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求助者一般资料:小吴,女性,19岁,高三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生活在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求助者的学习成绩中上等,而且自己一直努力学习,父母也经常鼓励孩子好好学习,但是不像别的父母那样急切地望女成风,让求助者不要有那么大的压力,考不考上大学都没有关系。但是最近临近高考了,父母无意中透露很希望求助者考上大学,说是能为家里添彩。因此增加了求助者的心理压力,现在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成绩也有所下降。为此求助者很烦恼,主动前来咨询。以下是求助者与心理咨询师的一段谈话:心理咨询师:你有什么问题需要我

题目
求助者一般资料:小吴,女性,19岁,高三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生活在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求助者的学习成绩中上等,而且自己一直努力学习,父母也经常鼓励孩子好好学习,但是不像别的父母那样急切地望女成风,让求助者不要有那么大的压力,考不考上大学都没有关系。但是最近临近高考了,父母无意中透露很希望求助者考上大学,说是能为家里添彩。因此增加了求助者的心理压力,现在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成绩也有所下降。为此求助者很烦恼,主动前来咨询。
以下是求助者与心理咨询师的一段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有什么问题需要我帮忙呢?
求助者:我现在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你能帮助我吗?
心理咨询师:你自己是怎么想的呢?
求助者:我没有想法,所以来做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那你现在想一下,可以吗?
求助者:我是在想,但是我实在想不出来。
心理咨询师:那你能将你想的都说出来吗?
求助者:我在学习上付出了那么多,每天认真上课,回家也认真复习功课。现在因为成绩不好,父母就这样批评我,还不听我的解释,让我很痛苦。同学都劝我说不要理会,家长都这样,只要做自己想做的就可以。但是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现在都要崩溃了,觉得上学一点意思都没有,吃不好,睡不好,上课无法集中精力。来做心理咨询就是希望您能帮助我。
心理咨询师:你的痛苦我是可以理解的,你现在是对自己还考不考大学无法作出判断,是吗?
求助者:是啊!他们批评我的时候我就想不考大学了,但是我自己的将来呢?我害怕不上大学自己就没有出路了。
心理咨询师:你现在就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你自己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办?
求助者:(……沉默)十字路口?我可以选择左方、右方,还可以原地不动的静观一段时间,或者不选择。
心理咨询师:是啊!有这么多选择,你会选择哪一条路?
求助者:我可能会选择最有前途的那一条路。
心理咨询师:对于你的冷静,我觉得很高兴。
求助者:(点点头)
心理咨询师:你现在的矛盾就是因为你的面前有几条路可以选择,每种选择都有不同的前进方向,你不是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只是对未来忧心忡忡,不是吗?
求助者:就是这样,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我想得到的太多了?
心理咨询师:不是吗?理性的做法就是:接纳我们不能改变的,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
求助者:哦,我明白了。……您给我指明了一个方向,真是谢谢您。以后有什么问题我可以直接打电话找您吗?
心理咨询师:可以的,你记一下我的电话号码……
本案例中求助者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 )。
A.人格缺陷
B.道德冲突
C.行为错误
D.内心冲突


相似考题
更多“求助者一般资料:小吴,女性,19岁,高三学生。 ”相关问题
  • 第1题:

    高三学生早恋,老师怎么处理?


    答案:
    解析:
    如果遇到以上情况,我会做出以下准备:
    第一,告诉学生目前我们学业重,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
    第二,我会与学生进行一次心与心地沟通,告诉学生早恋地不良后果。
    第三,开展关于“早恋”地主题班会,帮助全班学生树立正确地价值观。
    总之,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去解决遇到地问题。

  • 第2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8岁,高三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重点中学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以考上北大、清华为目标,学习非常刻苦。感觉高考压力非常大,从高三下学期开始,规定自己每天只睡五个小时。一个多月来开始变得憔悴,脸色苍白,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也受到影响。求助者为此非常着急,经常睡不着。老师、家长建议调整心态、改善睡眠,求助者试图改变,但无明显效果。经老师建议,主动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做事追求完美,争强好胜,不达目的不罢休。靠自己的努力考上重点高中,前两年学习成绩一直排在年级前十名以内。
    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定的咨询目标是:1.改善焦虑情绪,争取SAS测验标准分减至30分。2.从不能正常学习到能够正常学习。3.睡眠时间从目前每晚5小时增加到7小时。

    该案例中第一个咨询目标的特征是()。多选
    A:具体的
    B:可评估的
    C:积极的
    D:心理学的

    答案:A,B,C,D
    解析: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生物学:包括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从本案例来看,求助者无生物学因素造成的问题。2.心理学:包括认知因素、人格因素。选项中的B选项性格好强是明显的人格因素。3.社会学:包括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选项中的D选项面临高考是生活事件给求助者带来的影响。题中的A选项成绩较差跟求助者的实际情况不符,D选项目标远大不是造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综上所述,本题选择BC。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究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生物学:包括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从本案例来看,求助者无生物学因素造成的问题。选项A是求助者的性别因素。性别差异不是造成本求助者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2.心理学:包括认知因素、人格因素。选项中的C选项性格好强是明显的人格因素。3.社会学:包括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选项中的B选项面临高考是生活事件给求助者带来的影响,但不是求助者产生问题的最主要的因素,只是一个刺激条件。综上所述,本题选择B。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试题解析】躯体形式障碍是神经症的一种,是一类以各种躯体症状作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不能证实有器质性损害或明确的病理性生理机制存在,但有证据表明与心理因素或内心冲突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本案例求助者虽然出现躯体症状,但是并未达到神经症的程度。所以排除B。心理生理障碍与心理因素相关,是以生理活动异常为表现形式的精神障碍,主要有进食障碍和睡眠障碍。本案例同样未达到精神障碍的程度,所以排除D。一般从刺激的性质(强度与现实性)、反应的持续时间(病程)、反应(症状)的强度、反应是否泛化四个维度来区分一般和严重心理问题。本案例求助者刺激由现实原因引起,虽然刺激强度不是很大,但是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受到较大影响,且自己无法解决,所以可以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所以本题选择C。
    【考察重点】咨询目标的特征【试题解析】提出有效的咨询目标应具备如下特征:1.属于心理学范畴的。心理咨询主要涉及心理障碍、心理适应、心理发展等方面的问题。2.积极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是积极的,回避问题往往是消极的。3.具体或量化的。4.可行的。5.可以评估的。至少有一种评估手段或者方法可以对目标的进展情况或是否能实现进行评估。6.双方接受的。7.多层次统一的。根据咨询目标的特征,本题选择ABCD。
    【考察重点】咨询目标的特征【试题解析】本案例的第二个咨询目标是从不能正常学习到能够正常学习。是再努力的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是心理学目标积极的一个表现。所以本题选择B。
    【考察重点】咨询目标的特征【试题解析】第三个咨询目标特征:即睡眠时间从目前每晚5小时增加到7小时。我们可以看出此目标是在改善睡眠时间上,是求助者改变的一个很具体的症状,所以此目标是具体的,同时此目标有睡眠时间调整的具体目标时数,从每晚的5小时增加到7小时。这个数据是量化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测量来评估的(一般可以量化的标准都是可以用来评估的),所以本题选择ABC。
    【考察重点】阻抗的表现形式【试题解析】阻抗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四类:讲话程度上的阻抗、讲话内容的阻抗、讲话方式的阻抗、咨询关系的阻抗。本题考察的是讲话程度的阻抗。求助者的阻抗可以表现在讲话程度上,其形式为沉默、寡言和赘述,其中以沉默最为突出。
    【考察重点】咨询关系的匹配【试题解析】适宜求助者应具备的八个方面的条件包括:动机正确、人格正常、信任度高、行动自觉、匹配性好、智力正常、年龄适宜、内容合适。所以本题选择ACD。

  • 第3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7岁,高三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自诉高一时在军训回来的车上,某同学送给他一盒饼干,他只拿了其中的一块,便把饼干盒还回。当时有人说他“你傻啊”。尽管一周后,那位说他傻的同学又表示喜欢与求助者来往,但求助者从此跟人一说话就紧张,并有些口吃,变得害怕与人交往。求助者也真的觉得自己挺傻,认为别人也一定能看出来。因而高三后便不再上学。求助者认为不上学也没关系,但妈妈对他不上学很着急,带他来看心理门诊。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说话声音很弱,不敢看人,但语言及逻辑思维尚可。
    邻居对他的评价:是个老实的孩子;同学对他的评价:比较幼稚,不成熟。

    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多选
    A:已出现泛化
    B:未影响社会功能
    C:未出现泛化
    D:已影响社会功能

    答案:A,D
    解析:
    【考察重点】引起求助者问题的心理学原因【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主要是引起求助者问题的性格因素。从案例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求助者多疑敏感的特征,这是引起求助者问题的主要性格因素。所以本题选择A。
    【考察重点】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试题解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生物学: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2.心理学:认知因素、人格因素;3.社会学: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四个选项中A选项属于心理学原因中的人格因素,但是案例中并没有显示出求助者有追求完美的特征;B选项属于心理学因素中的认知因素;C选项是心理问题的情绪表现,不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故排除;D选项是社会学因素,是求助者遭遇的现实刺激。所以本题选择BD。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试题解析】对心理问题严重程度的诊断,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般从刺激的性质(强度与现实性)、反应的持续时间(病程)、反应(症状)的强度、反应是否泛化四个维度来区分一般和严重心理问题。从心理冲突的性质来区分严重心理问题(常形冲突)和可疑神经症(变形冲突)。从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简易评定法的评分结果来区分可疑神经症(4~5分)和神经症(6分及6分以上,但病程须满3个月)。本案例中求助者的心理冲突还是常形的,所以排除BD。求助者的心理冲突是由现实刺激引起的,虽然现实刺激的强度比较小,但是对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却造成了破坏。所以可以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考察重点】严重心理问题的特征【试题解析】从案例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求助者也真的觉得自己挺傻,认为别人也一定能看出来。因而高三后便不再上学”可以看出求助者的已经泛化;“但求助者从此跟人一说话就紧张,并有些口吃,变得害怕与人交往”,可以看出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受到了影响。所以本题选择AD。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的症状鉴别【试题解析】咨询师观察到求助者的语言及逻辑思维尚可,可以看出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求助者虽然是母亲带他来看心理门诊,但是求助者在自述自己的问题时并没有观察到阻抗,所以可以看出求助者是主动求助。
    【考察重点】咨询师在初诊接待的注意事项【试题解析】在初诊接待中,求助者可能会因为出现阻抗而拒绝帮助,我们可以尝试是否能够解除求助者的阻抗来帮助求助者敞开心扉,正如本案例的求助者,所以排除D。但是,咨询是完全自愿的助人,咨询成功与否也在于求助者是否愿意自己去改变,所以在咨询中如果求助者确实不愿意接受咨询,不愿意作出改变,咨询师也不能强制进行咨询。在咨询中,我们也应该看出,其实造成求助者问题的,家庭因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谁求助、谁是求助者也是咨询的重点,所以,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本求助者身上,而不是母亲。所以本题选择AB
    【考察重点】咨询目标的确立【试题解析】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时:1.要找出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所谓的主要问题就是求助者最关心、最困扰、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咨询目标的整合。咨询师应该把不同的咨询目标视为一般、普遍、宏观、远期的目标到特殊、具体、微观、近期的目标这样一个连续体,这样就可以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从本案例报告来看,求助者现在面对的主要问题是“跟人一说话就紧张,并有些口吃,变得害怕与人交往”,这是求助者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也应该作为咨询的主要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只是求助者主要问题的行为表现,造成求助者主要心理问题的原因还是心理咨询师观察到的,求助者比较胆小,不自信。这应该作为咨询的长远期目标。咨询师不帮助求助者作出实际的决定,所以求助者是否继续上学是求助者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但是咨询师可以把求助者是否上学作为检验求助者咨询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这是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特征。所以本题选择ABC。

  • 第4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7岁,高三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自诉高一时在军训回来的车上,某同学送给他一盒饼干,他只拿了其中的一块,便把饼干盒还回。当时有人说他“你傻啊”。尽管一周后,那位说他傻的同学又表示喜欢与求助者来往,但求助者从此跟人一说话就紧张,并有些口吃,变得害怕与人交往。求助者也真的觉得自己挺傻,认为别人也一定能看出来。因而高三后便不再上学。求助者认为不上学也没关系,但妈妈对他不上学很着急,带他来看心理门诊。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说话声音很弱,不敢看人,但语言及逻辑思维尚可。
    邻居对他的评价:是个老实的孩子;同学对他的评价:比较幼稚,不成熟。

    对该求助者最可能的初步诊断是()。单选
    A:一般心理问题
    B: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C:严重心理问题
    D: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答案:C
    解析:
    【考察重点】引起求助者问题的心理学原因【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主要是引起求助者问题的性格因素。从案例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求助者多疑敏感的特征,这是引起求助者问题的主要性格因素。所以本题选择A。
    【考察重点】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试题解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生物学: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2.心理学:认知因素、人格因素;3.社会学: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四个选项中A选项属于心理学原因中的人格因素,但是案例中并没有显示出求助者有追求完美的特征;B选项属于心理学因素中的认知因素;C选项是心理问题的情绪表现,不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故排除;D选项是社会学因素,是求助者遭遇的现实刺激。所以本题选择BD。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试题解析】对心理问题严重程度的诊断,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般从刺激的性质(强度与现实性)、反应的持续时间(病程)、反应(症状)的强度、反应是否泛化四个维度来区分一般和严重心理问题。从心理冲突的性质来区分严重心理问题(常形冲突)和可疑神经症(变形冲突)。从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简易评定法的评分结果来区分可疑神经症(4~5分)和神经症(6分及6分以上,但病程须满3个月)。本案例中求助者的心理冲突还是常形的,所以排除BD。求助者的心理冲突是由现实刺激引起的,虽然现实刺激的强度比较小,但是对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却造成了破坏。所以可以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考察重点】严重心理问题的特征【试题解析】从案例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求助者也真的觉得自己挺傻,认为别人也一定能看出来。因而高三后便不再上学”可以看出求助者的已经泛化;“但求助者从此跟人一说话就紧张,并有些口吃,变得害怕与人交往”,可以看出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受到了影响。所以本题选择AD。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的症状鉴别【试题解析】咨询师观察到求助者的语言及逻辑思维尚可,可以看出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求助者虽然是母亲带他来看心理门诊,但是求助者在自述自己的问题时并没有观察到阻抗,所以可以看出求助者是主动求助。
    【考察重点】咨询师在初诊接待的注意事项【试题解析】在初诊接待中,求助者可能会因为出现阻抗而拒绝帮助,我们可以尝试是否能够解除求助者的阻抗来帮助求助者敞开心扉,正如本案例的求助者,所以排除D。但是,咨询是完全自愿的助人,咨询成功与否也在于求助者是否愿意自己去改变,所以在咨询中如果求助者确实不愿意接受咨询,不愿意作出改变,咨询师也不能强制进行咨询。在咨询中,我们也应该看出,其实造成求助者问题的,家庭因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谁求助、谁是求助者也是咨询的重点,所以,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本求助者身上,而不是母亲。所以本题选择AB
    【考察重点】咨询目标的确立【试题解析】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时:1.要找出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所谓的主要问题就是求助者最关心、最困扰、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咨询目标的整合。咨询师应该把不同的咨询目标视为一般、普遍、宏观、远期的目标到特殊、具体、微观、近期的目标这样一个连续体,这样就可以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从本案例报告来看,求助者现在面对的主要问题是“跟人一说话就紧张,并有些口吃,变得害怕与人交往”,这是求助者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也应该作为咨询的主要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只是求助者主要问题的行为表现,造成求助者主要心理问题的原因还是心理咨询师观察到的,求助者比较胆小,不自信。这应该作为咨询的长远期目标。咨询师不帮助求助者作出实际的决定,所以求助者是否继续上学是求助者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但是咨询师可以把求助者是否上学作为检验求助者咨询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这是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特征。所以本题选择ABC。

  • 第5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7岁,高三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自诉高一时在军训回来的车上,某同学送给他一盒饼干,他只拿了其中的一块,便把饼干盒还回。当时有人说他“你傻啊”。尽管一周后,那位说他傻的同学又表示喜欢与求助者来往,但求助者从此跟人一说话就紧张,并有些口吃,变得害怕与人交往。求助者也真的觉得自己挺傻,认为别人也一定能看出来。因而高三后便不再上学。求助者认为不上学也没关系,但妈妈对他不上学很着急,带他来看心理门诊。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说话声音很弱,不敢看人,但语言及逻辑思维尚可。
    邻居对他的评价:是个老实的孩子;同学对他的评价:比较幼稚,不成熟。

    从求助行为可以判断该求助者()。多选
    A:自知力完整
    B:自知力缺失
    C:主动求助
    D:被动求助

    答案:A,C
    解析:
    【考察重点】引起求助者问题的心理学原因【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主要是引起求助者问题的性格因素。从案例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求助者多疑敏感的特征,这是引起求助者问题的主要性格因素。所以本题选择A。
    【考察重点】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试题解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生物学: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2.心理学:认知因素、人格因素;3.社会学: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四个选项中A选项属于心理学原因中的人格因素,但是案例中并没有显示出求助者有追求完美的特征;B选项属于心理学因素中的认知因素;C选项是心理问题的情绪表现,不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故排除;D选项是社会学因素,是求助者遭遇的现实刺激。所以本题选择BD。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试题解析】对心理问题严重程度的诊断,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般从刺激的性质(强度与现实性)、反应的持续时间(病程)、反应(症状)的强度、反应是否泛化四个维度来区分一般和严重心理问题。从心理冲突的性质来区分严重心理问题(常形冲突)和可疑神经症(变形冲突)。从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简易评定法的评分结果来区分可疑神经症(4~5分)和神经症(6分及6分以上,但病程须满3个月)。本案例中求助者的心理冲突还是常形的,所以排除BD。求助者的心理冲突是由现实刺激引起的,虽然现实刺激的强度比较小,但是对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却造成了破坏。所以可以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考察重点】严重心理问题的特征【试题解析】从案例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求助者也真的觉得自己挺傻,认为别人也一定能看出来。因而高三后便不再上学”可以看出求助者的已经泛化;“但求助者从此跟人一说话就紧张,并有些口吃,变得害怕与人交往”,可以看出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受到了影响。所以本题选择AD。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的症状鉴别【试题解析】咨询师观察到求助者的语言及逻辑思维尚可,可以看出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求助者虽然是母亲带他来看心理门诊,但是求助者在自述自己的问题时并没有观察到阻抗,所以可以看出求助者是主动求助。
    【考察重点】咨询师在初诊接待的注意事项【试题解析】在初诊接待中,求助者可能会因为出现阻抗而拒绝帮助,我们可以尝试是否能够解除求助者的阻抗来帮助求助者敞开心扉,正如本案例的求助者,所以排除D。但是,咨询是完全自愿的助人,咨询成功与否也在于求助者是否愿意自己去改变,所以在咨询中如果求助者确实不愿意接受咨询,不愿意作出改变,咨询师也不能强制进行咨询。在咨询中,我们也应该看出,其实造成求助者问题的,家庭因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谁求助、谁是求助者也是咨询的重点,所以,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本求助者身上,而不是母亲。所以本题选择AB
    【考察重点】咨询目标的确立【试题解析】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时:1.要找出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所谓的主要问题就是求助者最关心、最困扰、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咨询目标的整合。咨询师应该把不同的咨询目标视为一般、普遍、宏观、远期的目标到特殊、具体、微观、近期的目标这样一个连续体,这样就可以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从本案例报告来看,求助者现在面对的主要问题是“跟人一说话就紧张,并有些口吃,变得害怕与人交往”,这是求助者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也应该作为咨询的主要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只是求助者主要问题的行为表现,造成求助者主要心理问题的原因还是心理咨询师观察到的,求助者比较胆小,不自信。这应该作为咨询的长远期目标。咨询师不帮助求助者作出实际的决定,所以求助者是否继续上学是求助者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但是咨询师可以把求助者是否上学作为检验求助者咨询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这是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特征。所以本题选择ABC。

  • 第6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8岁,高三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重点中学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以考上北大、清华为目标,学习非常刻苦。感觉高考压力非常大,从高三下学期开始,规定自己每天只睡五个小时。一个多月来开始变得憔悴,脸色苍白,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也受到影响。求助者为此非常着急,经常睡不着。老师、家长建议调整心态、改善睡眠,求助者试图改变,但无明显效果。经老师建议,主动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做事追求完美,争强好胜,不达目的不罢休。靠自己的努力考上重点高中,前两年学习成绩一直排在年级前十名以内。
    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定的咨询目标是:1.改善焦虑情绪,争取SAS测验标准分减至30分。2.从不能正常学习到能够正常学习。3.睡眠时间从目前每晚5小时增加到7小时。

    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单选
    A:青年女性
    B:性格好强
    C:睡眠减少
    D:面临高考

    答案:B
    解析: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生物学:包括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从本案例来看,求助者无生物学因素造成的问题。2.心理学:包括认知因素、人格因素。选项中的B选项性格好强是明显的人格因素。3.社会学:包括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选项中的D选项面临高考是生活事件给求助者带来的影响。题中的A选项成绩较差跟求助者的实际情况不符,D选项目标远大不是造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综上所述,本题选择BC。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究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生物学:包括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从本案例来看,求助者无生物学因素造成的问题。选项A是求助者的性别因素。性别差异不是造成本求助者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2.心理学:包括认知因素、人格因素。选项中的C选项性格好强是明显的人格因素。3.社会学:包括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选项中的B选项面临高考是生活事件给求助者带来的影响,但不是求助者产生问题的最主要的因素,只是一个刺激条件。综上所述,本题选择B。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试题解析】躯体形式障碍是神经症的一种,是一类以各种躯体症状作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不能证实有器质性损害或明确的病理性生理机制存在,但有证据表明与心理因素或内心冲突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本案例求助者虽然出现躯体症状,但是并未达到神经症的程度。所以排除B。心理生理障碍与心理因素相关,是以生理活动异常为表现形式的精神障碍,主要有进食障碍和睡眠障碍。本案例同样未达到精神障碍的程度,所以排除D。一般从刺激的性质(强度与现实性)、反应的持续时间(病程)、反应(症状)的强度、反应是否泛化四个维度来区分一般和严重心理问题。本案例求助者刺激由现实原因引起,虽然刺激强度不是很大,但是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受到较大影响,且自己无法解决,所以可以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所以本题选择C。
    【考察重点】咨询目标的特征【试题解析】提出有效的咨询目标应具备如下特征:1.属于心理学范畴的。心理咨询主要涉及心理障碍、心理适应、心理发展等方面的问题。2.积极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是积极的,回避问题往往是消极的。3.具体或量化的。4.可行的。5.可以评估的。至少有一种评估手段或者方法可以对目标的进展情况或是否能实现进行评估。6.双方接受的。7.多层次统一的。根据咨询目标的特征,本题选择ABCD。
    【考察重点】咨询目标的特征【试题解析】本案例的第二个咨询目标是从不能正常学习到能够正常学习。是再努力的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是心理学目标积极的一个表现。所以本题选择B。
    【考察重点】咨询目标的特征【试题解析】第三个咨询目标特征:即睡眠时间从目前每晚5小时增加到7小时。我们可以看出此目标是在改善睡眠时间上,是求助者改变的一个很具体的症状,所以此目标是具体的,同时此目标有睡眠时间调整的具体目标时数,从每晚的5小时增加到7小时。这个数据是量化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测量来评估的(一般可以量化的标准都是可以用来评估的),所以本题选择ABC。
    【考察重点】阻抗的表现形式【试题解析】阻抗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四类:讲话程度上的阻抗、讲话内容的阻抗、讲话方式的阻抗、咨询关系的阻抗。本题考察的是讲话程度的阻抗。求助者的阻抗可以表现在讲话程度上,其形式为沉默、寡言和赘述,其中以沉默最为突出。
    【考察重点】咨询关系的匹配【试题解析】适宜求助者应具备的八个方面的条件包括:动机正确、人格正常、信任度高、行动自觉、匹配性好、智力正常、年龄适宜、内容合适。所以本题选择ACD。

  • 第7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8岁,高中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一名重点中学高三的学生,各门功课的成绩在班里都是很拔尖的。求助者觉得,自己为了防备别人抢走第一名,做了些错事,比如,同学打来电话,问她在干什么,她怕说实话后同学会跟她较劲复习,就撒谎说在玩电脑。更重要的是,高考在即,求助者感到自己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自信不足,为此很伤心,常常自责、哭泣,情绪低落,生活也变得懒散。越临近高考,对自己的前途就越发担忧。头痛,无食欲,对事物无兴趣。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主动要父母陪同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办事认真仔细,学习勤奋,家庭条件较好。从小做事追求完美,个性争强好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求助者表情淡漠,头发有些凌乱,衣着整齐。

    该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包括()。多选
    A:过分概括化
    B:黄金规则
    C:糟糕至极
    D:追求完美

    答案:A,C
    解析:
    【考察重点】初诊接待中精神状态的资料收集与整理【试题解析】咨询中要对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有条理的整理,包括一般资料、个人成长史、目前状态三个方面,目前状态包括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功能三个方面。本题目考察的是求助者目前精神状态中情绪方面的症状表现。求助者的主要情绪表现为“伤心,常常自责、哭泣,情绪低落”,是比较明显的抑郁情绪状态;而“越临近高考,对自己的前途就越发担忧”,“不知道该怎么办”却掩藏着无奈和烦恼,属于焦虑的情绪。案例中没有出现无法自控的想法或行为,没有强迫症状,也没有针对当下具体的对象和内容的害怕,不存在恐惧情绪,因此答案选BC。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试题解析】痛苦不仅由“自己为了防备别人抢走第一名,做了些错事”而引起,与此相关的感到“自信不足”也引起心理痛苦,表明已经出现了泛化。而“对事物无兴趣”表明其影响了社会功能。故选项为AB。
    【考察重点】意志行为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情绪低落、常常自责”属于心理学中情绪症状,应排除。而“行为懒散、意志减退”属于意志行为症状的表现,故选项为AC。
    【考察重点】心理冲突的特点【试题解析】心理冲突包括常形与变形。而案例中求助者因为“自己为了防备别人抢走第一名,做了些错事”而出现自责、情绪低落等症状,这种心理冲突属于常形,具有“现实性,道德性”。故选项为AC。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的症状学诊断结果【试题解析】首先,该案例中求助者符合正常与异常区分的三个标准: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性格相对稳定,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完整,且主动求医,故排除精神病性障碍。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与两件事情有关,一是由于曾经害怕别人抢走第一名,做了些错事,由此自责、情绪低落,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二是面临高考,因对自己的前途担忧而产生各种症状,与现实因素密切相关,故排除神经症和可疑神经症。本案例中没有明确给出病程长短等诊断线索,重点在于考察学员对案例中所给关键因素的把握。案例中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真正原因是即将高考,“通常情况下,对于青年人来说,关系到个人发展前途的事件,大致都属于高强度刺激”,由此可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因此该题答案为C。
    【考察重点】咨询阶段的划分【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内容为教材上的知识点。咨询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期)——诊断阶段;第二阶段(中期)——咨询阶段;第三阶段(后期)——巩固阶段。故选项为ABC。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关于不合理信念的识别【试题解析】合理情绪疗法中,关于不合理信念有三种:“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绝对化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其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糟糕至极是一种把事物的可能后果想象、推论到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灾难性的结果的非理性信念。而本案例中,求助者因为曾经做了些错事而过分自责,属于过分概括化的不合理信念。另外,又因为临近高考,感到自信心不足,对前途担忧,导致哭泣、对任何事物提不起兴趣,属于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故选项为AC。
    【考察重点】参与性概括的使用【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内容和案例无密切关系,是教材上的知识点。参与性概述可用于一次面谈结束前,可用于一个阶段完成时,也可用于一般情况。只要认为对求助者所说的某一内容已基本清楚就可作一个小结性的概述。故选项为AB。

  • 第8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7岁,高三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自诉高一时在军训回来的车上,某同学送给他一盒饼干,他只拿了其中的一块,便把饼干盒还回。当时有人说他“你傻啊”。尽管一周后,那位说他傻的同学又表示喜欢与求助者来往,但求助者从此跟人一说话就紧张,并有些口吃,变得害怕与人交往。求助者也真的觉得自己挺傻,认为别人也一定能看出来。因而高三后便不再上学。求助者认为不上学也没关系,但妈妈对他不上学很着急,带他来看心理门诊。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说话声音很弱,不敢看人,但语言及逻辑思维尚可。
    邻居对他的评价:是个老实的孩子;同学对他的评价:比较幼稚,不成熟。

    如果该求助者愿意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求助者解决的问题包括()
    A:缺乏自信
    B:说话紧张
    C:口吃问题
    D:是否上学

    答案:A,B,C
    解析:
    【考察重点】引起求助者问题的心理学原因【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主要是引起求助者问题的性格因素。从案例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求助者多疑敏感的特征,这是引起求助者问题的主要性格因素。所以本题选择A。
    【考察重点】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试题解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生物学: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2.心理学:认知因素、人格因素;3.社会学: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四个选项中A选项属于心理学原因中的人格因素,但是案例中并没有显示出求助者有追求完美的特征;B选项属于心理学因素中的认知因素;C选项是心理问题的情绪表现,不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故排除;D选项是社会学因素,是求助者遭遇的现实刺激。所以本题选择BD。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试题解析】对心理问题严重程度的诊断,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般从刺激的性质(强度与现实性)、反应的持续时间(病程)、反应(症状)的强度、反应是否泛化四个维度来区分一般和严重心理问题。从心理冲突的性质来区分严重心理问题(常形冲突)和可疑神经症(变形冲突)。从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简易评定法的评分结果来区分可疑神经症(4~5分)和神经症(6分及6分以上,但病程须满3个月)。本案例中求助者的心理冲突还是常形的,所以排除BD。求助者的心理冲突是由现实刺激引起的,虽然现实刺激的强度比较小,但是对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却造成了破坏。所以可以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考察重点】严重心理问题的特征【试题解析】从案例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求助者也真的觉得自己挺傻,认为别人也一定能看出来。因而高三后便不再上学”可以看出求助者的已经泛化;“但求助者从此跟人一说话就紧张,并有些口吃,变得害怕与人交往”,可以看出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受到了影响。所以本题选择AD。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的症状鉴别【试题解析】咨询师观察到求助者的语言及逻辑思维尚可,可以看出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求助者虽然是母亲带他来看心理门诊,但是求助者在自述自己的问题时并没有观察到阻抗,所以可以看出求助者是主动求助。
    【考察重点】咨询师在初诊接待的注意事项【试题解析】在初诊接待中,求助者可能会因为出现阻抗而拒绝帮助,我们可以尝试是否能够解除求助者的阻抗来帮助求助者敞开心扉,正如本案例的求助者,所以排除D。但是,咨询是完全自愿的助人,咨询成功与否也在于求助者是否愿意自己去改变,所以在咨询中如果求助者确实不愿意接受咨询,不愿意作出改变,咨询师也不能强制进行咨询。在咨询中,我们也应该看出,其实造成求助者问题的,家庭因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谁求助、谁是求助者也是咨询的重点,所以,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本求助者身上,而不是母亲。所以本题选择AB
    【考察重点】咨询目标的确立【试题解析】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时:1.要找出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所谓的主要问题就是求助者最关心、最困扰、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咨询目标的整合。咨询师应该把不同的咨询目标视为一般、普遍、宏观、远期的目标到特殊、具体、微观、近期的目标这样一个连续体,这样就可以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从本案例报告来看,求助者现在面对的主要问题是“跟人一说话就紧张,并有些口吃,变得害怕与人交往”,这是求助者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也应该作为咨询的主要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只是求助者主要问题的行为表现,造成求助者主要心理问题的原因还是心理咨询师观察到的,求助者比较胆小,不自信。这应该作为咨询的长远期目标。咨询师不帮助求助者作出实际的决定,所以求助者是否继续上学是求助者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但是咨询师可以把求助者是否上学作为检验求助者咨询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这是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特征。所以本题选择ABC。

  • 第9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8岁,高中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一名重点中学高三的学生,各门功课的成绩在班里都是很拔尖的。求助者觉得,自己为了防备别人抢走第一名,做了些错事,比如,同学打来电话,问她在干什么,她怕说实话后同学会跟她较劲复习,就撒谎说在玩电脑。更重要的是,高考在即,求助者感到自己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自信不足,为此很伤心,常常自责、哭泣,情绪低落,生活也变得懒散。越临近高考,对自己的前途就越发担忧。头痛,无食欲,对事物无兴趣。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主动要父母陪同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办事认真仔细,学习勤奋,家庭条件较好。从小做事追求完美,个性争强好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求助者表情淡漠,头发有些凌乱,衣着整齐。

    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包括()。多选
    A:出现了泛化
    B:影响了社会功能
    C:未出现泛化
    D:未影响社会功能

    答案:A,B
    解析:
    【考察重点】初诊接待中精神状态的资料收集与整理【试题解析】咨询中要对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有条理的整理,包括一般资料、个人成长史、目前状态三个方面,目前状态包括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功能三个方面。本题目考察的是求助者目前精神状态中情绪方面的症状表现。求助者的主要情绪表现为“伤心,常常自责、哭泣,情绪低落”,是比较明显的抑郁情绪状态;而“越临近高考,对自己的前途就越发担忧”,“不知道该怎么办”却掩藏着无奈和烦恼,属于焦虑的情绪。案例中没有出现无法自控的想法或行为,没有强迫症状,也没有针对当下具体的对象和内容的害怕,不存在恐惧情绪,因此答案选BC。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试题解析】痛苦不仅由“自己为了防备别人抢走第一名,做了些错事”而引起,与此相关的感到“自信不足”也引起心理痛苦,表明已经出现了泛化。而“对事物无兴趣”表明其影响了社会功能。故选项为AB。
    【考察重点】意志行为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情绪低落、常常自责”属于心理学中情绪症状,应排除。而“行为懒散、意志减退”属于意志行为症状的表现,故选项为AC。
    【考察重点】心理冲突的特点【试题解析】心理冲突包括常形与变形。而案例中求助者因为“自己为了防备别人抢走第一名,做了些错事”而出现自责、情绪低落等症状,这种心理冲突属于常形,具有“现实性,道德性”。故选项为AC。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的症状学诊断结果【试题解析】首先,该案例中求助者符合正常与异常区分的三个标准: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性格相对稳定,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完整,且主动求医,故排除精神病性障碍。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与两件事情有关,一是由于曾经害怕别人抢走第一名,做了些错事,由此自责、情绪低落,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二是面临高考,因对自己的前途担忧而产生各种症状,与现实因素密切相关,故排除神经症和可疑神经症。本案例中没有明确给出病程长短等诊断线索,重点在于考察学员对案例中所给关键因素的把握。案例中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真正原因是即将高考,“通常情况下,对于青年人来说,关系到个人发展前途的事件,大致都属于高强度刺激”,由此可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因此该题答案为C。
    【考察重点】咨询阶段的划分【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内容为教材上的知识点。咨询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期)——诊断阶段;第二阶段(中期)——咨询阶段;第三阶段(后期)——巩固阶段。故选项为ABC。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关于不合理信念的识别【试题解析】合理情绪疗法中,关于不合理信念有三种:“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绝对化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其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糟糕至极是一种把事物的可能后果想象、推论到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灾难性的结果的非理性信念。而本案例中,求助者因为曾经做了些错事而过分自责,属于过分概括化的不合理信念。另外,又因为临近高考,感到自信心不足,对前途担忧,导致哭泣、对任何事物提不起兴趣,属于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故选项为AC。
    【考察重点】参与性概括的使用【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内容和案例无密切关系,是教材上的知识点。参与性概述可用于一次面谈结束前,可用于一个阶段完成时,也可用于一般情况。只要认为对求助者所说的某一内容已基本清楚就可作一个小结性的概述。故选项为AB。

  • 第10题:

    小吴是单亲母亲,孩子小洪是即将踏入高三的学生。社会工作者小董在协助小吴母子申请低保的过程中,观察到小洪闷不做声,常常对其母亲不爱搭理,小吴则经常吼骂孩子。这时候,小董最需要做的是( )。

    A.提供心理支持
    B.协调申请低保
    C.调节家庭关系
    D.开展能力建设

    答案:C
    解析:
    良好的家庭关系对于家庭成员的发展以及改变生活状况有着积极的影响。生活处于贫困状况时,家庭成员的心态和家庭关系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社会工作者在协助服务对象申请低保的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和分析其家庭结构和关系,及时发现问题,适时调节家庭关系,帮助改善家庭生态环境。

  • 第11题:

    多选题
    心理咨询收集资料的内容主要有()
    A

    心理测验

    B

    行为观察

    C

    求助者的一般情况

    D

    求助者面临的主要问题

    E

    求助者的背景资料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来访者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所围绕的几个方面中不包括()
    A

    求助者的一般背景资料

    B

    求助者的来访原因

    C

    求助者的现主要症状

    D

    求助者好朋友的体检表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高三的学生成绩突然下降,怎么办?


    答案:
    解析:
    遇到以上情况,我会做出以下准备。
    第一,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原因,帮助学生解决。
    第二,与家长沟通,是否是家庭原因造成学生的成绩下滑。家长也需要不断地去反思
    第三,教师需要反思。是否是自己地教学教法出现问题,造成学生成绩下滑。
    总之,教学是复杂地工作,我们需要协调好各个方面地影响,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 第14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8岁,高中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一名重点中学高三的学生,各门功课的成绩在班里都是很拔尖的。求助者觉得,自己为了防备别人抢走第一名,做了些错事,比如,同学打来电话,问她在干什么,她怕说实话后同学会跟她较劲复习,就撒谎说在玩电脑。更重要的是,高考在即,求助者感到自己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自信不足,为此很伤心,常常自责、哭泣,情绪低落,生活也变得懒散。越临近高考,对自己的前途就越发担忧。头痛,无食欲,对事物无兴趣。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主动要父母陪同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办事认真仔细,学习勤奋,家庭条件较好。从小做事追求完美,个性争强好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求助者表情淡漠,头发有些凌乱,衣着整齐。

    心理咨询的基本阶段包括()。多选
    A:诊断阶段
    B:咨询阶段
    C:巩固阶段
    D:回访阶段

    答案:A,B,C
    解析:
    【考察重点】初诊接待中精神状态的资料收集与整理【试题解析】咨询中要对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有条理的整理,包括一般资料、个人成长史、目前状态三个方面,目前状态包括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功能三个方面。本题目考察的是求助者目前精神状态中情绪方面的症状表现。求助者的主要情绪表现为“伤心,常常自责、哭泣,情绪低落”,是比较明显的抑郁情绪状态;而“越临近高考,对自己的前途就越发担忧”,“不知道该怎么办”却掩藏着无奈和烦恼,属于焦虑的情绪。案例中没有出现无法自控的想法或行为,没有强迫症状,也没有针对当下具体的对象和内容的害怕,不存在恐惧情绪,因此答案选BC。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试题解析】痛苦不仅由“自己为了防备别人抢走第一名,做了些错事”而引起,与此相关的感到“自信不足”也引起心理痛苦,表明已经出现了泛化。而“对事物无兴趣”表明其影响了社会功能。故选项为AB。
    【考察重点】意志行为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情绪低落、常常自责”属于心理学中情绪症状,应排除。而“行为懒散、意志减退”属于意志行为症状的表现,故选项为AC。
    【考察重点】心理冲突的特点【试题解析】心理冲突包括常形与变形。而案例中求助者因为“自己为了防备别人抢走第一名,做了些错事”而出现自责、情绪低落等症状,这种心理冲突属于常形,具有“现实性,道德性”。故选项为AC。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的症状学诊断结果【试题解析】首先,该案例中求助者符合正常与异常区分的三个标准: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性格相对稳定,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完整,且主动求医,故排除精神病性障碍。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与两件事情有关,一是由于曾经害怕别人抢走第一名,做了些错事,由此自责、情绪低落,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二是面临高考,因对自己的前途担忧而产生各种症状,与现实因素密切相关,故排除神经症和可疑神经症。本案例中没有明确给出病程长短等诊断线索,重点在于考察学员对案例中所给关键因素的把握。案例中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真正原因是即将高考,“通常情况下,对于青年人来说,关系到个人发展前途的事件,大致都属于高强度刺激”,由此可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因此该题答案为C。
    【考察重点】咨询阶段的划分【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内容为教材上的知识点。咨询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期)——诊断阶段;第二阶段(中期)——咨询阶段;第三阶段(后期)——巩固阶段。故选项为ABC。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关于不合理信念的识别【试题解析】合理情绪疗法中,关于不合理信念有三种:“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绝对化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其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糟糕至极是一种把事物的可能后果想象、推论到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灾难性的结果的非理性信念。而本案例中,求助者因为曾经做了些错事而过分自责,属于过分概括化的不合理信念。另外,又因为临近高考,感到自信心不足,对前途担忧,导致哭泣、对任何事物提不起兴趣,属于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故选项为AC。
    【考察重点】参与性概括的使用【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内容和案例无密切关系,是教材上的知识点。参与性概述可用于一次面谈结束前,可用于一个阶段完成时,也可用于一般情况。只要认为对求助者所说的某一内容已基本清楚就可作一个小结性的概述。故选项为AB。

  • 第15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9岁,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为某重点中学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较好.在模拟考试中发挥正常,预计可以考入重点大学。但高考成绩出来后,她竟然没有达到普通大学的录取分数线。经查分,阅卷没有错误。求助者觉得犹如晴天霹雳,家长、老师、同学等也觉得非常意外。知道成绩后求助者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郁郁寡欢,整日待在家里,不出门,不与他人交往,不听家长的建议去补习班上课。明显消瘦,睡不着。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同学关系较好,学习认真刻苦,高中时成绩一直较稳定,计划报考重点大学,但高考落榜。父母为公务员,家庭条件一般。
    对该求助者可不必深入了解的资料是()。
    A.个性特征
    B.社会功能
    C.学习成绩
    D.身体状况


    答案:B
    解析:
    社会功能是指工作学习效率和人际关系。本案例中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和学习成绩已有介绍,因此,不需要深入了解。而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的产生是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等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求助者的个性特征和身体状况。

  • 第16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8岁,高三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重点中学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以考上北大、清华为目标,学习非常刻苦。感觉高考压力非常大,从高三下学期开始,规定自己每天只睡五个小时。一个多月来开始变得憔悴,脸色苍白,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也受到影响。求助者为此非常着急,经常睡不着。老师、家长建议调整心态、改善睡眠,求助者试图改变,但无明显效果。经老师建议,主动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做事追求完美,争强好胜,不达目的不罢休。靠自己的努力考上重点高中,前两年学习成绩一直排在年级前十名以内。
    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定的咨询目标是:1.改善焦虑情绪,争取SAS测验标准分减至30分。2.从不能正常学习到能够正常学习。3.睡眠时间从目前每晚5小时增加到7小时。

    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单选
    A:一般心理问题
    B:躯体形式障碍
    C:严重心理问题
    D:心理生理障碍

    答案:C
    解析: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生物学:包括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从本案例来看,求助者无生物学因素造成的问题。2.心理学:包括认知因素、人格因素。选项中的B选项性格好强是明显的人格因素。3.社会学:包括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选项中的D选项面临高考是生活事件给求助者带来的影响。题中的A选项成绩较差跟求助者的实际情况不符,D选项目标远大不是造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综上所述,本题选择BC。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究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生物学:包括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从本案例来看,求助者无生物学因素造成的问题。选项A是求助者的性别因素。性别差异不是造成本求助者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2.心理学:包括认知因素、人格因素。选项中的C选项性格好强是明显的人格因素。3.社会学:包括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选项中的B选项面临高考是生活事件给求助者带来的影响,但不是求助者产生问题的最主要的因素,只是一个刺激条件。综上所述,本题选择B。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试题解析】躯体形式障碍是神经症的一种,是一类以各种躯体症状作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不能证实有器质性损害或明确的病理性生理机制存在,但有证据表明与心理因素或内心冲突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本案例求助者虽然出现躯体症状,但是并未达到神经症的程度。所以排除B。心理生理障碍与心理因素相关,是以生理活动异常为表现形式的精神障碍,主要有进食障碍和睡眠障碍。本案例同样未达到精神障碍的程度,所以排除D。一般从刺激的性质(强度与现实性)、反应的持续时间(病程)、反应(症状)的强度、反应是否泛化四个维度来区分一般和严重心理问题。本案例求助者刺激由现实原因引起,虽然刺激强度不是很大,但是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受到较大影响,且自己无法解决,所以可以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所以本题选择C。
    【考察重点】咨询目标的特征【试题解析】提出有效的咨询目标应具备如下特征:1.属于心理学范畴的。心理咨询主要涉及心理障碍、心理适应、心理发展等方面的问题。2.积极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是积极的,回避问题往往是消极的。3.具体或量化的。4.可行的。5.可以评估的。至少有一种评估手段或者方法可以对目标的进展情况或是否能实现进行评估。6.双方接受的。7.多层次统一的。根据咨询目标的特征,本题选择ABCD。
    【考察重点】咨询目标的特征【试题解析】本案例的第二个咨询目标是从不能正常学习到能够正常学习。是再努力的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是心理学目标积极的一个表现。所以本题选择B。
    【考察重点】咨询目标的特征【试题解析】第三个咨询目标特征:即睡眠时间从目前每晚5小时增加到7小时。我们可以看出此目标是在改善睡眠时间上,是求助者改变的一个很具体的症状,所以此目标是具体的,同时此目标有睡眠时间调整的具体目标时数,从每晚的5小时增加到7小时。这个数据是量化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测量来评估的(一般可以量化的标准都是可以用来评估的),所以本题选择ABC。
    【考察重点】阻抗的表现形式【试题解析】阻抗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四类:讲话程度上的阻抗、讲话内容的阻抗、讲话方式的阻抗、咨询关系的阻抗。本题考察的是讲话程度的阻抗。求助者的阻抗可以表现在讲话程度上,其形式为沉默、寡言和赘述,其中以沉默最为突出。
    【考察重点】咨询关系的匹配【试题解析】适宜求助者应具备的八个方面的条件包括:动机正确、人格正常、信任度高、行动自觉、匹配性好、智力正常、年龄适宜、内容合适。所以本题选择ACD。

  • 第17题: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8岁,高三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重点中学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以考上北大或清华为目标,学习非常刻苦,但感觉高考压力非常大。从高三下学期开始,规定自己每天只睡5个小时一个多月来开始变得憔悴,脸色苍白、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也受到影响,求助者为此非常着急,经常睡不着。老师、家长建议她调整心态、改善睡眠,求助者试图改变,但无明显效果。经老师建议,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做事追求完美,争强好胜,不达目的不罢休,靠自己的努力考上重点高中,前两年学习成绩一直排在年级前十名以内。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定的咨询目标:①改善焦虑情绪,争取SAS测验标准分减至30分。②从不能正常学习到能够正常学习。③睡眠时间从目前每晚5个小时增加到每晚7个小时。该案例中第二个咨询目标的特征是

    A 、 具体的
    B 、 积极的
    C 、 量化的
    D 、 心理学的

    答案:B
    解析:

  • 第18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8岁,高三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重点中学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以考上北大、清华为目标,学习非常刻苦。感觉高考压力非常大,从高三下学期开始,规定自己每天只睡五个小时。一个多月来开始变得憔悴,脸色苍白,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也受到影响。求助者为此非常着急,经常睡不着。老师、家长建议调整心态、改善睡眠,求助者试图改变,但无明显效果。经老师建议,主动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做事追求完美,争强好胜,不达目的不罢休。靠自己的努力考上重点高中,前两年学习成绩一直排在年级前十名以内。
    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定的咨询目标是:1.改善焦虑情绪,争取SAS测验标准分减至30分。2.从不能正常学习到能够正常学习。3.睡眠时间从目前每晚5小时增加到7小时。

    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多选
    A:成绩较差
    B:面临高考
    C:性格好强
    D:目标远大

    答案:B,C
    解析: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生物学:包括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从本案例来看,求助者无生物学因素造成的问题。2.心理学:包括认知因素、人格因素。选项中的B选项性格好强是明显的人格因素。3.社会学:包括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选项中的D选项面临高考是生活事件给求助者带来的影响。题中的A选项成绩较差跟求助者的实际情况不符,D选项目标远大不是造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综上所述,本题选择BC。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究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生物学:包括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从本案例来看,求助者无生物学因素造成的问题。选项A是求助者的性别因素。性别差异不是造成本求助者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2.心理学:包括认知因素、人格因素。选项中的C选项性格好强是明显的人格因素。3.社会学:包括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选项中的B选项面临高考是生活事件给求助者带来的影响,但不是求助者产生问题的最主要的因素,只是一个刺激条件。综上所述,本题选择B。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试题解析】躯体形式障碍是神经症的一种,是一类以各种躯体症状作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不能证实有器质性损害或明确的病理性生理机制存在,但有证据表明与心理因素或内心冲突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本案例求助者虽然出现躯体症状,但是并未达到神经症的程度。所以排除B。心理生理障碍与心理因素相关,是以生理活动异常为表现形式的精神障碍,主要有进食障碍和睡眠障碍。本案例同样未达到精神障碍的程度,所以排除D。一般从刺激的性质(强度与现实性)、反应的持续时间(病程)、反应(症状)的强度、反应是否泛化四个维度来区分一般和严重心理问题。本案例求助者刺激由现实原因引起,虽然刺激强度不是很大,但是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受到较大影响,且自己无法解决,所以可以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所以本题选择C。
    【考察重点】咨询目标的特征【试题解析】提出有效的咨询目标应具备如下特征:1.属于心理学范畴的。心理咨询主要涉及心理障碍、心理适应、心理发展等方面的问题。2.积极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是积极的,回避问题往往是消极的。3.具体或量化的。4.可行的。5.可以评估的。至少有一种评估手段或者方法可以对目标的进展情况或是否能实现进行评估。6.双方接受的。7.多层次统一的。根据咨询目标的特征,本题选择ABCD。
    【考察重点】咨询目标的特征【试题解析】本案例的第二个咨询目标是从不能正常学习到能够正常学习。是再努力的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是心理学目标积极的一个表现。所以本题选择B。
    【考察重点】咨询目标的特征【试题解析】第三个咨询目标特征:即睡眠时间从目前每晚5小时增加到7小时。我们可以看出此目标是在改善睡眠时间上,是求助者改变的一个很具体的症状,所以此目标是具体的,同时此目标有睡眠时间调整的具体目标时数,从每晚的5小时增加到7小时。这个数据是量化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测量来评估的(一般可以量化的标准都是可以用来评估的),所以本题选择ABC。
    【考察重点】阻抗的表现形式【试题解析】阻抗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四类:讲话程度上的阻抗、讲话内容的阻抗、讲话方式的阻抗、咨询关系的阻抗。本题考察的是讲话程度的阻抗。求助者的阻抗可以表现在讲话程度上,其形式为沉默、寡言和赘述,其中以沉默最为突出。
    【考察重点】咨询关系的匹配【试题解析】适宜求助者应具备的八个方面的条件包括:动机正确、人格正常、信任度高、行动自觉、匹配性好、智力正常、年龄适宜、内容合适。所以本题选择ACD。

  • 第19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8岁,高中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一名重点中学高三的学生,各门功课的成绩在班里都是很拔尖的。求助者觉得,自己为了防备别人抢走第一名,做了些错事,比如,同学打来电话,问她在干什么,她怕说实话后同学会跟她较劲复习,就撒谎说在玩电脑。更重要的是,高考在即,求助者感到自己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自信不足,为此很伤心,常常自责、哭泣,情绪低落,生活也变得懒散。越临近高考,对自己的前途就越发担忧。头痛,无食欲,对事物无兴趣。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主动要父母陪同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办事认真仔细,学习勤奋,家庭条件较好。从小做事追求完美,个性争强好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求助者表情淡漠,头发有些凌乱,衣着整齐。

    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最可能的是()。单选
    A:一般心理问题
    B:神经症性问题
    C:严重心理问题
    D:精神病性问题

    答案:C
    解析:
    【考察重点】初诊接待中精神状态的资料收集与整理【试题解析】咨询中要对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有条理的整理,包括一般资料、个人成长史、目前状态三个方面,目前状态包括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功能三个方面。本题目考察的是求助者目前精神状态中情绪方面的症状表现。求助者的主要情绪表现为“伤心,常常自责、哭泣,情绪低落”,是比较明显的抑郁情绪状态;而“越临近高考,对自己的前途就越发担忧”,“不知道该怎么办”却掩藏着无奈和烦恼,属于焦虑的情绪。案例中没有出现无法自控的想法或行为,没有强迫症状,也没有针对当下具体的对象和内容的害怕,不存在恐惧情绪,因此答案选BC。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试题解析】痛苦不仅由“自己为了防备别人抢走第一名,做了些错事”而引起,与此相关的感到“自信不足”也引起心理痛苦,表明已经出现了泛化。而“对事物无兴趣”表明其影响了社会功能。故选项为AB。
    【考察重点】意志行为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情绪低落、常常自责”属于心理学中情绪症状,应排除。而“行为懒散、意志减退”属于意志行为症状的表现,故选项为AC。
    【考察重点】心理冲突的特点【试题解析】心理冲突包括常形与变形。而案例中求助者因为“自己为了防备别人抢走第一名,做了些错事”而出现自责、情绪低落等症状,这种心理冲突属于常形,具有“现实性,道德性”。故选项为AC。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的症状学诊断结果【试题解析】首先,该案例中求助者符合正常与异常区分的三个标准: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性格相对稳定,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完整,且主动求医,故排除精神病性障碍。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与两件事情有关,一是由于曾经害怕别人抢走第一名,做了些错事,由此自责、情绪低落,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二是面临高考,因对自己的前途担忧而产生各种症状,与现实因素密切相关,故排除神经症和可疑神经症。本案例中没有明确给出病程长短等诊断线索,重点在于考察学员对案例中所给关键因素的把握。案例中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真正原因是即将高考,“通常情况下,对于青年人来说,关系到个人发展前途的事件,大致都属于高强度刺激”,由此可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因此该题答案为C。
    【考察重点】咨询阶段的划分【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内容为教材上的知识点。咨询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期)——诊断阶段;第二阶段(中期)——咨询阶段;第三阶段(后期)——巩固阶段。故选项为ABC。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关于不合理信念的识别【试题解析】合理情绪疗法中,关于不合理信念有三种:“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绝对化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其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糟糕至极是一种把事物的可能后果想象、推论到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灾难性的结果的非理性信念。而本案例中,求助者因为曾经做了些错事而过分自责,属于过分概括化的不合理信念。另外,又因为临近高考,感到自信心不足,对前途担忧,导致哭泣、对任何事物提不起兴趣,属于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故选项为AC。
    【考察重点】参与性概括的使用【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内容和案例无密切关系,是教材上的知识点。参与性概述可用于一次面谈结束前,可用于一个阶段完成时,也可用于一般情况。只要认为对求助者所说的某一内容已基本清楚就可作一个小结性的概述。故选项为AB。

  • 第20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7岁,高三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自诉高一时在军训回来的车上,某同学送给他一盒饼干,他只拿了其中的一块,便把饼干盒还回。当时有人说他“你傻啊”。尽管一周后,那位说他傻的同学又表示喜欢与求助者来往,但求助者从此跟人一说话就紧张,并有些口吃,变得害怕与人交往。求助者也真的觉得自己挺傻,认为别人也一定能看出来。因而高三后便不再上学。求助者认为不上学也没关系,但妈妈对他不上学很着急,带他来看心理门诊。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说话声音很弱,不敢看人,但语言及逻辑思维尚可。
    邻居对他的评价:是个老实的孩子;同学对他的评价:比较幼稚,不成熟。

    心理咨询师在了解情况后,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多选
    A:启发求助者寻求帮助
    B:求助者拒绝帮助可停止咨询
    C:对妈妈进行心理帮助
    D:求助者拒绝帮助可强制咨询

    答案:A,B
    解析:
    【考察重点】引起求助者问题的心理学原因【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主要是引起求助者问题的性格因素。从案例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求助者多疑敏感的特征,这是引起求助者问题的主要性格因素。所以本题选择A。
    【考察重点】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试题解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生物学: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2.心理学:认知因素、人格因素;3.社会学: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四个选项中A选项属于心理学原因中的人格因素,但是案例中并没有显示出求助者有追求完美的特征;B选项属于心理学因素中的认知因素;C选项是心理问题的情绪表现,不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故排除;D选项是社会学因素,是求助者遭遇的现实刺激。所以本题选择BD。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试题解析】对心理问题严重程度的诊断,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般从刺激的性质(强度与现实性)、反应的持续时间(病程)、反应(症状)的强度、反应是否泛化四个维度来区分一般和严重心理问题。从心理冲突的性质来区分严重心理问题(常形冲突)和可疑神经症(变形冲突)。从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简易评定法的评分结果来区分可疑神经症(4~5分)和神经症(6分及6分以上,但病程须满3个月)。本案例中求助者的心理冲突还是常形的,所以排除BD。求助者的心理冲突是由现实刺激引起的,虽然现实刺激的强度比较小,但是对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却造成了破坏。所以可以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考察重点】严重心理问题的特征【试题解析】从案例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求助者也真的觉得自己挺傻,认为别人也一定能看出来。因而高三后便不再上学”可以看出求助者的已经泛化;“但求助者从此跟人一说话就紧张,并有些口吃,变得害怕与人交往”,可以看出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受到了影响。所以本题选择AD。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的症状鉴别【试题解析】咨询师观察到求助者的语言及逻辑思维尚可,可以看出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求助者虽然是母亲带他来看心理门诊,但是求助者在自述自己的问题时并没有观察到阻抗,所以可以看出求助者是主动求助。
    【考察重点】咨询师在初诊接待的注意事项【试题解析】在初诊接待中,求助者可能会因为出现阻抗而拒绝帮助,我们可以尝试是否能够解除求助者的阻抗来帮助求助者敞开心扉,正如本案例的求助者,所以排除D。但是,咨询是完全自愿的助人,咨询成功与否也在于求助者是否愿意自己去改变,所以在咨询中如果求助者确实不愿意接受咨询,不愿意作出改变,咨询师也不能强制进行咨询。在咨询中,我们也应该看出,其实造成求助者问题的,家庭因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谁求助、谁是求助者也是咨询的重点,所以,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本求助者身上,而不是母亲。所以本题选择AB
    【考察重点】咨询目标的确立【试题解析】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时:1.要找出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所谓的主要问题就是求助者最关心、最困扰、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咨询目标的整合。咨询师应该把不同的咨询目标视为一般、普遍、宏观、远期的目标到特殊、具体、微观、近期的目标这样一个连续体,这样就可以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从本案例报告来看,求助者现在面对的主要问题是“跟人一说话就紧张,并有些口吃,变得害怕与人交往”,这是求助者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也应该作为咨询的主要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只是求助者主要问题的行为表现,造成求助者主要心理问题的原因还是心理咨询师观察到的,求助者比较胆小,不自信。这应该作为咨询的长远期目标。咨询师不帮助求助者作出实际的决定,所以求助者是否继续上学是求助者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但是咨询师可以把求助者是否上学作为检验求助者咨询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这是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特征。所以本题选择ABC。

  • 第21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8岁,高三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重点中学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以考上北大、清华为目标,学习非常刻苦。感觉高考压力非常大,从高三下学期开始,规定自己每天只睡五个小时。一个多月来开始变得憔悴,脸色苍白,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也受到影响。求助者为此非常着急,经常睡不着。老师、家长建议调整心态、改善睡眠,求助者试图改变,但无明显效果。经老师建议,主动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做事追求完美,争强好胜,不达目的不罢休。靠自己的努力考上重点高中,前两年学习成绩一直排在年级前十名以内。
    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定的咨询目标是:1.改善焦虑情绪,争取SAS测验标准分减至30分。2.从不能正常学习到能够正常学习。3.睡眠时间从目前每晚5小时增加到7小时。

    适宜接受心理咨询的求助者应具备的条件包括()。多选
    A:人格正常
    B:性别适宜
    C:内容合适
    D:年龄适宜

    答案:A,C,D
    解析: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生物学:包括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从本案例来看,求助者无生物学因素造成的问题。2.心理学:包括认知因素、人格因素。选项中的B选项性格好强是明显的人格因素。3.社会学:包括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选项中的D选项面临高考是生活事件给求助者带来的影响。题中的A选项成绩较差跟求助者的实际情况不符,D选项目标远大不是造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综上所述,本题选择BC。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究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生物学:包括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从本案例来看,求助者无生物学因素造成的问题。选项A是求助者的性别因素。性别差异不是造成本求助者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2.心理学:包括认知因素、人格因素。选项中的C选项性格好强是明显的人格因素。3.社会学:包括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选项中的B选项面临高考是生活事件给求助者带来的影响,但不是求助者产生问题的最主要的因素,只是一个刺激条件。综上所述,本题选择B。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试题解析】躯体形式障碍是神经症的一种,是一类以各种躯体症状作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不能证实有器质性损害或明确的病理性生理机制存在,但有证据表明与心理因素或内心冲突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本案例求助者虽然出现躯体症状,但是并未达到神经症的程度。所以排除B。心理生理障碍与心理因素相关,是以生理活动异常为表现形式的精神障碍,主要有进食障碍和睡眠障碍。本案例同样未达到精神障碍的程度,所以排除D。一般从刺激的性质(强度与现实性)、反应的持续时间(病程)、反应(症状)的强度、反应是否泛化四个维度来区分一般和严重心理问题。本案例求助者刺激由现实原因引起,虽然刺激强度不是很大,但是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受到较大影响,且自己无法解决,所以可以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所以本题选择C。
    【考察重点】咨询目标的特征【试题解析】提出有效的咨询目标应具备如下特征:1.属于心理学范畴的。心理咨询主要涉及心理障碍、心理适应、心理发展等方面的问题。2.积极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是积极的,回避问题往往是消极的。3.具体或量化的。4.可行的。5.可以评估的。至少有一种评估手段或者方法可以对目标的进展情况或是否能实现进行评估。6.双方接受的。7.多层次统一的。根据咨询目标的特征,本题选择ABCD。
    【考察重点】咨询目标的特征【试题解析】本案例的第二个咨询目标是从不能正常学习到能够正常学习。是再努力的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是心理学目标积极的一个表现。所以本题选择B。
    【考察重点】咨询目标的特征【试题解析】第三个咨询目标特征:即睡眠时间从目前每晚5小时增加到7小时。我们可以看出此目标是在改善睡眠时间上,是求助者改变的一个很具体的症状,所以此目标是具体的,同时此目标有睡眠时间调整的具体目标时数,从每晚的5小时增加到7小时。这个数据是量化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测量来评估的(一般可以量化的标准都是可以用来评估的),所以本题选择ABC。
    【考察重点】阻抗的表现形式【试题解析】阻抗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四类:讲话程度上的阻抗、讲话内容的阻抗、讲话方式的阻抗、咨询关系的阻抗。本题考察的是讲话程度的阻抗。求助者的阻抗可以表现在讲话程度上,其形式为沉默、寡言和赘述,其中以沉默最为突出。
    【考察重点】咨询关系的匹配【试题解析】适宜求助者应具备的八个方面的条件包括:动机正确、人格正常、信任度高、行动自觉、匹配性好、智力正常、年龄适宜、内容合适。所以本题选择ACD。

  • 第22题:

    来访者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所围绕的几个方面中不包括()

    • A、求助者的一般背景资料
    • B、求助者的来访原因
    • C、求助者的现主要症状
    • D、求助者好朋友的体检表

    正确答案:D

  • 第23题:

    单选题
    刚刚毕业到学校任教的小吴老师、发现很多同事针对学生错误的行为常采用打骂的方式,小吴老师不认同这种做法,当学生犯错误时,她耐心教导、帮学生分析犯错的原因。这说明小吴老师做到了(    )。
    A

    廉洁从教

    B

    依法执教

    C

    团结协作

    D

    严谨治学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根据“给定资料3”,请分析小吴发生了哪些变化,使得村民们对她的称呼从“那个大学生”变成了“小吴”。(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恰当提炼,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