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某一海峡为甲乙两国的领海所覆盖,甲国为防止其他国家的船舶通过其领海,在其领海内埋设了水雷。一天,丙国的船舶通过甲国的领海时,不小心触到水雷而导致船舶严重受损,船员死伤数人,丙国非常气愤。几天后,丙国在未经甲国同意的情况下,派出本国的舰队到达甲国领海进行扫雷活动,甲丙两国因此发生争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国在其领海内埋设水雷的做法侵犯了外国船舶的无害通过权B.甲国对丙国船舶因触到水雷而导致损害应当承担国家责任C.丙国未经甲国同意而到甲国领海内进行扫雷侵犯了甲国的主权D.丙国可以请求甲国将其领海内的

题目

某一海峡为甲乙两国的领海所覆盖,甲国为防止其他国家的船舶通过其领海,在其领海内埋设了水雷。一天,丙国的船舶通过甲国的领海时,不小心触到水雷而导致船舶严重受损,船员死伤数人,丙国非常气愤。几天后,丙国在未经甲国同意的情况下,派出本国的舰队到达甲国领海进行扫雷活动,甲丙两国因此发生争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甲国在其领海内埋设水雷的做法侵犯了外国船舶的无害通过权

B.甲国对丙国船舶因触到水雷而导致损害应当承担国家责任

C.丙国未经甲国同意而到甲国领海内进行扫雷侵犯了甲国的主权

D.丙国可以请求甲国将其领海内的水雷排除,承诺并保证不重犯和赔偿其损失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BCD
【考点】无害通过;国家责任;国家的主权范围
【解析】无害通过是一项长期国际实践形成的习惯国际法规则,是任何国家均拥有的权利,沿海国不得任意进行阻碍。甲国为了不让其他国家的船舶通过其领海而埋设水雷,严重侵犯了其他国家船舶享有的无害通过权,其做法违反了国际法的规定。所以,A项正确。甲国在其领海内埋设水雷以防止其他国家的船舶通过,该行为违反了其本应承担的国际义务,构成国际不法行为,甲国应当承担相应的国家责任,至于承担责任的形式,包括停止不法行为,即将其领海内的水雷排除;承诺并保证不重犯和赔偿丙国遭受的损失。所以。BD项正确国家的主权范围及于领陆、领水、领陆和领水的底土、领空四个部分,国家在逸四个部分享有完全的、排他的主权和绝对的、专属的管辖权,未经本国许可,其他国家不得在其主权范围内进行活动。丙国在未经甲国同意的情况下,擅自进入甲国的领海进行扫雷,不管持何种理由或借口,均侵犯了甲国的领海主权。对此.丙国应承担相应的国家责任。所以,C项正确。因此,本题选ABCD项。
更多“某一海峡为甲乙两国的领海所覆盖,甲国为防止其他国家的船舶通过其领海,在其领海内埋设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乙丙三国是沿海国,丁国是内陆国,三国均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成员国。下列关于领海中的无害通过制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哪项?( )

    A.因为丁国是内陆国,因此没有无害通过甲国领海的权利
    B.乙国船舶通过甲国领海时取水样进行科考,这并不违反无害通过制度
    C.丙国船舶在甲国领海内捕鱼,其通过即为损害甲国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
    D.只要发现有犯罪行为,甲国即可对无害通过其领海的船舶上的外国船员行使刑事管辖权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法上的空间划分——领海制度。A错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成员国,所有国家,不论其为沿海国或内陆国,其船舶均享有无害通过的权利。B错误,进行研究或测量活动不属于无害通过。C正确,捕鱼活动不属于无害通过,D错误,依《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海国不应在通过领海的外国船舶上行使刑事管辖权,以逮捕与在船舶通过期间船上所犯任何罪行有关的人员或进行与该犯罪有关的调查。但也有一些例外。

  • 第2题:

    根据《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海国当局如有充分理由认为外国船舶违反该国法律和规章时,可对该外国船舶进行紧追。下列有关沿海国行使紧迫权的做法,不符合国际法规则的是哪项?()

    A、甲国商船未经乙国允许,在乙国领海内从事渔业捕捞后离开,乙国商船从领海开始紧追
    B、甲国船舶在乙国领海内进行科学测量后离开,当该船驶入乙国专属经济区时,被乙国军舰发现,乙国军舰开始行使紧追权
    C、甲国船舶在乙国领海内进行情报监听,被乙国军舰发觉,进行紧追。途中,乙国军舰失去甲国船舶行踪,在公海逗留。几日后,乙国军舰再次发现甲国船舶行踪,继续进行紧追
    D、甲国船舶在乙国领海内从事走私,被乙国军舰发觉后进行紧追。甲国船舶驶入丙国领海时,乙国军舰停止紧追

    答案:A,B,C
    解析:
    A项中,紧追权只能由军船行使,不能由商船行使。B项,紧追必须开始于领海,在专属经济区开始的紧追,只能限于船舶对与该区域权利或者大陆架权利有关的法规的违反;C项,追击不得中断。只有D项符合国际法规定,不能选。

  • 第3题:

    甲乙丙和中国都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其中甲国是群岛国,而曼巴哈海峡位于乙丙两国陆地之间,两端连接公海和丙国的专属经济区。甲乙丙中四国之间没有关于海洋的其他多边或双边条约,请判断下列哪些是错误的?

    A.乙国应当指定适合的航道和其上的空中通道,以便其他国家的船舶和飞机可以连续不停迅速通过
    B.曼巴哈海峡属于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乙丙两国不得对该海峡的水域主张内海、领海等海洋权利
    C.甲乙丙三国的非军用船舶在我国琼州海峡有无害通过权
    D.《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他缔约国的潜水艇只要浮出水面并展示船旗就可以在我国领海无害通过

    答案:A,B,C,D
    解析:
    A 选项,群岛国可以将群岛水域的无害通过权扩大至过境通行权,但是这是国家的权利而不是义务,“应当”错误,所以A 选项错误;B 选项,国际海峡的通行制度不改变海峡水域的法律地位,不影响沿岸国其他方面的任何权利,B 选项错误;C 选项,我国琼州海峡属于内海峡,外国的船舶未经允许不得驶入一国内海,C 选项错误;D 选项,我国不允许军用船舶、潜水艇等在我国领海的无害通过,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潜水艇都可以,限于非军用的,D 选项错误。

  • 第4题:

    甲乙两国是邻国,甲国是沿海国,现丙国的货轮、乙国的科考船拟通过甲国的领海,丁国的飞机需要飞越甲国领海上空。依《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及国际习惯法,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丙国的货轮可以无害通过甲国领海
    B.丁国的飞机可以无害通过甲国领海
    C.乙国的科考船为了进行其科研项目可不经甲国允许即对甲国领海的水质进行取样
    D.甲国可对无害通过沿海国领海的该外国船舶从事执行或加以扣押以进行民事诉讼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法上的空间划分——领海制度。依《海洋法公约》商船可以无害通过他国领海,但飞机不能。A对,B错。沿海国对领海内的一切资源享有专属权利,任何国家和个人非经沿海国同意不得加以开发和利用,C错。沿海国不应为对通过领海的外国船舶行使民事管辖权而停止该船的航行或改变其航向。除该船在通过时违反所应承担的义务或责任之外,沿海国不得为任何民事诉讼的目的而对该船从事执行或加以逮捕,D错。

  • 第5题:

    共用题干

    位于非洲的甲国和乙国爆发战争,丙国宣布战时中立,丙国作为战时中立的国家,下列哪一项不是丙国的权利或义务?()
    A、禁止甲国和乙国的军舰在丙国的领海内进行拿捕和临检等敌对行为
    B、甲国和乙国不得以丙国口岸或中立水域为海战根据地攻击敌人
    C、甲乙两国的军舰及其捕获物,不得在丙国领海内通过,非因风浪、缺少燃料等必要事由,不得在丙国口岸内停泊
    D、丙国必须在对外关系中承担永久中立的义务

    答案:D
    解析:
    战争法的规则体系包括海牙规则体系和日内瓦规则体系。前者是关于战争的开始、结束和武器的使用规则。后者是关于战争时期的平民、战俘和伤病员的人道主义保护。


    战争开始使交战国之间的法律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其中之一就是条约关系的变化。凡以维持共同政治行动或友好关系为前提的条约,如同盟条约、互助条约或和平友好条约立即废止。一般的政治和经济类条约,如引渡条约、商务条约等,除条约另有规定外,也停止效力。关于规定缔约国间固定或永久状态的条约,如边界条约、割让条约等一般应继续维持,除非这类条约另有规定,或缔约方另有协议。故A选项错误。从国际实践看,战争的结束一般分两步,停止敌对行动和结束战争状态。敌对行动的停止包括停战、无条件投降、停火与休战。本题中,1998年8月3日甲乙两国签订停战协议是停战,2000年4月7日甲国宣布战败并无条件向乙国投降是无条件投降,均属于敌对行动的停止。战争状态的结束是交战各方停止战争行动,并全面解决了相关的政治、经济、领土和其他问题,从法律上结束战争状态,恢复彼此间的和平关系。实践中,结束战争状态的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种:缔结和平条约、联合声明、单方面宣布结束战争。本题中,2001年3月4日乙国单方面宣布结束与甲国的战争状态,这是战争状态结束的标志。甲、乙两国的该战争从2001年3月4日结束。应当注意,停止敌对行动只是一种临时的、为实现最终和平所作出的过渡性安排;而结束战争状态则意味着交战问题的最终解决和恢复彼此间的和平状态。故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根据2002年7月生效的《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规定,国际刑事法院于2002年7月在荷兰海牙成立,所管辖的犯罪行为限于发生在规约生效后的行为。故即使甲、乙两国都是《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的缔约国,甲、乙两国在该场战争中的战争犯罪行为也不能由国际刑事法院管辖,D选项错误。


    交战国在战争中对敌国财产的处理应区分公产和私产,如交战国对境内的敌国国家财产,除属于使馆的财产档案外,可予没收;对境内的敌国公民的私有财产可以限制,如禁止转移、冻结或征用,但不得没收;对占领区内的敌国人民的私产不应以任何方式干涉或没收,但对可供军事需要的可征用等等。另外,交战国在海上遇上敌国公私船舶,均可予以拿捕没收,但从事探险、科学研究以及执行医院任务的船舶除外。对敌国公私航空器均可以拿捕没收。A项所述是符合国际法规定的,B项对占领区内的敌国公民私人财产予以没收是违法的行为,C项拿捕没收私人航空器及其所载货物是合法的,D项拿捕没收进行科学研究的私人船舶是违法的。因此,B、D项是正确选项。


    战时中立,是指在战争时期,非交战国选择不参与战争、保持对交战双方不偏不倚的法律地位。战时中立不同于永久中立,开始于非交战国声明其选择中立地位,或事实上已经开始的中立行为;结束于战争结束,或战时中立国宣布结束中立地位开始参加战争。中立国应当遵守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在中立国的权利方面,中立国的领土主权应得到交战国的尊重。交战国不得在中立国领土或管辖区域从事战争行为,不得将中立领土用作战争基地、战争通讯设施基地,或在中立国领土内或水域内将商船改成军舰。禁止交战国的军舰在中立国的领海内从事逮捕或临检等敌对行为。非因风浪、燃料不足或不能航行等原因,不得将捕获物带到中立国港口;对于在不应停泊的中立国口岸停泊的交战国军舰,经通知仍不离开的,中立国有权采取措施,在战争期间予以扣留。综上所述,本题中的A、B、C项都是丙国的权利义务,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对战俘的待遇包括:(1)交战方应将战俘拘留所设在比较安全的地带。(2)不得将战俘扣为人质,禁止对战俘施以暴行或恫吓及公众好奇的烦扰;不得对战俘实行报复,进行人身残害或肢体残伤,或供任何医学或科学实验;不得侮辱战俘的人格和尊严。(3)战俘应保有其被俘时所享有的民事权利。(4)对战俘的衣、食、住要能维持其健康水平。(5)尊重战俘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允许他们从事宗教、文化和体育活动。(6)战俘享有司法保障,受审时享有辩护权,还享有上诉权。(7)战事停止后,战俘应即予以释放并遣返,不得迟延。所以正确答案是A、B、D。


    并非所有的武装冲突都是国际法上的战争,故A选项错误。作为战争的武装冲突,通常是具有一定的规模、持续一定时间、波及范围较广的武装冲突,故B选项正确。战争开始,交战国间的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一般自动断绝。应当注意,这是战争开始的后果而不是武装冲突的后果,故C选项错误。如果国家间处于战争状态,全部战争法开始适用;由于非战争的武装冲突没有法律上战争状态的存在,传统战争法规的第一部分内容,即关于宣战、媾和、中立等规则和制度一般不能适用其中。故D选项错误。本题的应选项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