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已知冰的比热容为2.1×103J/(kg·℃),0.8kg的冰在吸收了8.4×103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4℃,求冰的初温度。”相关问题
  • 第1题:

    我国许多城市中建有大型绿地,绿地中的人工湖具有“吸热”功能,若某一人工湖湖水的质量为1.0×107kg,水温升高2℃,则湖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J,若这些热量被同等质量的砂石吸收(已知砂石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则砂石升高的温度_______2℃。(第2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比热容4.2×103J/( kg ·℃)]


    8.4×1010;大于

  • 第2题:

    把5kg温度为-10℃的冰放入室内,溶解后变为30℃的水,问,其从室内吸收了多少热量?


    正确答案:水的比热为C1=4.18kJ/(kg·℃),冰的比热为C2=2.1kJ/(kg·℃),冰的溶解热为r=333kJ/kg解:Q=m C1 (t1-t2)+mr+m C2 (t2-t3)=5×10×2.1+5×333+5×30×4.18=2400(kJ) 答:共从室内吸收了2400kJ的热量。

  • 第3题:

    某品牌快速电热水壶,其铭牌上标有“220V 1500W”。在标准大气压下,将质量为1.5kg,温度为40℃的水烧开,水需要吸收的热量是 J。若不计热损失,电热水壶正常工作时烧开这壶水的时间是 S。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正确答案:
    13. 3.78×105J;252S

  • 第4题:

    —冰块先后经历了以下三个过程:①一5°C的冰到0°C的冰,吸收热量Q1;②0°C的冰变为 5°C的水,吸收热量Q2;③5°C的水到10°C的水,吸收热量Q3。已知冰和水的比热容分别为C冰、C水、,且C冰 C水,在整个过程中总质量保持不变,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Q1 Q2 Q3 B. Q1 Q2 Q3
    C. Q1 Q3 Q2 D. Q1 Q2=Q3


    答案:C
    解析:
    比较①、③,由热量计算公式Q=cm(t - t0)可知,冰和水二者总质量相等,升高温度也相等,因水的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所以Q3〉Q1;在②中,包含了两个物理过程:首先是0°C的冰融化成0°C的水,这个过程不升温但要不断吸热,然后是熔化成的的水再变为5°C的水,这个过程跟③的变化过程在结果上是一样的,所以②比③多吸收了热量,即 Q2 Q3。故本题答案选C项。

  • 第5题:

    在地面,打开大翼防冰电门,发动机推力在慢车,如果仅左大翼管道内的温度高于热电耦电门接通温度()

    • A、左大翼防冰活门关闭,右大翼防冰活门保持打开
    • B、两个大翼的防冰活门都关闭
    • C、两个大翼的防冰活门都保持打开
    • D、将左空调组件调臵到高流量可以使左大翼防冰活门重新打开

    正确答案:B

  • 第6题:

    已知某加热炉,进口温度t1=100℃,油品平均比热容Cp=2.24 kJ/(kg℃),质量流量m=10520kg/h,油品在炉管内吸收的热量为2.36×106kJ/h,求油品的出口温度。


    正确答案: Δt=Q/(Cp·m)=2.36×106÷(2.24×10520)=100(℃)
    t2=t1+Δt=100+100=200(℃)

  • 第7题:

    已知某加热炉,进口温度t1=100℃,出口温度t2=200℃,油品平均比热容cp=2.24 kJ/(kg℃),质量流量m=10520kg/h,求油品在炉管内吸收的热量。


    正确答案: Q=Cm·Δt=2.24×10520×(200–100)=2.36×106(kJ/h)

  • 第8题:

    计算题:冷却水从换热器中换热后,水温从20℃上升至40℃,冷却水流量为500kg/h,问冷却水吸收多少热量?[水比热容C=1×103J/(kg·K)]


    正确答案: Q=CmΔt=1×103×500×(40-20)=1×107J/h
    冷却水吸收热量为1×107J/h。

  • 第9题:

    1mol的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温度为t=25℃,压强p=1.0atm,分别经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膨胀至原来体积的三倍,则以下结果中正确的是()。

    • A、等温功W=2.72×103J,绝热内能增量ΔE=-2.20×103J
    • B、等温功W=2.20×103J,绝热功W=2.20×103J
    • C、等温热量Q=2.72×103J,绝热内能增量ΔE=-2.72×103J
    • D、等温热量Q=2.20×103J,绝热功W=2.72×103J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外界压力增大,水的沸点(),冰的熔点()(升高,降低,不变)。冰的三相点温度是()℃


    正确答案:升高;下降;0.01℃

  • 第11题:

    填空题
    某手机的散热材料是石墨烯晶体,石墨烯____(填“有”或“没有”)固定的熔点,用石墨烯作散热材料是因为它有优良的____(填“导热”或“导电”)性能.石墨烯的比热容为1.4×103J/(kg·℃),则0.1kg的石墨烯温度升高10℃,吸收的热量是____J.

    正确答案: 有,导热,1.4×103
    解析:
    石墨烯是晶体.所以有固定的熔点:石墨烯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善于导热:Q=cm∆t=1.4×103J/(kg·℃)×0.1kg×10℃=1.4×103J.

  • 第12题:

    问答题
    (4分)质量为0.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50℃.求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4.2×103J/(kg·℃)]

    正确答案: Q=cm∆t=4.2×103J/(kg·℃)×0.2kg×50℃=4.2×104J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混凝土浇筑温度控制,加冰拌和也为常用的有效措施,初步估算,每立方米混凝土加冰10kg,可使混凝土温度下降( )左右。

    A.0.5℃

    B.0.6℃

    C.0.8℃

    D.℃


    答案:D

  • 第14题:

    本题考查的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问题。如果在很高的温度下,冰水混合物当然要吸热。但因为有冰,所以热量先被冰吸收。而冰吸热熔化的过程,温度不变,还是0℃。同样,如果冰水混合物放在很低的温度下(题干中的情况),它当然要放热。但因为有水,所以水先放热。而水放热凝固的过程,温度不变,还是0℃。所以,冰与水交界处的温度始终保持在0℃,答案选B。


    正确答案:B
    本题考查的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问题。如果在很高的温度下,冰水混合物当然要吸热。但因为有冰,所以热量先被冰吸收。而冰吸热熔化的过程,温度不变,还是0℃。同样,如果冰水混合物放在很低的温度下(题干中的情况),它当然要放热。但因为有水,所以水先放热。而水放热凝固的过程,温度不变,还是0℃。所以,冰与水交界处的温度始终保持在0℃,答案选B。

  • 第15题:

    当水的温度在4℃时,凝结成冰。()


    本题答案:错

  • 第16题: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复习比热容的概念,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知道一种物质的比热容,再知道这种物质的质量和温度升高的度数,如何计算它吸收的热量?引出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吸热计算公式
    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实际问题1: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103J/(kg·℃),这表示质量是1kg的铝块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0.88×103J。计算:把质量为2kg、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到100℃,铝块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引导学生从比热容的概念入手,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尝试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得出解题思路:(1)由比热容定义可知,质量是2千克的铝块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2×0.88×103J;(2)质量是2千克的铝块温度升高70℃时吸收的热量就是70×2×0.88×103J。
    接着,教师追问学生:如果以Q吸代表物体吸收的热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m代表物体的质量,t0和t分别是加热前后物体的温度,根据上面的计算过程,能否总结出一个物体吸热的一般公式?
    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2.放热计算公式
    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实际问题2:有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800℃,质量是1.5g。它的温度降低到20℃,要放出多少热量?引导学生思考此题和问题1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得出结论:问题1是物质升温,求吸收的热量,问题2是物质降温,求放出的热量。
    教师组织学生自主探究问题2的解决方法,并根据吸热公式写出物质降温时所放出热量的一般计算公式,并和吸热公式进行比较。
    学生得出结论:



    和吸热公式相比,放热公式是用初始温度减去末温度。
    3.吸放热一般公式
    教师提出问题:物质吸热或放热的多少和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根据吸热、放热公式得出结论:物质吸热或放热的多少和物质的种类、质量以及温度的变化有关。此时教师顺势指出:如果用



    表示温度变化,那么可不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物质吸热或放热的多少?
    学生得出结论:物质吸热、放热的公式可以写成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出示例题:质量为2kg的某种物质温度从20℃升高到40℃时,吸收的热量是1.88×104J,该物质的比热容是多少?
    环节四:小结作业
    老师提问学生这节课的收获。学生总结物质吸热、放热的计算公式。
    作业布置:根据物质的比热容表,计算质量均为2kg的砂石和水,都吸收了7.36×104J的热量,那么它们升高的温度各是多少?
    板书设计



    答案:
    解析:

  • 第17题:

    计算题:将质量为1kg的物体加热到180℃,然后投入温度为20℃的水中,试求其放出的热量?已知该物体的比热容为0.96kJ/(kg•℃),并且水容积很大,水温升高不计。


    正确答案: m=1kg,t1=180℃,t2=20℃,c=0.96kJ/(kg•℃)根据公式:Q放=cm(t1-t2)=1×0.96×(180-20)=153.6kJ

  • 第18题:

    已知通过冷却器的油品放热量为23018.4J/s,冷却水的初温为303K,出口温度不超过308K,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18kJ/(kg·K),求冷却水用量。


    正确答案: 冷却水用量,即
    W水=Q/[c水(T1–T2)]=23018.4÷[4.18×103×(308–303)]=1.1(kg/s)=3.96(t/h)

  • 第19题:

    某纯净物比热容为4.2J/(℃·kg),求420J的热量将10kg该纯净物升高的温度。


    正确答案: Q=cmΔt
    Δt=Q/(cm)=420÷(4.2×10)=10(℃)

  • 第20题:

    温度升高,体积不会膨胀的物质是()。

    • A、钢块
    • B、木块
    • C、4℃的水
    • D、冰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某一传热面积为2m2的列管式换热器,管程热水的流量为1500kg/h,进口温度为80℃,出口温度为50℃,壳程冷水进口温度为15℃,出口温度为30℃,逆流流动,试计算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热水的比热容cp=4.18×103J/(kg·K)]


    正确答案: 热水温度 t1=80℃,t2=50℃ ,平均温度tm=(80+50)÷2=65(℃)
    热水的流量G=1500kg/h
    热负荷Q=Gcp(t1–t2)=(1500÷3600)×4.18×103×(80–50)=5.23×104(W)
    平均温度差逆流Δt1=80–30=50(℃)Δt2=50–15=35(℃)
    因Δt1/Δt2=50/35<2,Δtm=(50+35)÷2=42.5(℃)
    传热面积A=2m2,总传热系数K=Q/(AΔtm)=(5.23×104)÷(2×42.5)=615[W/(m2·K)]

  • 第22题:

    填空题
    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的熔点是____℃,第7 min处于____态.

    正确答案: 不变,0,固液共存
    解析:
    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熔点是0℃,BC段是熔化过程,第7分钟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是固液共存状态.

  • 第23题:

    单选题
    一冰块先后经历了以下三个过程:①-5℃的冰到0℃的冰,吸收热量Q1;②0℃的冰变为5℃的水,吸收热量Q2;③5℃的水到10℃的水,吸收热量Q3。已知冰和水的比热容分别为c冰、c水,且c冰
    A

    Q1>Q2>Q3

    B

    Q1<Q2<Q3

    C

    Q1<Q3<Q2

    D

    Q1<Q2=Q3


    正确答案: B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