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关于缓刑的适用,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再犯罪的,应当数罪并罚,且不得再次宣告缓刑B.对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同时禁止其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C.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首要分子,不得适用缓刑D.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

题目

关于缓刑的适用,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再犯罪的,应当数罪并罚,且不得再次宣告缓刑

B.对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同时禁止其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C.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首要分子,不得适用缓刑

D.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暂无
更多“关于缓刑的适用,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再犯罪的,应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缓刑的适用,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1年)

    A.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再犯罪的,应当数罪并罚,且不得再次宣告缓刑
    B.对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同时禁止其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C.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首要分子,不得适用缓刑
    D.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缓刑的适用。 A项,《刑法》第72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的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所以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再犯罪的(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犯罪),都违背了“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要求,不得再适用缓刑。故A项正确。
    B项,《刑法》第72条第2款规定:“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故B项正确。
    C项,《刑法》第74条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黑社会性质组织属于典型的犯罪集团,对其首要分子不得宣告缓刑。故C项正确。
    D项,《刑法》第76条规定:“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此可知,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由专门的社区矫正机关来执行,并不是由公安机关进行考察。故D项错误。

  • 第2题:

    关于缓刑,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发生法定撤销缓刑的事由,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执行完毕
    B: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均可以从事特定活动
    C:对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D:撤销缓刑的事由包括在缓刑考验期内过失犯罪,有违反缓刑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行为,或者缓刑考验期满发现罪犯有未经处罚的判决宣告前的罪行

    答案:A,B,D
    解析:
    【考点】缓刑制度。详解:根据《刑法》第76条规定,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刑法》第77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故A项错误。根据《刑法》第72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18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75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1)犯罪情节较轻;(2)有悔罪表现;(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故B项错误。根据《刑法》第74条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故C选项正确。缓刑的撤销,是指由于犯罪人在缓刑考验期内,没有遵守法定条件,而将原判决宣告的缓刑予以撤销,使犯罪人执行原判刑罚。缓刑的撤销包括两种情况:(1)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判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2)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故D项错误。

  • 第3题:

    关于缓刑,下列哪种情形是错误的?

    A.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再次犯罪的,不得再宣告缓刑

    B.对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同时禁止其从事特定的活动

    C.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首要分子,不得适用缓刑

    D.被宣告的缓刑,由公安机关组织实施


    D 【考点】缓刑的适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刑法修正案(八)》对缓刑的适用修改的内容。选项A是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内容。《刑法》第77条第l款仅规定“应当撤销缓刑,数罪并罚”。从立法本意来看,既然撤销缓刑,当然表示执行实刑。那么即使数罪并罚的结果低予3年有期徒刑,也不应该再次宣告缓刑,因为这会使撤销缓刑变得没有意义。更重要的是,根据《刑法》第77条第2款的规定,只要违反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即使不构成新的犯罪,也要被“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那么,举轻以明重,又犯新罪、被发现漏罪的,当然不应该被再次宣告缓刑。选项A还涉及体系解释。体系解释是指将被解释的法律条文放在整部法律中乃至整个法律体系中,联系此法条与其他法条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法律。体系解释能够维护刑法条文内部以及与刑法以外法律的协调,保证解释结论的妥当性和刑法正义的实现。选项A就是一种体系解释,它是考虑了《刑法》第77条第l款和第2款的协调后做出的解释。选项B是《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的内容。由于被判处缓刑的人不需要实际服刑,所以他们有可能继续实行原来的犯罪行为。也有可能去伤害本案的证人等。所以,《刑法修正案(八):》特别增加了这一规定。这一规定对督促犯罪分子改过自新和防止犯罪分子伤害他人是有实际作用的。例如:因为犯赌博罪而被判处缓刑的人就可能会被法院判处“不得在缓刑考验期间参与赌博、进入赌场”,这对防止其再次犯赌博罪显然很有帮助。选项C也是《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的内容。原来的刑法仅规定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但是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罪行一般都很严重,对他们适用缓刑,会导致罚不当罪,影响法律的公正,会使人民不相信法律。而且,他们的再犯可能性很大,并不符合缓刑的实质条件。所以,《刑法修正案(八)》增加规定“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选项D是《刑法修正案(八)》删除的内容。原来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现在则要求被判处缓刑的人接受社区矫正,对其的考察也相应由社区矫正机构进行。【陷阱点拨】请考生注意选项A。以前的观点认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再犯罪的,如果数罪并罚的结果符合缓刑的适用条件的,可以再次宣告缓刑。现在则认为不能再次宣告缓刑。现在的观点更为合理。

  • 第4题:

    关于缓刑的适用,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再犯罪的,应当数罪并罚,且不得再次宣告缓刑
    B.对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同时禁止其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C.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首要分子,不得适用缓刑
    D.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缓刑的适用。 A项,《刑法》第72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的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所以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再犯罪的(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犯罪),都违背了“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要求,不得再适用缓刑。故A项正确。
    B项,《刑法》第72条第2款规定:“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故B项正确。
    C项,《刑法》第74条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黑社会性质组织属于典型的犯罪集团,对其首要分子不得宣告缓刑。故C项正确。
    D项,《刑法》第76条规定:“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此可知,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由专门的社区矫正机关来执行,并不是由公安机关进行考察。故D项错误。

  • 第5题:

    关于缓刑的适用,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再犯罪的,应当数罪并罚,且不得再次宣告缓刑
    B:对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同时禁止其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C: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首要分子,不得适用缓刑
    D: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

    答案:D
    解析:
    【考点】缓刑【详解】对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人,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将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的处刑罚,依照《刑法》第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因此,A选项前半部分的说法是正确的。《刑法》第72条规定,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如果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可以宣告缓刑。在缓刑期间再犯罪的,说明其并没有真诚的悔罪且具有再次危害社会的可能性,主观恶性较大,不得再次宣告缓刑。A选项的后半句也是正确的,因此A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经《刑法修正案(八)》修正后的《刑法》第72条第2款规定:“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因此B选项是正确的。根据《刑法修正案(八)》修正后的《刑法》第74条的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因此C选项是正确的。2011年2月25日的《刑法修正案(八)》将《刑法》第76条修改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法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因此,D选项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