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家得到了迅速发展,援儒入道,在道教官方化过程中有重大贡献的北朝人物是( )。A.葛洪 B.陶弘景 C.寇谦之 D.陆静修

题目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家得到了迅速发展,援儒入道,在道教官方化过程中有重大贡献的北朝人物是( )。

A.葛洪
B.陶弘景
C.寇谦之
D.陆静修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
在北朝,道士寇谦之对道教进行改造,剔除可能被用于组织斗争的教义、仪式,增加礼度和服食修炼的内容。他还托言太上老君授予天师之位,编《云中音诵新科之诫》等道经,并献给北魏太武帝。他得到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信任和支持,道教被宣布为“国教”,地位在佛教之上。
更多“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家得到了迅速发展,援儒入道,在道教官方化过程中有重大贡献的北朝人物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占压倒优势的宗教。

    • A、道教
    • B、佛教
    • C、祆教
    • D、埁教

    正确答案:B

  • 第2题:

    茶饮方式到了魏晋南北朝,已开始进入烹煮饮用时期。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官当”制度始创于()

    • A、夏商周时期
    • B、秦汉时期
    • C、魏晋南北朝时期
    • D、隋唐时期

    正确答案:C

  • 第4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迅速发展的表现是()。

    • A、信徒为社会上层人物
    • B、大量佛经被翻译
    • C、众多寺院兴建
    • D、大量石窟的开凿

    正确答案:B,C,D

  • 第5题:

    道教的产生和确立是在()。

    • A、春秋战国时期
    • B、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 C、隋唐时期
    • D、宋元时期

    正确答案:B

  • 第6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乐舞思想及代表人物、代表著作


    正确答案:魏晋南北朝时期,乐舞美学思想伴随人文的自觉,对文学艺术理论的深入探讨,哲学领域里的某些理论引人艺术审美领域,而有了极大发展。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及著作有阮籍的《乐论》、嵇康的《声元哀乐论》、刘勰[xie]《文心雕龙》、钟蠑的《诗品》等。
    阮籍,三国魏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为竹林七贤之一。他深受老庄思想影响,其世界观表现为"法自然而为化"。阮籍在《乐论》中提出著名乐舞美学观点,如"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提出乐舞能够体现天地的本质,乐舞若符合天地自然之道便表现为和谐,否则便不和谐,表现于人类社会是礼与乐的相互作用,因此,提出"移风易俗"的结论。进而又提出"乐制有常"的论点,即强调乐制的规格,他认为乐制要规范,与礼配合,天下才能太平。他的乐舞思想仍是围绕维护封建统治制度而展开,强调乐舞与政治的关系。
    嵇康,三国魏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是竹林七贤之一。思想上接受了老庄的影响,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表示对礼教的抗议。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了强调人的自身情感在乐舞审美活动中的作用:"然声音和比,感人之最深者也。劳者歌其事,乐者舞其功。夫内有悲痛之心,则激哀切之言,言比成诗,声比成音。杂而咏之,聚而听之,心动于和声,情感于苦言,嗟叹未绝而泣涕流涟矣。夫哀心藏于内,遇和声而后发,和声无象而哀心有主,夫以有主之哀心,因乎无象之和声而后发,其所觉悟,唯哀而已,岂复知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哉"?嵇康"声无哀乐"的思想,改变了人们传统观念,对乐舞审美有了新认识。
    刘勰,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代表作《文心雕龙》,这是一部对艺术风格、艺术创作进行全面系统阐述的文艺理论巨著。该著作自始自终贯穿儒家"中和"的思想。其观点是唯物主义的,首先他对"美"的认识就与众不同,他在《原道》中说:"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点明了美来自自然,来自客观事物。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刘德认为艺术家对事物的情感,对艺术进行创作都离不开对自然的感受。他在《明诗》中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人的主观感受来自自然。其次,刘勰还提出有关艺术想像和艺术构思等问题,如"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思》)刘勰这一论点涉及到许多创作问题。刘勰这一思想对后世艺术表演、艺术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第7题:

    多选题
    道教的产生和确立是在(  )。
    A

    春秋战国时期

    B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宋元时期


    正确答案: D,A
    解析:
    东汉顺帝时,张陵在四川鹤鸣山,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并自称出于太上老君的口授,造作道书,同时吸收巴蜀地区的原始宗教信仰,创立五斗米道。“五斗米道”为早期道教。因后世道教尊张陵为天师,故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张陵之孙张鲁割据汉中20余年。建安二十年,张鲁归降曹操,被拜将封侯,五斗米道获得合法地位而影响日增。汉灵帝时张角所创立的太平道也属早期的道教。

  • 第8题:

    多选题
    下列道教人物中,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是()。
    A

    王重阳

    B

    葛洪

    C

    张陵

    D

    陶弘景

    E

    李世民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道教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在(  )时期。
    A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

    B

    隋唐和北宋

    C

    南宋金元

    D

    明清


    正确答案: B,A
    解析:
    隋唐和北宋的统治者对道教的崇奉,使道教得以达到鼎盛期。隋文帝崇道。李唐王朝自称老子后人,尊奉道教。赵宋王朝的皇帝多尊奉道教。

  • 第10题:

    多选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迅速发展的表现是()。
    A

    信徒为社会上层人物

    B

    大量佛经被翻译

    C

    众多寺院兴建

    D

    大量石窟的开凿


    正确答案: D,C
    解析: 信徒为社会上层人物,不足以体现佛教的迅速发展。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当”制度。[2005年真题]

    正确答案:
    “官当”制度是建立在士族大地主经济基础上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以维护贵族官僚地主阶级的利益为目的,表现出世家大族特权法的鲜明特征。
    “官当”是帝制社会允许官吏以官职爵位折抵徒刑的一种特权制度。它正式出现在《北魏律》与《陈律》中。《北魏律·法例篇》规定,每一爵级抵当徒二年。南朝《陈律》规定更细,凡以官抵折徒刑,同赎刑结合使用。如官吏犯罪应判四至五年徒刑,准许以官当徒两年,其余年限服劳役。若判处三年徒刑,准许以官当徒两年,剩余一年可以赎罪。这表明当时封建特权法有进一步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度脱升仙”的故事类型,受到了以下哪个宗教思想的影响?()
    A

    伊斯兰教

    B

    儒教

    C

    道教

    D

    佛教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高型家具的萌芽时期,到了()则是我国高低型家具并存时期。


    正确答案:隋唐五代

  • 第14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士大夫在民族融合中有何作用?


    正确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阶层作为文化主体的作用,表现得非常充分。士在创造着时代精神的同时,也规范着那个时代,引导着那个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融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其二是民族文化的融合。在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士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们以《孟子·滕文公》中“用夏变夷”的思想作为指导,在出仕胡族政权之后,建构与农业经济相适应的汉式统治结构,宣传儒学,提倡文教,努力改造胡风胡俗。而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在汉化之后,又进而以“夏”自居,自觉地扛起“用夏变夷”的大旗,进一步影响周边其他少数民族。就这样,形成汉文化发散式的向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辐射之势,促进汉化和民族融合,形成以“汉”(实际上是以汉文化为主体包容着丰富少数民族文化的混合文化体)文化为内质的巨大文化向心力和凝聚力,为政治上的统一在思想上作了充分的准备。

  • 第15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度脱升仙”的故事类型,受到了以下哪个宗教思想的影响?()

    • A、伊斯兰教
    • B、儒教
    • C、道教
    • D、佛教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道教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在()时期。

    • A、东汉至魏晋南北朝
    • B、隋唐和北宋
    • C、南宋金元
    • D、明清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下列道教人物中,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是()。

    • A、王重阳
    • B、葛洪
    • C、张陵
    • D、陶弘景
    • E、李世民

    正确答案:B,D

  • 第18题:

    问答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士大夫在民族融合中有何作用?

    正确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阶层作为文化主体的作用,表现得非常充分。士在创造着时代精神的同时,也规范着那个时代,引导着那个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融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其二是民族文化的融合。在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士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们以《孟子·滕文公》中“用夏变夷”的思想作为指导,在出仕胡族政权之后,建构与农业经济相适应的汉式统治结构,宣传儒学,提倡文教,努力改造胡风胡俗。而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在汉化之后,又进而以“夏”自居,自觉地扛起“用夏变夷”的大旗,进一步影响周边其他少数民族。就这样,形成汉文化发散式的向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辐射之势,促进汉化和民族融合,形成以“汉”(实际上是以汉文化为主体包容着丰富少数民族文化的混合文化体)文化为内质的巨大文化向心力和凝聚力,为政治上的统一在思想上作了充分的准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多选题
    以下关于“道家”和“道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老子和庄子都是道家

    B

    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宗教人物,创立了道教

    C

    《老子》是道教的经典

    D

    老子自封为道教教主

    E

    南北朝时开始有道教与佛教、儒教三教并列的说法


    正确答案: C,E
    解析:
    B项,道家,中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之一,是后世道教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道教是以道家思想,以《道德经》(又名《老子》)为经典核心,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精华思想内容,其起源于上古鬼神崇拜,发端于黄帝和老子,创教于张道陵。“三教”概念的出现和被社会所广泛接受,是在魏晋南北朝时率先由佛教表现出来的,三国之前是没有“三教”一词的,《广弘明集》卷一载有《吴主孙权论述佛道三宗》一文,同时提及儒、道、释三家。D项,老子并没有自封道教教主,真正自封道教教主开始于宋代的宋徽宗赵佶。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八议”与“官当”制度。

    正确答案: (1)魏明帝制定《魏律》时,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
    (2)“官当”是封建社会允许官吏以官职爵位折抵徒罪的特权制度。它正式出现在《北魏律》与《陈律》中,表明当时封建特权法有进一步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占压倒优势的宗教。
    A

    道教

    B

    佛教

    C

    祆教

    D

    埁教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魏晋南北朝得到了迅速发展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官当”制度始创于()
    A

    夏商周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魏晋南北朝时期

    D

    隋唐时期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