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一次考试的失利让李东很沮丧,回家时遇到邻居张阿姨并得到她的安慰鼓励,使得他振作起来。因此,我们 ”相关问题
  • 第1题:

    张某投保家庭财产综合险,他与邻居李某共同拥有一个拖拉机,在一次出借过程中,拖拉机被盗,则保险公司( )赔偿张某的损失。


    参考答案:B

  • 第2题:

    小李为单位的表彰大会准备材料,连夜加班,但表彰名单出现了错误,上级领导因此批评了他。小李非常沮丧,你作为小李的直属领导如何安慰他?请现场模拟。


    答案:
    解析:
    小李: 因为表彰名单出错你受到领导批评的事,我已经听说了。值得肯定的是,你在这次准备资料的过程中确实付出了辛苦,我听其他同事说,你为了赶资料连夜加班,这种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很值得我们肯定,尽管如此,工作出现这样的失误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你想想,表彰名单出现错误会让表彰大会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也会让我们本来应该受到表彰但是没有被表彰的同事感到委屈,或者也难免会让这些同事感到这是对他们的不重视。 领导批评你,也是为了让你从这件事上认识错误,反省错误,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和认真的态度,避免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其实,领导和我也经常谈起你,一直对你热心工作、积极进取、关心同事的精神以及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非常肯定。希望你能以此事为教训和契机,积极面对,勇敢承担责任,今后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完善自己,不断成长、进步。 发生这样的事情,作为你的直属领导,没有及时对表彰材料进行检查,我也有责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会更多地帮助你,我们齐心协力把工作做好,让领导肯定,让群众满意。 好了,小李,希望你能调整好心情,好好工作,我相信以你的能力是能够把每一件事都做好的。

  • 第3题:

    在客户演示的过程中,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 A、代替客户进行操作演示
    • B、鼓励客户自己尝试
    • C、赞扬客户操作得不错
    • D、在顾客犯错时进行安慰,告诉他很多人第一次操作时都会这样,鼓励他继续尝试

    正确答案:A

  • 第4题:

    下列不属于可以调解的治安案件的是()。

    • A、张三与邻居李四因门口排水引起的打架斗殴,情节较轻
    • B、容某家饲养的宠物狗晚上经常狂吠,干扰邻居李某的正常生活
    • C、黄某偷开邻居范某家的小轿车
    • D、李某回家时发现邻居张某家的门未锁,偷偷溜进去,盗窃100元现金

    正确答案:D

  • 第5题:

    在有关邻居关系的故事中,某教师让儿童对邻居王阿姨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问:"王阿姨心里怎么想的?有什么感觉?"该教师运用了移情法中的( )训练技术。

    • A、认知提示 
    • B、情绪追忆 
    • C、巩固深化 
    • D、情境表演

    正确答案:A

  • 第6题:

    李同学是一名初二的学生,性格开朗,爱好看报纸、玩电脑、打篮球,很喜欢数学,成绩也很优秀。一次偶然,外语考试没考好,他很自责,老师认为该同学没认真准备考试,作为反面教材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了他。由于成绩、名次的大幅度后退,回家后家长的责骂也让李同学觉得压力很大,他希望下周的数学考试可以得到好成绩,重新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认可。但是在这样的压力下数学也发挥失常考砸了,其他的科目也接二连三地没考好。面对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李同学觉得自己很失败,觉得自己各方面都很差,进而对自己丧失了信心,也变得不爱和同学交流了。针对此案例中李同学的情况,请用归因理论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李同学的这种情况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他自身的原因。他将自己的失败进行了错误归因,认为是自己能力的问题,是自己不能控制的结果,对学习也丧失了信心。第二,外部原因。学校.家庭在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考试、分数等外部手段,不仅给学生带来巨大压力,而且严重忽视学生内在动机培养调动。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探讨,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他又把人的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面对案例中李同学丧失信心,不再和同学交流的情况,学校、家长应及时采取激励等措施消除其自身的无力感,引导李同学进行正确归因、积极归因,如自己不够认真、不够努力等可控性因素,使其相信自己能力,增强自信心。

  • 第7题:

    单选题
    刚才跟我说话的那位是我的邻居,也姓米。今天在这儿遇到他,才知道他也在附近上班。★他的邻居:
    A

    很年轻

    B

    姓和他相同

    C

    今天是第一天上班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判断题
    一次考试的失利让李东很沮丧,回家时遇到邻居张阿姨并得到她的安慰鼓励,使得他振作起来。因此,我们可以称张阿姨为李东的“教育者”。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田芳去哪儿了(一)田芳去哪了?(张东打电话找田芳……)张东:喂!是田芳吗?田芳妈:田芳不在。是东东吧。张东:阿姨,您好!田芳去哪了?田芳妈:她四点多就去同学家了。她中学的同学要出国,她去看看她。张东:什么时候能回来?田芳妈:她没说,你过一会儿再来电话吧。张东:好的。(张东又来电话了)张东:阿姨,田芳回来了没有?田芳妈:还没有呢。(二)他又来电话了田芳:妈妈,张东给我来电话了没有?妈妈:来了,你不在,我让他一会儿再来。(电话铃响了)妈妈:快!他又来电话了,你去接吧。(田芳接电话)田芳:我是田芳。张东:下午你呼我了吧?田芳:呼了,你下午做什么了?怎么没给我回电话?张东:对不起,我去踢足球了。你呼我的时候,我可能正在操场踢球呢。今天下午我们跟政法大学代表队比赛。田芳:你们队又输了吧?张东:没有。这次我们赢了。田芳:祝贺你们!张东:谢谢!哎,你呼我有什么事吗?田芳:我想问问你,你不是要上托福班吗?报名了没有?张东:报了。田芳:什么时候开始上课?张东:下星期六。田芳:每星期六你不是都要去学开车吗?张东:我已经毕业了。田芳:是吗?通过考试了?张东:通过了。你是不是也想考托福?田芳:对。我想明天去报名,你陪我一起去,好吗?张东:好。

    正确答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语气助词“了”(1)及其疑问.否定形式的意义和用法。
    (二)副词“再”和“又”的意义和用法。
    (三)本课生词和课文内容,并能对打电话的功能项进行独立表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语气助词“了”(1)的意义和用法。
    (二)副词“再”和“又”。
    三、教学课时分工(4课时,两次完成)
    (一)第1~2课时:
    1.生词
    2.语气助词“了”(1)
    3.课文(一)
    (二)第3~4课时:
    1.副词“又”和“再”
    2.课文(二)
    3.课堂表演
    四、教学步骤
    (一)第2课时
    1.导入(5分钟左右)
    依照具体情况向学生提问。如:周末你们去哪儿了?昨天晚上你们去哪儿了?做什么了?等等。用带“了”的正确形式重复学生的回答,并请全班同学集体重复一遍。最后引入课文:“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三十一课”,请学生读课文标题。
    2.生词(要求预习)(15~20分钟)
    (1)出示生词卡片(一面汉字一面拼音)
    集体认读生词,汉字有问题看拼音;领读;学生个别认读,纠音。
    (2)重点生词听写(请同学到黑板上写)
    踢 接 输 赢 祝贺 已经 考试 考 陪
    (3)生词讲练:教师给出情境,尽量引导学生说出句子。
    喂:打电话时的开头语
    踢:踢球,踢足球
    接:接电话
    输:比赛输了,北京队输了(一般不说“输了比赛”)
    赢:我们赢了。
    祝贺:祝贺你!
    已经:30课我们已经学了。他已经写完作业了。我已经毕业了。
    考试:通过考试。你考试考得怎么样?
    考:考大学,考听力,考汉语
    陪:我陪你去。我陪朋友去商店。
    (4)读生词及其扩展形式,在集体快速认读一遍生词卡
    3.课文
    课文(一)的内容(10~15分钟)
    学生不看书,由教师叙述课文中的对话,学生听。(2遍)
    (1)回答下列问题
    这是谁给谁打的电话﹖
    田芳在家吗?
    谁接的电话?
    田芳下午去哪儿了?(请学生们互相提问这一问题,并回答)(板书问题和回答)
    她去做什么?(同上)
    他什么时候回来?(同上)
    过了一会儿,张东又打电话了吗?
    田芳回来了没有?(请学生互相提问这一问题,并回答)(板书问题和回答)
    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话回答,目的是熟悉课文内容,扫清阅读障碍。
    (2)语法讲练(20分钟左右)
    第一,板书:
    A:田芳下午去哪儿?
    她去同学家。
    B:田芳下午去哪儿了?
    她四点就去同学家了。
    请学生比较A组句子与B组句子(划横线部分)的不同点。
    a.句尾的“了”表示以前的时间。
    b.表示动作或事情已经发生或完成。
    c.句尾有“了”的句子,说明已经说完了一个意思,后边要开始说别的内容。
    第二,练习一:教师出示卡片并提问,学生用卡片上的词语回答问题,后两组由学生互相提问和回答。
    昨天你看球赛了吗?(去商店)(回家)(给他打电话)
    你下午去哪儿了?(书店)(体育馆)(田芳家)
    下午你做什么了?(去买磁带)(学太极拳)(吃饭)
    否定形式用“没有”,但是不加“了”。
    练习二:请学生给出肯定和否定的回答
    你报名了吗?(买晚报)(预习生词)(复习语法)
    句尾有“了”的句子,正反疑问句是“……了没有?”
    练习三:请学生把前面练习中的问题变成正反疑问句,并回答。
    田芳回来了没有?
    还没有呢。
    有时候否定用“还没……呢”,表示要做的事现在还没做。
    练习四:请学生用“还没……呢”回答前一个练习的问题。
    补充问题:
    你们来北京以后去香山了没有?
    你们参加HSK考试了吗?
    第三,读课文(5~7分钟)
    教师领读,个别学生分角色读,适当纠音。
    第四,解决学生疑难问题
    第五,复述课文(15~20分钟)
    给出课文提示词(小黑板),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分句→整个句子;先引导学生说→教师带领学生说→学生个别说);学生从头到尾集体复述一遍;个别学生分角色复述;背诵;撤掉提示词,先让学生集体复述,然后个别同学分角色对话。
    4.作业
    (1)读课文(一),准备3~4课时表演
    (2)预习课文(二)
    (3)抄写课文(一遍),下节课听写
    (4)书后练习
    (二)第3~4课时
    1.复习(10~15分钟)
    听写课文的句子(请一位同学到前面写);读课文;集体读听写的句子;个别学生分角色读课文;请两位同学到前边表演课文(一)
    2.课文(二)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看图一边听。(15分钟)
    (1)回答下列问题:
    田芳回来以后,妈妈说什么了?(板书“我让他一会儿再来。”)
    张东又给她来电话了没有?(请学生互相提问并回答,板书“张东又来电话了。”)
    田芳给张东打电话了没有?(同上)
    张东给田芳回电话了吗?(请学生互相提问并回答)为什么?
    足球比赛谁赢了?
    张东上托福班,报名了没有?田芳知道吗?为什么?(板书“不是……吗?”)
    张东每星期六做什么?田芳知道吗?为什么?
    田芳明天想做什么?
    3.语法讲练(15~20分钟)
    (1)不是……吗?不需要回答,是强调说话人已经知道了。
    (2)“再”和“又”
    请学生看板书,教师引导他们说出“再”常常用于没发生的事;“又”常常用于已经发生的事(应该指出,“再”也可以用于过去式,关键在于事情发生了没有)。
    练习:用课本第9页的练习,教师给出情景,学生说句子。学生看课本,集体重复一遍刚才的句子。
    4.读课文(5~7分钟)
    5.课文复述(20分钟)
    具体过程同1.2课时。由于课文(二)较长,复述时可以分段进行。
    6.课堂讨论(10~15分钟)
    请学生三人一组,分角色练习课文的对话,然后请1~2组同学到前面表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王某上班期间,其8岁的儿子玩耍时摔伤,邻居张阿姨主动带王某的儿子到医院包扎,花去300元。张阿姨有权要求王某偿付300元的包扎费用。()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无因管理之债是法定之债的一种,在这类债中,无因管理人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其为管理本人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

  • 第11题:

    单选题
    训练鲸鱼的故事告诉我们:
    A

    勤学苦练才能成功

    B

    鲸鱼很聪明

    C

    鼓励是成功的奥秘

    D

    鲸鱼很容易沮丧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李同学是一名初二的学生,性格开朗,爱好看报纸、玩电脑、打篮球,很喜欢数学,成绩也很优秀。一次偶然,外语考试没考好,他很自责,老师认为该同学没认真准备考试,作为反面教材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了他。由于成绩、名次的大幅度后退,回家后家长的责骂也让李同学觉得压力很大,他希望下周的数学考试可以得到好成绩,重新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认可。但是在这样的压力下数学也发挥失常考砸了,其他的科目也接二连三地没考好。面对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李同学觉得自己很失败,觉得自己各方面都很差,进而对自己丧失了信心,也变得不爱和同学交流了。针对此案例中李同学的情况,请用归因理论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李同学的这种情况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他自身的原因。他将自己的失败进行了错误归因,认为是自己能力的问题,是自己不能控制的结果,对学习也丧失了信心。第二,外部原因。学校.家庭在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考试、分数等外部手段,不仅给学生带来巨大压力,而且严重忽视学生内在动机培养调动。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探讨,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他又把人的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面对案例中李同学丧失信心,不再和同学交流的情况,学校、家长应及时采取激励等措施消除其自身的无力感,引导李同学进行正确归因、积极归因,如自己不够认真、不够努力等可控性因素,使其相信自己能力,增强自信心。
    解析: 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 第13题:

    小明平时学习挺好,但是一到考试发挥就很不理想,他很沮丧,如果你是他的班主任老师,你该如何去帮助他?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提示:

    (1)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指导其正确的面对挫折:一切分析原因,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在共同分析问题作出假设时,利用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3)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表现教师的期待和信任。

  • 第14题:

    某村村民张某在盖房时将邻居李某摆在门口的一根木材取走作为房屋的横梁,李某回家时以为该木材被偷,至张某将房盖好后方知木材是被其拿走。李某请求张某归还木材,张某一直未予理睬。一年后张某的房屋坍塌,李某乘张某不在,将落下的横梁拿回家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张某对该横梁享有所有权
    B:李某对该横梁享有所有权
    C:张某的行为构成对李某的侵权
    D:李某的行为构成对张某的侵权

    答案:A,C,D
    解析:
    附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所有人的物结合在一起而不能分离,若分离会毁损该物或者花费较大的情形,是添附的一种。本题是动产和不动产的附和,其法律效果是导致不动产所有权人取得该附和物的所有权。故张某将李某的木材和其房屋附合后即取得对木材的所有权,这种所有权的归属效果不因后来动产和不动产的分离而发生变化。因此,A项正确、B项错误。依《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张某未经李某的同意将其木材附合入自己的房屋,其行为构成侵权,应承担赔偿责任。在木材因附合而成为张某所有的横梁后,李某未经张某同意将其拿回家中,同样构成侵权。因此,C、D两项正确。

  • 第15题:

    李某将同学张某的小说擅自发表在网络上,张某因此成名,李某的行为()。

    • A、不影响张某在出版社出版该小说,因此合法
    • B、侵犯了张某的著作权
    • C、并未给张某造成直接财产损失,因此不违法
    • D、扩大了张某的知名度,应该鼓励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极限时刻”是指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艰难坎坷——考试失利、失恋、失业、疾病、失去亲人等等。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一次考试的失利让李东很沮丧,回家时遇到邻居张阿姨并得到她的安慰鼓励,使得他振作起来。因此,我们可以称张阿姨为李东的“教育者”。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 要求:1、教学步骤要清晰;2、找出应教授的词语和语法点若干,并对其中的一个词语和一个语法点进行重点分析处理。 田芳去哪儿了? (一)田芳去哪了? (张东打电话找田芳……) 张东:喂!是田芳吗? 田芳妈:田芳不在。是东东吧。 张东:阿姨,您好!田芳去哪了? 田芳妈:她四点多就去同学家了。她中学的同学要出国,她去看看她。 张东:什么时候能回来? 田芳妈:她没说,你过一会儿再来电话吧。 张东:好的。 (张东又来电话了) 张东:阿姨,田芳回来了没有? 田芳妈:还没有呢。 (二)他又来电话了 田芳:妈妈,张东给我来电话了没有? 妈妈:来了,你不在,我让他一会儿再来。 (电话铃响了) 妈妈:快!他又来电话了,你去接吧。 (田芳接电话) 田芳:我是田芳。 张东:下午你呼我了吧? 田芳:呼了,你下午做什么了?怎么没给我回电话? 张东:对不起,我去踢足球了。你呼我的时候,我可能正在操场踢球呢。今天下午我们跟政法大学代表队比赛。 田芳:你们队又输了吧? 张东:没有。这次我们赢了。 田芳:祝贺你们! 张东:谢谢!哎,你呼我有什么事吗? 田芳:我想问问你,你不是要上托福班吗?报名了没有? 张东:报了。 田芳:什么时候开始上课? 张东:下星期六。 田芳:每星期六你不是都要去学开车吗? 张东:我已经毕业了。 田芳:是吗?通过考试了? 张东:通过了。你是不是也想考托福? 田芳:对。我想明天去报名,你陪我一起去,好吗? 张东:好。


    正确答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语气助词“了”及其疑问、否定形式的意义和用法。
    2、副词“再”和“又”的意义和用法。
    3、本课生词和课文内容,并能对打电话的功能项进行独立表达。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语气助词“了”的意义和用法。
    2、副词“再”和“又”。
    教学步骤与课时分工:4课时,两次完成。
    第1、2课时:
    (1)生词
    (2)语气助词“了”
    (3)课文(一)
    第3、4课时:
    (1)副词“又”和“再”
    (2)课文(二)
    (3)课堂表演
    教学过程:
    第1、2课时
    一、导入(5分钟左右)
    依照具体情况向学生提问。如:周末你们去哪儿了?昨天晚上你们去哪儿了?做什么了?等等。用带“了”的正确形式重复学生的回答,并请全班同学集体重复一遍。最后引入课文:“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三十一课”,请学生读课文标题。
    二、生词(要求预习)(15-20分钟)
    1、出示生词卡片(一面汉字一面拼音)
    集体认读生词,汉字有问题看拼音;领读;学生个别认读,纠音
    2、重点生词听写(请同学到黑板上写)
    踢接输赢祝贺已经考试考陪
    却是不及物动词,要说成“我跟他见了面”。
    3、生词讲练:教师给出情境,尽量引导学生说出句子。
    喂:打电话时的开头语
    踢:踢球,踢足球
    接:接电话
    输:比赛输了,北京队输了(一般不说“输了比赛”)
    赢:我们赢了。
    祝贺:祝贺你!
    已经:30课我们已经学了。他已经写完作业了。我已经毕业了。
    考试,考:通过考试,考大学,考听力,考汉语……你考试考得怎么样?
    陪:我陪你去。我陪朋友去商店。
    4、读生词及其扩展形式,在集体快速认读一遍生词卡
    三、课文(一)
    课文(一)的内容(10-15分钟)
    学生不看书,由教师叙述课文中的对话,学生听。(2遍)
    1、回答下列问题
    这是谁给谁打的电话﹖
    田芳在家吗?
    谁接的电话?
    田芳下午去哪儿了?(请学生们互相提问这一问题,并回答)(板书问题和回答)
    她去做什么?(同上)
    他什么时候回来?(同上)
    过了一会儿,张东又打电话了吗?
    田芳回来了没有?(请学生互相提问这一问题,并回答)(板书问题和回答)
    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话回答,目的是熟悉课文内容,扫清阅读障碍。
    2、语法讲练(20分钟左右)
    板书:A:田芳下午去哪儿?
    她去同学家。
    B:田芳下午去哪儿了?
    她四点就去同学家了。
    请学生比较A组句子与B组句子(划横线部分)的不同点。
    1)句尾的“了”表示以前的时间。
    2)表示动作或事情已经发生或完成。
    3)句尾有“了”的句子,说明已经说完了一个意思,后边要开始说别的内容。
    练习:教师出示卡片并提问,学生用卡片上的词语回答问题,后两组由学生互相提问和回答。
    昨天你看球赛了吗?(去商店)(回家)(给他打电话)
    你下午去哪儿了?(书店)(体育馆)(田芳家)
    下午你做什么了?(去买磁带)(学太极拳)(吃饭)
    否定形式用“没有”,但是不加“了”。
    练习:请学生给出肯定和否定的回答
    你报名了吗?(买晚报)(预习生词)(复习语法)
    句尾有“了”的句子,正反疑问句是“……了没有?”
    练习:请学生把前面练习中的问题变成正反疑问句,并回答。
    田芳回来了没有?
    还没有呢。
    有时候否定用“还没……呢”,表示要做的事现在还没做。
    练习:请学生用“还没……呢”回答前一个练习的问题。
    补充问题:
    你们来北京以后去香山了没有?
    你们参加HSK考试了吗?
    3、读课文(5-7分钟)
    教师领读,个别学生分角色读,适当纠音。
    4、解决学生疑难问题
    5、复述课文(15-20分钟)
    给出课文提示词(小黑板),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分句→整个句子;先引导学生说→教师带领学生说→学生个别说);学生从头到尾集体复述一遍;个别学生分角色复述;背诵;撤掉提示词,先让学生集体复述,然后个别同学分角色对话。
    四、作业
    1、读课文(一),准备3、4课时表演
    2、预习课文(二)
    3、抄写课文(一遍),下节课听写
    4、书后练习
    第3、4课时
    一、复习(10-15分钟)
    听写课文的句子(请一位同学到前面写);读课文;集体读听写的句子;个别学生分角色读课文;请两位同学到前边表演课文(一)
    二、课文(二)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看图一边听。(15分钟)
    1、回答下列问题:
    田芳回来以后,妈妈说什么了?(板书“我让他一会儿再来。”)
    张东又给她来电话了没有?(请学生互相提问并回答,板书“张东又来电话了。”)
    田芳给张东打电话了没有?(同上)
    张东给田芳回电话了吗?(请学生互相提问并回答)为什么?
    足球比赛谁赢了?
    张东上托福班,报名了没有?田芳知道吗?为什么?(板书“不是……吗?”)
    张东每星期六做什么?田芳知道吗?为什么?
    田芳明天想做什么?
    2、语法讲练(15-20分钟)
    (1)不是……吗?不需要回答,是强调说话人已经知道了。
    (2)“再”和“又”
    请学生看板书,教师引导他们说出“再”常常用于没发生的事;“又”常常用于已经发生的事(应该指出,“再”也可以用于过去式,关键在于事情发生了没有)。
    练习:用课本第9页的练习,教师给出情景,学生说句子。学生看课本,集体重复一遍刚才的句子。
    3、读课文(5-7分钟)
    4、课文复述(20分钟)
    具体过程同1、2课时。由于课文(二)较长,复述时可以分段进行。
    三、课堂讨论(10-15分钟)
    请学生三人一组,分角色练习课文的对话,然后请1-2组同学到前面表演。
    四、作业
    预习第三十二课生词和课文。

  • 第19题:

    单选题
    男孩儿让保罗把车开到家门前是想:(  )
    A

    让保罗送他回家

    B

    告诉邻居他买了新车

    C

    告诉弟弟以后会送他车

    D

    让大家知道他坐了新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张阿姨真是一个好邻居!我和丈夫下班都晚,她一直帮我们照顾孩子,有时候还让孩子在她家吃晚饭。这次旅游,我和丈夫打算请她和我们一起去。★张阿姨:
    A

    给我们做晚饭

    B

    和我们去旅游

    C

    很热情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张阿姨要去商店给小兰买衣服。问:张阿姨现在要干什么?
    A

    找小兰

    B

    送衣服

    C

    回家去

    D

    去商店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在客户演示的过程中,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A

    代替客户进行操作演示

    B

    鼓励客户自己尝试

    C

    赞扬客户操作得不错

    D

    在顾客犯错时进行安慰,告诉他很多人第一次操作时都会这样,鼓励他继续尝试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说明:根据下面的课文设计一份综合课教案,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环节和训练重点。田芳去哪儿了  (一)田芳去哪了?  (张东打电话找田芳……)  张东:喂!是田芳吗?  田芳妈:田芳不在。是东东吧。  张东:阿姨,您好!田芳去哪了?  田芳妈:她四点多就去同学家了。她中学的同学要出国,她去看看她。  张东:什么时候能回来?  田芳妈:她没说,你过一会儿再来电话吧。  张东:好的。  (张东又来电话了)  张东:阿姨,田芳回来了没有?  田芳妈:还没有呢。  (二)他又来电话了  田芳:妈妈,张东给我来电话了没有?  妈妈:来了,你不在,我让他一会儿再来。  (电话铃响了)  妈妈:快!他又来电话了,你去接吧。  (田芳接电话)  田芳:我是田芳。  张东:下午你呼我了吧?  田芳:呼了,你下午做什么了?怎么没给我回电话?  张东:对不起,我去踢足球了。你呼我的时候,我可能正在操场踢球呢。今天下午我们跟政法大学代表队比赛。  田芳:你们队又输了吧?  张东:没有。这次我们赢了。  田芳:祝贺你们!  张东:谢谢!哎,你呼我有什么事吗?  田芳:我想问问你,你不是要上托福班吗?报名了没有?  张东:报了。  田芳:什么时候开始上课?  张东:下星期六。  田芳:每星期六你不是都要去学开车吗?  张东:我已经毕业了。  田芳:是吗?通过考试了?  张东:通过了。你是不是也想考托福?  田芳:对。我想明天去报名,你陪我一起去,好吗?  张东:好。

    正确答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语气助词“了”(1)及其疑问.否定形式的意义和用法。
    (二)副词“再”和“又”的意义和用法。
    (三)本课生词和课文内容,并能对打电话的功能项进行独立表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语气助词“了”(1)的意义和用法。
    (二)副词“再”和“又”。
    三、教学课时分工(4课时,两次完成)
    (一)第1~2课时:
    1.生词
    2.语气助词“了”(1)
    3.课文(一)
    (二)第3~4课时:
    1.副词“又”和“再”
    2.课文(二)
    3.课堂表演
    四、教学步骤
    (一)第2课时
    1.导入(5分钟左右)
    依照具体情况向学生提问。如:周末你们去哪儿了?昨天晚上你们去哪儿了?做什么了?等等。用带“了”的正确形式重复学生的回答,并请全班同学集体重复一遍。最后引入课文:“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三十一课”,请学生读课文标题。
    2.生词(要求预习)(15~20分钟)
    (1)出示生词卡片(一面汉字一面拼音)
    集体认读生词,汉字有问题看拼音;领读;学生个别认读,纠音。
    (2)重点生词听写(请同学到黑板上写)
    踢 接 输 赢 祝贺 已经 考试 考 陪
    (3)生词讲练:教师给出情境,尽量引导学生说出句子。
    喂:打电话时的开头语
    踢:踢球,踢足球
    接:接电话
    输:比赛输了,北京队输了(一般不说“输了比赛”)
    赢:我们赢了。
    祝贺:祝贺你!
    已经:30课我们已经学了。他已经写完作业了。我已经毕业了。
    考试:通过考试。你考试考得怎么样?
    考:考大学,考听力,考汉语
    陪:我陪你去。我陪朋友去商店。
    (4)读生词及其扩展形式,在集体快速认读一遍生词卡
    3.课文
    课文(一)的内容(10~15分钟)
    学生不看书,由教师叙述课文中的对话,学生听。(2遍)
    (1)回答下列问题
    这是谁给谁打的电话﹖
    田芳在家吗?
    谁接的电话?
    田芳下午去哪儿了?(请学生们互相提问这一问题,并回答)(板书问题和回答)
    她去做什么?(同上)
    他什么时候回来?(同上)
    过了一会儿,张东又打电话了吗?
    田芳回来了没有?(请学生互相提问这一问题,并回答)(板书问题和回答)
    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话回答,目的是熟悉课文内容,扫清阅读障碍。
    (2)语法讲练(20分钟左右)
    第一,板书:
    A:田芳下午去哪儿?
    她去同学家。
    B:田芳下午去哪儿了?
    她四点就去同学家了。
    请学生比较A组句子与B组句子(划横线部分)的不同点。
    a.句尾的“了”表示以前的时间。
    b.表示动作或事情已经发生或完成。
    c.句尾有“了”的句子,说明已经说完了一个意思,后边要开始说别的内容。
    第二,练习一:教师出示卡片并提问,学生用卡片上的词语回答问题,后两组由学生互相提问和回答。
    昨天你看球赛了吗?(去商店)(回家)(给他打电话)
    你下午去哪儿了?(书店)(体育馆)(田芳家)
    下午你做什么了?(去买磁带)(学太极拳)(吃饭)
    否定形式用“没有”,但是不加“了”。
    练习二:请学生给出肯定和否定的回答
    你报名了吗?(买晚报)(预习生词)(复习语法)
    句尾有“了”的句子,正反疑问句是“……了没有?”
    练习三:请学生把前面练习中的问题变成正反疑问句,并回答。
    田芳回来了没有?
    还没有呢。
    有时候否定用“还没……呢”,表示要做的事现在还没做。
    练习四:请学生用“还没……呢”回答前一个练习的问题。
    补充问题:
    你们来北京以后去香山了没有?
    你们参加HSK考试了吗?
    第三,读课文(5~7分钟)
    教师领读,个别学生分角色读,适当纠音。
    第四,解决学生疑难问题
    第五,复述课文(15~20分钟)
    给出课文提示词(小黑板),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分句→整个句子;先引导学生说→教师带领学生说→学生个别说);学生从头到尾集体复述一遍;个别学生分角色复述;背诵;撤掉提示词,先让学生集体复述,然后个别同学分角色对话。
    4.作业
    (1)读课文(一),准备3~4课时表演
    (2)预习课文(二)
    (3)抄写课文(一遍),下节课听写
    (4)书后练习
    (二)第3~4课时
    1.复习(10~15分钟)
    听写课文的句子(请一位同学到前面写);读课文;集体读听写的句子;个别学生分角色读课文;请两位同学到前边表演课文(一)
    2.课文(二)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看图一边听。(15分钟)
    (1)回答下列问题:
    田芳回来以后,妈妈说什么了?(板书“我让他一会儿再来。”)
    张东又给她来电话了没有?(请学生互相提问并回答,板书“张东又来电话了。”)
    田芳给张东打电话了没有?(同上)
    张东给田芳回电话了吗?(请学生互相提问并回答)为什么?
    足球比赛谁赢了?
    张东上托福班,报名了没有?田芳知道吗?为什么?(板书“不是……吗?”)
    张东每星期六做什么?田芳知道吗?为什么?
    田芳明天想做什么?
    3.语法讲练(15~20分钟)
    (1)不是……吗?不需要回答,是强调说话人已经知道了。
    (2)“再”和“又”
    请学生看板书,教师引导他们说出“再”常常用于没发生的事;“又”常常用于已经发生的事(应该指出,“再”也可以用于过去式,关键在于事情发生了没有)。
    练习:用课本第9页的练习,教师给出情景,学生说句子。学生看课本,集体重复一遍刚才的句子。
    4.读课文(5~7分钟)
    5.课文复述(20分钟)
    具体过程同1.2课时。由于课文(二)较长,复述时可以分段进行。
    6.课堂讨论(10~15分钟)
    请学生三人一组,分角色练习课文的对话,然后请1~2组同学到前面表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女:你认识张东吧?他是我一个好朋友的丈夫,我们是在一个聚会中偶然认识的,他还让我问候你一声。男:哪个张东?我有两个同学都叫这个名字。女:他说他高中跟你是一个学校的,比你低一届毕业。男:哦,对了,我想起来了,是那个很活泼的小伙子,我们那时经常一起踢球的,毕业后就一直没再联系了。问:根据对话,可以知道什么?
    A

    张东是女的的好朋友

    B

    张东是男的的大学同学

    C

    男的上高中时经常踢球

    D

    男的经常跟张东联系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