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甲得知乙一直在拐卖妇女,便对乙说:"我的表弟丙没有老婆,你有合适的就告诉我一下"。不久,乙将拐骗的两名妇女带到甲家,甲与丙将其中一名妇女买下给丙做妻。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乙构成拐卖妇女罪B.甲构成拐卖妇女罪的共犯C.甲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D.丙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

题目

甲得知乙一直在拐卖妇女,便对乙说:"我的表弟丙没有老婆,你有合适的就告诉我一下"。不久,乙将拐骗的两名妇女带到甲家,甲与丙将其中一名妇女买下给丙做妻。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乙构成拐卖妇女罪

B.甲构成拐卖妇女罪的共犯

C.甲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

D.丙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


相似考题
更多“甲得知乙一直在拐卖妇女,便对乙说:"我的表弟丙没有老婆,你有合适的就告诉我一下"。不久,乙将拐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乙、丙三人共做一道逻辑题,核对答案后,甲说:“我做错了。”乙说:“甲做得对。”丙说:“我做得不对。”由于都没有把握,于是去请教逻辑老师。老师看完他们的答案,又听了三人的话,对他们说:“你们三人的话与答案都只有一人的对。”可见( )。

    A.甲的话对,丙的答案对

    B.甲的话对,乙的答案对

    C.乙的话对,甲的答案对

    D.丙的话对,乙的答案对


    正确答案:A

  • 第2题:

    甲男与乙男于2004年7月28日共谋人室抢劫某中学暑假留守女教师丙的财物。7月30日晚,乙在该中学校园外望风,甲翻院墙进入校园内。甲持水果刀闯入.丙居住的房间后,发现房间内除有简易书桌、单人床、炊具、餐具外,没有其他贵重财物,便以水果刀相威胁,喝令丙摘下手表(价值2 lOO元)给自己。丙一边摘手表一边说:“我是老师,不能没有手表。你拿走其他东西都可以,只要不抢走我的手表就行。”甲立即将刀装入自己的口袋,然后对丙说;“好吧,我不抢你的手表,也不拿走其他东西,让我看看你脱光衣服的样子我就走。”丙不同意,甲又以刀相威胁,逼迫丙脱光衣服,丙一边顺手将已摘下的手表放在桌子上,一边流着泪脱完衣服。甲不顾丙的反抗强行摸了丙的乳房后对丙说:“好吧,你可以穿上衣服了。”在丙背对着甲穿衣服时,甲乘机将丙放在桌上的手表拿走。甲逃出校园后与乙碰头,乙问抢了什么东西,甲说就抢了一只手表。甲将手表交给乙出卖,乙以1000元价格卖给他人后,甲与乙各分得500元。

    (1)对于甲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2)对于乙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3)甲和乙是否构成共犯,构成何种共犯?

    (4)甲、乙二人的犯罪形态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答案] (1)关于甲的行为:
    1)甲逼迫丙脱光衣服并猥亵丙的行为,成立强制猥亵妇女罪。
    2)甲乘机拿走丙手表的行为,成立盗窃罪。因为拿走手表的行为完全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拿走手表已不属于抢劫罪中的强取财物的行为,即不属于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压制或足以压制了被害人反抗而取得手表的情形。所以,不能将取得手表的事实评价在抢劫罪中,而应另认定为盗窃罪。
    (2)关于乙的行为:
    1)乙的行为不成立盗窃罪。乙客观上为甲盗窃手表起到了一定作用(望风),但乙并不明知甲会盗窃财物,所以,乙并不与甲构成盗窃罪的共犯。
    2)基于同样的理由,乙的行为也不成立强制猥亵妇女罪的共犯。
    3)乙将手表卖与他人的行为不成立销售赃物罪。销售赃物罪是指代为销售他人犯罪所得的赃物,对于销售自己犯罪所得的赃物的行为并不成立销售赃物罪。乙虽在事实上销售了甲盗窃所得的财物,但乙是误以为该手表为与甲共谋抢劫所得的财物,并不知道手表是甲单独犯罪所得的财物,所以,乙没有代为销售他人犯罪所得赃物的故意,不成立销售赃物罪。
    (3)关于甲和乙的行为:
    甲、乙构成抢劫罪共犯。因二人有抢劫的共同故意和抢劫的共同行为。甲、乙的抢劫属于人户抢劫,因为丙的房间属于其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由于乙与甲共谋人户抢
     劫,甲事实上也实施了入户抢劫行为,所以乙虽没有人户,对乙也应适用人户抢劫的法定刑。
    综合本案主客观方面的事实,可以认定甲为主犯,乙为从犯,对于从犯乙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甲、乙虽构成抢劫罪共犯,但二人的犯罪形态不同:
    1)甲的抢劫属于犯罪中止。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甲完全能够达到抢劫既遂,但他自动放弃了抢劫行为;由于抢劫中止行为没有造成任何损害,所以,对于甲的抢劫中止,应当免除处罚。
    2)乙的抢劫属于犯罪未遂。一方面,不能因为甲事实上取得了手表,就认定乙抢劫既遂,因为该手表并非甲抢劫所得的财物;另一方面,乙并没有自动放弃自己的抢劫行为,甲的中止行为对于乙来说,属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根据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乙,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第3题:

    甲、乙、丙、丁在比他们的身高。甲说:“我最高。”乙说:“我不是最矮的。”丙说:“我没甲高,但还有人比我矮。”丁说:“我可能最矮。”实际测量的结果表明,只有一人说错了。

    这四个人从高到低的排列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乙、甲、丙、丁

    D.甲、乙、丁、丙


    正确答案:C

  • 第4题:

    下列属于附条件的合同是( )

    A.甲对乙说,如果我的房子卖给丙,就租给你

    B.甲对乙说,如果你考上大学,我就支付你四年的学费

    C.父母对儿子说,如果我死了,你就继承我的财产

    D.甲对乙说,如果你把这辆自行车偷来,我会以两倍的价格购买


    正确答案:B

  • 第5题:

    甲欲杀乙,持刀寻找乙,向丙丁询问乙的下落。丙丁得知甲要杀乙,丙便说“不清楚”,丁说乙此刻在某个宾馆睡觉。甲来到宾馆找到乙后将乙杀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
    B.丙构成紧急避险
    C.丁构成帮助犯
    D.丁不构成帮助犯

    答案:A,C
    解析:
    A项正确。我国《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案中,甲以杀人的故意,持刀到宾馆杀死乙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客观阶层要件和主观阶层要件,构成故意杀人罪。 B项错误。我国《刑法》第21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本案中,丙说“不清楚”,并没有造成较小的法益受到损害,不属于紧急避险行为,不构成紧急避险。 C项正确。本案中,丁提供目标信息最终让实行犯甲在宾馆找到了乙,并杀死了乙,应当认定为丁对甲杀死乙的帮助作用很大。因此,丁构成帮助犯。 D项错误。如C项所述,丁构成帮助犯。 本题答案:AC。

  • 第6题:

    甲与乙在回家的路上,遇到甲以前的朋友丙,甲对乙说:“我一瞧到丙就不舒服。”乙听说后便用手中的匕首戳丙,致其重伤,甲、乙二人系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甲男与乙男于2010年5月25日共谋入室抢劫某单位宿舍女职工丙的财物。5月26日晚,乙在宿舍院外望风,甲翻院墙进入内。甲持匕首闯入丙居住的房间后,发现房间内没有其他贵重财物,便以匕首相威胁,令丙把手表(价值2000元)给自己。丙说:“表是我男友送的,其他东西你可以拿。”甲立即将刀装入自己的口袋说:“好吧,那我都不抢了,你把衣服脱光,我看看就走。”丙不同意,甲又以刀相威胁,逼迫丙脱光衣服,丙顺手将手表放在桌上,一边脱衣服。甲强行摸了丙的乳房后对丙说:“好吧,你可以穿衣服了。”在丙背对着甲穿衣服时,甲乘机将丙放在桌上的手表拿走。甲逃出校园后与乙碰头,乙问抢了什么东西,甲说就抢了一只手表。甲把手表交给乙出卖,乙以1000元价格卖给他人后,甲与乙各分得500元。公安机关将乙抓获,乙父申请取保候审,公安机关收取保证金500元,并由乙所在村村书记做保证人。请对本案中甲、乙的犯罪行为全面进行分析:甲、乙何种犯罪行为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


    正确答案: 甲、乙构成抢劫罪共犯。因二人有抢劫的共同故意和抢劫的共同行为。甲、乙的抢劫属于入户抢劫,因为丙的房间属于其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由于乙与甲共谋入户,甲事实上也实施了入户抢劫行为,所以乙虽没有入户,对乙也应适用入户抢劫的法定刑。综合本案主客观方面的事实,可以认定甲为主犯,乙为从犯,对于从犯乙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第8题:

    甲给乙5万元让乙“教训”一下丁。乙收钱后,给丙2万元让丙“教训”一下丁。后甲又后悔便告诉乙取消行动。乙说知道了,但未告诉丙。丙仍按照原计划将丁打成重伤。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 B、犯罪中止
    • C、犯罪既遂
    • D、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C

  • 第9题:

    甲男与乙男于2010年5月25日共谋入室抢劫某单位宿舍女职工丙的财物。5月26日晚,乙在宿舍院外望风,甲翻院墙进入内。甲持匕首闯入丙居住的房间后,发现房间内没有其他贵重财物,便以匕首相威胁,令丙把手表(价值2000元)给自己。丙说:“表是我男友送的,其他东西你可以拿。”甲立即将刀装入自己的口袋说:“好吧,那我都不抢了,你把衣服脱光,我看看就走。”丙不同意,甲又以刀相威胁,逼迫丙脱光衣服,丙顺手将手表放在桌上,一边脱衣服。甲强行摸了丙的乳房后对丙说:“好吧,你可以穿衣服了。”在丙背对着甲穿衣服时,甲乘机将丙放在桌上的手表拿走。甲逃出校园后与乙碰头,乙问抢了什么东西,甲说就抢了一只手表。甲把手表交给乙出卖,乙以1000元价格卖给他人后,甲与乙各分得500元。公安机关将乙抓获,乙父申请取保候审,公安机关收取保证金500元,并由乙所在村村书记做保证人。甲乙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形态是否相同?为什么?


    正确答案: 甲、乙虽构成抢劫罪共犯,但二人的犯罪形态不同:
    (1)、甲的抢劫属于犯罪中止。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甲完全能够达到抢劫既遂,但他自动放弃了抢劫行为;由于抢劫中止行为没有造成任何损害,所以,对于甲的抢劫中止,应当免除处罚。
    (2)、乙的抢劫属于犯罪未遂。一方面,不能因为甲事实上取得了手表,就认定乙抢劫既遂,因为该手表并非甲抢劫既遂所得的财物;另一方面,乙并没有自动放弃自己的抢劫行为,甲的中止行为对于乙来说,属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根据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乙,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第10题:

    单选题
    甲、乙、丙、丁、戊要么是女足运动员,要么是女排运动员。她们相互知道各自的身份,但其他人却不知道。一次联欢会上,她们请大家推理。甲对乙说:“你是女排队员。”乙对丙说:“你和丁都是女排队员。”丙对丁说:“你和乙都是女足队员。”丁对戊说:“你和乙都是女排队员。”戊对甲说:“你和丙都不是女排队员。”如果规定同一个队的人之间说真话,不同队的人之间说假话,那么下面哪项必为真?(  )
    A

    甲说真话,女排队员是甲、乙、丁

    B

    甲说真话,女排队员是甲、乙、丙

    C

    丙说真话,女排队员是丙、丁、戊

    D

    丁说假话,女排队员是甲、丙、丁


    正确答案: A
    解析:
    无论甲对乙说的话是真是假,都可推出甲是女排队员。进而可推出戊对甲说的话为假,戊是女足队员;则丁对戊说的话为假,丁是女排队员;丙对丁说的话为假,则丙是女足队员;乙对丙说的话为假,则乙是女排队员。故女排队员是甲、乙、丁,甲对乙说的话为真。因此A项正确。

  • 第11题:

    单选题
    全班只有一名学生没有参加植树活动,班主任只知道是甲、乙、丙、丁四人中的一个。班主任在讯问时,甲说:“乙没去。”乙说:“我不但去了,而且直到活动结束才离开。”丙说:“我晚去了一会,但我种的树是全班最多的。”丁说:“如果丙去了,那我就没去。”他们四人中只有一人说谎。由此可以推知:()
    A

    甲没有参加

    B

    乙没有参加

    C

    丙没有参加

    D

    丁没有参加


    正确答案: B
    解析: 甲和乙的话矛盾,则必有一真一假,根据题干“只有一人说谎”可知,丙、丁二人说的都是真话,由此可推出,没有参加植树活动的学生是丁。答案选D。

  • 第12题:

    问答题
    两个好友在路上相遇。于是互相攀谈起来。甲对乙说:“我记得你有三个女儿,他们现在多大了?”乙说:“他们的乘积是36,他们的年龄恰好是今天的日期,也就是13。”“嘿,伙计,你还没告诉我你女儿的年龄呢。”“哦,是吗?我的小女儿是红头发的。”乙说。“那我知道你三个女儿多大了。”甲答道。你知道乙三个女儿的年龄吗?

    正确答案: 首先将36因式分解,可以得到1,2,3,4,6,9,12,18这几个数,经过加和得到1+1+36=38;1+2+18=21;1+3+12=16;1+4+9=141+6+6=13;2+2+9=13;2+3+6=11;3+3+4=10这几个式子,由于他们相遇的日期是13号,所以符合条件的有两个式子,1+6+6=13、2+2+9=13,答案仍然未知,但由于乙后来说他的小女儿是红头发,所以答案是1+6+6=13,因为一岁的孩子头发是红色的。乙的三个女儿的年龄分别是1,6,6。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甲男与乙男于2009年7月28日共谋入室抢劫某中学暑假留守女教师丙的财物。7月30日晚,乙在该中学校园外望风,甲翻院墙进入校园内。甲持水果刀闯入丙居住的房间后,发现房间内除有简易书桌、单人床、炊具、餐具外,没有其他贵重财物,便以水果刀相威胁,喝令丙摘下手表(价值2 100元)给自己。丙一边摘手表一边说:“我是老师,不能没有手表。你拿走其他东西都可以,只要不抢走我的手表就行。”甲立即将刀装入自己的口袋,然后对丙说:“好吧,我不抢你的手表,也不拿走其他东西,让我看看你脱光衣服的样子我就走。”丙不同意,甲又以刀相威胁,逼迫丙脱光衣服,丙一边顺手将已摘下的手表放在桌子上,一边流着泪脱完衣服。甲不顾丙的反抗强行摸了丙后对丙说:“好吧,你可以穿上衣服了。”在丙背对着甲穿衣服时,甲乘机将丙放在桌上的手表拿走。甲逃出校园后与乙碰头,乙问抢了什么东西,甲说就抢了一只手表。甲将手表交给乙出卖,乙以1 000元价格卖给他人后,甲与乙各分得500元。

    问题:请根据《刑法》规定与刑法原理,对本案进行全面分析。


    正确答案:
    (1)关于甲和乙的行为。①甲、乙构成抢劫罪共犯。因二人有抢劫的共同故意和抢劫的共同行为。甲、乙的抢劫属于人户抢劫,因为丙的房问属于其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由于乙与甲共谋入户,甲事实上实施了人户抢劫行为,所以乙虽没有人户,对乙也应适用人户抢劫的刑法定刑。综合本案主客观方面的事实,可以认定甲为主犯,乙为从犯,对于从犯乙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②甲、乙虽构成抢劫罪共犯,但二人的犯罪形态不同:甲的抢劫属于犯罪中止。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甲完全能够达到抢劫既遂,但他自动放弃了抢劫行为;由于抢劫中止行为没有造成任何损害,所以,对于甲的抢劫中止,应当免除处罚。乙的抢劫属于犯罪未遂。一方面,不能因为甲事实上取得了手表,就认定乙抢劫既遂,因为该手表并非甲抢劫既遂所得的财物;另一方面,乙并没有自动放弃自己的抢劫行为,甲的中止行为对于乙来说,属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根据《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乙,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关于甲的行为。①甲逼迫丙脱光衣服并猥亵丙的行为,成立强制猥亵妇女罪。②甲乘机拿走丙手表的行为,成立盗窃罪。因为拿走手表的行为完全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拿走手表已不属于抢劫罪中的强取财物的行为,即不属于因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压制或足以压制了被害人反抗而取得手表的情形。所以,不能将取得手表的事实评价在抢劫罪中,而应另认定为盗窃罪。
    (3)关于乙的行为。①乙的行为不成立盗窃罪。乙客观上为甲盗窃手表起到了一定作用(望风),但乙并不知道甲会盗窃财物,所以,乙与甲并不构成盗窃罪的共犯。②基于同样的理由,乙的行为也不成立强制猥亵妇女罪的共犯。③乙将手表卖与他人的行为不成立销售赃物罪。销售赃物罪是指代为销售他人犯罪所得的赃物,对于销售自己犯罪所得的赃物的行为并不成立销售赃物罪。乙虽在事实上销售了甲盗窃所得的财物,但乙是误以为该手表为与甲共谋抢劫所得的财物,并不知道手表是甲单独犯罪所得的财物,所以,乙没有代为销售他人犯罪所得赃物的故意,不成立销售赃物罪。不能认为是参与了盗窃罪的销赃行为而成立销赃罪或盗窃罪。乙的行为属于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行为误差,只能在抢劫罪的范围内
    成立主客观相统一,也只能在抢劫罪的范围内予以评价。

  • 第14题:

    甲得知乙一直在拐卖妇女,便对乙说:\"我的表弟丙没有老婆,你有合适的就告诉我一下\&q

    甲得知乙一直在拐卖妇女,便对乙说:\"我的表弟丙没有老婆,你有合适的就告诉我一下\"。不久,乙将拐骗的两名妇女带到甲家,甲与丙将其中一名妇女买下给丙做妻。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乙构成拐卖妇女罪

    B.甲构成拐卖妇女罪的共犯

    C.甲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

    D.丙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甲、乙、丙三人共做一道逻辑题,核对答案后,甲说:“我做错了。”乙说:“甲做的对。”丙说:“我做的不对。”由于都没有把握,于是去请教逻辑老师。老师看完他们的答案,又听了三人的话,对他们说:“你们三人的话与答案都只有一人的对。”可见( )

    A.甲的话对,丙的答案对

    B.甲的话对,乙的答案对

    C.乙的话对,甲的答案对

    D.丙的话对,乙的答案对


    正确答案:A
    [答案] A。解析:本题可以先应用矛盾关系解题,甲和乙的话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所以丙说的就是假的,说明丙的答案对;所以甲的答案就错了,说明甲说了真话,因此选择A。

  • 第16题:

    甲得知乙一直在拐卖妇女,便对乙说:“我的表弟丙没有老婆,你有合适的就告诉我一下。”不久,乙将拐骗的两名妇女带到甲家,甲与丙将其中一名妇女买下给丙做妻子。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构成拐卖妇女罪
    B.甲构成拐卖妇女罪的共犯
    C.甲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
    D.丙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

    答案:A,C,D
    解析:
    乙长期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完全符合拐卖妇女罪的构成要件,成立拐卖妇女罪。A选项正确。如果认为甲构成拐卖妇女罪的共犯,则甲只有是教唆犯或者帮助犯的可能。教唆犯是指教唆他人实行犯罪,即故意引起他人实行犯罪决意的人。甲向乙提出的要求是表达自己收买的意愿,乙是一个“职业”人贩子,甲的行为并非引起乙的犯罪决意,因为乙一直都存在拐卖妇女的犯罪意图,甲不能认定为拐卖妇女罪的教唆犯。帮助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辅助他人实行犯罪的人。甲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从事帮助乙拐卖妇女的行为,也不能认定为甲是拐卖妇女罪的帮助犯。综上,甲不是拐卖妇女罪的共犯。B选项说法错误。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是指不以出卖为目的,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的行为。甲、丙都实施了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的行为,均应认定为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CD选项说法正确。

  • 第17题:

    甲、乙、丙、丁四人商量周末出游。甲说:乙去,我就肯定去;乙说:丙去我就不去;丙说:无论丁去不去,我都去;丁说:甲乙中至少有一人去,我就去。以下哪项推论可能是正确的()。

    • A、乙、丙两个人去了
    • B、乙、丙两个人去了
    • C、甲、丙、丁三个人去了
    • D、四个人都去了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甲男与乙男于2010年5月25日共谋入室抢劫某单位宿舍女职工丙的财物。5月26日晚,乙在宿舍院外望风,甲翻院墙进入内。甲持匕首闯入丙居住的房间后,发现房间内没有其他贵重财物,便以匕首相威胁,令丙把手表(价值2000元)给自己。丙说:“表是我男友送的,其他东西你可以拿。”甲立即将刀装入自己的口袋说:“好吧,那我都不抢了,你把衣服脱光,我看看就走。”丙不同意,甲又以刀相威胁,逼迫丙脱光衣服,丙顺手将手表放在桌上,一边脱衣服。甲强行摸了丙的乳房后对丙说:“好吧,你可以穿衣服了。”在丙背对着甲穿衣服时,甲乘机将丙放在桌上的手表拿走。甲逃出校园后与乙碰头,乙问抢了什么东西,甲说就抢了一只手表。甲把手表交给乙出卖,乙以1000元价格卖给他人后,甲与乙各分得500元。公安机关将乙抓获,乙父申请取保候审,公安机关收取保证金500元,并由乙所在村村书记做保证人。请指出公安机关为乙办理取保候审存在何种错误?


    正确答案: 公安机关为乙办理取保候审程序错误,缴纳保证金、提供保证人只能任选其一。另保证金的起点数额为一千元。

  • 第19题:

    甲男与乙男于2010年5月25日共谋入室抢劫某单位宿舍女职工丙的财物。5月26日晚,乙在宿舍院外望风,甲翻院墙进入内。甲持匕首闯入丙居住的房间后,发现房间内没有其他贵重财物,便以匕首相威胁,令丙把手表(价值2000元)给自己。丙说:“表是我男友送的,其他东西你可以拿。”甲立即将刀装入自己的口袋说:“好吧,那我都不抢了,你把衣服脱光,我看看就走。”丙不同意,甲又以刀相威胁,逼迫丙脱光衣服,丙顺手将手表放在桌上,一边脱衣服。甲强行摸了丙的乳房后对丙说:“好吧,你可以穿衣服了。”在丙背对着甲穿衣服时,甲乘机将丙放在桌上的手表拿走。甲逃出校园后与乙碰头,乙问抢了什么东西,甲说就抢了一只手表。甲把手表交给乙出卖,乙以1000元价格卖给他人后,甲与乙各分得500元。公安机关将乙抓获,乙父申请取保候审,公安机关收取保证金500元,并由乙所在村村书记做保证人。甲、乙的行为还分别构成哪些犯罪?为什么?


    正确答案: (1)、甲逼迫丙脱光衣服并猥亵丙的行为,成立强制猥亵妇女罪。
    (2)、甲乘机拿走丙手表的行为,成立盗窃罪。拿走手表已不属于抢劫罪中的强取财物的行为,即不属于因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压制或足以压制了被害人反抗而取得手表的情形。所以,不能将取得手表的事实评价在抢劫罪中,而应另认定为盗窃罪。
    (3)、乙的行为不成立盗窃罪。乙客观上为甲盗窃手表起到了一定作用(望风),但乙并不明知甲会盗窃财物,所以,乙并不与甲构成盗窃罪的共犯。
    (4)、基于同样的理由,乙的行为也不成立强制猥亵妇女罪的共犯。

  • 第20题:

    下列行为中,如数额较大,构成诈骗罪的有()。

    • A、甲在某商场看中一套西服,便向售货员乙提出试穿。试穿时,甲趁乙与其他顾客说话之机将西服穿走
    • B、甲假装在商场购买西服,售货员乙让其试穿西服,甲穿上西服后,对乙说:“我买西服需征得妻子的同意,我将身份证押在这里,如果妻子同意,我明天来交钱;如果妻子不同意,我明天还回西服。”乙同意甲将西服穿回家,但甲使用的是假身份证,次日根本没有送钱或还西服给乙
    • C、洗衣店经理甲发现丙家的走廊上晒着西服,便欺骗本店临时工乙说:“丙要洗西服,但没有时间送来,你到丙家去将走廊上晒的西服取来。”乙信以为真,取来西服交给甲,甲将西服据为己有
    • D、洗衣店经理甲发现丙家的走廊上晒着西服,便敲开丙家的门,欺骗丙家小保姆乙说:“我是洗衣店经理,你家主人丙打电话给我们说要洗西服,但没有时间送来,麻烦你将走廊上晒的西服取来给我。”乙信以为真,取来西服交给甲,甲将西服据为己有

    正确答案:B,D

  • 第21题:

    18岁的甲带着5岁的乙出去玩,路过丙家门口,甲指着丙家门口拴着的大狼狗对乙说:"你拿个棍子去打它,它以后就不敢咬你了。"乙于是拿着棍子去打,结果狗将绳子挣断把乙咬伤,对此,()承担民事责任。

    • A、甲
    • B、乙
    • C、丙
    • D、甲丙共同

    正确答案:A

  • 第22题:

    问答题
    被告人甲在赶集的路上遇到其侄儿乙。乙对甲平日积怨颇深,今日见到甲便责问说:"你今天讲我什么?"甲说:"我哪里讲了什么?"乙又说:"我今天要打死你。"随即抓住甲拳打脚踢,甲便往回跑,乙一路追打,且顺手拿起卖肉摊上的一把屠刀追杀甲,乙将屠刀向甲掷去,没有击中,落在甲身后,甲返身捡起,见乙又追赶过来,就说:"你真的要过来?"话音未落,乙即迎面扑来夺刀,双方争夺中,屠刀劈中乙左颈,顿时大量出血并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构成何罪?如果不构成犯罪,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实行防卫,造成不法侵害人损害的,不是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本案中,甲的行为就符合这一特征。甲在被乙殴打追杀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防卫地位。乙说"要打死你"并一路追杀,拿起屠刀追杀且向甲掷去,欲置甲于死地。甲捡起屠刀并警告乙时,乙扑上前夺刀,使甲处在如刀被夺去自己就会被杀死的状态。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甲举刀杀死乙,是为了使自己的人身权利免受不法侵害,对乙实施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侵害行为进行的必要防卫,与乙所实施的侵害行为是相适应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因此,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甲、乙、丙、丁四人商量周末出游。甲说:乙去,我就肯定去;乙说:丙去我就不去;丙说:无论丁去不去,我都去;丁说:甲乙中至少有一人去,我就去。以下哪项推论可能是正确的(  )。
    A

    乙、丙两个人去了

    B

    甲一个人去了

    C

    甲、丙、丁三个人去了

    D

    四个人都去了


    正确答案: A
    解析:
    题干翻译为:①乙→甲;②丙→﹁乙;③丙;④甲或乙→丁。A项,根据条件②③,丙去乙一定不会去,与题干矛盾。B项,甲去了,根据条件④,甲或乙为真,一定可以推出丁去,与题干矛盾。C项,甲去了,根据④,丁也去;丙去,根据条件②,乙就不去,符合题干表达。D项,丙去,根据条件②,乙一定不去,且不可能四个人都去。

  • 第24题:

    单选题
    关于拐卖妇女、儿童罪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正确?(  )
    A

    甲将自己的儿子卖与乙,但是乙未支付价款,后甲也并未向乙索要,因为甲并没有获利,故甲不构成拐卖儿童罪

    B

    甲与乙合谋,对丙说,乙是甲拐卖的妇女,5万就可出售,后丙花了5万将乙买回,没过几天甲与乙一起逃走。甲构成拐卖妇女罪

    C

    甲拐卖妇女,在拐卖过程中有一妇女反抗激烈,甲十分生气便将其打死,甲构成拐卖妇女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D

    甲拐卖妇女,在拐卖过程中又对妇女进行了猥亵,甲构成拐卖妇女罪,加重处罚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项,拐卖妇女、儿童罪必须以出卖为目的,但是并不要求行为人因此获利,甲将自己儿子卖与己,甲有出卖的目的,虽然最后甲并未获利,但是已构成拐卖儿童罪。
    B项,甲并没有拐卖妇女,也没有出卖的目的,而是借此来骗取丙的金钱,故甲与乙构成诈骗罪
    C项,甲首先有拐卖妇女的目的和行为,故构成拐卖妇女罪,后对妇女实行了故意杀害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D项,在拐卖妇女的过程中猥亵妇女的不属于拐卖妇女罪的加重情节,故应数罪并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