要在宏伟的跨世纪经济改革和社会变革中,构筑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体系和新型机制。强化和提高全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加强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立法与实施工作。

        三、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有效利用市场机制保护环境。这包括三个方面:加快经济的改革,减少和取消对资源消耗大、经济效率低的国有企业的补贴;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自然资源价格体制;推行环境税。同经济增长相适应,将公共投资重点向环境保护领域倾斜,并引导企业向环境保护投资。

        四、依靠科学技术突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和能源瓶颈性约束,大幅度提高我国的产业竞争力。随着未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煤炭、石油等一次性能源以及有色金属、铁矿石、木材等资源的需求量还将大幅度增长。如果不依靠科技进步大幅度降低能耗和资源消耗,努力开辟新的资源利用空间,所取得的经济增长,将会被不断上扬的国际资源、能源价值所抵消。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之一是依靠科学技术,通过资源勘探开发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并积极开发替代能源,不断扩展资源能源的获取能力;同时必须通过能源、资源节约技术的广泛使用,以及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建立,最终解决资源能源的瓶颈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内外市场竞争El趋激烈,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实现“两个市场、两个资源”有效利用的前提和条件;另外应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基础,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大幅度提高我国的产业竞争力。以来,中国实现了持续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仅用一代人的时间,完成了别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经济增长。在这样一份骄人的成绩背后,与令人鼓舞的世界现代史上最成功的奇迹共生共存的还有这样一些画面,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被经济增长忽视,社会边缘化人群正在遭受着刻骨铭心的痛。两年前,王绍光、胡鞍钢、丁元竹等专家多次向社会发出警告:因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所引起的严重社会分化与社会排斥,因政治体制不能适应转型而导致的政府治理能力低下,这些均是催生不稳定的有机土壤。

  • 第5题:

    就给定材料反映的主旨,用1000字到1300字的篇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45分)


    正确答案: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强大精神动力
    和谐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和谐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强大精神动力。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之一。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要赢得国际竞争,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同样需要强大的文化实力。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激发民族生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创造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掌握主动权。
    建设和谐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增强感召力。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我们都要积极继承和发扬。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同时,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和谐文化,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伟大旗帜下。和谐文化同改革开放、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改革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天发展的大好局面。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既是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生产力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技术竞争的迫切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增强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大力建设全社会的创新文化。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和谐文化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始终站在时代发展前列,不断把事业推向前进。闭目塞听、坐井观天、因循守旧、墨守陈规、无视世界发展潮流,必然会落伍。
    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不懈奋斗、勇于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信心和勇气;必须发展爱国文化和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爱国和创新精神。

  • 第6题:

    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自选角度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正确答案:
    参考例文
    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
    节约是全人类的共同美德,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世界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对于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中国来说,尤其显得紧迫。中国是一个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中国的资源总量虽然位居世界第3位,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是世界第53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人均GDP仅为发达国家的十几分之一。中国人口已达13亿,占全球1/5,预计在2050年前后,将达16亿或更多,而主要资源如耕地、水、能源、各种矿产按人均计,都位居世界后列。例如,人均耕地仅1亩多,为世界平均值的1/3,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减少。如果1/10的粮食缺口要靠进口,就会压垮世界粮食市场。中国的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将会越来越少,估计到2030年中国将被列入严重缺水国家。
    然而,中国又是一个资源浪费十分严重的国家。据统计,我国的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约为 30%,比发达国家低20%。在城市供水方面,漏损率在20%以上。2006年8月1日,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2006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公报》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了0.8%。这种资源的短缺又和资源的严重浪费、低效使用并存,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建设节约型社会都势在必行。
    如何建设节约型社会?要从节能减排这一核心环节人手,着力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强化节约意识,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其次,要将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长期坚持,着力实施节约优先的方针。尤其要把节约资源作为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把节能减排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和深化税收、财政、投资、金融等改革的重要内容。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意义。
    再次,要加快法制建设,提高节能减排监督执法水平。尤其对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实行严格的开发准入条件;对高消耗、高污染行业的新建项目,要从能源、水资源消耗以及土地、环保方面实行更为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建立和完善企业生态恢复、破坏修复责任制度,对一些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工程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政府要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优惠等支持,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
    最后,必须广泛开展国情教育,增强全体公民的资源忧患意识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倡导广大群众绿色消费,使人人树立以节约资源为荣、以浪费资源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和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社会主义道德观。
    总之,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在于能否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只有全社会上下共同努力,着眼长远,坚持不懈,才能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落到实处。

  • 第7题:

    用1500字左右的篇幅,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自选角度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50分)


    正确答案: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惟一出路
     
       世界各国要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应该是共同的方向,节约应该是全人类的美德。但对于中国来说,这一点尤其显得重要和紧迫。
        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短缺我国是人多而物不博。现在发展水平还很低,人均GDP仅为发达国家的十几分之一,还需要大力迅猛发展。中国人口已达13亿,占全球1/5,高峰将达16亿或更多,而主要资源耕地、水、能源、各种矿产按人均计,都列在世界后列。例如,人均耕地仅1亩多,为世界平均的1/3,还在不断减少,要养活自己难度极大。如果有1/10的粮食要进口,就会压垮世界粮食市常又如石油,为世界平均的1/10,如果中国按美国现在的标准消费,每年需50亿吨以上,全世界生产的石油都给中国用也不够。其他如水和重要的矿产资源现在都已面临危机,如没有远虑,前景十分危险。另外,中国的环境也不容许这样消耗下去。
        这种资源的短缺又和资源的严重浪费、低效使用并存。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只有建设节约型社会才是惟一的出路。
        产业的调整是最大的节约,根据我国的国情和中央的精神,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发展有所控制,低级产业向中国转移并不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那些以付出土地、水、能源、矿产为代价取得一点点经济效益或外汇的产业就不能要。必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加快从传统工业向新兴工业的转变。国家应该宣布,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取得经济发展的时期已经结束,今后要基本停止发展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低产出的产业,各行各业各省区都要按照中央精神和具体情况对产业体系进行规划、转轨、重组、引进,制定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的发展和取代过程。再不能搞那些外延式、粗放式、低附加值的生产了。东部地区尤其要先行。产业体系结构的调整升级是最大的节约,无论有多少困难都必须迎难而上去做。
        这一转变不可能依靠市场行为自动完成,在这里,政府的宏观调控是重要的。就是说,政府要对此进行规划、导向、规范,利用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来引导甚至迫使企业走上正确的道路。
        以科技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要实现新型工业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传统工业走向知识产业,以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消耗,开发节约型产品……无一不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和发展。中国必须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发明成果,科技创新和发展是我国实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动力和支撑力量。国家和社会必须大大增加R&D的投入,投入必须主要用于开发性、应用性和应用基础研究上,还必须有将发明和专利转化为生产力的渠道和保证,必须致力于人才的培养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否则一切都是虚话。
        再让我们看看医药产业,这么大的国家,竟没有几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的特效药和医疗设备,统统要买别人的专利,成本几分钱一粒的药要卖几块钱。中国的医药好像只能生产这个钙那个丸的保健品,我为此感到痛心和羞愧,什么时候才有我们自己的制药工业啊?
        开展全民教育,树立节约观念是当务之急,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任务,大家必须有共同的认识,一起动手,才能达到目标。根据目前情况,开展全民教育,树立节约观念,实为当务之急。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总得有点理想,有个方向,对社会对国家有些贡献,对生活方式的追求有个准则。取舍标准就是国家民族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大计。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这方面的认识差了一些。要进行全民教育,首先要进行国情教育、形势教育,使大家知道国家民族能否振兴,现在是一个战略关键期;充分认识到我们面临资源全面短缺的严峻现实。我们一定要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唾弃奢侈浪费的作风,让全社会正气上升、邪风下降。我们一定要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正确的生活方式,建设文明、节约、清洁、和谐的社会,只要我们认真贯彻中央的方针,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达到目标,中华民族的振兴大业一定能完成!

  • 第8题:

    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


    正确答案:
    浅议治理学术腐败
    近段时期,有关学术造假的新闻接踵而至。学术造假、学术腐败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目前,我国学术造假、学术腐败主要表现为: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拼凑;以学术头衔包装自己;制造“学术泡沫”,学界浮躁之风日甚、粗制滥造的作品风行天下;学术交易等。究其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整个社会浮躁,急功近利的影响也反映在学术界;学术成果和对人才的评价,科技资源的配置和成果的联系过于紧密;个人问题,个人失去科学道德。
    为何造假现象如此之多?我以为至少有以下原因:
    一是现行制度存在弊端。以学术职称评定来说,如果要评上高级职称,首先是要有大中专以上文凭,这是前提,否则不予参与评定,即使你是自学成才也不被认可;其次是学术成果,主要看你在报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质量如何则很少计较;再次才是业绩。如果只有业绩,没有论文也不成。业绩差些,有论文也可以。总之,文凭是前提,论文是关键。正是这样的制度,促使那些不学无术的人,不得不出钱买文凭,不得不高价雇请枪手代写论文,最后就是铤而走险抄袭别人论文。所以走后门送钱,高价买版面,盗窃别人论文发表就应运而生。
    二是名利思想在作祟。在利欲的驱使下,一些人不走正道而走歪道。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刻苦学习,潜心钻研,踏实工作,开拓创新,创造业绩,争取荣誉,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人,而是为名为利,挖空心思,施展诡计伎俩,弄虚作假,欺下蒙上,混淆视听,大肆作假,盗名~誉,学术作假就是在名利思想驱使下出现的。
    三是审核制度不完善,审核人的责任心不强。一些抄袭论文之所以能顺利发表,固然不排除金钱开路的存在,但也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审核人责任心不强,他们对各种期刊已经发表过的论文毫不知晓,又不愿做必要的查询,随随便便让抄袭论文蒙混过关,得到发表,既窃取了别人的科学成果,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也欺骗了读者,混淆了是非,为学术骗子开方便之门,助长了学术上的不正之风,危害极大。审核人员难辞其咎。
    四是对学术造假打击不力,不足以震撼造假者,也就难于使造假现象在社会上绝迹。造假成本低,收益大,是造假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对学术造假打击不力,多数是舆论抨击,思想批判,很少有法律土的处理,行政上的处理也不多,更不重。这样,既不能有效的震慑造假者,下次心改邪归正,也不能以儆效尤,让其他人以此为戒。这也是造假屡禁不绝的原因。
    所以,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学术评审制度,加强责任心,公开、公平、公正地评价学术,严厉打击各种造假行为,要让一切造假者付出沉重代价,要积极倡导开拓创新,在学术上继续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繁荣学术文化,要鼓励更多的人做一个德艺双馨者,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贡献力量。

  • 第9题:

    结合给定资料,用1200字左右篇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正确答案:
    答案提示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运行质量、经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城市化程度、工业化水平以及现代化进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多年来,我国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也要看到,虽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提高经济质量,特别是提高科学技术对增加经济总量的贡献;但是这种转变主要强调通过提高资源效率来增加经济总量,依然是追求数量扩张,并没有必然要求提高质量和效益,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更没有要求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发展目标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发展方式,显然是经济增长方式难以全面涵盖的,也就是说,单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能保证实现科学发展,而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呢?

      第一,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着力构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互相促进的体制,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

      第二,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在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培育以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三种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第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深化区域分工合作,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按照主体功能区要求,形成工业化、城镇化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国土开发格局。

      第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挖掘农业自身潜力与工业反哺农业结合起来,把扩大农村就业与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结合起来,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稳步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第五,加强节能降耗和优化生态,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的基本途径,缓解经济增长对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

      第六,调整内需与外需结构,逐步形成内需与外需互动型增长机制。统筹协调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国际产业转移的关系,统筹协调“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关系,统筹协调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参与全球多边、区域合作的关系,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项长期艰苦的任务。实践证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我国国民经济就必定能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 第10题:

    (四)仔细阅读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论述深刻,有说服力,字数1200字左右。(40分)


    正确答案:
    (四)答案提示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强市
    一个国家的强弱,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硬实力,还取决于文化产业软实力。上海是文化资源大市,更应该打造文化品牌,使文化产业成为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实现上海市文化繁荣的战略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首先,体制创新与机制转换并进,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活力。积极推进体制创新。要按照管办公开的原则,进一步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四个不变”的原则,逐步建立党委政治领导、政府依法管理、行业规范自律、企事业-单-0-自主发展的领导体制;努力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由管理系统向管理社会四个方向转变。理顺国有文化资产的产权关系。要按照公益性单位与经营性单位相分离的原则,理顺文化事业与文化企业的关系。
    其次,深度开发与严格监管并举,通过文化市场的培育,构建文化产业的发展平台。加快文化产业要素市场建设。以市场为手段,促进文化领域资本、人力、信息、生产资料等在上海市的集聚,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积极构建文化产品营销体系。把文化产品的营销作为创名牌、打市场的中心环节和重要任务,真正用好用活市内市外市场,逐步拓展国际市场。加强文化市场的依法管理和有效监控。清理整顿文化市场中的乱收费、乱摊派等现象,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规范市场秩序;坚持开展“扫黄打非,,工作,清除精神垃圾,打击文化侵权行为。
    再次,调节总量与调整结构并重,通过产业整合和资产重组,优化文化产业的总体布局。构建文化产业的结构框架。重点发展广播电视业、新闻出版业、文化娱乐业、旅游文化业、会议展览业等产业。试点兴建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文化产业的整体升级。广泛运用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技术开发各类文化资源,改造和提高传统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技术贡献率。
    第四,完善政策与健全法规并用,通过政府的合理引导和有效扶持,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对于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的立项,要实行专家论证制度,尤其是对市场需求和消费前景要做出科学的预测和分析,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对于刚刚步入市场的文化企业,要根据情况给予一定幅度的税收减免优惠,安排一定的政策性贷款。对于实力较强的大型文化企业,要放宽其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产品进出口权。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包括民间资本和市外、海外资本投向文化产业。进一步健全文化法规体系。
    最后,人才培养与人才开发并行,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构筑文化产业的人才优势。更新人才观念。要树立人才柔性流动观念,打破地域和行业界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提高外省、外籍文化人才在上海市的贡献率。要树立打造人才的观念,注重对人才的宣传、包装、经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要适应人员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要求,全面推行岗位聘用制。加强文化人才的培训。制定实施文化人才教育培训的中长期计划,实行全员培训制度。

  • 第11题:

    (四)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40分)


    正确答案:
    (四)答案提示
                                                      加大力度完善中低收入住房保障体系
    中低收入困难家庭住房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满足群众多层次住房需求,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需要运用“多层次”的手段来实现。
    经济适用房是住房市场化后,政府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而催生的产物。不仅不收土地出让金,在建房过程中还减免系列税费。但我国目前的经济适用房申请标准滞后,真正的低收入人群无法享受经济适用房的政策。由此导致我国的经济适用房出现“富人化”和“高出租率”的怪现象。经济适用房由于房型偏大,导致真正的目标人群买不起。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具体操作失当,扰乱了正常的商品住宅市场秩序。廉租房是经济适用房推出之后的一项保障低收入者的住房保障政策,但是由于廉租房的建设不足、各级政府的重视不够、资金短缺,使廉租房无法满足低收入者的需求。
    鉴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各级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完善中低收入住房保障体系。
    第一,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严格规范经济适用房的适用对象,明确界定经济适用房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杜绝经济适用房“富人化”和“高出租率”的现象。经济适用房是政策性商品房,在实施过程中不得违背经济适用房的初衷。加大经济适用房的审查力度,不要让经济适用房变成“关系适用房”。严格经济适用房住房上市交易管理,购买经济适用房不满5年的,不得直接上市交易。
    第二,尝试建立一些新的住房保障模式,改革经济适用房保障模式,例如对符合经济适用房申请条件的中低收入家庭每户补贴资金,供他们在市区选购新建的普通商品房。同时,国家可以出台政策考虑用住房公积金弥补经济适用房的资金不足,但是必须以公积金在帮助缴存者解决住房问题上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前提。
    第三,财政应加大对廉租房建设投资支持力度,适当提高廉租房的补助标准,增加资金投入,用于补助低保住房困难家庭的实物廉租房建设。逐步扩大廉租房制度的保障范围,切实确定廉租房制度的保障对象,健全廉租房住房保障方式,多渠道拓展廉租房的住房房源。可以尝试采取多种形式的廉租房资金筹集,如通过政府收购、社会捐赠的方式解决廉租房资金的瓶颈。并可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财政承受能力,将非户籍人口逐步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另外,应加快旧住宅区综合整治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难问题,加快集中成片棚户区的改造。目前我国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凸显,政府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把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主要工作,努力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满足中等收入居民需求,使“居者有其屋”。

  • 第12题:

    :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居民暂住证问题,用10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正确答案:

     

    答案提示

    关于暂住证制度改革的思考

      整体大幅下滑的办证率、基层普遍存在的乱收费以及查证过程中不乏对外来人群的粗暴伤害,使暂住证制度实行了20多年后,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暂住证这种特殊的人口管理制度,在诸多现实问题的冲击下,正在面临着如何改革的课题。

      首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该不该要暂住证?

      暂住证制度在目前的形势下是必需的,而且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

      上世纪80年代,公安部门出台了政策,外来人员必须办理暂住证。暂住证登记制度是多方面的综合管理,治安、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等等。珠三角地区外来人口数量巨大,在很多地方都超过户籍人口的数倍。如果没有必要的管理体系,有可能完全失控。解决外来人口管理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户籍制度改革。但是广州、深圳、东莞等地马上放开户籍管理又是不现实的,且三五年内都比较困难。一旦放开,整个人口的构成都会发生重大变化,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的暂住证制度确实存在一些弊端,它需要改革,需要不断完善,而改革的方向就是将暂住证制度由“管制型”转向“服务型”。

      不少人对暂住证的质疑不断,是因为在这一证件之上附加了诸多不该有的功能。暂住证身兼管理与服务的双重功能,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将管理职能畸形放大,服务职能却得不到很好体现。换句话说,暂住证本身并不是什么问题,问题是附加在暂住证上被异化的某些赤裸裸的创收手段,以及各种腐败行为的衍生。因此,一旦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相对平衡,这一制度是会得到社会认同的。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来说,对流动人口进行登记的目的,是通过登记掌握流动人员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公共政策,更好地为流动人员服务,而不是要在流动人员和本地居民间画一个身份上的尊卑界线。此外,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服务社会,在强调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下,如何突出暂住证制度的服务职能是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管制型”向“服务型”转轨的过程中,有的地方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衡阳市出台《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服务实施细则》,该细则在管理的同时,还推出一系列方便流动人口的服务性措施,规定持有《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可享受服务中心劳动就业信息、租房信息、联系家政咨询服务;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享受服务中心代办有关证件、手续服务……原本是“外来人”的流动人口享受着与本市居民同等待遇。这些先行一步的探索行为,都可以作为暂住证制度下一步改革的参考和依据。

      总之,暂住证制度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弊端,目前的工作任务是通过改革进一步完善暂住证制度,使流动人口在工作地感受到更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 第13题:

    :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不超过1200字的篇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


    正确答案:
    答案提示

      积极推动信用体系建设

      “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发生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企业、专家学者及社会的普遍关注,使诚信问题再度成为热议话题。

      诚信,在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而在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建设企业诚信制度,完善诚信体系是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企业诚信体系是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因此,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第一,用科学理论指导企业信用体系的发展方向。要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十七大的目标任务、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贯穿到全过程和各个方面,通过引导、教育、服务,使信用体系建设真正成为企业实践“三个代表”、弘扬文明新风的过程。我们正与世界接轨,尤其要借鉴西方国家在信用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前沿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康向上的企业信用文化,逐步完善信用制度。

      第二,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建设以诚实守信为主流的企业文化。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也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培养企业的诚信品德是事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顺利推进的重大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任务。工商部门在企业信用体系工作中,要切实加强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教育,从“经济户口管理”抓起,以重点问题的突破带动诚信建设的整体推进;要把诚信建设同深入开展“打假维权”活动结合起来,培育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的社会风尚,使诚信文明成为企业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资源,成为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主导。

      第三,构建规范化制度化的信用机制,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稳定可靠的企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条件。当前,工商部门在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要着力构建规范制度化的信用机制,一方面要塑造诚信行政形象,重点是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效能和管理水平,增加政务透明度,增强信守承诺的自律意识,另一方面制定企业信用评级标准,以诚信企业创建为主体,规范诚信经营行为,建立信用分类等级和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倡导企业用诚实换取效益,用诚信赢得市场,用诚信繁荣经济。

      第四,加强组织引导,推动信用体系建设顺利进行。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范围广、层面多、任务重,工商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扎实有效地把其作为系统工程,统一部署、明确责任、采取措施、狠抓落实。既要以增强企业诚信意识、积极创建信用体系为起点,担负起宣传教育、协调配合的具体职责,形成健全的组织机制和工作机制;又要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突出重点,制定规划,扎实推进,抓好难点问题和突出问题的解决,认真研究新形势下诚信建设的新问题、新特点,及时总结好做法、好经验,确保抓出成效。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我国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防范信用缺失与危机的关键,只要社会各相关部门及企业能够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建立良好的信用体系,从而保证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

  • 第14题:

    针对给定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正确答案:

    [参考例文]
                                                                                                        多方探索。发展农业科技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却相当低下,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严重不足,农村和农业的发展长期滞后。这是与我国建国以来实行的农业辅助工业的政策相关联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增长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影响越来越重大。农村经济的滞后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农村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待于农村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发展农村科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当前应努力加快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人才培养。
            在农村经济建设中,要不断探索新路,准确定位政府、农民及各种中间组织在科技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实现政府角色转型。政府需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自身贴近基层、信息便捷等优势,城乡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兴、市场共融,建立公共财政,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整合支农资金,优化资金投向,加大对农村科技生产供给的投入。从媒体、人员调动等方面不断推动农村科技的普及。尽量少使用强制性的措施,更多发挥“引导”职能。
            其次,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农业科技的执行者和创造者。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是农村科技推广的根本源泉。推进农村的科技建设,要坚持相信农民群众,依靠农民群众,努力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学习农业科技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
            再次,要积极发挥中间组织的桥梁作用,鼓励中间组织的参与。在农村科技的推广和科技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鼓励和推动中间组织的建立,使这些中间组织成为政府和农民之间沟通的桥梁,在农户组织等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
            除了政府的推广和中间组织作用的发挥之外,还必须充分重视农村的人才培养和基础教育,充分认识到任务的艰巨性。
            发展农业科技最终的依靠力量是农民本身,农民的素质又在于大量农村人才的培养。我国农村的基础教育长期落后,多数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不高,针对这个现状,必须要以掌握文化知识、增强发展后劲为目标,抓好农村后备劳动力教育。不断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严格执行教育体制改革,严格执行教育“一费制”和贫困学生“两免一补”等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全面普及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让更多的农村适龄儿童能进校门、能长知识、能学技能、提高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尤其要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培养具有实践才能的科技能手。
            从多方面共同努力,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探索农业科技推广的新路,科技农村的建设才能够顺利进行。

  • 第15题:

    围绕给定资料主旨,就其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证深刻,有说服力;(2)字数1000~1200字。


    正确答案:
    努力提高网络舆论引导的水平
    “传播工具的革命”——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出现,在给我们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若干新的问题。这既考验着领导者的政治智慧和执政能力,也考验着每个社会成员的良知与理智。
    当前,网络舆论聚焦的特点是:高度关注社会热点、社会阴暗面和一些突发事件的负面效应上,由于网络信息传播快捷、覆盖面广,又具有匿名性、互动性、不讲话语规则的特点,致使负面消息、负面舆论往往在第一时间造成广泛影响。这就对党和政府引导舆论的能力形成了新的挑战。对网络舆论如果缺乏引导,负面舆论的散播极易对正常的、稳定的社会秩序造成冲击,甚至引起社会混乱,增加社会管理成本。尤其是由此引发的群体性、政治性突发事件,对社会稳定的破坏性极大,因为它往往鱼龙混杂,难以控制,容易扰乱社会秩序,甚至导致人身财产损失。
    这就需要我们努力研究并提高网络时代引导舆论的思想水平、知识修养和相关技术,切实改进舆论引导工作。
    要提高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视程度。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网络舆论引导对于维护和谐、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深刻认识、充分尊重网络媒体的传播规律。依法、科学、民主管理网络媒体,妥善驾驭网络媒体,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同时,网络媒体要正确履行社会责任,加强行业自律,主动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握网络传播特点,在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
    要提高利用网络发布信息的及时性和透明度。各级政府和网络媒体。要依据信息公开原则,及时全面为公众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回答公众所关心的问题,敢于触及社会热点和矛盾,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在及时透明的信息公开中化被动为主动。不给谣言以生成、传播的空间。
    要提高正面引导网络舆论的水平。对网上言论中反映的热点问题、公众情绪,要善加引导,及时疏导,努力做到以理服人,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将问题消弭于萌芽状态。运用多种手段,积极推动正面声音,引导中间声音,化解负面声音,形成正面宣传的强势,形成网络时代大众话题聚焦应有的秩序。这一强势和秩序的形成,一靠法制,二靠宣传,三靠技术保障。应在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的同时,加强“第一时间”的信息报道和旗帜鲜明的评论。站在公共舆论的前头。并努力引导人们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意见,以冷静理智的态度处理各种事情。对那些利用互联网构成犯罪的行为,要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
    社会稳定是发展的前提。通过各级政府、网络媒体和广大公众的共同努力,不断提高网络舆论的引导水平,必将为维护和谐稳定的大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 第16题:

    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000字左右的篇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50分)


    正确答案:
    政府如何促进社会公平
    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已初见成效。我国GDP总量目前位居世界前列,经济增长迅速。但随之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因贫富分化引发的资源及财富分配不均、资源享用机会不公平等等矛盾日益突出,这些“不公平”的问题应如何解决?社会呼吁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
    社会的不公比不富更能破坏人们的幸福感。不公,人心就不稳,人心不稳则易乱。能否妥善解决社会的“不公平”问题,直接关系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政府作为公共权利的管理者,完善并实施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政府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促进社会公平,首先要关注困难群体。在现代社会里,济贫首先是政府的责任,民间救助与社会救助只能起辅助作用。对于社会的困难群体来讲,“权利是结论,而不是前提。”解决困难群体问题的根本措施并不在于税收调节,而在于教育的发达。从个人来讲,因接受教育而提高素质给就业创造更多机会;从社会来讲,确认个人的创造价值与收入相适应,从而扩大了中等、高等收入阶层。
    促进社会公平,就要制约垄断行业。要解决社会财富分配不公、贫富分化问题,最重要是靠政府的公共政策。在这里,除了政府进行社会救济、通过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大就业率等外,还必须对垄断行业加以限制。全国政协常委安启元指出,“国有经济单位中,电力、烟草、自来水、燃气生产与供应业、电信业、航空运输业、铁路运输业等行业,依靠垄断经营的优势,获取比其他行业平均工资高得多的收入。”相比之下,有些行业职工收入仅够温饱。因此,垄断行业的公共产品应通过举行价格听证会定价;政府应制定工资指导线。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给垄断行业的职工中等稍偏上的工资,以社会平均利润率作为企业平均利润率,最后才计算产品价位,即生产成本加职工工资,再加上平均利润。加强对垄断行业分配活动的调控,特别是对工资福利过高、增长过快行业的职工收入的调控,可以对某些自然垄断性行业实行高于一般行业的税率,将其获得的超额利润收归国有。
    促进社会公平,要严惩腐败。对于公共权利进入市场所造成的腐败问题,则必须从法制上予以根本性消除。在中国的社会转型期,由于政绩积累和个人直接利益的两大驱动力,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受到极大的扭曲。其中一个恶果是导致灰色、黑色收入极度膨胀。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在体制转型过程中又蔓延着特殊领域的腐败现象,其中之一是以改革的名义侵吞国有资产。要解决这类腐败问题所引起的收入差距,决不仅仅是一个思想教育与道德修养问题,必须以制度去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竞争性市场体系,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提供高效率的制度性保障。同时,要矫正由于行政干预造成的价格扭曲,弱化政府配置资源的权力,建立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
    俗语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如何将做大的“蛋糕”更加合理、更加公正的进行分配,这不仅关系到今后我国经济更加持续快速的增长,更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的实现。各级政府应本着为人民群众负责的宗旨,努力做好促进社会公平的工作。

  • 第17题:

    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证深刻,有说服力,1200字左右。


    正确答案:
    答案提示
    稳定房价之对策
    房价是楼市永恒的话题,同时也是老百姓一直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房价的飞涨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经济上的问题,也带来了心理上的恐慌。那么,如何才能控制房价呢?我认为应该从“扩大有效供给,疏解过度需求,降低生产费用,压缩利润空间”这四个方面入手。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尽早改革房地产合一的粗放型开发模式,推行“大地产,小房产”,土地开放和房产开发两次招标分段进行的专业化、集约化开发模式。
    目前房地产开发商的超额利润主要来自开发期向的地价自然增值。新模式将土地开发剥离出来,以竞标方式让大地产商垫资成片统一开发,变成熟地后由政府按成本加合理利润的中标价回购,再根据楼市供求情况,按规划条件分期切块、公开招标拍卖。这种方式可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并使开发期间的土地级差增益大部分收归国家支配,政府可将这部分额外收益用于补贴旧区改造、廉租屋和“租屋”的投资建设。
    第二,在继续建设配套商品房的同时,应选择适当区位,推出一批土地,定向建造面向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和非重大工程动迁家庭的经济型商品住宅。
    土地出让金、配套费适当减免,市政增容费适当优惠.设计标准严格控制,力求经济实用,销售价通过招投标加以锁定,由有关部门实行监督。动迁户和住房建筑面积低于人均 15平方米、人均收入低于中低收入水平线的本市居民家庭可以申请轮候购买。购房者限于自住,不得出租牟利,3或5年内不得上市持让。违反规定者一经发现,即按原价减折旧后强制回购。
    第三,调整税费政策,降低投资门槛,鼓励有条件的机构和市民做“房东”,踊跃投资购房用于出租,但禁止借机炒房,一经发现,应做严厉处罚。
    因为租赁市场的扩展必然导致房租水平的合理调整,而租金水平的适度下降又将刺激需求分流,引导房价的合理回归。现在机构只愿当开发商不肯当“大房东”“二房东”从事住房出租业务,这同税费负担过重有关,必须在政策上做出重大调整。
    第四,调整舆论导向,推动需求分流。要通过正面宣传使广大居民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财力有限,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也不高,现阶段绝大多数家庭解决住房问题只能是“自住其力,量力而行,租购并举,梯度改善”,即有条件者可买房,实力足的可买新房、高档房、大房;实力差者可买二手房、低档房、小房;暂时没条件的应先租房,等条件具备时再买房;实在租不起房的“双困户”则可向政府申请“廉租房”。通过舆论引导,要使暂时缺乏购房能力的低收入家庭和就业不久的年轻人消除急躁情绪,不要勉强挤在买新房的一条道上,将需求转向二手房市场和租赁市场。

  • 第18题:

    请联系“给定资料”,整理自己的思路,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

    ②报考省级(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要深入思考,紧密结合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写一篇视野开阔、见解深刻的文章。

    ③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可结合“给定资料’,中所反映的一个主要问题,写一篇见解比较深刻的文章。

    ④1000~1200字。


    正确答案:
    [参考例文]
    (1)报考省级(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
    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思考及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医疗卫生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医疗体制中存在的严重缺失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全盘否定医疗改革显然是不可取的,只有通过客观分析,立足国情,采取更有效合理的举措,才能有利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人才不足,医疗卫生机构机制不健全,医疗卫生收费制度存在着严重弊端,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难度。现阶段,我国医疗资源还不能满足所有公众的各项医疗保障,这是医疗体制改革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基于医疗卫生资源有限性与公众医疗卫生需求无限性的矛盾,在优先保障全民基本医疗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满足社会成员多方面的医疗卫生需求是一种相对可行的选择。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为了应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挑战,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医疗卫生体系,而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医疗服务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因此,医疗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政府的主要举措如下:
    第一,加大政府对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干预力度。由政府直接开办多数医疗卫生机构,重点承担国民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需求,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对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进行界限划定。加快破除城乡、所有制等医疗服务的界限,建立起覆盖全民的一体化医疗卫生体制,加大政府财政支出,逐步扩大国家对全民医疗服务的范围。
    第二,构建与当前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公立和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由政府直接创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全民基本医疗服务和部分非基本医疗服务。鼓励和引导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合理发展,按照企业的运作方式,积极创造条件,和公立医疗机构一起,共同为广大民众提供多层面的医疗卫生服务。
    第三,健全和完善医疗卫生管理机制。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监管力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参照计划经济时期的成功经验,采取有效的调控手段,推行医药分开制度,在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价格上严格限定医疗机构的收入比例。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
    总之,在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政府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医疗行业管理措施,加强和实施管理制度与指导方案,从根本上来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健全相应的医疗责任制度,合理调整药价。同时,加大医疗财政投入,确保公众逐步得到相应的医疗保障。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最终必将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2)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
    多方合力,建立和完善“新农合”医疗制度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仍不完善,广大农村还实行家庭保障为主的医疗保障形式,农民经济负担较重,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较为突出。这不仅威胁着农民的身心健康,也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解决农民就医难的问题,能从根本上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调动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参与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农合”医疗制度是国家在新时期着眼于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的重大举措,对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以来,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面对“新农合”全面推进的新形势,如何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医疗制度?
    一是要建立稳定增长的政府投入机制。按照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使各级政府的投入做到制度化、长期化、分担比例合理化。国家应在加大投入的同时,明确限定地方财政的投入额度。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农民的“新农合”主体意识。通过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向农民宣传“新农合”的好处、参合的意义,从而提高农民的参合率。积极探索其他筹资渠道,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等出资支持新农合建设。
    二是要加强新农合的监督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农合”的法律法规建设。随着“新农合”对农村、农民的全面覆盖,它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制度,政府应该考虑出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管理法,并利用多种形式,发挥多种监督主体的监督作用,组成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定期检查、监督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用和管理情况,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参合农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三是要加快新农合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是解决新农合管理不规范,提高资金运作的透明度,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等问题的必由之路。首先,建立健全新农合信息化的管理协调机制,结合本地区实际,做好规划,加强技术指导。其次,各地要加大投入,完善分级负担的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资金保障机制。最后,加强人员培训和人才引进,从整体上提高各级管理部门的应用能力。
    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对缩小城乡差距、扭转不平衡的社会发展结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 第19题:

    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深刻,不少于1200字。


    正确答案:

    集民智解民困
    收入分配制度一定要进行改革,这已经是共识。国家也早就启动了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调研,但是直到现在进程依然是调研。改革方案不见进展,而收入裂痕却在不断加深。时间越久,就越难解决,一直犹豫不决就可能错失很多机会,导致问题积重难返。显然,这一改革有必要“快刀斩乱麻”,不能总是陷入调研和利益博弈的旋涡。
    要打破目前这种僵局,让改革方案早日实施,我以为唯一办法是公开已经形成的方案,让公众来讨论。有关机构进行前期调研的确有必要,但不能总是以调研的借口拖延改革;利益博弈确实不可避免,但不能总是隐秘博弈,更不能因为少数人而影响多数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唯有交给民意讨论才能终止无休无止的分歧。
    首先,这一改革已有初步方案。相信这一方案是在调研基础上形成的,集中了不少人的智慧,有一定合理性。即便该方案有待完善,我认为应该通过征求民意来完善。草根们的智慧不容忽视,问计于民合情合理。
    其次,收入分配改革有坚实的民意基础。收入裂痕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就已撕开了。1988年收入最高10%群体和收入最低10%群体的收入差距就达7.3倍。可以说,关于改革收入分配已经呼吁了很多年。有了民意支持,就为民主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公众有参与方案讨论的热情。
    再次,让隐秘博弈转向公开博弈。所谓的改革阻力——既得利益集团,究竟是哪些机构、哪些企业?公众不得而知;究竟是谁与谁在博弈、博弈焦点是什么?以什么方式博弈?公众同样不知道。于是,这场本应该公开进行的博弈变成了少数人的隐秘博弈。既然是隐秘博弈就存在许多不公的因素,有可能伤害到公众利益。因此,公众不应缺席这场博弈。
    最后,公开问计于民可节省改革成本。今天这个机构调研,明天那个机构调研,这笔经费支出必然不少,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很好。早日公开征求民意,不但能节省调研经费,而且还能节省时间——收入分配改革不能再一次次错失改革机会了。要知道,民意讨论之后,还要完善方案并经过相关法律程序,时间上拖不起。
    可能在有关部门看来,如果公开一份不成熟的改革方案会影响到政府形象。其实,大可不必有这种顾虑。因为任何一项重大改革方案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唯有依靠集体智慧与民主决策,才能让改革方案少些漏洞多些公平。有关部门要意识到,民意是促进收入分配改革公平与效率的最好“鞭子”。如果继续这样调研再调研,陷入隐秘博弈的怪圈难以自拔,就会给人留下一种不好的印象: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难产”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而是因为有关部门先给既得利益集团吃“偏心饭”,等到既得利益集团博弈之后,才让公众吃“剩饭”。
    我认为应该就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给有关部门明确具体责任、立倒计时牌。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出台方案征求民意,就要进行问责;如果参与改革方案的部门因为部门利益而影响改革进程,更要进行曝光和问责。

  • 第20题:

    (五)根据给定资料中反映的医院预约挂号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800—1000字。(50分)


    正确答案:
    参考范文
    让预约挂号成为缓解挂号难的有力措施
    预约挂号是公立医院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医疗服务的重要改革措施,对方便群众就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大意义。长期以来,患者就医多自选医院和专家,造成无序就医,导致名老专家“一号难求”,而医院管理也有不到位情况,导致挂号时间长、等候时间长等问题。有序的预约挂号和正确的就诊意识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挂号难的问题。
    然而在预约挂号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如预约方式少、限制多,预约挂号操作复杂,号源少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预约挂号制度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发挥应有的作用。
    若想预约挂号制度真正缓解“挂号难”,还需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应通过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宣传预约诊疗工作的意义、优势、政策、方法等,使广大患者和社会各界知悉,引导患者主动预约诊疗。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转变患者的就医观念,做好导流工作,倡导患者到社区医院就诊,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同时要做好广大医务人员的动员组织工作。
    第二,增加预约方式,简化预约程序。通过与网通、电信等通信公司以及新型的健康咨询机构等第三方社会力量的合作,拓宽预约挂号途径,增加预约挂号方式,让患者通过互联网、电话以及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预约挂号。同时,应考虑不同患者对挂号方式的接受程度,简化程序,方便患者操作预约。
    .第三,建立统一的公益性预约挂号平台。卫生部门应尽快开通一个专门的、统一的预约挂号网站,由专人对网站进行维护和管理,防止其他打着预约挂号旗号欺骗患者的网站滋生。这样,既能避免各医院重复投入,也能更有针对性地对预约挂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规范。
    第四,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患者挂号难、就医难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医疗资源短缺、分配不均。因此,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应大力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调整卫生人才结构,重点加强农村、社区和西部地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任何一项制度的完善都需要时间,预约挂号也是如此。因此,我们面对预约挂号制度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应该积极整改,而不是随意废除该制度。通过对预约挂号制度的不断完善,相信它终会成为缓解挂号难的一项有力措施。

  • 第21题:

    (二)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内容,用不超过l000字的篇幅,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进行论述。(70分)

    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正确答案:
    (二)答案提示
    礼仪之邦需要文明旅游
            在公共场所不能随地吐痰大小便,这个道理连上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可在我国公民旅游者身上还是经常存在。在一些旅游胜地、名胜古迹以及公园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写乱画、衣冠不整??这些行为看起来不经意,但却反映了我国公民的整体道德素质的缺乏,特另q是在境外出游时,公民的这种不文明行为,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声誉,而且也会影响我国t。礼仪之邦”的形象。为此,必须着手提高公民的旅游文明素质。
            首先,我国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公民文明素质教育,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的融合,应当成为我国公民文明素质发展的主流和方向,爱国主义、法治、理想、道德、诚信、科学、人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思想等应当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公民文明素质教育促进措施包括:鼓励举办各类文明素质教育学校;开展群众性的公民文明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依法支持有利于公民文明素质教育的文化宣传活动;依法奖励文明素质突出的公民和单位。
            其次,必须加强对不同年龄层公民的文明素质教育。一方面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从小就知道该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与自然相处,知道要自强、自爱、自律。另一方面,对成人还要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进行养成教育的补课。同时,还有一个在旅游中我们每个中国人所应承担的角色问题。这就要使每一个人认识到,每个中国人在出国旅游中,都担任着中国和中国人“形象大使”的角色。中国人在国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成为所接触的外国人形成他们“中国人的形象”、“中国的形象”的直接依据。
               本来,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历来为世界各国所公认,不少外国人也有这样的抽象概念。中国人符合文明的言行举止,就成为一种“礼仪之邦”的经验证实因素,不断使“礼仪之邦”在他们那里从抽象变得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正面。相反,一些中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则成为一种“礼仪之邦”的切身伪证因素,不断使“礼仪之邦”从抽象变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负面,而中国人符合文明的言行举止,也就成为一种消除误解和偏见的正面因素,反之,则会成为一种加深误解和偏见的负面因素。“形象大使”的作用,看来很平常,影响却很深远。这样的定位越自觉,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和一般的文明素质的提升也会越快、越扎实。

  • 第22题:

    (四)根据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论述深刻,有说服力,字数在1000字左右。(45分)


    正确答案:
                                                        推进信息公开提高行政效率
    2004年5月1日,上海在全国省级政府中率先推行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几年来,在上海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政府信息公开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政府信息公开已连续四年在全市政风行风测评六项指标中排名第一。2008年5月1日,国务院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这更是对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而政府信息公开,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以法定形式公开与社会成员利益相关的信息,允许社会成员通过查询、阅览、复制、摘录、下载等方式予以充分利用。现代社会是讲求效率的社会,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更要力求高效率。行政效率是衡量整个行政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准。行政工作的高效率,是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要开展一项工作并且迅速有效地完成,那么资金、人力、物力虽然必不可少,但是没有协调这些资源的制度以及信息渠道,就不可能完成任务。如何畅通信息渠道,提高行政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从根本上说,政府信息公开是推进依法行政和改革政府管理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利益均衡与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使政府行为处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必然会促使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办事,提高行政效率。
    实行政府信息公开,不仅能够增加行政权力行使中的透明度,有效遏制各类腐败现象,而且可以改变不同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畅的现象,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进而提高行政效率。政府信息在这种依法而治的模式下公开,公民的权利得以张扬、信息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行政效率得以提高,最终会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和谐发展,增加公共福祉。
    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是各级行政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政府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9,--郭门要把政务公开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将行政行为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本部门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办事时限、办事标准、监督办法等都要全面公开。凡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用事业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公共投资等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和结果要买行社会公示、听证、咨询制度。充分发挥政府信息资源指导、沟通和服务的作用,通过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廉洁高效服务型政府建设。

  • 第23题:

    (四)根据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l2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深刻。(40分)


    正确答案:
                                                                        加大力度治理环境污染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关系失去平衡,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水资源的污染、室内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等都直接对人类的健康带来危害。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
    由于不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只顾眼前和局部利益,使整体环境恶化的形势得不到有效遏制。一些地方政府、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指标,对防止环境突发事故的认识不够,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出台“土政策”干扰环保部门对污染企业的正常执法。为此,政府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加大整治环境污染执法力度。到目前为止,我国针对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问题已经制定了许多法律和行政法规。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一直都得不到解决,关键问题还是执行力问题。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一是确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法律地位,在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环保法律、法规中增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条款,条件成熟的时候还将出台“环境责任保险”专门法规。二是明确现阶段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标的以突发、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直接损失为主。三是环保部门、保险监管部门和保险机构三方面各司其
    职。四是环保部门与保险监管部门将建立环境事故勘查与责任认定机制、规范的理赔程序和信息公开制度。
    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建立内部与外部相结合、多种监督手段综合运用的监督机制。在建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同时,我国还需要在常规上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
    依靠科技进步,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科技研究,特别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品、室内设施,并且价格要低,以代替现有高污染的物品,同时也应加强研究处理污染物的新型物质,减少国家的财政输出,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建立环境信息全面披露制度,规范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制度与程序。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的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在应急反应的同时,要及时向毗邻和可能波及的地方相关部门通报
    有关情况,接到通报的部门应当视情况采取必要措施。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发布中,要做到及时、准确、权威,积极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环保事业是公众的事业,要加强宣传教育,呼吁公众积极参与,新闻媒体要向整个社会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建立良好的环保氛围。环境污染的防治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相关部门全力配合,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