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在一项实验中,给被试呈现一组他人的面部照片,照片被呈现的次数不同。结果发现,照片呈现的次数越多,被试越喜欢,这说明人际吸引受( )的影响。单选A. 熟悉 B. 相似 C. 邻近 D. 外貌

题目
在一项实验中,给被试呈现一组他人的面部照片,照片被呈现的次数不同。结果发现,照片呈现的次数越多,被试越喜欢,这说明人际吸引受( )的影响。单选

A. 熟悉
B. 相似
C. 邻近
D. 外貌

相似考题
更多“在一项实验中,给被试呈现一组他人的面部照片,照片被呈现的次数不同。结果发现,照片呈现的次数越多,被试越喜欢,这说明人际吸引受( )的影响。单选”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字母转换实验中,给被试呈现 “EGBK +3”,则被试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A.EAJB.B.HJEN
    C.GCID.D.EAGD.

    答案:B
    解析:
    开窗实验。 在字母转换实验中,给被试呈现“EGBK+3”,任务是看到数字“3”后,说出英文字母表中各个字母之后第三个位置的字母,即被试的正确回答应该是“I-UEN”。故选择B。具体程序为:看到第一个字母时,计时开始,被试做出声转换,然后按键,出现第二个字母,再做出声转换……直到4个字母全部呈现完毕并作出总的回答,计时也随之停止。

  • 第2题:

    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把学过的与未学过的单字随机混在一起,在速示器中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读出呈现的单字,这种检查记忆效果的方法叫做(  )

    A.再认法
    B.节省法
    C.知觉辨认
    D.对偶联合法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再认法和知觉辨认的区别能力。再认用来测外显记忆,是指将学过的与未学的项目混合在一起,让被试辨认哪些是学过的。而知觉辨认是测量内隐记忆的一种方法,是把新的项目和旧的项目混在一起,在速示器中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读出呈现的单字。我们发现学过的比未学过的辨认的正确率要高,这就是内隐记忆的效果。

  • 第3题:

    在一项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给男性被试看详细的案件资料,让他们设想自己是法官,对罪犯进行判决。所有罪犯都是女性。实验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被试阅读的案件材料附有漂亮的罪犯照片(有魅力组);一组被试阅读的案件材料附有缺乏吸引力的罪犯照片(无魅力组)。案件材料涉及两种犯罪类型,一种是诈骗罪,一种是偷盗罪。该实验结果见下表。

    判刑的平均年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该实验设计的类型。 (2)用线形图描述结果,并做简要分析。


    答案:
    解析:
    (1)这是一个2×2的混合设计。其中,案件类型有2个水平,为组内因素;罪犯照片类型有2个水平,为组间因素。(2)线形图如下所示。照片类型与案件类型可能存在交互作用。不同照片类型条件下,案件类型对判刑的平均年数具有不同影响。

  • 第4题:

    按一定速庋给被试依次呈现材料中的各个项目,让他们学习和记忆。第一次呈现时,要求被试识记材料;从第二次呈现起,要求被试在每个项目出现时,说出紧邻其后的下一个项目。这种记忆研究方法属于

    A.全部呈现法
    B.重建法
    C.重学法
    D.提示法

    答案:C
    解析:
    记忆研究方法中的重学法指的是系列中的刺激项目按顺序排成一列,以事先定好的速度逐项呈现给被试。刺激系列全部学习一遍以后,即回到系列的开头,开始第二遍学习,但这次要求被试在看到一个项目的时候,必须努力猜出它的下一个项目。由于刺激系列是等速逐一呈现的,即不管被试能否猜出第二个项目,猜得对还是不对,几秒钟以后,第二个项目总会以固定的速度呈现出来,这起到了强,化和纠正的作用,同时它也提示被试继续设法猜第三个项目。这样一遍一遍地反复呈现,直到被试完全记住整个刺激系列。

  • 第5题:

    向被试先后呈现两道个位数的加法题,在每道加法题呈现后,要求被试报告结果;同时,在连续呈现两道加法题后,要求被试按顺序报告出每道加法题的第二个数字。这种方法测定的是

    A.前瞻记忆
    B.工作记忆
    C.错误记忆
    D.回溯记忆

    答案:B
    解析:
    工作记忆是由中枢执行系统、语音回路和视空图像处理器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关键成分是中枢执行系统,虽容量有限但可以参加任何认知活动,语音回路存储单词呈现的顺序,视空图像处理器用来存储和加工视觉和空间信息。题干中的实验要求被试先记忆两道加法题,然后按顺序报告出每道加法题的第二个数字,测试的是被试在认知的同时存储数字呈现的顺序,所以属于测定工作记忆的一种方法。

  • 第6题:

    在向被试呈现的知情同意书中,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被试有权了解实验的真实目的
    B.告知被试拒绝参加实验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后果
    C.告知被试可以自由参加实验、拒绝参加实验或中途退出
    D.告知被试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参与意向的重要因素,如风险、感觉不适等

    答案:B
    解析:
    告知被试拒绝参加实验对研究者的不利后果,这会给被试带来了压力,违背了实验伦理。

  • 第7题:

    关于演示人像模式步骤中描述错误的是()

    • A、选择适当角度拍摄一张人像照片并展示给顾客这张出色的人像照片
    • B、然后就可以直接给顾客展示不同光效呈现出不同效果
    • C、最后,给顾客展示景深控制功能,不同的光圈值可以使得这张人像照片呈现不同的焦外成像效果
    • D、还可以放大照片向顾客展示出色的图像分割和虚化的背景

    正确答案:A

  • 第8题:

    照片的清晰度指什么()

    • A、指照片上被摄物体边缘的锐利度
    • B、指照片上被摄物体密度
    • C、指照片上的黑白度
    • D、指照片上被摄物体亮度

    正确答案:A

  • 第9题:

    负启动效应是指人们由于之前受到某一刺激的影响而使之后对一类型刺激的知觉加工过程变得困难的心理现象。其中知觉加工过程是指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后,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负启动效应的是()。

    • A、先给被试人员呈现一组汉字,里面有“海”这个字,随后让他们写出部首是“氵”的字时,这些人写出“海”的几率并未增大
    • B、先在黑板上给一组被试人员呈现词语“桌子”,后播放语音“椅子”,一段时间后,请被试人员分别说出看到和听到的词语,发现很多人答错了
    • C、请被试人员回答屏幕中显示的词语颜色,先向其呈现词语“绿色”(字体为红色),再呈现词语“蓝色”(字体为绿色),发现被试人员辨识颜色变得困难
    • D、给被试人员呈现一张未完成的画,随着画越来越完整,被试人员逐渐辨认出画的内容,过一段时间再给他们呈现这个未完成的画,他们会更早辨认出画的内容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问答题
    心理学家想考察面部表情的种类(愉快、愤怒、中性)对被试表情辨别反应时的影响。研究者选择了15张情绪面孔(每种类型的面部表情有5张),采用Fhotoshop软件对图片进行处理,去掉头发,适当修整耳朵,柔化边缘,去掉面部明显的特征痣,并将图片转换为黑白图片,以减少肤色、光照、瑕疵等的影响。图片的大小为350×463像素。随机抽取3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17吋彩色显示器呈现图片,图片背景与屏幕背景均为白色,图片中图像部分与被试眼睛之间形成的视角约为10°。在实验中,15张图片的呈现顺序是随机的,要求被试对图片上的表情进行快速的分类判断,记录被试的反应时。请说明本实验的设计类型(单因素、因子式实验设计?被试间还是被试内)

    正确答案: 实验设计的类型: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有3个水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心理学家想考察面部表情的种类(愉快、愤怒、中性)对被试表情辨别反应时的影响。研究者选择了15张情绪面孔(每种类型的面部表情有5张),采用Fhotoshop软件对图片进行处理,去掉头发,适当修整耳朵,柔化边缘,去掉面部明显的特征痣,并将图片转换为黑白图片,以减少肤色、光照、瑕疵等的影响。图片的大小为350×463像素。随机抽取3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17吋彩色显示器呈现图片,图片背景与屏幕背景均为白色,图片中图像部分与被试眼睛之间形成的视角约为10°。在实验中,15张图片的呈现顺序是随机的,要求被试对图片上的表情进行快速的分类判断,记录被试的反应时。说明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

    正确答案: 实验的自变量:情绪表情的种类(愉快、愤怒、中性);
    因变量:被试对表情的辨别反应时;
    额外变量:面孔是否为同一个人、面孔的头发、面部的明显的特征痣,图片的像素大小、图片为黑白图片,表情的强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在一项试验中,给被试呈现一组他人的面部照片,照片被呈现的次数不同,结果发现,照片呈现次数越多,被试越喜欢,这说明人际吸引受()的影响。
    A

    熟悉

    B

    相似

    C

    临近

    D

    外貌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一项眼动研究中,呈现不同特征的人脸图片(正面、侧面;斜视、直视)来考察被试对这些图片的注视特点。每种实验条件单独为一个实验单元,每一实验单元包含64个试次,每个被试共完成256个试次。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方差分析表明,各因素的主效应显著,其中一个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为F(1.15),=20.598,p小于0.001;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研究为何种实验设计?说明这种设计的特点。(2)指出该研究中的因素和水平,以及使用的被试数量。(3)根据方差分析结果和下图,说明所能得到的实验结论。


    答案:
    解析:
    (1)实验设计为2×2被试内设计。被试内设计的特点是所有被试都会接受到所有的实验处理,不但节省被试人数,而且不同被试个体差异也得到了最好的控制,从而能更好地考察变量之间的差异。但各实验处理之间可能会受到时间间隔的影响,同时可能出现累积效应(或练习效应、疲劳效应)。(2)该研究中的因素为2个,分别是人脸的朝向和注视方向;人脸的朝向有两个水平:正面和侧面;注视方向也有两个水平:斜视和直视。被试数为16人。(3)①各因素的主效应显著,表明正面与侧面的总注视时间之间有显著差异,侧面的总注视时间长于正面的总注视时间;直视与斜视之间有显著差异,斜视注视时间长于直视。②交互作用显著,说明在正面条件下,直视和斜视的总注视时间差异不显著;在侧面条件下,直视和斜视的总注视时间差异显著。(或者,斜视条件下,正面的总注视时间短于侧面;直视条件下,正面的总注视时间长于侧面。)

  • 第14题:

    某学生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照片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下面是该研究的实验方法部 分。依据材料回答: (1)该“方法”中有几处明显的问题,请至少指出其中4处并加以完善。 (2)说明如何通过偏好判断任务检验是否产生内隐记忆。 2.方法 2.1被试 某校心理学专业二年级A班全体同学60名。其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2.2实验仪器与材料 2.2.1实验仪器 某品牌计算机。 2.2.2实验材料 本实验以32对分别表达四种情绪(喜、怒、哀、惧)的面部照片为材料,其中16对为彩色照 片,16对为黑白照片。 2.3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为2(图片类型:彩色照片、黑白照片)×2(注意对象:目标照片和非目标照 片)×2(任务类型:再认任务和偏好判断任务)的被试问设计。 2.4实验程序 实验分为学习和测试两个阶段。 学习阶段,随机在计算机屏幕的不同部位呈现16对照片,其中8对为彩色照片,8对为黑 白照片。每对照片中有一张为目标照片(以红色边框为标记)和一张非目标照片。目标照片以 随机方式一半在计算机的左半部呈现,一半在右半部呈现。所有被试均观察目标照片,并要求 正确报告出照片所表达的情绪。每对照片呈现时间为2秒,然后消失,并要求被试尽快判断所 表达的情绪,直到16对照片呈现完毕。 被试休息5分钟后,进入测试阶段。测验时呈现16张照片,其中一半是学习过的照片,另 一半是新照片。所有新照片呈现完毕后,再呈现学习过的照片,直到16张照片呈现完毕。所 有被试先进行再认任务,然后迸行偏好判断任务。


    答案:
    解析:
    (1)错误和完善方法如下: 错误①:抽样方法不正确,应采取随机抽样或其他科学的抽样方法。 错误②:没有对被试的颜色视觉是否正常进行测定并说明,应加以测定并说明。 错误③:2×2×2被试间设计,应为2×2×2被试内实验设计。 错误④:在计算机屏幕的不同部位呈现材料,应在计算机屏幕的某一固定部位呈现材料,同时平衡目标和非目标照片的位置效应。 错误⑤:所有新照片呈现完后再呈现旧照片,新旧照片应按随机顺序(或其他可抵消顺序误差和空间误差方式)呈现。 (2)①在测试阶段,随机呈现16张新旧照片,要求被试判断是否喜欢每张照片。 ②计算被试喜欢新旧照片的数量,若被试对旧照片的喜欢数量显著超过对新照片的喜欢数量,则产生内隐记忆。

  • 第15题:

    在双耳分听实验中,向被试的双耳同时随机呈现相同数量的靶子词,让被试同时注意双耳,当从左耳或右耳听到靶子词时,要分别做出反应。结果发现,两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都超过50%,且差异不显著。这一实验结果支持的注意理论是

    A.衰减理论
    B.晚期选择理论
    C.资源有限理论
    D.早期选择理论

    答案:B
    解析:
    晚期选择理论认为,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器或衰减器之前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题干实验的结构是两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超过50%,说明两耳对所有的信息在注意之前都进行了分析,符合晚期选择理论的观点。

  • 第16题:

    在感觉阈限测定中,使用少数几个固定的刺激。刺激的呈现是随机的,每呈现一个刺激只要求被试答“有”和“无”或“轻”和“重”等,然后按照被试对不同刺激回答“有”和“无”或“轻”和“重”的次数计算阈限值。这种方法是

    A.调整法
    B.平均差误法
    C.极限法
    D.次数法

    答案:D
    解析:
    恒定刺激法又称正误法、次数法,它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采用该方法测量感觉阈限时,一般只使用少数几个刺激,并且在测定过程中是恒定不变的。刺激的呈现是随机的,每呈现一个刺激只要求被试答“有”和“无”或“轻”和“重”等,然后按照被试对不同刺激回答“有”和“无”或“轻”和“重”的次数计算阈限值。

  • 第17题:

    我们在挑选实验被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  )

    A.被试数量越多越好
    B.被试要具有代表性
    C.必须随机选取被试
    D.对于有损伤性的实验尽量使用非人类被试

    答案:B,D
    解析:
    实验研究结果所要求的概括程度可以指导被试选择如何取样的问题。被试的选取数量要依研究的问题和据此而推论的全体而定,数量过多和过少都不好。被试没有代表性,就会影响实验效度,而能减少这种偏差的方法就是随机选取被试,这是最基本的方法但并不是必须这样做,还有一些其它的代表性取样方式。

  • 第18题:

    如果给正常人被试的左视野和右视野分别呈现日常生活用品的图片,并要求被试说出该用品名称,则其对于左、右视野中呈现物品的命名速度会不会不同?为什么?
    (1)被试对于左、右视野中呈现物品的命名速度不同,表现为对右视野中物品的命名速度较快。
    (2)给物品命名的脑功能区位于大脑左半球颞顶叶。
    (3)左、右视野中呈现的物品视觉信息分别被传送至大脑右半球和左半球的视觉皮层,产生视知觉。
    (4)在左半球中,视觉皮层直接将信息传至物品命名的脑功能区;而右半球的视觉信息则须经过胼胝体被传送至左半球的物品命名脑功能区,因此所需时间较长,最终导致左视野中呈现的物品的命名速度较慢。

  • 第19题:

    iPhoneXR、iPhoneXS拥有零延迟快门拍照能力,关于零延迟快门,描述正确的是()

    • A、每张照片可拍摄四帧,实现零快门延迟。此外还有四帧拍摄,呈现高亮细节,长曝光帧则可呈现暗部细节
    • B、每张照片可拍摄八帧,实现零快门延迟。此外还有八帧拍摄,呈现高光细节,长曝光帧则可呈现阴影细节
    • C、每张照片可拍摄四帧,实现零快门延迟。此外还有四帧拍摄,呈现高光细节,长曝光帧则可呈现阴影细节
    • D、每张照片可拍摄八帧,实现零快门延迟。此外还有八帧拍摄,呈现高亮细节,长曝光帧则可呈现暗部细节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心理学家想考察面部表情的种类(愉快、愤怒、中性)对被试表情辨别反应时的影响。研究者选择了15张情绪面孔(每种类型的面部表情有5张),采用Fhotoshop软件对图片进行处理,去掉头发,适当修整耳朵,柔化边缘,去掉面部明显的特征痣,并将图片转换为黑白图片,以减少肤色、光照、瑕疵等的影响。图片的大小为350×463像素。随机抽取3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17吋彩色显示器呈现图片,图片背景与屏幕背景均为白色,图片中图像部分与被试眼睛之间形成的视角约为10°。在实验中,15张图片的呈现顺序是随机的,要求被试对图片上的表情进行快速的分类判断,记录被试的反应时。请说明本实验的设计类型(单因素、因子式实验设计?被试间还是被试内)


    正确答案:实验设计的类型: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有3个水平。

  • 第21题:

    在机械理解测验中给被试呈现的材料是()。

    • A、形式各异的木块
    • B、机械方面的工具
    • C、调查表
    • D、物理和机械方面的图画

    正确答案:D

  • 第22题:

    问答题
    如果给正常人被试的左视野和右视野分别呈现日常生活用品的图片,并要求被试说出该用品名称,则其对于左、右视野中呈现物品的命名速度会不会不同?为什么?

    正确答案: (1)被试对于左、右视野中呈现物品的命名速度不同,表现为对右视野中物品的命名速度较快。
    (2)给物品命名的脑功能区位于大脑左半球颞顶叶。
    (3)左、右视野中呈现的物品视觉信息分别被传送至大脑右半球和左半球的视觉皮层,产生视知觉。
    (4)在左半球中,视觉皮层直接将信息传至物品命名的脑功能区;而右半球的视觉信息则须经过胼胝体被传送至左半球的物品命名脑功能区,因此所需时间较长,最终导致左视野中呈现的物品的命名速度较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负启动效应是指人们由于之前受到某一刺激的影响而使之后对一类型刺激的知觉加工过程变得困难的心理现象。其中知觉加工过程是指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后,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负启动效应的是(  )。
    A

    先给被试人员呈现一组汉字,里面有“海”这个字,随后让他们写出部首是“氵”的字时,这些人写出“海”的几率并未增大

    B

    先在黑板上给一组被试人员呈现词语“桌子”,后播放语音“椅子”,一段时间后,请被试人员分别说出看到和听到的词语,发现很多人答错了

    C

    请被试人员回答屏幕中显示的词语颜色,先向其呈现词语“绿色”(字体为红色),再呈现词语“蓝色”(字体为绿色),发现被试人员辨识颜色变得困难

    D

    给被试人员呈现一张未完成的画,随着画越来越完整,被试人员逐渐辨认出画的内容,过一段时间再给他们呈现这个未完成的画,他们会更早辨认出画的内容


    正确答案: B
    解析:
    负启动效应的定义要点是:①同一类型刺激;②加工过程变得困难。A项,先给被试者呈现“海”字,随后让他们写部首是“氵”的字属于同一类型的刺激,但是结果认识“海”的几率并未增大并没有体现出知觉加工过程变得困难这一结果,不符合定义。B项,先给被试人员呈现词语“桌子”、后播放语音“椅子”,一个是视觉刺激,一个是听觉刺激,二者不是同一类型的刺激,不符合定义。C项,先向被试者呈现词语“绿色”(字体为红色),后向其呈现词语“蓝色”(字体为绿色)两者属于同一类型的刺激,且出现的结果是辨识颜色变得困难,符合知觉加工过程变得困难这一结果,符合定义。D项,前后刺激虽属于同一刺激,但是结果是能够更早辨认出画的内容,并未出现加工过程困难的心理现象,不符合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