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我国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包括: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的操作方式只用公开市场业务。( )


    答案:错
    解析:
    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的操作方式:一是公开市场业务员,二是再贴现窗口。

  • 第2题:

    试论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政策的有效性。


    正确答案: (1)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政策的特点:
    ①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具有较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中央银行完全可以自主决定债券交易的数量和方向,规定债券回购的最低或最高利率。
    ②公开市场业务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增强了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可控性。 ③公开市场业务有助于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2)然而,由于我国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时间较短、规模较小,对市场影响的程度较低。有效性不是很强。
    ①缺乏公开市场业务的有效工具,即缺乏符合操作要求的国债。我国的国债不仅规模较小,而且结构不合理,缺乏短期国债。
    ②我国中央银行国债持有量占其资产的比重很低,尚不具有大量抛售国债的能力,加之商业银行资产中国债的比重也较低,因此缺乏开展大规模公开市场业务的市场条件。 再次, 利率还未市场化,在利率严格管制条件下,中央银行不得不通过行政手段要求商业银行买卖国债,从而失去了公开市场业务间接调控货币的意义。
    ③我国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国债二级市场,国债交易处于地区、行业分割状态,从而影响公开市场业务的正常进行。这些条件很难在短期内具备,所以,公开市场业务在近期内 难以成为我国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3)提高有效性的建议:
    ①发展和完善货币市场, 构建公开市场业务所需市场基础;
    ②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培育利率敏感性经济主体;
    ③适时适度扩大一级交易商范围, 增加交易工具;
    ④完善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
    ⑤完善市场操作手段。

  • 第3题:

    中央银行在使用公开市场业务时,主要的操作工具是短期国债。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什么是公开市场业务?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行如何进行公开市场操作?


    正确答案: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进或者卖出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在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
    这一方面意味着货币投放,从而增加货币供给,实现刺激总需求的目的。另一方面,导致债券需求增加、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同样达到刺激总需求的目的。

  • 第5题: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模式不包括()。

    • A、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
    • B、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 C、外币公开市场操作
    • D、外汇冲销操作

    正确答案:B

  • 第6题:

    如何完善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正确答案: 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仍有不尽完善之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1)完善公开市场业务发挥作用的微观基础。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市场将中央银行实施的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经营和资产合理配置融合在一起。可见,公开市场业务的推出,应当具备相对齐全、行为规范的商业银行体系和证券业。
    (2)注重公开市场业务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配合运用。公开市场业务相对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而言,虽具有较多明显的优点,但是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所以,必须注重公开市场业务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配合运用如与完善的存款准备金制度相配合、与再贴现业务相配合。
    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超额准备金量是公开市场操作最直接的影响对象,即央行卖出有价证券,减少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量,削弱其信用能力;央行买入有价证券,增加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数量,扩张其信用能力。而超额准备金是基础货币的组成部分,也是存款准备金的组成部分,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各金融机构的冲击力大,往往需要适当开展反方向的公开市场操作或再贴现政策,以缓和其影响。因此,完善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之一。
    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上证券的买卖来调节各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以影响社会货币供给量,但由于种种不定因素的影响,央行的宏观预测与实际情况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差距,使央行在公开市场上的证券吞吐量与各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额的变化难以取得一致,当央行买入有价证券所增加的超额储备少于各金融机构的实际需求时,央行就必须通过办理再贴现业务满足其融通资金的需要。反之亦然。
    (3)注重与国债发行和交易相配合。由于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的主要对象是国库券,所以,公开市场业务与国债,特别是短期国债的发行与交易的相互配合尤为重要。具体说:一是国债发行规模要与公开市场业务的需要相适应。如果国债规模太大,易出现大量国债挤兑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导致严重的通胀,从而使中央银行难以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反之,如果国债规模太小,公开市场操作将缺少足够的操作对象。二是国债的期限结构要与公开市场业务的需要相适应。短期国债期限短、流动性大、变现能力强,非常适合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相反,长期国债不适宜做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4)注重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合。中央银行要正常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必须进行以下几方面改革:一是改革财政融资机制,应特别注意国债发行量不能过大,否则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就会偏离方向;二是改革商业银行机制,以加强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流动性储备管理等;三是发展全国统一的货币市场。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市场基础是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统一的货币市场打破地域垄断和分割,有利于中央银行按大市场来调节货币供求并实现其均衡;四是逐步实现利率的市场化,因为没有实现利率的市场化,就难以形成公开市场操作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五是完善金融市场,因为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没有一个健全、规范的金融市场是不可思议的。
    (5)注重与外汇市场的操作相配合。近年来全球经济金融的一体化趋势,形成了国内货币金融市场同国际货币金融市场交互融合的趋势。公开市场操作已不再是单纯的国内货币金融问题,而是直接同国际货币金融市场问题交叉重合,因此,公开市场操作必然要涉及到和外汇市场操作的协调和统一问题

  • 第7题:

    论述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原理,并预测一下我国此项业务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公开市场业务是间接调控货币政策的一种工具。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M=-B,其中,M表示货币变动,B表示债券的变动。即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进行的货币与债券之间的互换,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通过买卖债券,以扩张或收缩银行系统内准备金数量,进而控制货币供应的一种交易方法。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基点就是基础货币以及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核心是通过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可以增减的有关资产项目的操作,调整资产总量,从而达到控制负债的目的。所以,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对货币供应的传导机制如下:公开市场业务(OMO)—银行体系准备金(NBR)—基础货币B.—货币供应量(M)—国民收入(GNP)。
    我国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买卖国债,国债作为中央银行资产项目中的一项,是中央银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基础货币的资产方起着重要作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原理,实质上既是货币与债券的互换,也表现为债券对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制约作用。
    近5年来,以快速发展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依托,中国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迅速发展为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主要工具。以取消贷款规模限额控制和扩大公开市场操作为主要标志,中国货币政策成功实现了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这是近几年中国货币政策改革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我国公开市场操作手段之所以推陈出新,与对冲外汇占款压力不断加大是密不可分的。从1998—2002年的几个年份,我国经济基本处于通货紧缩阶段,对冲外汇占款的压力相对较小。因此从交易方式上看,当时公开市场操作只包括现券买(卖)断和逆(正)回购几种形式。2002年9月以后,我国开始尝试使用中央银行票据作为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重要工具,很大程度弥补了市场短期债券不足的缺陷。随着人民币外汇占款的进一步上升,对冲操作任务也越变越重,而且随着央行之前发行的短期票据逐次到期,公开市场操作面临很大尴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2004年12月起,中央银行不得不开始发行3年期长期票据,即是为了替代已经到期的央行票据,也是为了延长新发行票据的到期时间。但是,中央银行的上述做法实际是把矛盾推向未来,因为3年以后我们将面临着更大的央行票据到期压力和通货膨胀风险。而且,由于央行票据是要支付利息的,为了解决由此带来的财务成本问题,央行很可能需要再度增发货币,这也是一种潜在的通货膨胀风险。显然,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很难在票据发行道路上走得很远,必须寻求新的替代手段。

  • 第8题:

    判断题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规模大小并不完全受中央银行自己控制。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公开市场业务,表述正确的有(  )。
    A

    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

    B

    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

    C

    从交易品种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债券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D

    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

    E

    现券交易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


    正确答案: C,A
    解析:
    从交易品种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 第10题:

    单选题
    我国的公开市场业务包括()
    A

    人民币公开市场业务 

    B

    外汇公开市场业务

    C

    人民币公开市场业务和外汇公开市场业务均包括 

    D

    人民币公开市场业务和外汇公开市场业务均不正确


    正确答案: B
    解析: 该题考核我国的公开市场业务,主要包括人民币的公开市场业务和外汇公开市场业务。因此答案是C项。

  • 第11题:

    单选题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模式不包括()。
    A

    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

    B

    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

    外币公开市场操作

    D

    外汇冲销操作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什么是公开市场业务?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行如何进行公开市场操作?

    正确答案: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进或者卖出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在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
    这一方面意味着货币投放,从而增加货币供给,实现刺激总需求的目的。另一方面,导致债券需求增加、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同样达到刺激总需求的目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如何评价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需要哪些条件?


    正确答案: (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运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统投入和撤走准备金,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调控的货币政策行为。
    (2)利:
    ①可以大致决定整个商业银行系统的基础货币,易于掌握;
    ②具有完全的主动权,可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随时主动出击;
    ③可以决定买卖证券的种类与规模,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
    ④可根据金融市场的信息不断调整其业务,能产生连续性效果,对市场冲击小。
    (3)弊:
    ①中央银行必须具备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实力,这是前提条件;
    ②必须要有一个规范完备的国内市场做配套;
    ③对市场进行调节的成本过高。
    (4)作用:
    ①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实际上是向社会注入基础货币,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其创造信用、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能力,从而刺激经济的发展;反之,则缩减社会需求。
    ②影响证券价格及其收益。中央银行大量购进某种债券,通常会引起该债券的价格上涨,实际收益率上升;反之,中央银行大量抛出某种债券,则会对其价格下降形成压力。另外,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活动还会影响到市场的预期,进而影响到证券价格未来的动向。
    ③对利率水平及利率结构产生影响。中央银行买卖债券,实际上是向社会注入货币或回笼货币,使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由此引起市场利率的波动,即中央银行购进债券时,市场利率随之下降;中央银行出售债券时,市场利率随之上升。此外,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不同期限的证券,可以直接改变公众对不同期限证券的需求额,使利率结构发生变化。这种效果是其他政策工具所不具备的。
    (5)具备的条件:
    ①中央银行必须具备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实力,这是前提条件;
    ②国内金融市场必须规范、完备。(开放的全国性市场、金融市场具有独立性、证券种类及数量适当、央行直接介入)
    ③要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配合。

  • 第14题: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规模大小并不完全受中央银行自己控制。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5题:

    公开市场业务是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就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要对象。

    • A、公共支出
    • B、公共收入
    • C、公债
    • D、货币供应量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我国的公开市场业务包括()

    • A、人民币公开市场业务 
    • B、外汇公开市场业务
    • C、人民币公开市场业务和外汇公开市场业务均包括 
    • D、人民币公开市场业务和外汇公开市场业务均不正确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试述我国中央银行现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目标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目标是指中央银行的直接调控目标,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操作目标控制中介目标。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只能选取基础货币作为操作目标,并通过基础货币的调节影响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2)目前我国公开市场业务以基础货币为操作目标实际上并非理想的选择,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中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目标的选择上,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利率未市场化;
    二是中国公开市场业务不发达;
    三是货币需求不稳定。
    因此,在中国公开市场业务发展较成熟的时候和能够大规模操作的前提下,中央银行应该迅速过渡到以非借人准备金为操作目标,而随着利率市场化和同业拆借市场不断完善,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也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操作目标。

  • 第18题:

    关于我国公开市场操作业务的实际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
    • B、1994年3月开始启动外汇公开市场操作
    • C、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从1998年5月26日恢复交易
    • D、2000年开始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以及交易商制度
    • E、以上都是实际情况

    正确答案:A,B,C

  • 第19题:

    问答题
    论述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原理,并预测一下我国此项业务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公开市场业务是间接调控货币政策的一种工具。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M=-B,其中,M表示货币变动,B表示债券的变动。即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进行的货币与债券之间的互换,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通过买卖债券,以扩张或收缩银行系统内准备金数量,进而控制货币供应的一种交易方法。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基点就是基础货币以及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核心是通过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可以增减的有关资产项目的操作,调整资产总量,从而达到控制负债的目的。所以,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对货币供应的传导机制如下:公开市场业务(OMO)—银行体系准备金(NBR)—基础货币B.—货币供应量(M)—国民收入(GNP)。
    我国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买卖国债,国债作为中央银行资产项目中的一项,是中央银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基础货币的资产方起着重要作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原理,实质上既是货币与债券的互换,也表现为债券对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制约作用。
    近5年来,以快速发展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依托,中国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迅速发展为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主要工具。以取消贷款规模限额控制和扩大公开市场操作为主要标志,中国货币政策成功实现了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这是近几年中国货币政策改革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我国公开市场操作手段之所以推陈出新,与对冲外汇占款压力不断加大是密不可分的。从1998—2002年的几个年份,我国经济基本处于通货紧缩阶段,对冲外汇占款的压力相对较小。因此从交易方式上看,当时公开市场操作只包括现券买(卖)断和逆(正)回购几种形式。2002年9月以后,我国开始尝试使用中央银行票据作为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重要工具,很大程度弥补了市场短期债券不足的缺陷。随着人民币外汇占款的进一步上升,对冲操作任务也越变越重,而且随着央行之前发行的短期票据逐次到期,公开市场操作面临很大尴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2004年12月起,中央银行不得不开始发行3年期长期票据,即是为了替代已经到期的央行票据,也是为了延长新发行票据的到期时间。但是,中央银行的上述做法实际是把矛盾推向未来,因为3年以后我们将面临着更大的央行票据到期压力和通货膨胀风险。而且,由于央行票据是要支付利息的,为了解决由此带来的财务成本问题,央行很可能需要再度增发货币,这也是一种潜在的通货膨胀风险。显然,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很难在票据发行道路上走得很远,必须寻求新的替代手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判断题
    中央银行在使用公开市场业务时,主要的操作工具是短期国债。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要描述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原理及其优缺点。

    正确答案: 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收紧银根时,便卖出证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减少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相反,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便买进证券,扩大基础货币供应,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公开市场业务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具有主动性、灵活性和时效性等优点。其局限性在于
    (1)对大众预期的影响和对商业银行的强制影响均较弱;
    (2)预告性效果不大;
    (3)可能有不均匀的时滞现象存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论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政策的有效性。

    正确答案: (1)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政策的特点:
    ①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具有较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中央银行完全可以自主决定债券交易的数量和方向,规定债券回购的最低或最高利率。
    ②公开市场业务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增强了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可控性。 ③公开市场业务有助于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2)然而,由于我国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时间较短、规模较小,对市场影响的程度较低。有效性不是很强。
    ①缺乏公开市场业务的有效工具,即缺乏符合操作要求的国债。我国的国债不仅规模较小,而且结构不合理,缺乏短期国债。
    ②我国中央银行国债持有量占其资产的比重很低,尚不具有大量抛售国债的能力,加之商业银行资产中国债的比重也较低,因此缺乏开展大规模公开市场业务的市场条件。 再次, 利率还未市场化,在利率严格管制条件下,中央银行不得不通过行政手段要求商业银行买卖国债,从而失去了公开市场业务间接调控货币的意义。
    ③我国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国债二级市场,国债交易处于地区、行业分割状态,从而影响公开市场业务的正常进行。这些条件很难在短期内具备,所以,公开市场业务在近期内 难以成为我国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3)提高有效性的建议:
    ①发展和完善货币市场, 构建公开市场业务所需市场基础;
    ②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培育利率敏感性经济主体;
    ③适时适度扩大一级交易商范围, 增加交易工具;
    ④完善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
    ⑤完善市场操作手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我国中央银行现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目标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目标是指中央银行的直接调控目标,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操作目标控制中介目标。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只能选取基础货币作为操作目标,并通过基础货币的调节影响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2)目前我国公开市场业务以基础货币为操作目标实际上并非理想的选择,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中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目标的选择上,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利率未市场化;
    二是中国公开市场业务不发达;
    三是货币需求不稳定。
    因此,在中国公开市场业务发展较成熟的时候和能够大规模操作的前提下,中央银行应该迅速过渡到以非借人准备金为操作目标,而随着利率市场化和同业拆借市场不断完善,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也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操作目标。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