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中国之革命党经验不多,遂令反对派得尽其技,没有俄国那种好方法以防范反革命派,使其不能从中破坏。故俄国革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而仍失败。”该观点 A.认为辛亥革命的失败主要是方法问题 B.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反动派的力量过于强大 C.将辛亥革命失败归咎于未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D.未认识到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题目
“中国之革命党经验不多,遂令反对派得尽其技,没有俄国那种好方法以防范反革命派,使其不能从中破坏。故俄国革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而仍失败。”该观点

A.认为辛亥革命的失败主要是方法问题
B.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反动派的力量过于强大
C.将辛亥革命失败归咎于未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D.未认识到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相似考题
更多““中国之革命党经验不多,遂令反对派得尽其技,没有俄国那种好方法以防范反革命派,使其不能从中破坏。故俄国革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而仍失败。”该观点 ”相关问题
  • 第1题: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一,十月革命启示中国先进分子,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的解放之路。(3分)第二,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图号召反对帝园主义,以平等的姿态对待中国,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3分)第三,十月革命中,工人和土兵的广泛发动井d此取得胜利的事实,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2分)第四,十月革命后,中国思想界产生了一批赞成1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了。(2 分)

  • 第2题:

    孙中山听到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他给列宁发去了贺电。贺电中说:“中国革命党对于贵国革命党之艰苦卓绝的奋斗,表示极大的敬意;而且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反映了()

    • A、孙中山向俄国学习的强烈愿望
    • B、孙中山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C、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民族解放运动指明了新的道路
    • D、孙中山决定走俄国革命的道路

    正确答案:A

  • 第3题:

    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 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
    • 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
    • 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
    • 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

    正确答案:C

  • 第4题:

    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的演说中提到“由于我们的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从中可以分析出()

    • A、孙中山已正确认识到了革命失败的根源
    • B、孙中山认识到了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 C、孙中山认为革命军应是政治、军事并重的新型军队
    • D、孙中山否定了革命党的历史功绩

    正确答案:B

  • 第5题: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日民族之统一。”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 材料二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三 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三你怎样理解毛泽东所说研究中共党史要“从辛亥革命说起”?“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表现是什么?


    正确答案: 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壮大了工人阶级;其失败促使先进中国人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表现: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平等;建立了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实现了普遍平等的人权;完成土地改革,改善了人民生活。

  • 第6题:

    民国十六年七月,宋庆龄发表声明指出:“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失望的,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宋庆龄所指的人是()

    • A、王明、陈独秀
    • B、吴佩孚、孙传芳
    • C、蒋介石、汪精卫
    • D、张学良、杨虎城

    正确答案:C

  • 第7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选自《种树郭橐驼传》 作者为什么略写“他植者”种树的马虎态度,而详写其“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的态度?


    正确答案: 作者详写“他植者”种树“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的一面,是为了与下文中“长人者好烦其令”相照应、类比,从而阐发并突出文章的主旨。

  • 第8题:

    在某班的一堂关于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的综合探索课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的观点:①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你认为正确的有()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正确答案:A

  • 第9题:

    李大钊发表了()指出了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新文明之曙光。

    • A、《庶民的胜利》
    • B、《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 C、《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
    •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单选题
    被李大钊称为“是20世纪中世界革命之先声”的革命是(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俄国二月革命

    D

    俄国十月革命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辛亥革命前夕,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了一场大论战,下面属于革命派的言论有()
    A

    “革命之破坏与革命之建设必相辅而行”

    B

    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

    C

    中国“国民恶劣”、“智力低下”

    D

    “是何异见将溃之疽而戒毋施刀圭”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改良派和革命党的论战最终以革命派大获全胜告终,革命派吸引了大量温和立宪派的支持。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展
    C.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一条件

    答案:B
    解析:
    战争是加速俄国革命爆发的催化剂。战争前俄国的矛盾就十分尖锐,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展。

  • 第14题:

    改良派和革命党的论战最终以革命派大获全胜告终,革命派吸引了大量温和立宪派的支持。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5题:

    中国革命的道路和俄国革命的道路一样。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日民族之统一。”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 材料二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三 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请回答: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的根本原因。为改变革命屡败的局面,孙中山在理论和政治上有何重大创新或举措?


    正确答案: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
    举措:提出新三民主义;实现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开展。

  • 第17题: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日民族之统一。”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 材料二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三 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从辛亥革命时期到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观有何新的发展?


    正确答案: 从民族统一(“五族共和”)、民族平等到明确反帝、谋求中华民族解放。

  • 第18题:

    关于俄国爆发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思想启蒙,革命社会民主社会主义者的贡献
    • B、社会革命党的贡献
    • C、列宁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 D、集体主义意识:俄国社会结构及与之互为表里的民族意识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革命派小说家陈天华创作的()(未完稿),以舟山的民权村为背景描写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


    正确答案:《狮子吼》

  • 第20题:

    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宣言》中指出:“前代革命虽起于民众,及其成功则独夫取而代之,不复与民众为伍。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益,所抒发者民众之情感„„故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在此,孙中山阐释了()

    • A、民主革命的最终理想
    • B、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 C、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 D、民主革命失败的根源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单选题
    关于俄国爆发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

    思想启蒙,革命社会民主社会主义者的贡献

    B

    社会革命党的贡献

    C

    列宁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D

    集体主义意识:俄国社会结构及与之互为表里的民族意识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背景材料: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郭橐驼种树的根本经验是什么?

    正确答案: 经验是“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选自《种树郭橐驼传》 除正面阐述外,作者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方法来凸现橐驼种树方法的正确性?

    正确答案: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凸现郭橐驼种树方法的正确性。与“他植者”种树在原理、方法、结果等诸方面构成了对比。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