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三面红旗”是指(  )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

题目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三面红旗”是指(  )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


相似考题
更多“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三面红旗”是指(  ) ”相关问题
  • 第1题:

    五十年代的“三面红旗”不包括()。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社会主义五年计划纲要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运动


    参考答案:B

  • 第2题: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毛泽东提出的关于经济建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 第3题: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包括哪些?


    正确答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 第4题:

    从1956年到1966年,是初步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试述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取得的成就和探索的成果。


    正确答案: 中国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来,尽管经历过严重的曲折,还是取得了重
    大的显著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
    (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基本建立。一是经济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1952年到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8.2%,其中工业年均增长11.2%。谷物和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明显提前。二是从根本上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
    (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一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的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扫除文盲、大力推广普通话,并加大对小学、中学和高等教育的投资。文学艺术工作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的指引下,仍然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医疗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新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前人民体质”的指导方针。
    (3)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新中国在核技术、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的成就。先后制定了两个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
    (4)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新中国在成立初期,一面奉行独立自主基础上的“一边倒”政策,积极争取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国内建设与外交工作的支持、援助;一面不失时机发展同西方国家的民间交往。1950年至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以及随后召开的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极大的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同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更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公认的国际准则。
    (5)探索中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 第6题:

    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的初步成果?


    正确答案: 大会围绕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题,做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
    第一,明确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二、制定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第三、确定经济建设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第四、提出了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和设想。
    第五、要求发扬人民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六、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方针。

  • 第7题:

    上世纪50年代末,“三面红旗”是指()

    • A、“一大二公”
    • B、“大跃进”
    •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 D、人民公社

    正确答案:B,C,D

  • 第8题: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背景是什么?


    正确答案:(1)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结束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当落后的东方大国建成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全新的课题;
    (2)迄今为止只有苏联一种明显存在弊端也不一定完全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3)但是由于“二战”后出现了美、苏为首的两大对立阵营,美国对中国施行封锁和遏制,苏联却对中国进行援助;苏联模式也曾表现出巨大的威力,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苏联模式也正好适应了新中国工业化初期强调发展重工业的需要,所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选择了苏联模式。

  • 第9题: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正确答案: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⑤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 第10题:

    问答题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理论贡献的主要方面。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在外交和国际战略方面取得了哪些理论成果?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毛泽东是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之所以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是因为:毛泽东和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并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我们不仅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积累了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故本题判断正确。

  • 第13题: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理论贡献的主要方面。


    答案:
    解析:
    理论贡献的主要有三方面:1.论述了必须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基本思想;2.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3.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 第14题:

    毛泽东是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5题:

    五十年代的“三面红旗”不包括()。

    •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 B、社会主义五年计划纲要
    • C、大跃进运动
    • D、人民公社运动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党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犯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社会主义建设刚刚起步,缺乏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
    由于党的历史特点,容易用阶级斗争的眼光看待一切问题。
    党内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 第17题: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被称为“三面红旗”,其中总路线是指过渡时期总路线。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正确答案: ①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②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③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 第19题:

    试论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正确答案: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
    (3)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其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是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强调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符合中国人口多、工业基础薄弱的实际,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2)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3)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4)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5)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6)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7)关于科学和教育。
    (8)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 第20题: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正确答案:(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取得的成就和探索的成果。

    正确答案: 中国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来,尽管经历过严重的曲折,还是取得了重
    大的显著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
    (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基本建立。一是经济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1952年到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8.2%,其中工业年均增长11.2%。谷物和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明显提前。二是从根本上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
    (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一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的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扫除文盲、大力推广普通话,并加大对小学、中学和高等教育的投资。文学艺术工作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的指引下,仍然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医疗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新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前人民体质”的指导方针。
    (3)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新中国在核技术、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的成就。先后制定了两个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
    (4)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新中国在成立初期,一面奉行独立自主基础上的“一边倒”政策,积极争取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国内建设与外交工作的支持、援助;一面不失时机发展同西方国家的民间交往。1950年至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以及随后召开的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极大的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同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更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公认的国际准则。
    (5)探索中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正确答案:
    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主要有:
    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论十大关系》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了贯彻这一方针,报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内容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
    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毛泽东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他提倡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深刻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必要条件。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思路。
    ④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除此之外,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经济建设方针、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科学和教育、知识分子工作。党在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实现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执政党建设等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
    这些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背景是什么?

    正确答案: (1)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结束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当落后的东方大国建成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全新的课题;
    (2)迄今为止只有苏联一种明显存在弊端也不一定完全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3)但是由于“二战”后出现了美、苏为首的两大对立阵营,美国对中国施行封锁和遏制,苏联却对中国进行援助;苏联模式也曾表现出巨大的威力,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苏联模式也正好适应了新中国工业化初期强调发展重工业的需要,所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选择了苏联模式。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