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对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对此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语言 ”相关问题
  • 第1题:

    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1200字左右。


    正确答案:

    新医疗改革方案解决民生难题
    当今中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是众矢之的,医疗改革迫在眉睫,已刻不容缓。这不但涉及国计,更是与民生密切相关。
    根据新医疗改革方案,今年开始试点,2011年逐步推开。
    第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是新医疗改革的重中之重。由我国国情决定,我国不可能实行终生免费医疗制度,但为保证国家稳定,人民安康,必须建设覆盖城乡的群众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困难家庭“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可以让人民先就医,后付钱。
    第二,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新医疗改革整顿医药行业混乱体系的关键。当前我国药价虚高,同一种药品改头换面变相涨价;医药生产及流通领域混乱,利益链条互相驱使,抬高药品价格;药品卖包装,“缺斤少两”严重,变相坑害老百姓;药品经销商与医院和医生形成利益共同体,以药养医,把治病贵的负担转嫁到患者身上。以上种种弊端导致了人民不敢买药,没钱买药。新医疗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和供应保障体系,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再配合医保制度的城乡覆盖,可使群众买到便宜药,买到放心药。
    第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新医疗改革的基本。重点加强县级医院(含中医院)、乡镇卫生院、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和困难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当前,由于我国重点建设大城市大医院,而基层医院医疗设施跟不上,医务人员水平较低,以至于群众不敢去基层医院就医,但大多数大医院都要在诊断前做“大检查”,以至于就算是小病也要花费相当多的费用。所以,要想彻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健全是最基本的一步,使人民能就近就医,经济就医。
    第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新医疗改革建立公平和谐社会的根本。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增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经费标准。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在甲流肆虐的一年中,人民已经认识到了健康防预的重要性,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以在增加人民防预意识的同时,基于其有效的物质保护。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等保护群体,对重大疾病人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再者,可加大人民对于我国传统中医的重视,可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第五,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疗改革中最难的“攻坚战”。过去,大多数公立医院实行“以药养医”“医药不分家”,医院靠赚药品利润给医生发放工资,医生也只开贵药、好药,这就导致医院药品价格居高不下。此次公立医院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监管机制,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但同时也要通过国家财政补贴等措施保障基层卫生人员待遇不下降。
    这次新医疗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改革,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显出成效的。但新医疗改革方案最终的目标就是维护国家和谐,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解决群众看病问题。在此过程中,新医疗改革对民生的改善会逐步的显现出来,我们会满怀信心的拭目以待。

  • 第2题:

    (四)针对给定资料中提到的城市交通问题,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全面深刻,逻辑清晰。字数在1200字左右。(40分)


    正确答案:
    (四)答案提示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服务能力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汽车的消费需求也逐步扩大。然而,当人们开始过上“轮子上的生活”的同时,由此造成的交通拥堵成为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形成交通拥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城市规划不科学、市民交通意识淡薄等因素。如何解决“汽车没行人快”这一顽症,应成为交通主管部门今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但是,我们面临的现实就是城市的发展,路永远没有汽车发展得快,修路速度是赶不上汽车发展速度的。
    因此,特剐是大城市一定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工具。公共汽车承担着城市公共客运的主要任务,要在逐步增加线路、延长营运里程、扩大站点覆盖面的基础上,优化线网结构和运力配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要和多样化交通需求。公共汽车线路和停靠站点要尽量向居住小区、商业区、学校聚集区等城市功能区延伸,达到方便人民群众的目的。
    首先,应确立公共汽车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城市公交是人民群众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但是目前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尚不完善,与广大市民的出行需求还有差距。目前,还需要:
    第一,优化调整公交线网。城市中心区线路减少重复,边缘地区扩大覆盖面,以提高公交运送速度为重点,满足大客流长距离出行需求;以优化减少线路重复为重点,合理配置公交运力资源;以扩大公交服务范围为重点,方便小区居民出行。
    第二,建设公交枢纽。加快公交综合枢纽建设,方便小汽车与公交换乘,方便乘客换乘。沿中心城周边轨道交通和大容量快速公交车站规划建设小汽车驻车换乘系统,制定鼓励换乘的停车收费政策,减少市区小汽车交通量。
    ; 第三,加大路权优先力度。路权优先是提高公交运行速度、缩短乘客出行时间、增强公交吸引力的重要保障。加快建立公共交通的信号优先系统,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行速度和准点率;完善公交专用道使用管理办法,加强专用道管理。
    其次,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首要问题,但也需要科学的城市发展理论、城市管理理论、科学的城市交通规划和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等诸多方面共同努力,切实形成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和同步管理。目前我们还需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加大道路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道路交通条件和管理条件是避免和减少交通不畅和堵塞的必备条件。
    二是强化联合执法,实施综合治理。整治城市交通不畅和堵塞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各职能部门广泛参与和配合;为了搞好疏堵保畅,政府应将各项工作指标按照职能部
    门进行分工,各司其职,齐抓共管。
    三是找准切入点,开展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行为整治,使城区道路交通拥挤和堵塞状态得到根治。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在宣传上不断求新,紧贴百姓生活。利用电视台播出交通安全公益广告,开辟专栏,拍摄新闻节目,宣传交通法规,曝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在宣传上加大投入,力求形式多样。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不仅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全面系统科学地制定总体工作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公交发展步伐,尽快提高公共交通整体服务水平,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安全出行营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 第3题:

    从生态文明问题出发,就坚持文明发展道路,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1200字左右。


    正确答案: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的重要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坚持文明发展道路,是根据我国国情作出的正确抉择。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总体上资源紧缺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传统发展模式,一些地区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特别是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坚持文明发展道路,是应对资源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坚持文明发展道路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正确认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是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生产发展,是走文明发展道路的基础环节。离开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就失去前提,生活富裕也不可能实现。生活富裕,是走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使社会财富得到合理分配,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人类文明才能不断进步。生态良好,是走文明发展道路的应有之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文明才能得到持久永续发展。
        第二,要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起来。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坚决摒弃先破坏后治理、边破坏边治理的做法,实行最严厉的环境保护措施,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要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发展环保产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努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重点抓好水污染防治、城乡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改善城乡居住环境,促进生态修复。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第三,坚持文明发展道路,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把推进生产发展、实现生活富裕、保持生态良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目的,以生态良好为条件,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使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生活质量和富裕程度持续提高,享有的民主权利和法制保障更加充分,精神生活和精神追求更加丰富高尚,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和充满活力,人们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总而言之,坚持文明发展道路,必须充分认识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坚持以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第4题:

    围绕农村社会养老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文章。(40分)

    要求:中心突出,观点明确,层次分明,联系实际,语言流畅。


    正确答案:

    建立多种养老方式并存的农村养老制度 

      尊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由于长期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我们对城市老年人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对辛勤耕耘的老年农民的养老问题却关注甚少。由于农村生活条件较差,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很完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形势越来越严峻。同时,在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社会经济现代化以及人口流动的过程中,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也开始面临许多挑战: 

      一是家庭的小型化和核心家庭的增多,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同时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导致老年人在经济供养之外还面临生活不便、照料不够、精神苦闷等问题。二是大量农村年轻人进城打工,或者将关注重心向子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对老年父母的实际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三是老年人的寿命在不断延长,健康状况却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需要更多的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加大了家庭的负担。 

      各种挑战因素的结合使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开始瓦解和分化。现代社会,中国农村的养老方式已不再是单一的家庭养老,而是一种以家庭养老为主,多种养老方式并存的农村养老格局。许多新的养老方式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发挥多种养老方式的作用,建立一种适合中国农村情况的养老制度,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通过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要通过多种宣传途径,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认真做好尊老敬老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这种宣传教育使人们认识到,尊老敬老养老是宪法规定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并通过社会舆论约束,从道义和制度上规范人们的尊老敬老行为,改变过去片面的儿女不养老和重物质轻精神的养老观念,使老人时刻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颐养天年。 

      第二,不断完善家庭养老。首先,通过宣传教育,从正反两方面引导子女,强化孝敬父母的意识,使“孝”成为一种社会行为准则。其次,老人可以及早做好自我养老经济储备,尽量经济独立。最后,加强法制监督。加强法制宣传,强化法制意识,加强法制监督,必要时运用法律手段督促子女履行赡养父母的责任。 

      第三,搞好社区养老。应增加老年福利机构的数目,争取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福利机构。在经济好的地方可将老年福利机构如养老院等产业化,引入个人或企业的投资。扩大养老院服务范围,针对老人的不同需求,提供短期入住、看护、治疗等服务。其次,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鼓励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为孤寡老人提供捐赠。同时,可以在城乡敬老院之间开展各种联谊活动,增加城乡老人的交流,丰富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四,大力推进社会养老。一是及时对现有农村保险基金进行清理、整顿,由市财政或责任主体多方筹集资金,弥补亏空。同时,加强管理,确保养老资金的保值增值和健康运作,提高农民继续出资参保的信心。二是继续试点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因地制宜,确定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的标准,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认真解决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切实把新农保的实惠落实到人。 

      农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家庭养老为主导,进一步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既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又有利于操作和实施,为实现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 第5题:

    (二)对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对此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文章。(70分)

    要求:题目自拟,语言流畅,条理清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正确答案:
    (二)答案提示
                                                          关注留守儿童构建和谐社会
    留守儿童是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出现的新的群体,作为“中国的娃,祖国的花”,应该与所有人一样,共享蓝天绿水。然而由于亲情缺失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使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没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应该关注留守儿童,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第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政府加快改革,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
           第二,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农村中小学普遍寄宿条件很差,甚至很多没有寄宿条件,这使得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无法有效地发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并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和各种文体投入,要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们中成长,以便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
            第三,建立农村社区少年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儿童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的责任,对少年儿童发展提供有效帮助的机构太少,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要实施辖区行政负责人对留守儿童管护责任制,并将其列为对乡村学校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可以考虑由基层学区和共青团牵头,联合妇联、工会、村委会、学校,共同构建农村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这些社区机构可由离退休教师、青年志愿者等人员构成。这对于保护农村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培育他们形成健康人格,提高其综合素质,沟通学校与家庭都会产生有利的影响。 、
            第四,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关课程,加强精神、心理、生理、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学校要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主管部门要尽快为农村学校配齐心理教师,加强心理行为教育课程,让他们和其他任课教师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第五,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加深社会力量帮助和参与程度。非政府社会组织是世界发达国家普遍具有的帮助机构,其中帮助儿童是重要的内容。政府部门应鼓励个人创建并充分发挥组织的作用,加强协作,在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同时,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也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及其重要性,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第六,加强对监护人的培训,发挥家庭教育这一杠杆的作用。留守儿童家庭常住人口的变化,使“隔代教育”“单亲监护”“亲朋监护”及“兄长监护?‘姊妹监护”等形式还将长期存在,各社区或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起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真正履行起一个监护人应有的职责,真正发挥家庭教育的杠杆作用,使监护之家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