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在列车上同座的甲采用“易拉罐中奖”的方式诈骗乙的钱财,乙上当将钱交给甲,目睹整个过程的丙终于忍无可忍,将甲推倒在地,以铁箱击打致使其死亡。本案中甲和丙的行为应该分别认定为:( )A.抢劫罪;正当防卫B.盗窃罪;防卫过当C.诈骗罪;防卫过当D.盗窃罪;无过当防卫

题目

在列车上同座的甲采用“易拉罐中奖”的方式诈骗乙的钱财,乙上当将钱交给甲,目睹整个过程的丙终于忍无可忍,将甲推倒在地,以铁箱击打致使其死亡。本案中甲和丙的行为应该分别认定为:( )

A.抢劫罪;正当防卫

B.盗窃罪;防卫过当

C.诈骗罪;防卫过当

D.盗窃罪;无过当防卫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考点】盗窃罪与抢劫罪的界限;无过当防卫范围的认定
【解析】《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因而,无限防卫的适用范围为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犯罪,该条件同样限制前面列举的犯罪。甲以诈骗方法取得财物,构成诈骗罪,但是其手段是缓和的,不适用无过当防卫,将甲打死明显超出了限度。
更多“在列车上同座的甲采用“易拉罐中奖”的方式诈骗乙的钱财,乙上当将钱交给甲,目睹整个过程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乙女听说甲男能将10元变成100元,便将家里的2 000元现金交给甲,让甲当场将 2 000元变成2万元。甲用红纸包着2 000元钱,随后“变”来“变”去,趁机调换了红纸包,然后将调换过的红纸包交给乙,让乙2小时后再打开看。乙2小时后打开,发现红纸包内是餐巾纸。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

    A.盗窃罪

    B.诈骗罪

    C.侵占罪

    D.抢夺罪


    正确答案:A
    [答案] A
        [评析] 诈骗罪的本质特征“骗”由于行为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致使财物所有人、保管人或持有人产生错误认识而“自愿”交付财物或处分财产;本案中乙女并没有将自己的钱处分给甲男,该钱是甲男趁乙女不注意采取调包措施得到的,性质是秘密窃取,因此构成盗窃罪。
     

  • 第2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的危害结果的是

    A.甲诈骗个体经营户乙的大量钱财,乙因而自杀身亡
    B.甲违章作业导致设备损坏停产停工,损失利润15万元
    C.甲与女友乙分手,乙投河自尽
    D.甲故意伤害乙,不慎致乙死亡

    答案:D
    解析:
    危害结果分为广义的危害结果和狭义的危害结果,广义的危害结果指犯罪行为所造成的一切损害事实,包括属于构成要件的结果和不属于构成要件的结果。狭义的危害结果,特指刑法规定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包括标准犯罪构成的结果和派生犯罪构成的结果。

  • 第3题:

    乙女听说甲男能将10元变成100元,便将家里的2000元现金交给甲,让甲当场将2000元变成2万元。甲用红纸包着2 000元钱,随后“变”来“变”去,趁机调换了红纸包,然后将调换过的红纸包交给乙,让乙2小时后再打开看。乙2小时后打开,发现红纸包内是餐巾纸。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
    A.盗窃罪
    B.诈骗罪
    C.侵占罪
    D.抢夺罪


    答案:A
    解析:
    解析:诈骗罪的本质特征“骗”,要求由于行为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致使财物所有人、保管人或持有人产生错误认识而“自愿”交付财物或处分财产。本案中乙女并没有将自己的钱处分给甲男,该钱是甲男趁乙女不注意采取调包措施得到的,性质是秘密窃取,因此构成盗窃罪。

  • 第4题:

    甲、乙系好朋友,甲给乙500元钱,委托其代买 随身听1部,在公共汽车上500元钱被小偷偷走。则 500元钱的损失应由谁负担?( )
    A.甲
    B.乙
    C.甲、乙平均分担
    D.乙承担大部分,甲适当分担


    答案:A
    解析:
    。依《合同法》第406条第1款的规定,有偿 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过错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委 托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无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 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委托人可 以要求赔偿损失。本题中,甲、乙之间的委托合同为无 偿合同,乙为受托人,其对500元钱款的被偷不存在故 意或重大过失,故对该损失不承担责任,该损失应由委 托人甲承担。本题正确选项为A。

  • 第5题:

    甲、乙二人自幼熟识,一天乙找到甲,交给甲1个纸包,里面有2万元现金,乙说在甲处暂放,甲问钱的来源,乙说是偷来的。数日后,乙又交给甲一个纸包,说是“白面”,找到买主就取走。后来乙听到公安禁毒行动的风声觉得放在甲处也不安全,于是托甲将纸包转交给乙的另一个朋友丙代为保管数日,甲便为乙转交。数日后乙到丙处取回毒品。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A.窝藏毒品罪
    B.运输毒品罪
    C.转移毒品罪
    D.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答案:A,C,D
    解析:
    参照《刑法》第347条、第349条第1款,明确一点,运输的定性,必须同时注意强调行为的主客观两个方面特征,不能因有转移行为就认定是运输毒品,而本案中,甲构成窝藏、转移毒品、毒赃罪,在上游犯罪即已实施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