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
行刑时效是指法律规定对判处刑罚的犯罪分子执行刑罚的有效期限。判处刑罚而未执行,超过法定执行期限,刑罚就不得再执行。我国刑法没有规定行刑时效制度。
更多“下列关于刑法时效制度的内容,我国刑法没有规定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有关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根本标准

    B.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揭示了犯罪的社会政治属性和法律特征

    C.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是对犯罪的定性描述,而没有设置定量要求

    D.根据我国刑法对犯罪的定义,只有具有一定严重程度的社会危害性的违反刑法的行为才能被认定为犯罪


    正确答案:ABD
    解析: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是对犯罪的内涵和外延的科学概括,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根本标准。一方面,它揭示了犯罪的社会政治属性和法律特征;另一方面,它在对犯罪进行定性描述的同时也设置了定量要求,即《刑法》第13条关于“但书”的规定。根据这一定义,只有具有一定严重程度的社会危害性的严重违反刑法的行为才能被认定为犯罪。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B、D。

  • 第2题:

    试论我国刑法规定中的数罪并罚制度。


    正确答案:数罪并罚是指审判机关对一人所犯数罪的合并处罚。我国对数罪并罚基本上采用限制加重原则同时兼采用其他原则中的合理因素。对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采取吸收原则对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对判处有附加刑的采取并科原则。具体而言我国《刑法》规定的数罪并罚有三种情况: (1)判决宣告之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应当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3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1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能超过20年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25年。 (2)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没有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然后把原判刑罚和新判处刑罚按照限制加重的原则决定应当执行的刑期已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的刑期以内。 (3)判决宣告以后刑罚还没有执行完毕之前被判处的犯罪分子又犯新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限制加重原则决定应执行的刑罚。但是已执行的刑期不计算在新决定的刑期以内。
    数罪并罚是指审判机关对一人所犯数罪的合并处罚。我国对数罪并罚基本上采用限制加重原则,同时兼采用其他原则中的合理因素。对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采取吸收原则,对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对判处有附加刑的,采取并科原则。具体而言,我国《刑法》规定的数罪并罚有三种情况: (1)判决宣告之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应当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3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1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能超过20年,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25年。 (2)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没有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然后把原判刑罚和新判处刑罚,按照限制加重的原则,决定应当执行的刑期,已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的刑期以内。 (3)判决宣告以后,刑罚还没有执行完毕之前,被判处的犯罪分子又犯新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限制加重原则,决定应执行的刑罚。但是已执行的刑期不计算在新决定的刑期以内。

  • 第3题: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行政法规中经常规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由此可见,我国行政法规也可以规定犯罪和刑罚
    B.我国《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成立诈骗罪。因为该规定没有明确描述诈骗罪的罪状,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所要求的明确性
    C.死刑因为被许多国家视为残虐的刑罚而被废除,因此我国刑法典保留死刑,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
    D.如果刑法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判处刑罚”,这种规定属于绝对不定刑的规定,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

    答案:D
    解析:
    A项错误。行政法规规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是一种援引。我国刑法只有刑法典和单行刑法,没有附属刑法。因此,我国只有刑法才能规定犯罪和刑罚,行政法规不能规定犯罪和刑罚,只能作援引性规定。 B项错误。刑法分则中的罪状可以分为简单罪状、叙明罪状、引证罪状和空白罪状四类。《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成立诈骗罪,属于仅仅写出犯罪名称,没有具体描述犯罪特征的简单罪状,这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所要求的明确性。因为没有必要详细描述诈骗罪的特征,公民凭着国民的一般法感觉就能知道和判断。 C项错误。死刑是否属于违背人道主义的残虐刑罚,各国根据本国国情有不同的判断和取舍。目前,我国认为死刑不属于残虐刑罚,但也对死刑作了比较严格的限制,《刑法修正案(九)》取消了9个死刑罪名就是例证。因此,我国刑法典保留死刑,并未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D项正确。绝对不定刑是指刑法条文只规定“犯……罪,判处刑罚”,不规定刑罚的种类,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规定。D项中如果刑法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判处刑罚”就属于只规定了犯罪而没有规定刑罚种类的绝对不定刑,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

  • 第4题:

    下列有关时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时效是指经过一定的期限,对犯罪不得追诉或者对所判刑罚不得执行的一项制度
    B.时效分为追诉时效和行刑时效两种
    C.我国刑法既规定了追诉时效,又规定了行刑时效
    D.我国刑法只规定了行刑时效,没有规定追诉时效


    答案:A,B
    解析:
    时效是指经过一定的期限,对犯罪不得追诉或者对所判刑罚不得执行的一项制度,分为追诉时效和行刑时效两种。因而选项A、B正确。我国《刑法》只规定了追诉时效制度,因而选项C、D错误。

  • 第5题:

    下列关于我国刑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 B、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从新兼从轻原则
    • C、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是指没有达到犯罪目的
    • D、我国《刑法》规定,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包括不适用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正确答案:A,D

  • 第6题:

    简述我国《刑法》有关追诉时效期限的规定。


    正确答案: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3).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 第7题:

    简述我国《刑法》第87条有关追诉时效的规定。


    正确答案: 《刑法》第87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3、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但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 第8题:

    我国《刑法》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判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这是刑法的()

    • A、刑法定罪原则
    • B、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 C、普遍保护原则
    • D、罪刑法定原则

    正确答案:D

  • 第9题:

    下关于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我国《刑法》,但《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除外
    • B、我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我国境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都要根据《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 C、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公民犯罪,可以适用我国《刑法》,但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 D、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若经过外国审判,不需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单选题
    我国《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根据我国现在刑法学界的通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条规定分号以前的内容,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

    B

    这条规定分号以后的内容,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

    C

    这一整条规定,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

    D

    这一整条规定,都没有体现罪刑法定原则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解。现在刑法理论界的通说认为,我国《刑法》第3条的后半句话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前半句话并不是对罪刑法定原则的规定。张明楷教授认为,《刑法》第3条的前半句话,只是防止司法人员随意出罪,突出了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

  • 第11题:

    问答题
    什么是时效?我国刑法是怎样规定追诉期限的?

    正确答案: 所谓时效,指经过一定的期限,对刑事犯罪不得再追诉或者对所判刑罚不得再执行的一项法律制度。时效一般分为追诉时效和行刑时效两种:所谓追诉时效,指对犯罪分子依法侦察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所谓开刑时效,指对被判处刑罚的犯罪人执行刑罚的有效期限。行刑时效,指对被判处刑罚的犯罪人执行刑罚的有效期限,故又称为刑罚执行时效。我国刑法只规定了追诉时效,没有规定行刑时效。我国刑法典根据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刑罚的轻重不同,把各种犯罪的追诉时效期限分别规定为四个不同的档次,即:
    ①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5年。
    ②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10年。
    ③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15年。
    ④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期限为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还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关于单位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即便刑法没有明文规定单位能够构成该种犯罪,仍能够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

    B

    单位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当刑法没有明确规定单位能够构成这种犯罪时,对组织、策划、实施该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追究刑事责任

    C

    单位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只要刑法没有明确规定只有自然人能够构成该种犯罪,就能够对单位定罪处罚

    D

    我国刑法规定的四百多种犯罪,大多数犯罪都能由单位构成


    正确答案: A
    解析:
    AC两项,《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根据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没有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就不能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
    B项,2014年4月24日第1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8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0条的解释》明确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刑法分则和其他法律未规定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的,对组织策划实施该危害社会行为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项,在我国刑法规定的400多种犯罪中,只有少部分犯罪能够由单位构成。自然人犯罪为原则,单位犯罪为例外。

  • 第13题:

    我国刑法规定,刑事责任终结的类型有( )。

    A、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

    B、依照刑法规定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撤回告诉的

    C、犯罪人死亡

    D、刑罚执行完毕


    参考答案:ABCD

  • 第14题:

    我国刑法中的时效是指

    A.追诉时效

    B.刑法的溯及力

    C.行刑时效

    D.刑法的生效与失效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关于刑法的溯及力,我国《刑法》第12条的规定体现了从新兼从轻原则。(  )


    答案:错
    解析:
    关于刑法的溯及力,我国采用从旧兼从轻原则,其既符合罪刑法定的要求,又适应实际的需要。

  • 第16题:

    下列关于刑法的效力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原则上均适用我国刑法
    B.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我国公民犯我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不适用我国刑法
    C.外国人在我国境内犯罪的,除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的以外,均适用我国刑法
    D.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均适用我国刑法


    答案:D
    解析:
    【精解】根据刑法的规定,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原则上拥有管辖权;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我国公民犯我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我国刑法没有管辖权;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所以C项正确而D项错误。

  • 第17题:

    什么是时效?我国刑法是怎样规定追诉期限的?


    正确答案: 所谓时效,指经过一定的期限,对刑事犯罪不得再追诉或者对所判刑罚不得再执行的一项法律制度。时效一般分为追诉时效和行刑时效两种:所谓追诉时效,指对犯罪分子依法侦察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所谓开刑时效,指对被判处刑罚的犯罪人执行刑罚的有效期限。行刑时效,指对被判处刑罚的犯罪人执行刑罚的有效期限,故又称为刑罚执行时效。我国刑法只规定了追诉时效,没有规定行刑时效。我国刑法典根据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刑罚的轻重不同,把各种犯罪的追诉时效期限分别规定为四个不同的档次,即:
    ①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5年。
    ②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10年。
    ③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15年。
    ④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期限为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还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 第18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王某在国外犯我国《刑法》规定的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适用我国《刑法》,采用的是普遍管辖原则
    • B、不适用我国《刑法》
    • C、适用我国《刑法》,可不予追究
    • D、适用我国《刑法》,必须予以追究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下列有关我国刑法溯及力的陈述,正确的是()。

    • A、没有溯及力
    • B、有溯及力
    • C、有条件的溯及既往
    • D、我国刑法对此无明确规定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什么是时效?我国刑法规定追诉时效有什么意义?


    正确答案: 指经过一定的期限,对刑事犯罪不得再追诉或对所判刑罚不得再执行的一项法律制度。意义:(1)有利于我国刑罚目的的实现;(2)有利于司法机关集中精力打击现行犯罪活动;(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 第21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我国刑法关于追诉时效的规定?

    正确答案:
    追诉时效是指依法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我国关于追诉时效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追诉时效期限的规定
    《刑法》第87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①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
    ②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
    ③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
    ④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确定追诉时效期限,应当根据行为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分别适用刑法规定的不同条款或相应的量刑幅度,按其法定最高刑来计算追诉期限。
    (2)追诉期限的计算的规定
    关于追诉期限的计算,《刑法》第89条第1款规定:“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是指连续犯和继续犯,其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3)关于时效中断和时效延长的规定
    《刑法》第89条第2款规定:“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这在刑法理论上称为时效中断。《刑法》第88条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这在刑法理论上称为时效延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什么是时效?我国刑法规定追诉时效有什么意义?

    正确答案: 指经过一定的期限,对刑事犯罪不得再追诉或对所判刑罚不得再执行的一项法律制度。意义:(1)有利于我国刑罚目的的实现;(2)有利于司法机关集中精力打击现行犯罪活动;(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关于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我国《刑法》,但《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除外

    B

    我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我国境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都要根据《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C

    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公民犯罪,可以适用我国《刑法》,但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D

    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若经过外国审判,不需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核刑法的适用范围。《刑法》基于属人主义原则,规定了属人管辖权: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刑法》,但是按《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如果是我国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一律适用《刑法》。
    《刑法》基于保护主义原则,规定了保护管辖权: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