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2007年,我国农业增产增效取得了重大成绩。粮食总产超过10000亿斤,达到10030亿斤,连续4年粮食面积、总产、单产“三增”。这在新中国农业发展史上是首次。农民增收渠道呈现多元化,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农民增收协调性明显增强,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持续增收取得重大成效。去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 ) A. 2000元,增幅超过100元 B. 3000元,增幅超过200元 C. 4000元,增幅超过300元 D. 5000元,增幅超过100元

题目
2007年,我国农业增产增效取得了重大成绩。粮食总产超过10000亿斤,达到10030亿斤,连续4年粮食面积、总产、单产“三增”。这在新中国农业发展史上是首次。农民增收渠道呈现多元化,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农民增收协调性明显增强,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持续增收取得重大成效。去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 )

A. 2000元,增幅超过100元
B. 3000元,增幅超过200元
C. 4000元,增幅超过300元
D. 5000元,增幅超过100元

相似考题
更多“2007年,我国农业增产增效取得了重大成绩。粮食总产超过10000亿斤,达到10030亿斤,连续4年粮食面积、总产、单产“三增”。这在新中国农业发展史上是首次。农民增收渠道呈现多元化,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农民增收协调性明显增强,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持续增收取得重大成效。去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 )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民增收工作的方针是( )。A.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B.以工促农、以城带乡C.多予、少取、放活D.统筹、协调、扶持


    正确答案:C
    党中央把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目标确定为“促进农民增收”,突出了“多予、少取、放活”的观点。将100亿元粮食补贴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财政部已作出具体安排,集中分配于13个粮食主要产区,取消农业税,反映了我国在农村工作基本思路上“以人为本”的最新转变。

  • 第2题:

    2003年12月31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的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方针是()。

    A.“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B.“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C.“多予、少取、放活”
    D.“统筹、协调、扶持”

    答案:C
    解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于、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 第3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从1996年到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 均增长5.56%,其中有5个年份达到6%。2004年到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5%。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民收入为1)1986年是1.86,2000年是2.79,2007年是3.33。目 前占总人口近2/3的农村居民购买了全国约1/3的消费品。
    十七届三中全会高度重视农民增收,明确提出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2020年比2008年翻一番,这就意味着在今后12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要达到5力5%。所以实现农民收入 翻番的目标难度很大,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高度重视,加倍努力,扎实工作, 毫不动摇地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对实现农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有丝毫懈怠。这是因为()。
    A.农民的人均收入年增长5.95%的目标不会轻易实现
    B.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难度很大
    C.国际粮食价格持续上涨
    D.国际粮食价格持续下跌


    答案:A
    解析:
    文段第一段中提到1996—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长为5.56%。如果要实现农民 收入翻一番的目标,意味着今后的12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八年要增长到5.95%,5.56%与5.95%之间是有较大 距离的,很难轻易实现。所以A正确。材料中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可以实现农民人 均纯收入持续增长难度并不大”,B项错误。C、D材料中并未提及,排除。

  • 第4题:

    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属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有( )
    A.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B.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
    C.建立农民工工资正常支付的长效机制 D.扩大城镇社会保险对农民工的覆盖面


    答案:C,D
    解析:
    农村外部增收渠道CD C.建立农民工工资正常支付的长效机制D.扩大城镇社会保险对农民工的覆盖面

  • 第5题:

    连续28年浙江农民人均收入居于全国省区首位。一条基本经验就是让更多农民走出土地.让更多农民充分就业,让工资性收入、创业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成为农民多元收入结构中的主体支撑。这表明()。
    ①劳动就业是民生之本
    ②多元化的收入结构是农民增收的前提
    ③完善分配政策是农民增收的物质基础
    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助推了农民增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
    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①符合题意;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④符合题意。生产力的发展是农民增收的前提,②说法错误;生产性基础设施是农民增收的物质基础,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 第6题:

    当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一条基本经验就是让更多农民走出土地,让更多农民充分就业,让工资性收入、创业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成为农民多元收入结构中的主体支撑。这表明(  )。
    ①劳动就业是民生之本
    ②多元化的收入结构是农民增收的前提
    ③完善分配政策是农民增收的物质基础
    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助推了农民增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
    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①符合题意: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④符合题意。生产力的发展是农民增收的前提,②说法错误;生产性基础设施是农民增收的物质基础,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 第7题:

    省委省政府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要求粮食总产达到多少万吨?农林牧渔增加值增长百分之几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百分之几?


    正确答案: 2009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2910万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 第8题:

    新农村建设,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 A、挖掘农业增收潜力
    • B、增加房产和经营收入
    • C、增加非农产业收入
    • D、完善增收减负政策

    正确答案:A,C,D

  • 第9题:

    ()始终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 A、保障粮食有效供给
    • B、保障农民增收
    • C、保障农业设备健全
    • D、保障农民安居乐业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城乡发展一体化,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来源,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的局面。

    • A、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 B、减少市民增收渠道
    • C、提高农民素质
    • D、加快农村建设

    正确答案:A

  • 第11题:

    单选题
    2015年全国各类粮食企业收购总量再创新高,超过()。“十二五”期间累计托市收购粮食8400多亿斤、油菜籽1500多万吨,带动农民增收约2500亿元。
    A

    1000亿斤

    B

    4000亿斤

    C

    8000亿斤

    D

    12000亿斤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2015年全国各类粮食企业粮食收购量首次突破(),各地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通过提价托市、增加收购、优质优价、整晒提等、产后减损等措施,促进种粮农民增收550亿元。
    A

    4000亿斤

    B

    5000亿斤

    C

    6000亿斤

    D

    7000亿斤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


    正确答案:√

  • 第14题:

    2003年12月31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的做好农 民增收工作的方针是( )。
    A. “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B.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C. “多予、少取、放活” D. “统筹、协调、扶持”


    答案:C
    解析:
    C [解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 期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 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 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 第15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从1996年到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 均增长5.56%,其中有5个年份达到6%。2004年到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5%。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民收入为1)1986年是1.86,2000年是2.79,2007年是3.33。目 前占总人口近2/3的农村居民购买了全国约1/3的消费品。
    十七届三中全会高度重视农民增收,明确提出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2020年比2008年翻一番,这就意味着在今后12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要达到5力5%。所以实现农民收入 翻番的目标难度很大,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高度重视,加倍努力,扎实工作, 毫不动摇地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增加农民收入最重要的措施是()。
    A.提高粮食收购价格 B.调整农业结构
    C.增加对农民的直接补贴 D.保证社会稳定


    答案:B
    解析:
    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全面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这是增 加农民收人的根本途径。同时根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 见》第三点指出要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格局。要通过结构优化增收,继续搞好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 规划和建设,支持优质农产品生产和特色农业发展,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要通过降低成本增收,大力发展节约 型农业,促进秸秆等副‘产品和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要通过政策支持增收,加大惠农力 度,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合理调控重要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可以看出B项符合题意。A、C项属于国家对 农民的政策保证,而D项属于社会环境保证,都属于外因,不是根本措施,故排除。

  • 第16题:

    2003年12月31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瑨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方针是
    A. “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B.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C. “多予、少取、放活” D. “统筹、协调、扶持”


    答案:C
    解析:
    【命题依据】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 的伟大成就,都是同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
    目前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 困难,最需要加快。而我国目前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 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所以,解决好“三农”问题依然是一项长期和 艰巨的任务。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 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解题思路】
    (1)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的国内时政。
    (2)本题属于直接性出题,考查识记。
    (3) 2003年12月31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2003年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大了解决“三农”问 题的力度,抵御住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的严重冲击,克服了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严重 影响,实现了农业结构稳步调整,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农村社会继续保持稳定。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现阶段农民 增收困难,是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 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在农产品市场约束日益增强、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 下,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 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党的 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 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 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不断扩大的趋势。
    “多予、少取:放活”,是党中央对新时期“三农”工作提出的重要方针。多单,就是要加大对 农业的投入,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少取,就是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放活,就是 搞活农村经营机制,消除体制束缚和政策障碍,给予农民更多的自主权,激发农民自主创业增 收的积极性。

  • 第17题:

    2018 年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要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下列选项中,属于农民增收途径的有_______。

    A.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
    B.增加农民政府转移性收入
    C.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D.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答案:A,C,D
    解析:
    本题考查时事政治。
    A 项正确,目前,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 整,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要逐步调整农村和农业的经济结构。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 发展适合于本村的特色产业,逐步形成特色规模和专业化生产经营。
    B 项错误,政府转移支付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同时防止两极化的重要举措。增加农民政府转移性收入,能使农民享受到的社保待遇进一步规范,但不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C 项正确,工资性收入是农民受雇于单位与个人,依靠输出自己劳动而获得的收入。目前,工资性收入对农民 增收的贡献越来越大。要通过促进农民外出务工和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D 项正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现在维护农民的财产权利显得越来越紧迫,推 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把集体的经营性资产确权到户,实现农民对集体资产的占有使用和收益分配的权利, 有利于拓宽农民的增收新渠道。


  • 第18题:

    2015年全国各类粮食企业粮食收购量首次突破(),各地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通过提价托市、增加收购、优质优价、整晒提等、产后减损等措施,促进种粮农民增收550亿元。

    • A、4000亿斤
    • B、5000亿斤
    • C、6000亿斤
    • D、7000亿斤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关键词是()。

    • A、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 B、发展现代农业
    • C、农业发展与促进农民增收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连续28年浙江农民人均收入居于全国省区首位。一条基本经验就是让更多农民走出土地,让更多农民充分就业,让工资性收入、创业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成为农民多元收入结构中的主体支撑。这表明() ①劳动就业是民生之本 ②多元化的收入结构是农民增收的前提 ③完善分配政策是农民增收的物质基础 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助推了农民增收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2015年全国各类粮食企业收购总量再创新高,超过()。“十二五”期间累计托市收购粮食8400多亿斤、油菜籽1500多万吨,带动农民增收约2500亿元。

    • A、1000亿斤
    • B、4000亿斤
    • C、8000亿斤
    • D、12000亿斤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问答题
    怎样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正确答案: 一,要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二,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三,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
    四,广开农民增收渠道。
    五,提高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始终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A

    保障粮食有效供给

    B

    保障农民增收

    C

    保障农业设备健全

    D

    保障农民安居乐业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建设我国现代农业的政策措施。保障粮食有效供给,始终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 第24题:

    单选题
    城乡发展一体化,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来源,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的局面。
    A

    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B

    减少市民增收渠道

    C

    提高农民素质

    D

    加快农村建设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