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热水热力网的补水点应视具体情况设定,当系统设两处及两处以上补水点时,其每处补水量必须满足系统 ”相关问题
  • 第1题:

    热水热力网的闭式补水系统应设安全泄压装置()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2题:

    当室外给水管网能满足室内消火栓系统最不利点处消火栓的水量和水压要求时,可不设高位消防水池。( )


    答案:对
    解析:

  • 第3题:

    供暖用户与热力管网间接连接,用户设计供回水温度为85℃/60℃,选择供暖系统补水装置时,符合规定的是( )。

    A.补水量取系统循环水量的1%~2%
    B.补水量取系统循环水量的4%~5%
    C.补水泵的扬程取补水点压力加5m水柱
    D.补水箱的有效容积为1h的补水量

    答案:B,C
    解析:

  • 第4题:

    关于空调系统设置补水泵的做法,哪几项是正确的?

    A.小时流量为系统循环水量的5%~10%
    B.小时流量为系统水容量的5%~10%
    C.补水泵扬程,应保证补水压力比补水点压力高30~50kPa
    D.补水泵扬程,应保证补水压力比系统静止时补水点压力高30~50kPa

    答案:B,D
    解析:

  • 第5题:

    关于空调循环水系统的补水、定压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哪一项?

    A.补水泵扬程应保证补水压力比系统静止时补水点压力高30~50kPa
    B.补水泵小时流量不得小于系统水容量的10%
    C.闭式循环水系统的定压宜设在循环水泵的吸入侧,定压点最低压力应使系统最高点的压力高于大气压力2kPa以上
    D.系统定压点不得设于冷水机组的出口处

    答案:A
    解析:

  • 第6题:

    选择闭式热水热力管网补水装置时,做法正确的是( )。

    A.补水装置的流量取系统循环水量的4%
    B.补水装置的流量等于生活热水最大设计流量
    C.设置补水泵2台,无备用
    D.设置补水泵1台

    答案:A,C
    解析:

  • 第7题:

    当热力站入口处热网资用压头不满足用户需要时,应设置的水泵是()

    A.中继泵
    B.循环水泵
    C.补水泵
    D.凝结水泵

    答案:A
    解析:
    中继泵是热水网路中根据水力工况要求,为提高供热介质压力而设置的水泵。当供热区域地形复杂或供热距离很长.或热水网路扩建等原因,使换热站入口处热网资用压头不满足用户需要时.可设中继泵。

  • 第8题:

    闭式采暖系统的补给水泵的流量是根据供热系统的()和事故补水量确定的。

    • A、正常补水量
    • B、系统循环水量
    • C、事故补水量
    • D、热水供应量

    正确答案:B

  • 第9题:

    下列关于热水锅炉补给水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扬程应不小于补水点的压力
    • B、流量应大于正常补水量
    • C、一般不应少于2台,一台备用
    • D、流量应大于正常补水量4-5倍

    正确答案:C,D

  • 第10题:

    如何从补水量变化及早发现机、炉热力系统泄漏?


    正确答案: ⑴汽机纯补水量即“该班交班时的DAS补水流量积累,减去上一班交班时的补水流量积累,减去生活用汽,减去热网用汽,减去丰原供汽”异常升高或超过140t/班,应及时对热力系统进行检查,查明补水量增加的原因;
    ⑵未供汽机组DAS凝汽器补水瞬时流量达到20t/h,并持续达2小时以上,应检查热力系统有无泄漏。

  • 第11题:

    单选题
    当热力站入口处热网资用压头不满足用户需要时,应设(  )。
    A

    中继泵

    B

    循环泵

    C

    补水泵

    D

    混水泵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热水锅炉,补给水泵的流量,应根据热水系统正常补水量和事故补水量确定,并宜为正常补水量的()倍。
    A

    5~6

    B

    4~5

    C

    3~4

    D

    2~3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当热力站入口处热网资用压头不满足用户需要时,应设( )。

    A:中继泵
    B:循环泵
    C:补水泵
    D:混水泵

    答案:A
    解析:
    2019版教材P240
    采暖系统主要设备中的几种常用水泵的特点与用途,教材原文是“热水网路中根据水力工况要求,为提高供热介质压力而设置的水泵。当供热区域地形复杂或供热距离很长,或热水网路扩建等原因,使换热站入口处热网资用压头不满足用户需要时,可设中继泵。”

  • 第14题:

    下列哪一项小区锅炉房的设计方案是错误的?( )

    A.热水系统的循环水泵进口干管上装设高于系统静压的泄压放气管
    B.补水泵的扬程不应小于补水点压力加35~50kPa富余量
    C.高位膨胀水箱与热水系统连接的位置宜设在循环水泵进口干管处;高位膨胀水箱的最低水位应高于热水系统最高点1m以上
    D.补水泵不宜少于2台,其中1台备用

    答案:C
    解析:

  • 第15题:

    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恒压点(膨胀水箱膨胀管或补水定压装置的补水管与系统的接点),当设置于循环水泵的吸入口处,循环水泵运行时,( )。

    A.系统的各点工作压力均会高于静压,升高值为循环水泵的铭牌扬程
    B.系统的各点工作压力均会高于静压,升高值为循环水泵工作点的扬程
    C.系统的各点工作压力均会高于静压,各点的升高值是不同的
    D.系统供水管的工作压力均会高于静压,回水管的工作压力均会低于静压,波动值为循环水泵工作点的扬程

    答案:C
    解析:
    循环水泵运行时,各点工作压力的升高值应为循环水泵工作点的扬程,减去自循环水泵出口至该点的阻力损失,因阻力损失不同,各点的升高值是不同的。

  • 第16题:

    选择开式热水热力管网补水装置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补水泵的流量取系统循环水量的2%
    B.补水泵的流量不小于生活热水最大设计流量和供热系统泄漏量之和
    C.补水装置的流量取系统循环水量的5%
    D.设置1台补水泵

    答案:B
    解析:

  • 第17题:

    关于空调循环水系统补水、定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补水泵扬程应保证补水压力比补水点的工作压力高30~50kPa
    B.补水泵小时流量不得小于系统水容量的10%
    C.闭式循环水系统的定压点宜设在循环水泵的吸入侧,定压点最低压力应使系统最高点的压力高于大气压力2kPa以上
    D.系统定压点不得设于冷水机组的出口处

    答案:A
    解析:

  • 第18题:

    当供热区域地形复杂或供热距离很长,或热水网路扩建等原因,使换热站入口处热网资用压头不满足用户需要时,可设( )。

    A.补水泵
    B.混水泵
    C.凝结水泵
    D.中继泵

    答案:D
    解析:
    中继泵。热水网路中根据水力工况要求,为提高供热介质压力而设置的水泵。当换热站入口处热网资用压头不满足用户需要时,可设中继泵。

  • 第19题:

    当热力站入口处热网资用压头不满足用户需要时,应设( )。

    A.中继泵
    B.循环泵
    C.补水泵
    D.混水泵

    答案:A
    解析:
    2020版教材P240
    采暖系统主要设备中的几种常用水泵的特点与用途,“热水网路中根据水力工况要求,为提高供热介质压力而设置的水泵。当供热区域地形复杂或供热距离很长,或热水网路扩建等原因,使换热站入口处热网资用压头不满足用户需要时,可设中继泵。”

  • 第20题:

    热水锅炉,补给水泵的流量,应根据热水系统正常补水量和事故补水量确定,并宜为正常补水量的()倍。

    • A、5~6
    • B、4~5
    • C、3~4
    • D、2~3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有一水场检修完补水,系统贮水量为7000m3,现有2个补水阀补水,第一补水阀补水量为120m3/h,第二补水阀补水量为70m3/h,求该系统补满水需多少时间?


    正确答案: Q=120+70=190m3/h
    T=V/Q=7000/190=36.84h

  • 第22题:

    问答题
    有一水场检修完补水,系统贮水量为7000m3,现有2个补水阀补水,第一补水阀补水量为120m3/h,第二补水阀补水量为70m3/h,求该系统补满水需多少时间?

    正确答案: Q=120+70=190m3/h
    T=V/Q=7000/190=36.84h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闭式采暖系统的补给水泵的流量是根据供热系统的()和事故补水量确定的。
    A

    正常补水量

    B

    系统循环水量

    C

    事故补水量

    D

    热水供应量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