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试述伤寒极期临床表现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明清时期《伤寒论》研究的特点。


    参考答案:

    有错简重订说,首倡重编整理之风,和反对错简说,主张“悉依旧本“,分经审证。还有医家提出从方证角度研究运用《伤寒论》,以方类证。除此之外,还有按法类证。其他诸家,或偏于著,或偏于临床治疗阐述发挥,或偏于普及启蒙。


  • 第2题:

    伤寒病人第二次菌血症发生在

    A. 潜伏期
    B. 初期
    C. 极期
    D. 缓解期
    E. 极期或缓解期

    答案:B
    解析:
    伤寒杆菌随血流进入肝、脾、胆囊、肾和骨髓后继续大量繁殖,再次进入血流,引起第二次严重菌血症,并释放强烈的内毒素,产生发热、全身不适等临床症状,出现皮肤玫瑰疹和肝、脾大等,此相当于病程的初期(B对)。伤寒患者第一次菌血症时,病人并无症状,即处于潜伏期(A错)。极期(C错)表现为持续菌血症,缓解期(DE错)大量的伤寒沙门菌随胆汁排入肠道,一部分随肠道排出体外,一部分再次侵入肠道淋巴结。

  • 第3题:

    请试述伤寒典型的临床表现的四期经过。


    正确答案:伤寒的典型四期:
    ①初期(侵袭期):病程第1周。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体温呈阶梯形上升,可在5~7日内高达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战,出汗不多。
    ②极期:病程第2~3周。常有伤寒的典型表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较多在本期出现。发热以高热、稽留热为主要热型,持续10~14天。神经系统症状: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听力减退,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病理反射等中毒性脑病表现。循环系统症状:常有相对缓脉或有重脉,如并发心肌炎,则相对缓脉不显。肝、脾肿大,并发中毒性肝炎时,肝功能异常,部分病者可有黄疸。病程7~13天部分病者皮肤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玫瑰疹)。
    ③缓解期:病程第3~4周。体温出现波动,并开始逐步下降。
    ④恢复期:病程第5周。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

  • 第4题:

    试述休克淤血性缺氧期病人的典型临床表现及其微循环变化的特点


    正确答案: 临床表现:血压进行性下降,心搏无力,心音低钝;神志淡漠,可进入昏迷;少尿;脉细速,静脉塌陷;皮肤可出现发绀、花斑。微循环特点:微循环淤滞,泥化;灌而少流,灌大于流。

  • 第5题:

    试述脉冲钨极氩弧焊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可焊接超薄型工件(可达0.1mm)。(2)能实行全位置焊接。(3)可焊接热敏感性强的材料。(4)可以顺利完成单面焊双面成型的工艺。

  • 第6题:

    伤寒极期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病程第2~3周,并发症多出现在本期。
    ①持续发热:多呈稽留热型,热程可持续2周或以上。
    ②神经系统:内毒素的致热和毒性作用,表现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耳鸣、听力减退。重者可出现谵妄、颈项强直(虚性脑膜炎),甚至昏迷。
    ③相对缓脉:成年人常见,并发心肌炎时相对缓脉不明显。
    ④玫瑰疹:部分病人皮肤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多见于胸腹背部,四肢较少见。多在2~4日内消退。出汗较多者,可见水晶型汗疹(白痱)。
    ⑤消化道症状:腹胀、便秘多见,约10%的患者腹泻,右下腹可有深压痛。
    ⑥肝脾大:大多数患者有轻度肝脾肿大。并发中毒性肝炎时,可出现黄疸或肝功能异常(ALT升高等)。

  • 第7题:

    伤寒极期临床表现有( )

    • A、发热和皮疹
    • B、消化道症状
    • C、神经系统症状
    • D、循环系统症状
    • E、肝脾肿大

    正确答案:A,B,C,D,E

  • 第8题:

    问答题
    试述休克淤血性缺氧期病人的典型临床表现及其微循环变化的特点

    正确答案: 临床表现:血压进行性下降,心搏无力,心音低钝;神志淡漠,可进入昏迷;少尿;脉细速,静脉塌陷;皮肤可出现发绀、花斑。微循环特点:微循环淤滞,泥化;灌而少流,灌少于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伤寒的极期临床表现特点。

    正确答案: 伤寒的极期病程为2~3周,常有下列临床特点。①稽留热;②腹胀、便秘或腹泻;③表情淡漠,反应迟钝;④相对缓脉;⑤肝脾大;⑥玫瑰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伤寒极期临床表现特点。

    正确答案: 伤寒的极期在病程的第2~3周,常有伤寒的典型表现。
    ⑴发热:持续高热,多数呈稽留热型,少数呈弛张热型或不规则热型,持续10~14天。
    ⑵消化系统症状:明显食欲不振,腹部不适,腹胀,多有便秘,少数则以腹泻为主。右下腹可有轻度压痛。
    ⑶神经系统症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患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减退、重者可有谵妄、昏迷、病理反射等中毒性脑病的表现。神经系统症状多随体温下降逐渐恢复。
    ⑷循环系统症状:常有相对缓脉,即体温增高1℃,每分钟脉搏增加少于15~20次,系因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所致。但并发中毒性心肌炎时,相对缓脉不明显。有时出现重脉,即桡动脉触诊时,每一次脉搏感觉有两次搏动,系因末梢血管受内毒素影响而扩张所致。
    ⑸皮疹:于病程7~13天,部分患者在胸、腹、背部及四肢的皮肤分批出现淡红色斑丘疹(玫瑰疹),直径约2~4mm,压之退色,一般在10个以下,约2~4天内消失。水晶形汗疹(或称白痱)多发生于出汗较多者。
    ⑹肝脾肿大:病程第一周末开始,常可触及肝脾肿大,通常为肋缘下1~3cm,质软伴压痛。重者出现肝功能明显异常及黄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伤寒极期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的临床表现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前者恶风,自汗,脉浮缓;后者恶寒,无汗而喘,脉浮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哪项是伤寒极期和缓解期的病理特点

    A.肠梗阻

    B.肠麻痹

    C.休克

    D.颈项强直

    E.肠出血和肠穿孔


    正确答案:E

  • 第14题:

    试述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的临床表现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前者恶风,自汗,脉浮缓;后者恶寒,无汗而喘,脉浮紧。

  • 第15题:

    伤寒后复发()

    • A、初期
    • B、潜伏期
    • C、极期
    • D、恢复期
    • E、缓解期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试述伤寒极期临床表现特点?


    正确答案: 伤寒的极期在病程的第2~3周。常有伤寒的典型表现。如①稽留高热,持续10~14日,少数可呈弛张热或不规则热;②腹胀、便秘、腹泻等消化道症状;⑨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听力减退,重者有谵妄、昏迷;④相对缓脉、重脉;⑤肝、脾肿大,部分有黄疽、肝功能异常;⑥玫瑰疹等。此期极易发生肠穿孔、肠出血等并发症。血象检查常有白细胞数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 第17题:

    典型伤寒的极期临床表现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发热:高热,稽留热为主要热型,(2)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腹胀,多有便秘,少数以腹泻为主.(3)神经系统症状: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下降.(4)循环系统症状:常有相对缓脉或有重脉,如并发心肌炎则相对缓脉不明显.(5)肝脾肿大:病程1周末可有脾肿大,肝脏亦可肿大.(6)皮疹:部分患者皮肤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即玫瑰疹,多见于病程7~13天,直径2~4MM,压之退色,多在10个以下,分批出现

  • 第18题:

    试述太阳伤寒证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太阳伤寒证,为寒邪袭表,卫阳被束,营阴郁滞所致的证候。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头项强痛,体痛,无汗而喘,脉浮紧。邪壅于表,故恶寒;卫与邪争,故发热;卫阳既遏,营阴亦受邪滞,经脉失于温煦,故身体骨节痛;腠理闭塞,所以无汗;正气欲向于外,而寒邪束于表,所以脉浮紧;肺主呼吸,而外舍皮毛,邪束于外,肌腠失宣,必然影响及肺,由于肺气不利,则呼吸喘促。

  • 第19题:

    问答题
    试述太阳伤寒证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太阳伤寒证,为寒邪袭表,卫阳被束,营阴郁滞所致的证候。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头项强痛,体痛,无汗而喘,脉浮紧。邪壅于表,故恶寒;卫与邪争,故发热;卫阳既遏,营阴亦受邪滞,经脉失于温煦,故身体骨节痛;腠理闭塞,所以无汗;正气欲向于外,而寒邪束于表,所以脉浮紧;肺主呼吸,而外舍皮毛,邪束于外,肌腠失宣,必然影响及肺,由于肺气不利,则呼吸喘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试述休克缺血性缺氧期病人的典型临床表现及其微循环变化的特点

    正确答案: 临床表现:脸色苍白,四肢冰冷,出冷汗,脉搏细速,脉压减少,尿少,烦躁不安,血压下降也可正常。微循环特点:微循环痉挛;少灌少流,灌少于流,A-V短路开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典型伤寒的极期临床表现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发热:高热,稽留热为主要热型,(2)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腹胀,多有便秘,少数以腹泻为主.(3)神经系统症状: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下降.(4)循环系统症状:常有相对缓脉或有重脉,如并发心肌炎则相对缓脉不明显.(5)肝脾肿大:病程1周末可有脾肿大,肝脏亦可肿大.(6)皮疹:部分患者皮肤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即玫瑰疹,多见于病程7~13天,直径2~4MM,压之退色,多在10个以下,分批出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伤寒极期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病程第2~3周,并发症多出现在本期。
    ①持续发热:多呈稽留热型,热程可持续2周或以上。
    ②神经系统:内毒素的致热和毒性作用,表现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耳鸣、听力减退。重者可出现谵妄、颈项强直(虚性脑膜炎),甚至昏迷。
    ③相对缓脉:成年人常见,并发心肌炎时相对缓脉不明显。
    ④玫瑰疹:部分病人皮肤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多见于胸腹背部,四肢较少见。多在2~4日内消退。出汗较多者,可见水晶型汗疹(白痱)。
    ⑤消化道症状:腹胀、便秘多见,约10%的患者腹泻,右下腹可有深压痛。
    ⑥肝脾大:大多数患者有轻度肝脾肿大。并发中毒性肝炎时,可出现黄疸或肝功能异常(ALT升高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伤寒极期临床表现有( )
    A

    发热和皮疹

    B

    消化道症状

    C

    神经系统症状

    D

    循环系统症状

    E

    肝脾肿大


    正确答案: E,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请试述伤寒典型的临床表现的四期经过。

    正确答案: 伤寒的典型四期:
    ①初期(侵袭期):病程第1周。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体温呈阶梯形上升,可在5~7日内高达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战,出汗不多。
    ②极期:病程第2~3周。常有伤寒的典型表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较多在本期出现。发热以高热、稽留热为主要热型,持续10~14天。神经系统症状: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听力减退,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病理反射等中毒性脑病表现。循环系统症状:常有相对缓脉或有重脉,如并发心肌炎,则相对缓脉不显。肝、脾肿大,并发中毒性肝炎时,肝功能异常,部分病者可有黄疸。病程7~13天部分病者皮肤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玫瑰疹)。
    ③缓解期:病程第3~4周。体温出现波动,并开始逐步下降。
    ④恢复期:病程第5周。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