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甲、乙为朋友。乙出国前,将自己的借记卡(背面写有密码)交甲保管。后甲持卡购物,将卡中1.3万元用完。乙回国后发现卡里没钱,便问甲是否用过此卡,甲否认。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侵占罪 B.信用卡诈骗罪 C.诈骗罪 D.盗窃罪

题目
甲、乙为朋友。乙出国前,将自己的借记卡(背面写有密码)交甲保管。后甲持卡购物,将卡中1.3万元用完。乙回国后发现卡里没钱,便问甲是否用过此卡,甲否认。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侵占罪
B.信用卡诈骗罪
C.诈骗罪
D.盗窃罪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信用卡诈骗罪。 对信用卡的占有并不意味着同时就具有合法的取款权限,所以乙仅让甲保管借记卡,并未同意甲使用借记卡中的存款,即甲对信用卡的占有并不意味着同时具有合法的取款权限。甲冒充持卡人乙在商场消费,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的行为,侵犯了乙对存款的占有(民法上的间接占有),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三角诈骗,具有财产处分权限的银行产生认识错误,进而处分了乙的财产)。此外,侵占罪要求数额较大,借记卡本身价值低廉,没有达到数额较大的要求,况且题目中也没有告诉我们甲没有归还乙的借记卡,连侵占行为都没有,不构成侵占罪。故ACD项错误,不当选;B项正确,当选。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刑法规定的“信用卡”,是指由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故借记卡也应当包括在刑法中所规定的“信用卡”的范畴。
更多“甲、乙为朋友。乙出国前,将自己的借记卡(背面写有密码)交甲保管。后甲持卡购物,将卡中1.3万元用完。乙回国后发现卡里没钱,便问甲是否用过此卡,甲否认。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求助一道法律案例

    某晚,甲于路边拦住乙,以暴力方式抢得乙的钱包,但钱包中仅有少量现金及一张银行卡,乙逼迫甲讲出银行卡密码,然后放了乙。当晚甲持卡去自动取款机取款,但发现乙所讲的密码是假的,无法取钱。

    甲郁闷之余将此事讲给了兄弟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丙向甲打听乙的体貌特征,又跟甲讲反正银行卡取不了钱,不如送给自己,甲遂将卡送予丙。

    次日,丙在事发路边守候。乙再次从该路段经过,并被丙拦截。丙以暴力逼迫乙讲出密码,乙不堪毒打,告知密码。丙持卡取钱,该卡尚未挂失,丙从卡上取得一万多元钱。

    问丙的行为触犯了哪些罪名,为什么?


    我认为是抢劫,暴力劫取财物,只是行为方式特殊 当然,强的是密码,但是这个已经体现了他的“求财”的主观意图,犯罪结果也有财产损失我仍然认为是抢劫,只不过是行为方式比较特殊罢了信用卡诈骗,一般是说用伪造、作废的卡,或者恶意透支的;当然也有冒充持卡人这种行为方式,但是一般适用在比如说捡到卡之类的主观恶性比较小的情况,与案例不太相符合案例中,主观意图是通过伤害来劫财,所以我认为定抢劫应该没有问题


    希望能帮到你,祝你生活愉快!

  • 第2题:

    甲、乙合谋窃取丙的银行卡并平分取出的现金,乙将偷窥到的银行卡密码告诉甲,两人再乘丙醉酒之机将其银行卡窃走。甲持卡到ATM机取钱,乙为其望风,甲发现卡内有7万元,便取出2万元,对乙称卡内只有1万元,分给乙5000元,乙信以为真。一周后,甲独自通过ATM机将卡内剩余5万元取走。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8年仿真模拟题)

    A.甲对乙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为3万元
    B.乙对丙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2万元
    C.甲对丙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7万元
    D.乙对丙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1万元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共同犯罪中的结果归责问题。 刑法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以盗窃罪论处。甲、乙共同盗窃了丙的信用卡后,共同使用该卡从机器上取款,而且两人的行为与丙卡内7万元的财产损失结果均有因果性,根据“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93责原则,两人均对丙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都是7万元。只是在两人分赃时,甲骗乙卡内只有1万元,分给乙5000元,甲这一行为对乙不构成诈骗罪。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 第3题:

    甲捡到一张银行借记卡及身份证,将事情告诉乙,甲、乙根据身份证号码试出来借记卡密码,持卡消费5万元,请问对于乙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构成盗窃罪
    • B、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 C、构成诈骗罪
    • D、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B

  • 第4题:

    甲盗窃了乙的借记卡和身份证,记下了借记卡的卡号后将借记卡偷偷放回原处。甲随后持乙的身份证冒充乙向银行挂失,由于甲能提供乙的借记卡的卡号和姓名与密码,银行工作人员信以为真,但甲没有让银行工作人员补办借记卡而是将卡中的现金5万元转入自己的卡中,对于甲的行为定性错误的是()。

    • A、构成盗窃罪
    • B、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 C、构成金融凭证诈骗罪
    • D、构成侵占罪

    正确答案:A,C,D

  • 第5题:

    甲和乙均缺钱,乙得知甲的朋友丙是做生意的,便提议去丙家借钱,并说:“如果他不借,我们再偷或者抢他的。”甲说:“别胡扯。”乙就没说什么。某晚,甲、乙前往丙家借钱。乙在外等,甲进屋向丙借钱,丙正在吃饭,告诉甲家里没钱,并留甲一起吃饭,两人喝的大醉。乙见甲长时间不出来,就自己回家。甲一觉醒来,见丙宿醉未醒,便起身试图打开丙放在衣柜里的小保险柜。丙惊醒大声斥责甲,说道:“快住手,不然我报警了!”甲见事情败露将丙打死,藏尸车库。 甲打不开保险柜,在丙的床头柜中发现了一张信用卡及丙的身份证。甲知道乙会开保险柜,便将保险柜搬回家。此后,甲问乙开柜方法,但未提及杀丙一事,并按照乙的方法打开保险柜,发现柜内并无钱款。后甲将丙的信用卡和身份证交乙保管,声称从丙处所借。乙未与甲商量,2012年12月25日通过丙的身份证号码试出信用卡密码,当日下午到商场刷卡购买了一件价值两万元的皮衣。 案发后,公安机关认为甲有犯罪嫌疑,即对其实施拘传。甲半路逃跑。半年后,得知甲行踪的乙告知甲,公安机关正在对甲进行网上通缉,甲于是到派出所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经查,乙的出生日期为1996年12月24日,对乙该如何量刑处罚?请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乙实施信用卡诈骗行为时已满16周岁,属于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应当以信用卡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由于乙犯罪时不满18周岁,依照刑法规定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第6题:

    某日,甲使用暴力将乙控制,强行从其身上搜出一张银行卡(内有100元),甲逼迫乙找人往卡里打入人民币10万元,否则就要其性命,乙被迫给妻子打电话并谎称朋友因病住院需要人民币10万元,乙妻子将款打入卡内。甲按照乙说的密码取得钱款后将乙释放。本案中,甲的行为构成()。

    • A、绑架罪
    • B、抢劫罪
    • C、诈骗罪
    • D、敲诈勒索罪

    正确答案:B

  • 第7题:

    甲和乙均缺钱,乙得知甲的朋友丙是做生意的,便提议去丙家借钱,并说:“如果他不借,我们再偷或者抢他的。”甲说:“别胡扯。”乙就没说什么。某晚,甲、乙前往丙家借钱。乙在外等,甲进屋向丙借钱,丙正在吃饭,告诉甲家里没钱,并留甲一起吃饭,两人喝的大醉。乙见甲长时间不出来,就自己回家。甲一觉醒来,见丙宿醉未醒,便起身试图打开丙放在衣柜里的小保险柜。丙惊醒大声斥责甲,说道:“快住手,不然我报警了!”甲见事情败露将丙打死,藏尸车库。 甲打不开保险柜,在丙的床头柜中发现了一张信用卡及丙的身份证。甲知道乙会开保险柜,便将保险柜搬回家。此后,甲问乙开柜方法,但未提及杀丙一事,并按照乙的方法打开保险柜,发现柜内并无钱款。后甲将丙的信用卡和身份证交乙保管,声称从丙处所借。乙未与甲商量,2012年12月25日通过丙的身份证号码试出信用卡密码,当日下午到商场刷卡购买了一件价值两万元的皮衣。 案发后,公安机关认为甲有犯罪嫌疑,即对其实施拘传。甲半路逃跑。半年后,得知甲行踪的乙告知甲,公安机关正在对甲进行网上通缉,甲于是到派出所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若乙在甲逃跑后,到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并协助司法机关将甲抓获归案。乙的投案行为是否成立自首与立功?请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乙成立自首与重大立功。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重大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的,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甲抢劫致人死亡,有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属于重大犯罪嫌疑人,乙到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并协助公安机关抓获重大犯罪嫌疑人,应认定为自首并有重大立功表现。

  • 第8题:

    下列哪些选项中的甲属于犯罪未遂?

    • A、甲让行贿人乙以乙的名义办理银行卡,存入50万元,乙将银行卡及密码交给甲。甲用该卡时,忘记密码,不好意思再问乙。后乙得知甲被免职,将该卡挂失取回50万元 
    • B、甲、乙共谋傍晚杀丙,甲向乙讲解了杀害丙的具体方法。傍晚乙如约到达现场,但甲却未去。乙按照甲的方法杀死丙 
    • C、乙欲盗窃汽车,让甲将用于盗窃汽车的钥匙放在乙的信箱。甲同意,但错将钥匙放入丙的信箱,后乙用其他方法将车盗走 
    • D、甲、乙共同杀害丙,以为丙已死,甲随即离开现场。一个小时后,乙在清理现场时发现丙未死,持刀杀死丙

    正确答案:C,D

  • 第9题:

    单选题
    关于正当防卫,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

    甲误将乙当作杀人犯,正准备拿刀将其砍倒,丙发现了甲的行为,于是向甲开枪,打伤其胳膊,保护了乙。丙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B

    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内安放了防卫装置。某日,乙撬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卫装置击为轻伤,甲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C

    甲、乙共谋伤害丙,在殴打丙的过程中,甲发现乙欲杀害丙,便出手制止,乙不听,甲便将乙打伤。甲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D

    甲强奸乙后准备逃离现场,恰被服务员丙撞见,丙将甲打死,丙的行为成立特殊正当防卫


    正确答案: D
    解析: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损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A项,不法侵害既包括故意的不法侵害,也包括过失的不法侵害。成立正当防卫要求的不法侵害并不区分故意或者过失。甲将乙当成杀人犯属于过失的不法侵害,丙将甲射伤的行为也构成正当防卫
    B项,设立防卫装置后,遇到了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该装置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发挥作用制止了不法侵害,并且没有超过必要限度时,构成正当防卫,故甲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C项,丙所面临的危险虽然是甲乙所共同制造的,但是对于乙明显超出共谋故意的杀人行为,甲依然可以进行正当防卫,故甲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D项,丙在杀害甲的时候,甲的不法侵害行为已经结束,故其杀害甲的行为不构成正当防卫。

  • 第10题:

    下列哪些选项中的甲属于犯罪未遂?( )(2014年)

    A.甲让行贿人乙以乙的名义办理银行卡,存入50万元,乙将银行卡及密码交给甲。甲用该卡时,忘记密码,不好意思再问乙。后乙得知甲被免职,将该卡挂失取回50万元
    B.甲、乙共谋傍晚杀丙,甲向乙讲解了杀害丙的具体方法。傍晚乙如约到达现场,但甲却未去。乙按照甲的方法杀死丙
    C.乙欲盗窃汽车,让甲将用于盗窃汽车的钥匙放在乙的信箱。甲同意,但错将钥匙放入丙的信箱,后乙用其他方法将车盗走
    D.甲、乙共同杀害丙,以为丙已死,甲随即离开现场。一个小时后,乙在清理现场时发现丙未死,持刀杀死丙

    答案:C,D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未遂。 A项,行贿人乙将银行卡交给国家工作人员甲的时候,甲就已经收受了“贿赂”。受贿罪的既遂标准是“收受财物”而不是消费财物,所以甲成立受贿罪既遂。故A项错误,不当选。
    B项,共同犯罪中,共犯人的犯罪形态保持一致,一人既遂,全体既遂。甲、乙共谋杀人,即使甲未去犯罪现场,但因乙按照甲教授的方法杀丙既遂,则甲也对该既遂结果承担刑事责任。故B项错误,不当选。
    C项,帮助犯的既遂需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帮助实行犯制造了既遂结果;第二,帮助行为与既遂结果的发生具有因果关系,即既遂结果的发生离不开帮助犯的作用。由于甲将钥匙放错了位置,乙用其他方法将车盗走,也就是说甲的帮助行为与乙的既遂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因此甲构成帮助犯的未遂。故C项正确,当选。
    D项,如何判断犯罪是处于暂时性停顿还是处于终局性停止,只有是终局性停止,才构成犯罪形态,判断标准为:一是看行为人主观犯意是否完全消除;二是看行为人客观犯罪行为是否彻底结束。甲、乙共同杀害丙,以为丙已死,甲随即离开现场,此时甲的主观犯意已经消除,并且其犯罪行为已彻底结束,丙未死是由于甲意志以外的原因,成立犯罪未遂。故D项正确,当选。

  • 第11题:

    甲和乙均缺钱,乙得知甲的朋友丙是做生意的,便提议去丙家借钱,并说:“如果他不借,我们再偷或者抢他的。”甲说:“别胡扯。”乙就没说什么。某晚,甲、乙前往丙家借钱。乙在外等,甲进屋向丙借钱,丙正在吃饭,告诉甲家里没钱,并留甲一起吃饭,两人喝的大醉。乙见甲长时间不出来,就自己回家。甲一觉醒来,见丙宿醉未醒,便起身试图打开丙放在衣柜里的小保险柜。丙惊醒大声斥责甲,说道:“快住手,不然我报警了!”甲见事情败露将丙打死,藏尸车库。 甲打不开保险柜,在丙的床头柜中发现了一张信用卡及丙的身份证。甲知道乙会开保险柜,便将保险柜搬回家。此后,甲问乙开柜方法,但未提及杀丙一事,并按照乙的方法打开保险柜,发现柜内并无钱款。后甲将丙的信用卡和身份证交乙保管,声称从丙处所借。乙未与甲商量,2012年12月25日通过丙的身份证号码试出信用卡密码,当日下午到商场刷卡购买了一件价值两万元的皮衣。 案发后,公安机关认为甲有犯罪嫌疑,即对其实施拘传。甲半路逃跑。半年后,得知甲行踪的乙告知甲,公安机关正在对甲进行网上通缉,甲于是到派出所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甲到派出所交代自己罪行的行为是否成立自首?请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甲到派出所交代自己罪行的行为不成立自首。只有在案发后没有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才能成立自首。本案中,甲被公安机关采取拘传的强制措施后逃跑再归案的,即便如实供述也不能成立自首。

  • 第12题:

    甲盗窃一张银行借记卡及身份证,向朋友乙谎称是路上捡到的,甲、乙根据身份证号码试出来借记卡密码,持卡消费2万元,请问对于甲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构成盗窃罪
    • B、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 C、构成诈骗罪
    • D、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A

  • 第13题:

    甲和乙均缺钱,乙得知甲的朋友丙是做生意的,便提议去丙家借钱,并说:“如果他不借,我们再偷或者抢他的。”甲说:“别胡扯。”乙就没说什么。某晚,甲、乙前往丙家借钱。乙在外等,甲进屋向丙借钱,丙正在吃饭,告诉甲家里没钱,并留甲一起吃饭,两人喝的大醉。乙见甲长时间不出来,就自己回家。甲一觉醒来,见丙宿醉未醒,便起身试图打开丙放在衣柜里的小保险柜。丙惊醒大声斥责甲,说道:“快住手,不然我报警了!”甲见事情败露将丙打死,藏尸车库。 甲打不开保险柜,在丙的床头柜中发现了一张信用卡及丙的身份证。甲知道乙会开保险柜,便将保险柜搬回家。此后,甲问乙开柜方法,但未提及杀丙一事,并按照乙的方法打开保险柜,发现柜内并无钱款。后甲将丙的信用卡和身份证交乙保管,声称从丙处所借。乙未与甲商量,2012年12月25日通过丙的身份证号码试出信用卡密码,当日下午到商场刷卡购买了一件价值两万元的皮衣。 案发后,公安机关认为甲有犯罪嫌疑,即对其实施拘传。甲半路逃跑。半年后,得知甲行踪的乙告知甲,公安机关正在对甲进行网上通缉,甲于是到派出所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乙的行为构成何罪?请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乙使用丙的信用卡去商场购物的行为,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数额较大,依照刑法规定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 第14题:

    甲和乙均缺钱,乙得知甲的朋友丙是做生意的,便提议去丙家借钱,并说:“如果他不借,我们再偷或者抢他的。”甲说:“别胡扯。”乙就没说什么。某晚,甲、乙前往丙家借钱。乙在外等,甲进屋向丙借钱,丙正在吃饭,告诉甲家里没钱,并留甲一起吃饭,两人喝的大醉。乙见甲长时间不出来,就自己回家。甲一觉醒来,见丙宿醉未醒,便起身试图打开丙放在衣柜里的小保险柜。丙惊醒大声斥责甲,说道:“快住手,不然我报警了!”甲见事情败露将丙打死,藏尸车库。 甲打不开保险柜,在丙的床头柜中发现了一张信用卡及丙的身份证。甲知道乙会开保险柜,便将保险柜搬回家。此后,甲问乙开柜方法,但未提及杀丙一事,并按照乙的方法打开保险柜,发现柜内并无钱款。后甲将丙的信用卡和身份证交乙保管,声称从丙处所借。乙未与甲商量,2012年12月25日通过丙的身份证号码试出信用卡密码,当日下午到商场刷卡购买了一件价值两万元的皮衣。 案发后,公安机关认为甲有犯罪嫌疑,即对其实施拘传。甲半路逃跑。半年后,得知甲行踪的乙告知甲,公安机关正在对甲进行网上通缉,甲于是到派出所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甲乙是否构成共同犯罪?请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甲乙不构成共同犯罪。甲实施的杀害丙、抢劫丙财物的行为都与乙无关,乙并不知情;乙私下使用丙的信用卡购物的行为与甲无关。在实施犯罪行为的事前和事中,甲、乙之间没有共同的意思联络,不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和共同的犯罪行为,因此甲乙不构成共同犯罪。

  • 第15题:

    甲和乙均缺钱,乙得知甲的朋友丙是做生意的,便提议去丙家借钱,并说:“如果他不借,我们再偷或者抢他的。”甲说:“别胡扯。”乙就没说什么。某晚,甲、乙前往丙家借钱。乙在外等,甲进屋向丙借钱,丙正在吃饭,告诉甲家里没钱,并留甲一起吃饭,两人喝的大醉。乙见甲长时间不出来,就自己回家。甲一觉醒来,见丙宿醉未醒,便起身试图打开丙放在衣柜里的小保险柜。丙惊醒大声斥责甲,说道:“快住手,不然我报警了!”甲见事情败露将丙打死,藏尸车库。 甲打不开保险柜,在丙的床头柜中发现了一张信用卡及丙的身份证。甲知道乙会开保险柜,便将保险柜搬回家。此后,甲问乙开柜方法,但未提及杀丙一事,并按照乙的方法打开保险柜,发现柜内并无钱款。后甲将丙的信用卡和身份证交乙保管,声称从丙处所借。乙未与甲商量,2012年12月25日通过丙的身份证号码试出信用卡密码,当日下午到商场刷卡购买了一件价值两万元的皮衣。 案发后,公安机关认为甲有犯罪嫌疑,即对其实施拘传。甲半路逃跑。半年后,得知甲行踪的乙告知甲,公安机关正在对甲进行网上通缉,甲于是到派出所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甲的行为如何定性量罚?请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甲构成抢劫罪。甲在盗窃丙的保险柜过程中,因罪行败露而实施杀害丙的行为,其犯罪目的是为了取得财物,其杀人行为系盗窃过程中为“抗拒抓捕”而对被害人使用暴力,属于刑法规定的转化型抢劫。甲抢劫致人死亡,属于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依照刑法规定,法定刑升格。
    甲将保险柜搬回甲,打开保险柜试图窃取丙的钱财的行为,属于抢劫罪中取财行为的一部分,不单独构成盗窃罪。

  • 第16题:

    甲、乙为朋友。乙出国前,将自己的借记卡(背面写有密码)交甲保管。后甲持卡购物,将卡中1.3万元用完。乙回国后发现卡里没钱,便问甲是否用过此卡,甲否认。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侵占罪
    • B、信用卡诈骗罪
    • C、诈骗罪
    • D、盗窃罪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单选题
    甲冒充警察打电话给乙并称乙的借记卡涉嫌洗钱罪,需要将卡里的1万元钱转至甲所指定的账户,以证其无罪。乙信以为真,按甲的提示将借记卡里的钱全部转到甲的银行账户里。后乙发现,他的借记卡并不涉嫌洗钱。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

    甲将乙作为工具加以利用,实现转移乙财产的目的,应以盗窃罪论处

    B

    甲虚构事实,对乙实施欺骗并导致乙处分财产,应以诈骗罪论处

    C

    甲非法获取乙的电话号码,应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论处

    D

    甲冒充警察打电话给乙并骗取乙的财产,应以招摇撞骗罪论处


    正确答案: A
    解析:
    AB两项,甲的行为致使乙产生错误认识,但是乙未在错误认识支配下处分财物,不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成立盗窃罪。
    C项,由于甲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数量较少,不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D项,甲冒充警察打电话并不符合冒充警察的行为,因此不成立招摇撞骗罪。

  • 第18题:

    单选题
    甲、乙为朋友。乙出国前,将自己的借记卡(背面写有密码)交甲保管。后甲持卡购物,将卡中1.3万元用完。乙回国后发现卡里没钱,便问甲是否用过此卡,甲否认。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3年真题]
    A

    侵占罪

    B

    信用卡诈骗罪

    C

    诈骗罪

    D

    盗窃罪


    正确答案: C
    解析:
    B项,《刑法》第196条第1款第3项规定,冒用他人信用卡,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甲使用乙交给其保管的信用卡进行购物,属于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所以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A项,《刑法》第270条规定,侵占罪,是指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行为。乙交甲保管的是借记卡本身而非借记卡名下的钱财或现金,因此甲不构成侵占罪。
    C项,《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不法所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被害人是否基于认识错误而处分财产是判断诈骗罪的重要标准。信用卡诈骗罪较诈骗罪而言是特别罪名,按特殊优于一般原则,应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甲欺骗乙未用过此卡,没有产生新的财产法益侵害,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
    D项,《刑法》第196条第3款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盗窃罪的规定定罪处罚。本题中,甲之所以取得对该借记卡的占有是由于乙的委托保管,实属合法占有,且甲使用该借记卡进行购物,属于对人使用不构成盗窃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