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准则功利主义和行动功利主义的主要分歧。 ”相关问题
  • 第1题:

    比较边沁和密尔在功利主义问题上的分歧。


    参考答案:

    功利主义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份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痛苦仅是“负的快乐”。不同于一般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边沁和米尔都认为:人类的行为完全以快乐和痛苦为动机。
    米尔认为:人类行为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所以对幸福的促进就成为判断人的一切行为的标准。边沁的功利主义为苦乐原理、效果论和功利原则这样三个理论基点所构成。这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困境的三原理。苦乐原理由于没有进行内在的质的区分,为密尔所修正,但密尔的修正突出了苦乐原理与效果论的内在不一致;同时,密尔以自我牺牲来补充功利主义,又暴露了功利主义原则的内在矛盾。还有,密尔以平等权利来为功利主义的最大幸福原理辩护,恰恰表明功利原则并非是可以成为一个理论的基础性原则或终极原则。
    对边沁功利主义的修正1.边沁的功利主义,边沁认为,求乐避苦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因,“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最为根本的道德原则。凡是能给人们带来快乐或防止痛苦的事物的特性就叫做功利。功利原则要求无论个人行为还是政府行为都要增加当事人的幸福,减少当事人的痛苦。边沁认为,社会利益就是个人利益之总和,因此真正应该关系的是个人的利益,从而回避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2.密尔的功利主义,密尔同样把求乐避苦视为人的行为的唯一动机,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看作根本的道德原则,但同时密尔又对边沁的功利主义作了修正:(1)快乐不仅有量的区别,而且还有质的不同。(2)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存在差异,因此功利主义应该具有利他主义的性质,把个人私利和社会公利结合起来


  • 第2题:

    简述功利主义者叶适的经济观点。


    参考答案:

    南宋一些学者重视现实经济问题,称为“功利之学”。以叶适最出名。
    其主要经济思想有:
    第一、批判早期儒家经济观点。唐后期开始有不少思想家反对儒家讳言财利的观点,南宋以叶适最有名。他强调物质财富的作用。提出不能理财就不能成为圣君贤臣,反对《大学》“君子先慎乎德”的观点,提出如不能做事,“虽饥且死,不敢食矣。”
    第二、反对抵制兼并北宋以来“富民”的概念发生了变化,既有地主,也有富工,豪贾。他认为富人“虽厚取嬴以自封殖,计其勤劳亦略相当。”
    第三、批判古老的井田制。他认为土地问题存在两个矛盾:一是农民与土地的分布不平衡;二是官府掌握大量官地,出售价格高无人愿意购买,出租因税重又无人愿意租重,造成官地荒芜。而井田制根本不可能解决土地问题。其优越性反而不如现在的土地制度。
    第四、批判“轻末”思想。叶适首先以史实证明,春秋以前没有抑末的思想。因此抑末非正论也。他甚至主张工商业者应该得到参政的机会。他反对国家对商业活动的干涉。
    第五、否定什一税为“中正”之制否定古代什一税是“中正”之制,他认为古代税率比后世税率为重。他主张后世应采取低于“什一”的税制。


  • 第3题:

    3.简述斯宾诺莎的功利主义伦理观。


    斯宾诺莎认为,人的本性是首先保存自己,而人的趋乐避苦的情欲、追求私利的幸福的欲望,都是为了保存自己所做的努力。在他看来,这种保存自己的努力不但不是乱祸的根源,反而是道德的基础。因此,斯宾诺莎反对把情欲、追求私利本身看作目的。人类保存了自己,最有价值之事莫过于寻求所有的人都和谐一致,使人人都追求共同的利益或福利,尽可能努力去保持自己的存在。凡是受理性指导的人,即善于用理性控制自己的情欲,以理性为指导寻求自己利益的人,他们所追求的自由,也即是他们为别人而追求的东西。所以,他们都是道德上公正、忠诚而高尚的人。在斯宾诺莎看来,道德不否定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如果把对于资财、荣誉和快乐的追求看成手段,而不是目的,并且加以适当的节制,这不但没有什么妨碍,而且能够促进目的的实现。

  • 第4题:

    简述边沁的功利主义。


    参考答案:

    (1)边沁的功利主义是以苦乐感情为基础的,他从人追求快乐的本性中推论出趋乐避苦是道德的本质。
    (2)功利主义的最高道德原则是获取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3)功利是衡量和检验一切德行的标准。判断一切事物和一切行为好坏的标准,在于它是否能产生功利。
    (4)是对契约论的批评。


  • 第5题:

    现代功利主义分为许多学派,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和规则功利主义。
    行动功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