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以下关于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丢失枪支不报罪的枪支既包括公务用枪也包括民用枪支B.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专指直接从事铁路运营作业、与保障铁路运营安全有直接关系的人员C.从事水上交通运输的人员,违章肇事,造成他人重伤、死亡的,也应以交通肇事罪论处D.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的主观方面不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

题目

以下关于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丢失枪支不报罪的枪支既包括公务用枪也包括民用枪支

B.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专指直接从事铁路运营作业、与保障铁路运营安全有直接关系的人员

C.从事水上交通运输的人员,违章肇事,造成他人重伤、死亡的,也应以交通肇事罪论处

D.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的主观方面不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


相似考题
更多“以下关于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丢失枪支不报罪的枪支既包括公务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丢失枪支不报罪,是指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在所持枪支被盗、被抢、丢失、被骗时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参考答案:对

  • 第2题:

    下列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单位可以构成的犯罪有()

    A.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

    B.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

    C.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

    D.重大责任事故罪

    E.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参考答案:A, B, C, E

  • 第3题:

    某地区人民法院法警某甲,将自己配发的公务用枪供给朋友乙夜间上班防身用。后因乙保管不慎将枪支丢失。甲知道此事后,因怕受追究而没有上报,该枪支在公安人员破获抢劫银行一案时被追回。则某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A:因发生持枪抢劫非某甲所能预料,因而某甲行为不构成丢失枪支不报罪
    B:即使未发生持枪抢劫事件,某甲也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
    C:丢失枪支不报罪
    D: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

    答案:B,C,D
    解析:
    法警某甲是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根据《刑法》第128条第2款的规定,甲将公务用枪借给乙的行为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故B、D选项正确。《刑法》第129条规定:“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甲知道枪支丢失而不报,后来被人使用抢劫银行,造成严重后果,所以甲构成丢失枪支不报罪。因此C选项正确。

  • 第4题:

    丢失枪支不报罪的主体是()

    A.私藏枪支的人员

    B.持有枪支的人员

    C.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

    D.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


    参考答案:D

  • 第5题:

    市公安局局长甲调任省政法委专职副书记后,将公务配枪藏于家中,拒不上交。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非法持有枪支罪
    B.私藏枪支罪
    C.盗窃枪支罪
    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答案:B
    解析:
    非法持有枪支,是指不符合配备枪支条件的人员,违反枪支管理法律规范,擅自持有枪支的行为。甲作为公安局局长具备配备枪支的条件,所以不成立非法持有枪支罪。A选项错误。私藏枪支,是指依法配备枪支的人员,在配备枪支条件消除后,违反枪支管理法律规范,私自藏匿所配备的枪支拒不交出的行为。甲在调任后便丧失了配置枪支的条件,甲应当将所有的枪支上交,但甲违反枪支管理法律规范,将枪支藏匿且拒不交出,符合私藏枪支罪的构成要件。B选项正确。盗窃枪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他人占有的枪支的行为。甲藏匿自己占有的枪支,不具有占有他人枪支的故意,不构成盗窃枪支罪。C选项错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个兜底罪名,只有在不能构成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又实施了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相等价的行为才能构成本罪。D选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