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甲某委托乙某购书,并将存有1.3万元人民币的银联卡交给乙某用于买书。乙某在途中取出该卡中的3000元用于购买毒品,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审讯中,乙某供述银行卡中余下的1万元仍打算用于购买毒品。县法院对乙某判处有期徒刑15年。对于查获的3000元和存折内的余款,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没收用于购买毒品的3000元,将银行卡内余款返还乙某B.没收用于购买毒品的3000元和准备用于购买毒品的银行卡内余款C.将乙某用于购买毒品的3000元和银行卡内余款返还甲某D.没收用于购买毒品的3000元,将银行卡内余款返还

题目

甲某委托乙某购书,并将存有1.3万元人民币的银联卡交给乙某用于买书。乙某在途中取出该卡中的3000元用于购买毒品,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审讯中,乙某供述银行卡中余下的1万元仍打算用于购买毒品。县法院对乙某判处有期徒刑15年。对于查获的3000元和存折内的余款,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没收用于购买毒品的3000元,将银行卡内余款返还乙某

B.没收用于购买毒品的3000元和准备用于购买毒品的银行卡内余款

C.将乙某用于购买毒品的3000元和银行卡内余款返还甲某

D.没收用于购买毒品的3000元,将银行卡内余款返还甲某


相似考题
更多“甲某委托乙某购书,并将存有1.3万元人民币的银联卡交给乙某用于买书。乙某在途中取出该卡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某为债权人,乙某为债务人。乙某欠甲某100万元,已还10万元。经乙某同意,甲某为乙某购买以乙某为被保险人,以乙某的身故为给付条件的定期寿险。该定期寿险的保险金额可为( )。

    A.200万元

    B.100万元

    C.95万元

    D.80万元


    正确答案:D
    解析:债权人为债务人购买的死亡保险,保险利益以债权金额为限。

  • 第2题:

    张某委托刘某购书,并将一本存有.1.3万元人 民币的全国通兑活期存折交给刘某用于买书。刘某在途中取出该存折的3000元用于购买毒品,被公安机关 当场抓获。审讯中,刘某供述存折中余下的1万元仍 打算用于购买毒品。县法院对刘某判处有期徒刑15 年。随后,公安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关于当场查获 的3000元和存折内的余款,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没收用于购买毒品的3000元,将存折内余款 返还刘某
    B.没收用于购买毒品的3000元和准备用于购 买毒品的存折内余款
    C.将刘某用于购买毒品的3000元和存折内余 款返还张某
    D.没收用于购买毒品的3000元,将存折内余款 返还张某


    答案:D
    解析:
    。张某交给刘某询1.3万元存折属于特定物(不 可替代),但刘某私自取出3000元后,这3000元就成了种 类物(刘某完全可以用另外的3000元替代)/而余下的1 万元由于依附于存折这一特定的载体,仍为特定物(不可 替代)。根据《刑法》第64条,刘某取出3000元后,这 3000元由于具有种类物的特性,与刘某本人所有的3000 元并无区别。3000元实际上已经成为刘某进行毒品交易 的毒资或赃款,属于“供犯罪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 收。而1:万元的存折本身由于是特定物的性质,仍是张某 的合法财产。:刘某供述存折中余下的1万元仍打算用于 购买毒品,则张某实际上成为刘某侵占行为的受害者,按 规定,1万元的存折应作为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及时返还。 当然,这样处理后,张某还有3000元书款被刘某非法侵 占,即张某和刘某之间还有3000元的债权债务关系没有' 解决,对此刘某负有偿还责任。若刘某拒不偿还,则张某 可于案件审理时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单独的民事 诉讼途径解决。

  • 第3题:

    甲某委托乙某到广东进一批家用电器。乙某到达广州后突发急病住进了医院,又联系不上甲某,而甲某所托事项不能耽搁。于是乙某自作主张委托其在广州的好友丙某去联系订货,并给甲某发了过去。乙某病好后回去告诉甲某事实经过,甲某不同意乙某委托丙某的做法,要求乙某负责此事。关于此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乙某转委托属于紧急情况

    B.丙某的行为后果应由乙某承担

    C.丙某的行为后果应由甲某承担

    D.乙某转委托是为了甲某的利益


    A

  • 第4题:

    甲为偿还赌债,找到了乙商定绑架他人勒索赎金,二人将赵某用电棍打晕,带至一隐蔽 2 处,用绳索 将其捆住,甲在赵某身上搜出来银行卡,逼赵某说出银行卡密码,吩咐乙取出卡中的 4 万元。甲随后给赵某的 母亲发短信,索要人民币 200 万元,并要求是旧钞。乙感觉事情不妥,便对甲说没有千万了,赵母也不可能筹 到 200 万元旧钞,不如放了赵某。甲不答应,并指示乙给赵母打电话索要赎金,乙只好照办。之后,乙骗甲说 赵某已经报警,再次劝说其放了赵某。甲便让乙放走赵某。 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 (1)、甲、乙的绑架行为是犯罪未遂、中止还是既遂? (2)、甲、乙取出赵某 4 万元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3)、对甲、乙应如何定罪处罚?


    答案:
    解析:
    (1)甲乙的绑架行为时犯罪既遂。因为绑架罪是典型的目的犯,即犯罪目的是绑架罪的必要构成要件,但 犯罪目的是否达到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只要实施了绑架行为行为,就构成绑架的既遂。其二人已经对赵某实施 了绑架行为,故为既遂。 (2)甲乙取出赵某 4 万元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 行为人的暴力胁迫手段已经达到了使被害人不能反抗或 不敢反抗的程度,明显达到了抢劫罪对暴力胁迫手段程度上的要求。且行为是对被害人当场进行的,具有抢劫 罪的“当场性” 。在这种情况下对被绑架人实施劫取行为,其“当场性”是毋庸置疑的。该行为具有抢劫罪的 故意。夺取行为的故意已经明显超出了绑架罪故意的范围。 (3)甲乙成立绑架罪和抢劫罪的共同犯罪。应择一重罪处罚。同时成立绑架和抢劫两个罪名只是评价意 义上的,在科刑意义上应当择一重罪处罚。且均为既遂,应为绑架罪只要实施了绑架行为即为既遂,而抢劫 罪为结果犯,其已经获得 4 万元,故也为既遂。

  • 第5题:

    1、甲某委托乙某到广东进一批家用电器。乙某到达广州后突发急病住进了医院,又联系不上甲某,而甲某所托事项不能耽搁。于是乙某自作主张委托其在广州的好友丙某去联系订货,并给甲某发了过去。乙某病好后回去告诉甲某事实经过,甲某不同意乙某委托丙某的做法,要求乙某负责此事。关于此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乙某转委托属于紧急情况

    B.丙某的行为后果应由乙某承担

    C.丙某的行为后果应由甲某承担

    D.乙某转委托是为了甲某的利益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