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肺脓肿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蚕蚀性角膜溃疡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病因确切病因不清,可能的因素包括外伤、手术或感染(尤其是寄生虫感染)。可能为某些炎症或感染因素诱导改变了角膜上皮及结膜的抗原性,从而使机体产生自身抗体。病变邻近区域的结膜抑制性T细胞减少,IgA水平升高,浆细胞、淋巴细胞增多,结膜上皮中出现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大量的宿主细胞表达HLA-Ⅱ类抗原等,提示体液和细胞免疫都参与了角膜上皮及基质的病理过程。
    临床表现(1)症状多发于成年人,有剧烈的眼痛、畏光、流泪及视力下降。(2)体征角膜病灶的发展有典型的过程。病变初期,周边部角膜浅基质层的浸润,常出现于睑裂区。在几周内,浸润区出现角膜上皮缺损,并逐渐形成溃疡,缺损区与角膜缘之间无正常的角膜组织分隔。溃疡沿角膜缘环行发展,然后向中央区浸润,其浸润缘呈潜掘状,略为隆起,最终可累及全角膜。溃疡也可向深层发展,引起角膜穿孔。溃疡向中央部进展的同时,周边部溃疡区上皮逐渐修复,伴新生血管长入,可导致角膜瘢痕化、血管化。
    治疗原则局部可用糖皮质激素或胶原酶抑制剂,如2%半胱氨酸滴眼液点眼,每天4~6次。近年采用1%~2%环孢素A油制剂或FK506滴眼剂点眼,全身应用免疫抑制剂。当病变位于角膜周边,可行病灶区角结膜清创术。如果活动性炎症已使角膜变得很薄,有穿破危险,或角膜病变范围已累及瞳孔区,应行治疗性带板层巩膜瓣的板层角膜移植术。

  • 第2题:

    什么是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简述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


    正确答案: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简称ARDS)是一种继发的,以急性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为特征的综合征。主要特点是肺微血管通透性增加,间质水肿和肺表面活性物质丧失致肺泡萎陷。
    病因:休克、颅脑损伤、严重感染和创伤、骨折后的脂肪栓塞、输血输液过量、DIC、刺激性气体吸入、氧中毒、长期使用呼吸器、体外循环、昏迷或全身麻醉后误吸、烧伤等均可导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表现:ARDS多见于青壮年,原多无心肺疾患,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窘迫、气促、发绀,并伴有烦躁、焦虑、出汗等。其特点在于不能用通常的氧疗法使之改善。早期体征和x线检查可无异常或呈轻度间质改变。尸检肺重量增加.呈暗红色或暗紫色肝样变。早期镜检示在50~100μm肺血管中可见微栓塞,病情稍长者出现血管充血、出血及间质水肿。
    治疗:
    (1)纠正缺氧:有利于萎陷的肺泡扩张,一般均需高浓度(>50%)氧疗,使PaO2升至较为安全的低水平(7.8~9.3kPa)。神志清醒者可用面罩给氧,昏迷者需留管,超过3天者可考虑气管切开,重症ARDS患者需要用呼气终末正压呼吸(PEEP)。
    (2)治疗肺间质水肿:应限制入水量,控制输液。应用利尿剂,促进水肿消退。在ARDS后期输入血浆蛋白,可提高胶体渗透压,有利间质水肿的回收。
    (3)纠正微循环障碍:主要用α受体阻滞剂或其他血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及抗血小板凝聚剂等。
    (4)治疗原发病。
    护理:
    (1)病情允许时采取端坐卧位,以利膈肌下降,胸廓扩张,从而增大呼吸量。
    (2)以采用间歇吸氧法为宜。
    (3)做好心理护理,以减轻病人烦躁焦虑情绪,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4)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注意更换体位,预防压疮。
    (5)给予易消化、富营养、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 第3题:

    简述肺脓肿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肺脓肿是多种病原菌引起的肺部化脓性炎症,病灶坏死、液化后形成脓腔。常由吸入含菌分泌物引起(吸入性),亦可由血源感染(血源性)或继发于邻近器官化脓病变。吸入性常为多种化脓性细菌混合感染,厌氧菌感染达80%以上;血源性常见为葡萄球菌。
    急性吸入性肺脓肿典型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10~14天后咳出大量脓臭痰及坏死组织,可伴有咯血,咳出大量脓痰后,体温常明显下降,可出现肺实变征。脓肿可破溃入胸膜腔形成脓气胸。X线胸片示肺野大片模糊阴影,内有透亮区及液平面。血源性常先有原发感染灶引起的畏寒、发热等症状,继之出现咳嗽、咳痰,X线胸片表现为两肺野散在小片状或球形炎症病灶,内有脓腔及液平面。
    治疗原则:积极抗菌治疗及痰液引流。
    抗菌治疗:由于青霉素G对大多数厌氧菌敏感,吸入性肺脓肿.首选青霉素G,可用大剂量静脉滴注,重症者可用至1000万U/d,对青霉素不敏感的脆弱类杆菌,可选用氟喹诺酮类、林可或克林霉素,或甲硝唑治疗,治疗至症状、体征及X线炎症病灶完全消失为止,疗程一般需8~12周。疗效不佳者,可根据痰菌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血源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青霉素G耐药率高,可选用苯唑青霉素或一、二代头孢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首选万古霉素。
    痰液引流: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可行体位引流。痰粘咳不出,可用祛痰剂或雾化吸入治疗。
    经正规治疗,病程超过3个月的慢性肺脓肿,或并有支气管胸膜瘘、脓胸或大咯血者,应行外科手术治疗。

  • 第4题:

    简述干槽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1)干槽症为拔牙常见并发症,其实质为牙槽窝的局部骨创感染。关于病因仍有争论,多认为创伤及感染是主要原因,此外与拔牙窝大,血供不良,抵抗力下降有关。
    (2)主要症状为疼痛,多发生于术后3~4天,疼痛为持续性,可向耳颞部放射。治疗效果不佳者,疼痛可持续1~2周。检查时,腐败型者可见牙槽窝内无血凝块,牙槽骨壁表面有灰白色假膜覆盖,牙槽窝内有腐败坏死组织,有明显臭味,骨壁有明显触痛,牙龈可见红肿,局部淋巴结可有肿大、疼痛,偶有发生张口受限、低热、疲乏等全身表现。
    (3)治疗干槽症主要原则为清创、隔离外界刺激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 第5题:

    简述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畏寒,发热,怠倦,食欲减退等。(2)局部症状:耳痛,搏动性或刺痛,鼓膜穿孔后耳痛顿减;听力减退及耳鸣;耳漏,初起血性,以后变为黏脓或纯脓性。(3)检查①耳镜检查:早期鼓膜松弛部充血,继之弥漫性充血肿胀,有时见鼓膜有闪烁之亮点。②乳突部可有压痛。③听力测试为传导性听力损失。④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升高,多形核粒细胞增加。(4)治疗原则: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及病因治疗。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干槽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1)干槽症为拔牙常见并发症,其实质为牙槽窝的局部骨创感染。关于病因仍有争论,多认为创伤及感染是主要原因,此外与拔牙窝大,血供不良,抵抗力下降有关。
    (2)主要症状为疼痛,多发生于术后3~4天,疼痛为持续性,可向耳颞部放射。治疗效果不佳者,疼痛可持续1~2周。检查时,腐败型者可见牙槽窝内无血凝块,牙槽骨壁表面有灰白色假膜覆盖,牙槽窝内有腐败坏死组织,有明显臭味,骨壁有明显触痛,牙龈可见红肿,局部淋巴结可有肿大、疼痛,偶有发生张口受限、低热、疲乏等全身表现。
    (3)治疗干槽症主要原则为清创、隔离外界刺激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请简述婴幼儿颌骨骨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定义:一般指出生后3月以内的化脓性颌骨中央性骨髓炎,主要见于上颌骨。
    病因:血行播散(败血症,脐带感染)最多见;亦可由于粘膜皮肤的损伤和乳头感染引起;泪囊、中耳的化脓性炎症扩散亦可导致骨髓炎。
    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为最常见。
    临床表现:
    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眶下、内眦及口内相应区前庭沟和硬腭等部位肿胀。
    眶下、鼻腔、口内前庭沟、硬腭等部位溢脓。
    慢性期形成瘘管,持续排出脓液、小死骨块和坏死牙胚。
    探查瘘管可及粗糙骨面及感染牙胚,很少有大块死骨块。
    治疗:
    急性期:全身抗感染,支持疗法;局部切开引流术。
    慢性期:治疗偏于保守;注意避免切除未坏死骨质,保留未感染牙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低渗性脱水的主要病因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主要病因有:①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丧失,如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引流以至于大量钠随消化液排出;②大创面的慢性渗液;⑧肾排出水和钠过多,如应用排钠利尿剂未注意补给适量钠盐,使体内缺钠程度多于缺水;④等渗性缺水治疗时补充水分过多。
    治疗原则:①积极处理致病原因;②采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静脉输注,以纠正低渗状态和补充血容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蚕蚀性角膜溃疡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病因确切病因不清,可能的因素包括外伤、手术或感染(尤其是寄生虫感染)。可能为某些炎症或感染因素诱导改变了角膜上皮及结膜的抗原性,从而使机体产生自身抗体。病变邻近区域的结膜抑制性T细胞减少,IgA水平升高,浆细胞、淋巴细胞增多,结膜上皮中出现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大量的宿主细胞表达HLA-Ⅱ类抗原等,提示体液和细胞免疫都参与了角膜上皮及基质的病理过程。
    临床表现(1)症状多发于成年人,有剧烈的眼痛、畏光、流泪及视力下降。(2)体征角膜病灶的发展有典型的过程。病变初期,周边部角膜浅基质层的浸润,常出现于睑裂区。在几周内,浸润区出现角膜上皮缺损,并逐渐形成溃疡,缺损区与角膜缘之间无正常的角膜组织分隔。溃疡沿角膜缘环行发展,然后向中央区浸润,其浸润缘呈潜掘状,略为隆起,最终可累及全角膜。溃疡也可向深层发展,引起角膜穿孔。溃疡向中央部进展的同时,周边部溃疡区上皮逐渐修复,伴新生血管长入,可导致角膜瘢痕化、血管化。
    治疗原则局部可用糖皮质激素或胶原酶抑制剂,如2%半胱氨酸滴眼液点眼,每天4~6次。近年采用1%~2%环孢素A油制剂或FK506滴眼剂点眼,全身应用免疫抑制剂。当病变位于角膜周边,可行病灶区角结膜清创术。如果活动性炎症已使角膜变得很薄,有穿破危险,或角膜病变范围已累及瞳孔区,应行治疗性带板层巩膜瓣的板层角膜移植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细菌性角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病因(1)最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胞菌等。(2)多为角膜外伤后感染或剔除角膜异物后感染。(3)某些局部及全身因素,如干眼、泪道阻塞、倒睫、戴接触镜、糖尿病、严重的烧伤、昏迷、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使机体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4)一些存在于结膜囊的条件致病菌也可造成角膜感染。
    临床表现细菌性角膜炎发病较急,常在角膜外伤后24~48小时发病,表现为眼痛、视力障碍、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伴较多脓性分泌物。眼睑水肿、球结膜水肿、睫状或混合充血,病变早期角膜上出现一个界线清楚的上皮溃疡,溃疡下有边界模糊、致密的灰黄色浸润灶,周围组织水肿。浸润灶迅速扩大,形成溃疡。
    治疗原则(1)一般局部治疗,眼部可用眼垫包眼,热敷,阿托品散瞳等。(2)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细菌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及时调整使用有效的抗生素。(3)急性期用高浓度的抗生素滴眼液频繁滴眼,每15~30分钟滴眼一次。角膜基质炎症,应增加抗生素的浓度。在严重的病例,开始30分钟内每5分钟滴药一次,可使基质很快达到抗生素治疗浓度。病情控制后,逐渐减少滴眼次数。晚上涂抗生素眼膏。(4)不应过早停药,以防感染复发。(5)局部使用胶原酶抑制剂,如依地酸钠、半胱氨酸等,可抑制溃疡形成。口服大量维生素C、B有助于溃疡的愈合。(6)若药物治疗无效,病情急剧发展、可能导致溃疡穿孔,眼内容物脱出者,可考虑治疗性角膜移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简述低渗性脱水的主要病因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主要病因有:①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丧失,如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引流以至于大量钠随消化液排出;②大创面的慢性渗液;⑧肾排出水和钠过多,如应用排钠利尿剂未注意补给适量钠盐,使体内缺钠程度多于缺水;④等渗性缺水治疗时补充水分过多。
    治疗原则:①积极处理致病原因;②采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静脉输注,以纠正低渗状态和补充血容量。

  • 第12题:

    鼻咽癌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病因:遗传因素、EB病毒、环境因素。临表:①鼻部症状:早期出现回流涕中带血或擤涕中带血②耳部症状:肿瘤发生在咽隐窝者,早期可压迫、阻塞咽鼓管咽口,引起耳鸣,耳鼻塞感和听力减退③颈淋巴结肿大,以此为首先症状者占60%④脑神经症状:出现偏头痛⑤远处转移:病情严重者发生远处转移,转移部位肝、肺、骨。治疗:首先放射治疗,采用60钴或直线加速器高能放疗,在放疗期间可配合化疗、中医中药及免疫治疗,以防止远处转移,提高放疗敏感性和减轻放疗并发症。①鼻咽癌放疗后3个月鼻咽部仍有残灶或局部复发可采用光辐射治疗或手术治疗②放疗后仍有颈部残存转移灶,可手术切除残灶③放疗后复发者或原发灶仍有残灶者也可以应用化疗。

  • 第13题:

    简述婴幼儿颌骨骨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定义:一般指出生后3个月以内的化脓性颌骨中央性骨髓炎,主要见于上颌骨。病因:血行播散(败血症,脐带感染)最多见;亦可由于黏膜皮肤的损伤和乳头感染引起;泪囊、中耳的化脓性炎症扩散亦可导致骨髓炎。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
    (1)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2)眶下、内眦及口内相应区前庭沟和硬腭等部位肿胀。
    (3)眶下、鼻腔、口内前庭沟、硬腭等部位溢脓。
    (4)慢性期形成瘘管,持续排出脓液、小死骨块和坏死牙胚。
    (5)探查瘘管可及粗糙骨面及感染牙胚,很少有大块死骨块。
    治疗:
    (1)急性期:全身抗感染,支持疗法;局部切开引流术。
    (2)慢性期:治疗偏于保守,注意避免切除未坏死骨质,保留未感染牙胚。

  • 第14题:

    简述状疱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1)临床表现
    1.好发部位:肋间神经、三叉神经等
    2.皮疹:簇集性红斑→丘疹→水疱→糜烂→结痂→色素沉着 
    3.分布:沿神经呈带状、单侧、一般不超过中线 
    4.病程:2-3周
    5.自觉症状:神经痛,老年人剧烈,可持续数月或更久。
    (2)治疗原则: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止并发症。

  • 第15题:

    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临床表现①腰痛;②下肢放射痛;③椎旁压痛及放射痛;④腱反射异常;⑤皮肤感觉障碍;⑥肌力减弱;⑦脊柱侧弯;⑧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⑨腰部活动受限。治疗原则: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①非手术治疗:卧床休息,牵引,按摩,理疗及药物治疗;②手术治疗: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

  • 第16题:

    问答题
    鼻咽癌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病因:遗传因素、EB病毒、环境因素。临表:①鼻部症状:早期出现回流涕中带血或擤涕中带血②耳部症状:肿瘤发生在咽隐窝者,早期可压迫、阻塞咽鼓管咽口,引起耳鸣,耳鼻塞感和听力减退③颈淋巴结肿大,以此为首先症状者占60%④脑神经症状:出现偏头痛⑤远处转移:病情严重者发生远处转移,转移部位肝、肺、骨。治疗:首先放射治疗,采用60钴或直线加速器高能放疗,在放疗期间可配合化疗、中医中药及免疫治疗,以防止远处转移,提高放疗敏感性和减轻放疗并发症。①鼻咽癌放疗后3个月鼻咽部仍有残灶或局部复发可采用光辐射治疗或手术治疗②放疗后仍有颈部残存转移灶,可手术切除残灶③放疗后复发者或原发灶仍有残灶者也可以应用化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简述状疱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1)临床表现
    1.好发部位:肋间神经、三叉神经等
    2.皮疹:簇集性红斑→丘疹→水疱→糜烂→结痂→色素沉着 
    3.分布:沿神经呈带状、单侧、一般不超过中线 
    4.病程:2-3周
    5.自觉症状:神经痛,老年人剧烈,可持续数月或更久。
    (2)治疗原则: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止并发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肺脓肿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肺脓肿是多种病原菌引起的肺部化脓性炎症,病灶坏死、液化后形成脓腔。常由吸入含菌分泌物引起(吸入性),亦可由血源感染(血源性)或继发于邻近器官化脓病变。吸入性常为多种化脓性细菌混合感染,厌氧菌感染达80%以上;血源性常见为葡萄球菌。
    急性吸入性肺脓肿典型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10~14天后咳出大量脓臭痰及坏死组织,可伴有咯血,咳出大量脓痰后,体温常明显下降,可出现肺实变征。脓肿可破溃入胸膜腔形成脓气胸。X线胸片示肺野大片模糊阴影,内有透亮区及液平面。血源性常先有原发感染灶引起的畏寒、发热等症状,继之出现咳嗽、咳痰,X线胸片表现为两肺野散在小片状或球形炎症病灶,内有脓腔及液平面。
    治疗原则:积极抗菌治疗及痰液引流。
    抗菌治疗:由于青霉素G对大多数厌氧菌敏感,吸入性肺脓肿.首选青霉素G,可用大剂量静脉滴注,重症者可用至1000万U/d,对青霉素不敏感的脆弱类杆菌,可选用氟喹诺酮类、林可或克林霉素,或甲硝唑治疗,治疗至症状、体征及X线炎症病灶完全消失为止,疗程一般需8~12周。疗效不佳者,可根据痰菌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血源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青霉素G耐药率高,可选用苯唑青霉素或一、二代头孢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首选万古霉素。
    痰液引流: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可行体位引流。痰粘咳不出,可用祛痰剂或雾化吸入治疗。
    经正规治疗,病程超过3个月的慢性肺脓肿,或并有支气管胸膜瘘、脓胸或大咯血者,应行外科手术治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婴幼儿颌骨骨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定义:一般指出生后3个月以内的化脓性颌骨中央性骨髓炎,主要见于上颌骨。病因:血行播散(败血症,脐带感染)最多见;亦可由于黏膜皮肤的损伤和乳头感染引起;泪囊、中耳的化脓性炎症扩散亦可导致骨髓炎。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
    (1)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2)眶下、内眦及口内相应区前庭沟和硬腭等部位肿胀。
    (3)眶下、鼻腔、口内前庭沟、硬腭等部位溢脓。
    (4)慢性期形成瘘管,持续排出脓液、小死骨块和坏死牙胚。
    (5)探查瘘管可及粗糙骨面及感染牙胚,很少有大块死骨块。
    治疗:
    (1)急性期:全身抗感染,支持疗法;局部切开引流术。
    (2)慢性期:治疗偏于保守,注意避免切除未坏死骨质,保留未感染牙胚。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