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男,45岁,高血压病史3年,药物控制不满意,最近3个月加重,并出现肢体麻木,下肢无力。检查发现血钾为2.8mmol/L。CT显示右肾上腺有一个直径2cm的占位性病变。在进一步检查中哪一项出现的可能性最大A、血浆肾素水平升高,醛固酮水平降低B、血浆肾素水平升高,醛固酮水平也升高C、血浆肾素水平降低,醛固酮水平也降低D、血浆肾素水平降低,醛固酮水平升高E、血浆肾素和醛固酮水平均无变化

题目

男,45岁,高血压病史3年,药物控制不满意,最近3个月加重,并出现肢体麻木,下肢无力。检查发现血钾为2.8mmol/L。CT显示右肾上腺有一个直径2cm的占位性病变。在进一步检查中哪一项出现的可能性最大

A、血浆肾素水平升高,醛固酮水平降低

B、血浆肾素水平升高,醛固酮水平也升高

C、血浆肾素水平降低,醛固酮水平也降低

D、血浆肾素水平降低,醛固酮水平升高

E、血浆肾素和醛固酮水平均无变化


相似考题
更多“男,45岁,高血压病史3年,药物控制不满意,最近3个月加重,并出现肢体麻木,下肢无力。检查发现血钾为2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男,28岁。心悸、无力、手颤抖3个月,大便每日2-3次,不成形,体重下降5kg。1周前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尚未治疗。昨晚饮白酒半斤,呕吐一次,晨起醒来发现双下肢不能活动。
    [问题1][单选题]
    为明确下肢不能活动的原因首先应测定

    A、血钠
    B、血糖
    C、血镁
    D、血钾
    E、血钙

    答案:D
    解析:
    青年男性甲亢患者,突然出现双下肢瘫痪,应考虑甲亢性周期性瘫痪,其病因是低钾血症,因此为明确诊断,应首先测定血钾浓度,答案为D。血钠血镁、血糖、血钙测定,不能确诊甲亢性周期性瘫痪。

  • 第2题:

    男,28岁。心悸、无力、手颤抖3个月,大便每日2 ~3次,不成形,体重下降5kg。1 周前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尚未治疗。昨晚饮白酒半斤,呕吐一次,晨起醒来发现双下肢不能活动。
    为明确下肢不能活动的原因首先应测定
    A.血糖 B.血镁 C.血钾 D.血钙


    答案:C
    解析:
    甲亢累及肌肉骨骼系统时,主要表现为甲状腺毒症性周期性瘫痪,好发于20 ~40岁亚洲男性,常在剧烈运动、高糖饮食后发病,病变主要累及下肢,有低钾血症。本例1周前诊断为甲亢,饮酒后突发双下疲不能活动,故甲状腺毒症性周期性瘫痪的可能性大,应首先测定血钾以 明确诊断。诊断明确后,可静脉补钾,缓解下肢活动受限的症状。本病病程呈自限性,甲亢控制后可以自愈,因此选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即可。

  • 第3题:

    女性,70岁,昨日早晨起床时发现右上下肢麻木,但可以自行上厕所,回到卧室因右下肢无力摔倒。检查:BP180/100mmHg,神志清楚,右侧轻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既往:高血压病5年病史,冠心病6年病史,哮喘病2年病史,高脂血症1年病史。

    针对该患者脑血管病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是A.高龄
    B.高血压
    C.冠心病
    D.哮喘
    E.高脂血症

    答案:A
    解析:
    1.安静状态下逐渐发病,提示脑血栓形成。2.高龄是脑血管病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是脑血管病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哮喘不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3.肝素、低分子肝素是抗凝药物;尿激酶是溶栓药物;巴曲酶是降低纤维蛋白原的药物;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4.该患者从发病到救治已经超过6小时,不应该给予溶栓药。5.该患者不能应用普萘洛尔,因为哮喘是应用普萘洛尔的禁忌证。

  • 第4题:

    男,28岁。心悸、无力、手颤抖3个月,大便每日2 ~3次,不成形,体重下降5kg, 1周前诊断为甲状腺功 能亢进症,尚未治疗,昨晚饮白酒半斤,呕吐一次,晨 起醒来发现双下肢不能活动。
    为明确下肢不能活动的原因首先应测定

    A.血钠
    B.血镁
    C.血糖
    D.血钾
    E.血钙


    答案:D
    解析:
    甲亢新周期性瘫痪伴发于Graves并,20 - 40岁 男性好发,诱因常为剧烈活动,引用高碳水化合物,注 射胰岛素,病变主要累计下肢。属于自限性疾病,甲 亢控制后可以自愈。

  • 第5题:

    共用题干
    女性,70岁,昨日早晨起床时发现右上下肢麻木,但可以自行上厕所,回到卧室因右下肢无力摔倒。检查:BP180/100mmHg,神志清楚,右侧轻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既往:高血压病5年病史,冠心病6年病史,哮喘病2年病史,高脂血症1年病史。

    针对该患者脑血管病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是
    A:高龄
    B:高血压
    C:冠心病
    D:哮喘
    E:高脂血症

    答案:A
    解析:
    安静状态下逐渐发病,提示脑血栓形成。高龄是脑血管病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是脑血管病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哮喘不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肝素、低分子肝素是抗凝药物;尿激酶是溶栓药物;巴曲酶是降低纤维蛋白原的药物;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该患者从发病到救治已经超过6小时,不应该给予溶栓药。该患者不能应用普萘洛尔,因为哮喘是应用普萘洛尔的禁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