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下面哪一次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教育成本分摊机制”的政策?(  ) A.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题目
下面哪一次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教育成本分摊机制”的政策?(  )

A.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
1999年的改革中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拨款方法,并提出了教育成本分摊机制,即政府的教育拨款主要用于保证普及义务教育和承担普通高等教育的大部分经费,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要适当增加学费在培养成本中的比例,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的财政教育拨款政策和成本分担体制。
更多“下面哪一次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教育成本分摊机制”的政策?(  ) ”相关问题
  • 第1题:

    提出“各省、市、自治区的党委和政府有权对新学制积极地进行典型实验”的是哪一次学制改革?(  )

    A.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B.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D.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答案:C
    解析:
    1958年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指出:“现行的学制是需要积极地妥当地加以改革的。各省、市、自治区的党委和政府有权对新学制积极地进行典型实验,并报告中央教育部。经过典型实验取得充分经验之后,应当规定全国通行的新学制。

  • 第2题:

    下面哪一次教育体制改革,要求改革和完善投资体制,努力实现“三个增长”?(  )

    A.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答案:B
    解析:
    1993年的改革中,提出了增加教育经费,要努力实现“三个增长”,即“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切实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

  • 第3题:

    下面哪一次教育体制改革,明确提出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百分之九提高到百分之十五左右?(  )

    A.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答案:C
    解析:
    为了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减缓升学压力。1999年提出了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现在的百分之九提高到百分之十五左右。

  • 第4题:

    下面哪一次教育体制改革,认为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  )

    A.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答案:D
    解析:
    2001年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认为在基础教育改革中,课程改革是核心问题,鼓励进行新的课程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 第5题:

    下面哪一次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

    A.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答案:A
    解析:
    l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为了解决我国落后的基础教育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间的尖锐矛盾,必须实施关系民族素质提高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九年制义务教育。

  • 第6题:

    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方针
    B.教育机制
    C.教育政策
    D.教育目的


    答案:D
    解析: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故正确答案 为D。

  • 第7题:

    1981年,法国政府提出了建立“重点教育区”的政策,“重点教育区”的资格一旦获得,则不会被取消。


    正确答案:错误

  • 第8题:

    90年代以来指导国际教育政策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思想就是终身教育。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简述教育政策实施的保障机制。


    正确答案: 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教育政策在实际的实施过程往往会出项执行过程及结果偏离原来的政策目标、实施效果不理想的不良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政策失真”。教育政策失真的表现包括:政策完全偏离,政策表面化,政策扩大化,政策残缺,政策替换。教育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相应的保障机制。
    1.首先是资源上的保障。包括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权威资源四种。
    2.其次是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方法保障。政策实施机构内部、政策实施机构与其他组织机构之间的各种关系都需要理顺,才能使实施的过程更加协调、工作更加灵活、有效。
    3.最后,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一套完善的完善的监督体系是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所必不可少的基础,它有利于强化政府内部监督,从而能够促进政策的有效实施。

  • 第10题: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并开始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是在()。

    • A、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 B、 《高等教育法》
    • C、 《教师法》
    • D、 《学位条例》

    正确答案:A

  • 第11题:

    单选题
    要深化农村()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确保各项政策的落实。
    A

    小学教育

    B

    初中教育

    C

    基础教育

    D

    义务教育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90年代以来指导国际教育政策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思想就是终身教育。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面哪一次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教育成本分摊机制”的政策?(  )

    A.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答案:C
    解析:
    1999年的改革中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拨款方法,并提出了教育成本分摊机制,即政府的教育拨款主要用于保证普及义务教育和承担普通高等教育的大部分经费,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要适当增加学费在培养成本中的比例,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的财政教育拨款政策和成本分担体制。

  • 第14题:

    提出了“贯彻面向工农和向工农开门的方向”的口号的是哪一次学制改革?(  )

    A.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B.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D.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答案:A
    解析:
    1951年的学制,重视工农干部的速成教育和工农群众的业余教育,贯彻了面向工农和向工农开门的方向。

  • 第15题:

    下面哪一次教育体制改革,要求加强和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建立对地区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价体制?(  )

    A.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答案:D
    解析:
    此题主要要求考生注意区别1999年的《决定》和2001年的《决定》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一些政策。

  • 第16题:

    下面哪一部教育法规,明确提出了“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战略思想?(  )

    A.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答案:C
    解析:
    面对世纪之交的新形势,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因此,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战略思想,指出深化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 第17题:

    吸收了1922年学制,发扬了我国单轨学制传统的是哪一次学制改革?(  )

    A.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B.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D.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答案:A
    解析:
    1951年的学制吸收了老解放区的经验以及1922年学制和前苏联学制的合理因素,发扬了我国单轨学制的传统,使各级各类互相衔接,保证了劳动人民子女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 第18题:

    要深化农村()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确保各项政策的落实。

    • A、小学教育
    • B、初中教育
    • C、基础教育
    • D、义务教育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教育方针
    • B、教育目的
    • C、教育政策
    • D、教育机制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是90年代以来指导国际教育政策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思想。

    • A、终身教育
    • B、业余教育
    • C、职业教育
    • D、普通教育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教育政策实施的保障机制。

    正确答案: 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教育政策在实际的实施过程往往会出项执行过程及结果偏离原来的政策目标、实施效果不理想的不良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政策失真”。教育政策失真的表现包括:政策完全偏离,政策表面化,政策扩大化,政策残缺,政策替换。教育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相应的保障机制。
    1.首先是资源上的保障。包括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权威资源四种。
    2.其次是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方法保障。政策实施机构内部、政策实施机构与其他组织机构之间的各种关系都需要理顺,才能使实施的过程更加协调、工作更加灵活、有效。
    3.最后,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一套完善的完善的监督体系是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所必不可少的基础,它有利于强化政府内部监督,从而能够促进政策的有效实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是90年代以来指导国际教育政策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思想。
    A

    终身教育

    B

    业余教育

    C

    职业教育

    D

    普通教育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