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9名学生每月上网时间(小时)分别为:120,150,90,120,130,120,140,110,100。则根据数据计算的结果,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众数>中位数>均值 B.均值>中位数>众数 C.中位数>均值>众数 D.均值=中位数=众数

题目
9名学生每月上网时间(小时)分别为:120,150,90,120,130,120,140,110,100。则根据数据计算的结果,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众数>中位数>均值
B.均值>中位数>众数
C.中位数>均值>众数
D.均值=中位数=众数

相似考题
更多“9名学生每月上网时间(小时)分别为:120,150,90,120,130,120,140,110,100。则根据数据计算的结果,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工程进行CBR试验时,测得数据如下: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3)关于CBR值精度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根据3个平行试验结果计算得的承载比变异系数大于12%,则去掉一个偏离大的值,取其余2个结果的平均值
    B.如根据3个平行试验结果计算得的承载比变异系数大于20%,则去掉一个偏离大的值,取其余2个结果的平均值
    C.如3个试件计算结果Cv小于12%且干密度偏差小于0.03g/cm3,取3个结果的平均值
    D.如3个试件结果计算的干密度偏差超过0.03g/cm3,则去掉一个偏离大的值,取其余2个结果的平均值

    答案:A,C,D
    解析:
    根据三个平行试验结果计算得的承载比变异系数Cv大于12%,则去掉一个偏离大的值,取其余两个结果的平均值。如Cv小于12%且三个平行试验结果计算的干密度偏差小于0.03g/cm3,则取三个结果的平均值。如三个试验结果计算的干密度偏差超过0.03g/cm3,则去掉一个偏离大的值,取其两个结果的平均值。

  • 第2题:

    从全班60名学生中按学号随机抽取6名学生调查其上网情况。6名学生的上网时间(小时/周)分别是:16、12、5、5、10和18。
    请根据上述资料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
    本例中学生上网时间数据是()。

    A.通过概率抽样的方法取得的
    B.通过非概率抽样的方法取得的
    C.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取得的
    D.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取得的

    答案:A,C
    解析:

  • 第3题:

    从全班60名学生中按学号随机抽取6名学生调查其上网情况。6名学生的上网时间(小时/周)分别是:16、12、5、5、10和18。
    请根据上述资料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
    6名学生上网时间(小时/周)的()。

    A.平均数为
    B.中位数为11
    C.中位数为12
    D.众数为5

    答案:A,B,D
    解析:

  • 第4题:

    从全班60名学生中按学号随机抽取6名学生调查其上网情况。6名学生的上网时间(小时/周)分别是:16、12、5、5、10和18。
    请根据上述资料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
    6名学生上网时间(小时/周)的()。

    A.方差为
    B.方差为
    C.离散系数为
    D.离散系数为

    答案:A,C
    解析:

  • 第5题:

    从全班60名学生中按学号随机抽取6名学生调查其上网情况。6名学生的上网时间(小时/周)分别是:16、12、5、5、10和18。

    6名学生上网时间(小时/周)的()。



    答案:A,C
    解析:

  • 第6题:

    从全班60名学生中按学号随机抽取6名学生调查其上网情况。6名学生的上网时间(小时/周)分别是:16、12、5、5、10和18。 请根据上述资料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本例中学生上网时间数据是()。

    • A、通过概率抽样的方法取得的
    • B、通过非概率抽样的方法取得的
    • C、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取得的
    • D、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取得的

    正确答案:A,C

  • 第7题:

    水务数据计算频度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务数据要求每小时整点计算一次
    • B、对水务实时数据要求不高的季调节及以上水库可放宽至2小时(偶数整点)计算一次
    • C、每次计算时间不迟于计算整点后5分钟
    • D、每次计算时间不迟于计算整点后10分钟

    正确答案:A,B,D

  • 第8题:

    根据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与管理办法,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时间每周不超过()小时,每月不超过()小时。


    正确答案:8;40

  • 第9题:

    不定项题
    从全班60名学生中按学号随机抽取6名学生调查其上网情况。6名学生的上网时间(小时/周)分别是:16、12、5、5、10和18。  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本例中学生上网时间数据是(    )。
    A

    通过概率抽样的方法取得的

    B

    通过非概率抽样的方法取得的

    C

    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取得的

    D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取得的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0题:

    不定项题
    从全班60名学生中按学号随机抽取6名学生调查其上网情况。6名学生的上网时间(小时/周)分别是:16、12、5、5、10和18。本例中学生上网时间数据是(    )。
    A

    通过概率抽样的方法取得的

    B

    通过非概率抽样的方法取得的

    C

    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取得的

    D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取得的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1题:

    不定项题
    从全班60名学生中按学号随机抽取6名学生调查其上网情况。6名学生的上网时间(小时/周)分别是:16、12、5、5、10和18。  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6名学生上网时间(小时/周)的(    )。
    A

    B

    C

    D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12题:

    不定项题
    从全班60名学生中按学号随机抽取6名学生调查其上网情况。6名学生的上网时间(小时/周)分别是:16、12、5、5、10和18。  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名学生上网时间(小时/周)的(    )。
    A

    B

    中位数为11

    C

    中位数为12

    D

    众数为5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3题:

    从全班60名学生中按学号随机抽取6名学生调查其上网情况。6名学生的上网时间(小时/周)分别是:16、12、5、5、10和18。

    请根据上述资料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
    可以采用()来反映学生上网时间的差异程度。


    A.极差

    B.众数

    C.方差

    D.标准差

    答案:A,C,D
    解析:
    数据的差异程度反映的是各变量值远离其中心值的程度。差异的度量可采用的量:①极差,即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②方差和标准差,方差是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方差的平方很即为标准差;③离散系数,也称变异系数,它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平均数之比;④标准分数,即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除以标准差后的值。

  • 第14题:

    为了解学生上网情况,从某高校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38名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超过了4个小时。则样本比例的方差为( )。


    答案:A
    解析:

  • 第15题:

    从全班60名学生中按学号随机抽取6名学生调查其上网情况。6名学生的上网时间(小时/周)分别是:16、12、5、5、10和18。
    请根据上述资料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
    假设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全班学生平均上网时间95%的置信区间为()。(注:

    A.置信下限
    B.置信上限
    C.置信下限
    D.置信上限

    答案:A,B
    解析:

  • 第16题:

    从全班60名学生中按学号随机抽取6名学生调查其上网情况。6名学生的上网时间(小时/周)分别是:16、12、5、5、10和18。

    假设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全班学生平均上网时间95%的置信区间为()。(注:t0.025(5)=2.571)



    答案:A,B
    解析:

  • 第17题:

    从全班60名学生中按学号随机抽取6名学生调查其上网情况。6名学生的上网时间(小时/周)分别是:16、12、5、5、10和18。

    请根据上述资料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
    本例中学生上网时间数据是()。

    可以采用()来反映学生上网时间的差异程度。


    A.极差

    B.众数

    C.方差

    D.标准差

    答案:A,C,D
    解析:
    数据的差异程度反映的是各变量值远离其中心值的程度。差异的度量可采用的量:①极差,即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②方差和标准差,方差是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方差的平方很即为标准差;③离散系数,也称变异系数,它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平均数之比;④标准分数,即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除以标准差后的值。

  • 第18题:

    沉迷网络的比例比较低的人群是()。

    • A、每次上网时间在1-3小时的人群
    • B、每次上网时间在5小时以上的人群
    • C、每次上网时间在1小时以下人群
    • D、每次上网时间在3-5小时的人群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从全班60名学生中按学号随机抽取6名学生调查其上网情况。6名学生的上网时间(小时/周)分别是:16、12、5、5、10和18。 请根据上述资料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可以采用()来反映学生上网时间的差异程度。查看材料

    • A、极差
    • B、众数
    • C、方差
    • D、标准差

    正确答案:A,C,D

  • 第20题:

    单选题
    9名学生每月上网时间(小时)分别为:120,150,90,120,130,120,140,110,100。则根据数据计算的结果,下列关系对的是(    )。
    A

    众数>中位数>均值

    B

    均值>中位数>众数

    C

    中位数>均值>众数

    D

    均值=中位数=众数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关于各种Internet接入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ADSL接入时,用户可以边打电话边上网

    B

    小区宽带接入时,上网速度受到上网用户数量的制约

    C

    拨号接入时,虽然上网和打电话不能同时实现,但数据传输速度较快

    D

    专线接入方式目前主要适用于企业用户

    E

    以计算机通过手机或无线上网卡来达到无线上网,速度则根据使用不同的技术、终端支持速度和信号强度共同决定


    正确答案: A,E
    解析: 本题考查计算机网络技术。选项C错误,拨号接入:数据传输速度慢;在上网时不能打电话,打电话时不能上网。

  • 第22题:

    不定项题
    从全班60名学生中按学号随机抽取6名学生调查其上网情况。6名学生的上网时间(小时/周)分别是:16、12、5、5、10和18。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可以采用(    )来反映学生上网时间的差异程度。
    A

    极差

    B

    众数

    C

    方差

    D

    标准差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23题:

    不定项题
    从全班60名学生中按学号随机抽取6名学生调查其上网情况。6名学生的上网时间(小时/周)分别是:16、12、5、5、10和18。 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6名学生上网时间(小时/周)的(    )
    A

    平均数= (16 +12 +5 +5 +10 +18)/6 =11

    B

    中位数为11

    C

    中位数为12

    D

    众数为5


    正确答案: 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