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有关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表述错误的有(  )。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水循环的错误说法是。()

    • A、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更新,数量无限
    • B、海陆间大循环和陆地循环都能使水资源得到更新
    • C、水循环联系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 D、水循环能深刻而广泛地影响全球地理环境。

    正确答案:A

  • 第2题:

    北美洲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地理意义?


    正确答案: 北美洲北濒北冰洋,南滨墨西哥湾,东、西分别面临辽阔的大西洋和太平洋;东北隔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欧洲相望,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相对。大陆东西两个极点是拉布拉多半岛上的查尔斯角(西经55°40′,北纬52°13′)和阿拉斯加半岛上的威尔士角(西经168°05′,北纬65°35′)。本大陆北部伸入北极圈,最北点是布西亚半岛的默奇森角(北纬71°59′),而格陵兰岛的莫里斯—杰苏普角(北纬83°39′)是北半球陆地最接近极地的地方;大陆最南端为塞布尔角上的东角(西经81°05′,北纬25°07′)。
    北美洲的这种地理位置,同亚欧大陆非常相似,它纬向延伸很广,几乎穿越了北半球除赤道带以外的所有气候带,南北各地地面受热状况有很大差异,这就决定北美洲气候类型多样性。又由于北美洲大陆轮廓北宽南窄,略呈一倒置梯形,大陆的大部分面积位于北纬30°~70°之间,其中北纬50°~70°最为宽广,因此,北美洲主要属温带和亚寒带气候型,尤以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北纬30°以南,因面积不大,亚热带气候型所占面积很小。
    北美洲东西均临大洋,因而使东西岸的气候类型完整而有规律地南北更替,只是由于北美大陆的面积比亚欧大陆小,冬夏海陆热力差异的程度没有亚欧大陆大,因而北美大陆东部不具备亚洲东部那样典型的季风气候。

  • 第3题:

    北冰洋的地理位置有什么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北冰洋位于北极周围,大致以北极为中心,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所环抱。尽管它是世界上最小、最浅和最冷的大洋,但却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就海上运输来说,北冰洋航线是苏联欧洲部分与远东地区联系的捷径,从摩尔曼斯克到东方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之间的航距为10,400公里,走此航线比绕道苏伊士运河要近13,700多公里,比绕经好望角的航线要缩短二万多公里。北冰洋在航运上的最大缺点是通航期短暂,除巴伦支海南部全年不冻外,苏联、美国和加拿大北部沿海一年仅有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时间能够通航。即使在短暂的通航期内,也必需*破冰船开道,而且运载能力有限,船舶吨位一船为4,000~5,000吨。通过北冰洋上空的空中航线,1957年首航成功,它是东亚、北美、西欧和北欧间最短的空中通道,从日本的东京经阿拉斯加和北极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航空线,比原来的航程缩短2,700公里。另外,巨大的冰盖、冰岛、冰山和浮冰虽不利于船只的行驰,但对潜艇的活动十分有利,如由于冰的遮蔽可以使潜艇摆脱飞机和侦察卫星的监视;浮冰的漂流有碍于监听设备的追踪;由于冰与冰之间的挤压和冰与水之间的冲刷而产生的噪音,使舰艇的声纳装置受到干扰等。

  • 第4题:

    欧洲的地理位置和大陆轮廓特征有何地理意义?


    正确答案: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从海陆位置来说,位于亚欧大陆西部,是亚欧大陆向西伸出的一个大半岛,北、西、南三面为海洋所包围。从经纬度位置看,最北端到北纬71°08′(诺尔辰角),最南端到北纬36°附近(马罗基角),绝大部分土地在北纬45°~70°间,即中纬度偏北的位置。这种中纬度大陆西岸的位置,在大气环流系统中属于西风带,因此使欧洲大部分地区终年盛吹西风。各地气候深受大西洋的影响,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及其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的东欧型气候为主;最南部为亚热带气候,而缺失热带类型气候;北部边缘伸入北极圈,属极地苔原气候。欧洲的大陆轮廓呈一支离破碎南宽北窄的梯形,半岛和岛屿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3.82%,为世界各大洲之冠。海岸线十分曲折,陆地与海湾犬牙交错,再加上欧洲面积不大(l,016万平方公里),这就使欧洲各地距海都不远,东欧距海最远处也只有1,600公里左右,因此更加深了海洋对大陆的影响,加强了欧洲气候的海洋性。海岸曲折、海湾众多,也为发展海上交通和渔业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

  • 第5题:

    简述水循环类型及意义。


    正确答案: 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重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主水循环按其规模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1)大循环:是指发生在全球海洋与陆地间的水交换过程。
    (2)小循环:是指发生在海洋与大气之间或陆地与大气之间的水循环。
    意义:
    第一,水循环将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联系在一起,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
    第二,水循环通过对地表太阳辐射能的重新分配,使不同维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得到缓解。
    第三,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纽带。
    第四,水循环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第五,由于存在水循环,水才能周而复始地被重新利用,成为可再生能源。

  • 第6题:

    大气环流、大洋环流、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生物循环有哪些地理意义?


    正确答案: 大气环流:促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大洋环流:促使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影响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航海;既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污染海区的净化速度,又使污染范围扩大。
    水循环: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外;促使地球表层各个圈层之间,以及陆地和海洋之间实现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
    地壳物质循环:促使地球内部和地球外部也在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转化;促使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 第7题:

    简述水循环的过程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水循环包括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其中海陆间大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水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它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第二,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第三,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第四,它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雕塑地表形态。

  • 第8题:

    问答题
    欧洲的地理位置和大陆轮廓特征有何地理意义?

    正确答案: 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从海陆位置来说,位于亚欧大陆西部,是亚欧大陆向西伸出的一个大半岛,北、西、南三面为海洋所包围。从经纬度位置看,最北端到北纬71°08′(诺尔辰角),最南端到北纬36°附近(马罗基角),绝大部分土地在北纬45°~70°间,即中纬度偏北的位置。这种中纬度大陆西岸的位置,在大气环流系统中属于西风带,因此使欧洲大部分地区终年盛吹西风。各地气候深受大西洋的影响,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及其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的东欧型气候为主;最南部为亚热带气候,而缺失热带类型气候;北部边缘伸入北极圈,属极地苔原气候。欧洲的大陆轮廓呈一支离破碎南宽北窄的梯形,半岛和岛屿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3.82%,为世界各大洲之冠。海岸线十分曲折,陆地与海湾犬牙交错,再加上欧洲面积不大(l,016万平方公里),这就使欧洲各地距海都不远,东欧距海最远处也只有1,600公里左右,因此更加深了海洋对大陆的影响,加强了欧洲气候的海洋性。海岸曲折、海湾众多,也为发展海上交通和渔业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分析水循环的地理效应。

    正确答案: 1、水循环具有促进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和能量迁移转化的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重要的物质循环形式之一;
    2、水循环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3、水循环对天气现象和气候特征具有重大影响;
    4、影响生态平衡;
    5、由于存在水循环,水才能周而复始的被重新利用,成为可再生资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水循环产生的原因及水循环的作用和意义。

    正确答案: 水循环产生的原因:
    内因:水的物理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吸力的作用。
    水循环的作用和意义:
    ①提供水资源,使水资源成为“可再生资源”;
    ②影响气候变化,调节地表气温和湿度;
    ③形成各种形式的水体(江河、湖泊、沼泽等)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各种地貌现象;
    ④形成多种水文现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什么叫锅炉的水循环?常分几种?水循环的良好与否对锅炉安全运行的重大意义?

    正确答案: 锅炉的水循环:水和汽水混合物在锅炉蒸发受热面回路中的循环流动。分类:自然循环,强制循环;原因:受热面靠水循环及时将高温烟气传给的热量带走,使壁温保持在金属的允许工作范围内,从而蒸发受热面能可靠地工作,若水循环组织不好,循环流动不良,即便是热水锅炉,也将会造成种种事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亚洲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地理意义?

    正确答案: 亚洲地理位置的地理意义,可从数理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分析。在数理位置方面,亚洲的北部接近北极,其大陆上最北点是太梅尔半岛北端的切柳斯金角(北纬77°43′),而北地群岛北端的莫洛托夫角,更超过北纬80°;亚洲的南部伸入赤道,在大陆上的最南点是马来半岛上的皮艾角(北纬1°17′),至于亚洲最南的罗地岛则更超逾赤道而达南纬11°03′。这样,亚洲南北所跨纬度超过90°,因而使亚洲从南到北完全包括地球上从赤道带到北极带的所有气候带。
    亚洲大陆从东到西也极为辽阔,其最东点为楚科奇半岛上的迭日涅夫角(西经169°40′),最西点为小亚细亚的巴巴角(东经26°03′)。亚洲东西之间占有经度达164°17′,将近全球经度的半数,东西时差达11个小时。亚洲大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相距各约8,000公里。辽阔的空间增加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区域差异,为各地理要素的演化和相互作用,提供了特殊的空间条件。
    在海陆位置方面,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它们的边缘海,从北、东、南三方面围绕着亚洲大陆,在小亚细亚还滨临地中海和黑海。亚洲这种临海的位置和漫长的海疆,对于海上交通、自然资源和气候类型分布都有重要影响。尤其是世界面积最大的陆地——亚洲大陆与面积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紧密邻接,由于海陆冷却与增温的条件不同,以及海陆大气活动中心的影响,遂引起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有典型的季风气候。亚洲的西部,与欧洲接壤,有很长的陆疆,且西距大西洋很远,因此亚洲大陆在气候上不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大西洋气流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亚洲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地理意义?


    正确答案: 亚洲地理位置的地理意义,可从数理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分析。在数理位置方面,亚洲的北部接近北极,其大陆上最北点是太梅尔半岛北端的切柳斯金角(北纬77°43′),而北地群岛北端的莫洛托夫角,更超过北纬80°;亚洲的南部伸入赤道,在大陆上的最南点是马来半岛上的皮艾角(北纬1°17′),至于亚洲最南的罗地岛则更超逾赤道而达南纬11°03′。这样,亚洲南北所跨纬度超过90°,因而使亚洲从南到北完全包括地球上从赤道带到北极带的所有气候带。
    亚洲大陆从东到西也极为辽阔,其最东点为楚科奇半岛上的迭日涅夫角(西经169°40′),最西点为小亚细亚的巴巴角(东经26°03′)。亚洲东西之间占有经度达164°17′,将近全球经度的半数,东西时差达11个小时。亚洲大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相距各约8,000公里。辽阔的空间增加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区域差异,为各地理要素的演化和相互作用,提供了特殊的空间条件。
    在海陆位置方面,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它们的边缘海,从北、东、南三方面围绕着亚洲大陆,在小亚细亚还滨临地中海和黑海。亚洲这种临海的位置和漫长的海疆,对于海上交通、自然资源和气候类型分布都有重要影响。尤其是世界面积最大的陆地——亚洲大陆与面积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紧密邻接,由于海陆冷却与增温的条件不同,以及海陆大气活动中心的影响,遂引起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有典型的季风气候。亚洲的西部,与欧洲接壤,有很长的陆疆,且西距大西洋很远,因此亚洲大陆在气候上不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大西洋气流的影响。

  • 第14题:

    有关水循环的作用,错误的是()

    • A、能量交换
    • B、更新水资源
    • C、塑造地形
    • D、洋流形成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连续不断地变换地理位置和运动形态的()过程。


    正确答案:物理

  • 第16题:

    地球自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何地理意义?


    正确答案: (1)地球自传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
    (2)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4)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地球由两级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略扁的旋转椭球体。

  • 第17题:

    结合自然地理学的有关内容,试分析土壤地理发生学在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正确答案: 俄国的道库恰耶夫提出土壤调查和制图及以土壤剖面性状作为土壤分类的依据等研究方法。从而创立了以发生学观点来研究土壤的发生学派,为土壤地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发生学理论不仅成为前苏联土壤学发展的指导思想,而且对国际的土壤学和自然地理学的深刻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他的继承者B.P.威廉斯在他的学说基础上,提出统一的土壤形成过程是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的对立统一过程,而生物因素和生物小循环起主导作用。

  • 第18题:

    影响水循环的因素归结起来有()。

    • A、地理位轩
    • B、地形特征
    • C、气象因素
    • D、下垫面因素
    • E、人类活动

    正确答案:C,D,E

  • 第19题:

    问答题
    分析蒸发在水循环中的意义。

    正确答案: 蒸发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估算某一地区水量平衡、热量平衡、水资源的重要指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水循环的意义?

    正确答案: 水循环是“调节器”,它调节各圈层之间的能量,对全球的水分和热量进行再分配,并影响干湿、冷暖等气候要素的变化和组合。水循环是“雕塑家”,它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水循环是“传送带”,他是地球表面物质迁移的强大动力和主要载体。通过水循环,海洋不断向陆地输送淡水,补充更新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从而使水成为一种可再生的资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关于水循环地理意义的正确叙述是()
    A

    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B

    使水呈三态变化

    C

    加速了冰川的融化

    D

    使海平面上升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影响水循环的因素归结起来有()。
    A

    地理位轩

    B

    地形特征

    C

    气象因素

    D

    下垫面因素

    E

    人类活动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结合自然地理学的有关内容,试分析土壤地理发生学在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正确答案: 俄国的道库恰耶夫提出土壤调查和制图及以土壤剖面性状作为土壤分类的依据等研究方法。从而创立了以发生学观点来研究土壤的发生学派,为土壤地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发生学理论不仅成为前苏联土壤学发展的指导思想,而且对国际的土壤学和自然地理学的深刻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他的继承者B.P.威廉斯在他的学说基础上,提出统一的土壤形成过程是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的对立统一过程,而生物因素和生物小循环起主导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