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孔子启发式的教学思想体现在 他的名言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 三隅反,则不复也。"汉代经学大师郑玄的解释 为:“孔子与人言,必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 启发为说之,如此,则识思之深也。说则举一隅 以语之,其人不思其类,则不复重教之。”郑玄的 阐释告诉人们:首先,孔子通过“不愤不启,不悱 不发”,直接强调了教师必须适时启发,即“必 待”学生出现“愤悱”后,教师才能去实施启发: 其次,通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强调 教师必须适度启发。同时还可看出,孔子提出适 时适度的启发主张,强调的是教师不要包办学生 的思考与学习,其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促进其智慧、能力的发展。 (2)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母亲是 一个接生婆,谙于产婆术。这对于苏格拉底把产 婆术用于教育,将教育比喻为思想的接生有着重 大的影响。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强调教育应是 由内而外的,是将儿童心灵中的智慧不断引出 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由外而内的,不是注人、训 练、铸造的过程。苏格拉底把“产婆术”贯穿于全 部的教育活动之中。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主要 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讽刺。他经常与各种人 谈话,讨论人们感兴趣的人生问题。在与别人谈 话时,装作自己什么也不懂,向别人请教,请别人发表意见。他这样做是为了引导人们发现自己 认识中的矛盾,意识到自己思想的混乱,怀疑自 己原有的知识,迫使自己积极思索,以求问题的 答案要点。第二步是产婆术。这一步的作用是, 在对方发现自己认识的混乱并否定原有认识的 基础上,引导他走上正确认识的道路,从而逐步 得到真理性的认识,形成概念。 (3)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只有八个字:“不愤 不启,不悱不发”。按宋代朱熹的解释:“愤者,心 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 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可见,"愤”就是学生 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 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 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 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 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 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 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 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孔 子的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它不仅生动 地表现出孔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 深刻地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会 出现两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思 维矛盾,以及这两种矛盾的正确处理方法。苏格 拉底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抓住学生思维过程中 的矛盾,启发诱导,层层分析,步步深入,使他了 解他所认为是真的东西,原来是假的;他所认为 是对的,原来是错的。他以此来强调学生要主动 地去求得知识,发现知识,时刻注意引导人形成 正确的思想,得到有关道德的完善无误的概念。 和苏格拉底对话法相比较,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彼此都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但是两 者处理思维矛盾的方法则完全不同:苏格拉底是 通过教师连续不断地提问迫使学生陷入自相矛 盾状态,从而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人,使问 题最终得到解决。孔子则是由教师或学生自己 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去思考,等到学生处于 “愤”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一种矛 盾而又无法解决时,教师才去点拨一下。然后又 让学生自己继续去认真思考,等到学生进人“悱”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二种矛盾且 无法解决时,教师又再点拨一下,从而使学生柳 暗花明,豁然开朗。 (4)总之,孔子的启发式是以学生为中心,让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 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 去探索,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 进作用。苏格拉底的对话法实际上是以教师为 中心,学生完全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种启发式 虽然也能使学生印象深刻,但是由于学生的主动 性发挥不够,对于较复杂问题的理解,即涉及高 级认知能力的场合,恐怕对问题难以理解得很深 人。两者比较,不难看出,尽管两种启发式在教 学中都很有效,都能促进学生的思维,但是显然 孔子的启发式有更深刻的认知心理学基础,更加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而具有更髙的理论 价值。
更多“分析论述孔子和苏格拉底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相关问题
  • 第1题:

    苏格拉底教学法包括( )。
    A.思索 B.苏格拉底讽刺
    C.启发 D.定义
    E.助产术


    答案:B,D,E
    解析:
    苏格拉底提倡争辩教学法,他将教学分为三步:即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 第2题:

    苏格拉底的(  )类似于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法

    A.讥讽
    B.下定义
    C.归纳
    D.产婆术

    答案:D
    解析:
    都是启发式教学法。

  • 第3题:

    试从教育的作用、教育任务、教育内容和“苏格拉底教学法”几方面论述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答案:
    解析:
    (1)教育作用: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帮助人们自省,培养善的观念,成为正义社会的公民。(2)教育任务:他主张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人怎样做人,具体来说就是形成美德。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政治家。在西方教育史上,他最早提出专家治国论。(3)教育内容:他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主张,他认为一切知识、智慧和美德都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都是善的属性,相互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一个人只有确切地知道什么是善才会去行善,人之行为的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相关的知识。因而,他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4)“苏格拉底法”也称问答法、产婆术。在苏格拉底看来,教学的过程就像是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里接生出来,即思想之接生过程,所以称为产婆术。产婆术的过程可分为四步:一、讽刺。即教师以无知的面目出现,通过巧妙的连续诘问,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观点的混乱和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苏格拉底认为这一步非常主要,因为只有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时,才能学习知识;二、助产。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或答案;三、归纳。即学生能够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一般共性和本质;四、定义。即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苏格拉底法的特点是,不将现成的结论强加于对方,而是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达到正确的结论。问和答的对方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讨论,受教的一方必须独立思考,不能生吞活剥地背诵别人的结论。但是,问答法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它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和适度的范围内运用。如受教者须有探索真理、追求知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事实和知识。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年儿童。

  • 第4题: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并分析两者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


    正确答案: ①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重视人的作用,强调道德。
    ②孔子对东方社会的影响: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苏格拉底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苏格拉底的思想成为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 第5题:

    论述分析评价微观环境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一共有八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即:①项目位置;②空气;③水;④对植物和动物生态环境的影响;⑤对公众健康的影响;⑥噪音;⑦历史和文化因素;⑧人口迁移问题。

  • 第6题:

    分析论述麦克费尔体谅课程模式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有哪些?


    正确答案: 体谅关心模式以哲学、心理学的人本主义思想为基本原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从实际调查了解学生心理世界入手,主张建立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以情感人.开展道德教育。该模式的支柱是--《生命线丛书》,它由3部分组成,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呈现越来越复杂地人际与社会情景.
    第一部分《设身处地》:旨在发展个体体谅他人的,含《敏感性》《后果》《观点》三个单元,其中的所有情境都是围绕人们在家庭、学校或邻里中经历的各种共同的人际问题设计的;
    1)《敏感性》由46种个人对个人的情境,每一种情境都以一幅生动的彩色画加以描绘,展现在“敏感性卡片”上.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敏感性,鼓励学生对一切表明人的需要、利益及情感的言语信号和非言语信号的观察.
    2)《后果》由71张“情景卡”组成.其情境不只涉及两个人,而涉及许多人.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超越一对一关系的道德,采取旁观者的立场客观地进行思考,以增强学生对行为后果的想像、理解、推测的能力.
    3)《观点》由63种“冲突情境”构成,包括性别、年龄、阶级、种族、文化冲突、宗教、政治冲突、心理冲突等.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在最后道出自己在特定的冲突情境中会怎么办之前,扮演与之发生冲突一方的角色.
    第二部分《证明规则》:这个部分由5个单元组成,以逐渐复杂的方式,探讨少年保罗以及他的庭朋友邻居在各种社会背景中面对各种社会压力和要求时发生的难题;
    第三部分《你会怎么办》:这部分有6个小分册.每个分册各自围绕一个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编写.目的在于拓宽学生超越当前社会的道德视野,鼓励学生形成更为深刻普遍的判断框架.
    影响:它提供了一整套提高学生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开放性情境教材,并且为教师理解和使用这套教材提供了一系列的教师指南.“学会关心”在我国中小学已经成为一句时髦的口号,并有一些学校正在开展这方面的试验与研究。

  • 第7题:

    “让学习者的心灵,和史怀哲、孔子、苏格拉底、马克思等这样的伟人的心灵,互相切磋琢磨。”这是文化模式中的哪种方法()。

    • A、系统方法
    • B、典型教育法
    • C、经典阅读法
    • D、案例教学法

    正确答案:C

  • 第8题:

    苏格拉底的教学法包括()。

    • A、定义
    • B、思索
    • C、苏格拉底讽刺
    • D、助产术
    • E、启发

    正确答案:A,C,D

  • 第9题:

    问答题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并分析两者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

    正确答案: ①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重视人的作用,强调道德。
    ②孔子对东方社会的影响: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苏格拉底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苏格拉底的思想成为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苏格拉底的教学法包括()。
    A

    定义

    B

    思索

    C

    苏格拉底讽刺

    D

    助产术

    E

    启发


    正确答案: C,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

    孔子苏格拉底

    B

    孔子亚里斯多德

    C

    孟子柏拉图

    D

    朱熹苏格拉底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世界上最早倡行启发式教学法的教育家是()。
    A

    苏格拉底

    B

    孔子

    C

    亚历士多德

    D

    孟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论述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及其 影响。


    答案:
    解析:
    (1)设计教学法是由美国教育家克 伯屈创立的,因而克伯屈被称为“设计教学法之 父”。 (2) 克伯屈强调有目的的活动是设计教学法 的核心,儿童自动的、自发的、有目的的学习是设 计教学法的本质。他将"设计教学法”定义为在 社会环境中进行有目的的活动,重视教学活动的 社会的和道德的因素。他主张放弃固定的课程 体系,取消分科教学,取消现有的教科书,把学生 的有目的的活动作为所设计的学习单元。 (3) 设计教学法在美国得到迅速传播。它不 仅在西欧和苏联被采用,对中国、印度和埃及等 国的教育也有较大影响。设计教学法充分发挥 了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儿童成为学习的主 人;并力求使教学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以提 .高学习效率;注重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加强了 教学与儿童实际生活的联系。但设计教学法的 四个步骤主要是针对生产者设计而言的,克伯屈 本人也承认没有为学习知识的设计教学确定明 确的步骤=由于强调根据儿童的经验组织教学, 设计教学法实施的结果必然导致系统知识学习 的削弱。

  • 第14题:

    试论述和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思想。


    答案:
    解析:
    当今世界,社会和科技发展迅速,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人的智力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动脑思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成为国内外教学方法研究的热点,可以说言必称“启发”。启发式教学法已成为国内外教学方法发展的重要趋势。从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中国通常把孔子看作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首创者,而西方则公认苏格拉底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鼻祖。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东西方文明发展史上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分别对后世东西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有趣的是,

  • 第15题:

    孔子的教学法及意义


    答案:
    解析:
    (1)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孑乚子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主张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对他们做出准确的评价,并且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2)启发诱导。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孔子认为不论培养道德还是学习知识,都要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反对机械学习,提倡启发式教学。(3)学思行并重。“学而知之”是孔子进行教学的主导思想,学是求知的途径,也是唯一手段。孔子还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学是手段不是目的,行才是终极目的,行比学更重要。由学而思而行,是孑 L 子探索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教育过程,基本符合人的一般认识过程。(4)孔子提出训练学生的思考方法有:①“由博返约”,意思是博学以获得较多的具体指示,返约是在对具体事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形成基本的原理原则和方法。②“扣其两端”: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注意到事物的对立面,合乎辩证法。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第16题:

    微视频的教学过程建议采用苏格拉底教学法即案例教学法。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世界上最早倡行启发式教学法的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
    • B、孔子
    • C、亚历士多德
    • D、孟子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最早提出教育平等思想的中西方教育家是孔子和苏格拉底。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

    • A、孔子苏格拉底 
    • B、孔子亚里斯多德 
    • C、孟子柏拉图 
    • D、朱熹苏格拉底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苏格拉底教学法


    正确答案:此教学法是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实际是一种讨论和辩论的方法,采用对话或提问来揭露对方在知识上的矛盾,也叫苏格拉底”助产术。

  • 第21题:

    单选题
    “让学习者的心灵,和史怀哲、孔子、苏格拉底、马克思等这样的伟人的心灵,互相切磋琢磨。”这是文化模式中的哪种方法()。
    A

    系统方法

    B

    典型教育法

    C

    经典阅读法

    D

    案例教学法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名词解释题
    苏格拉底教学法

    正确答案: 此教学法是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实际是一种讨论和辩论的方法,采用对话或提问来揭露对方在知识上的矛盾,也叫苏格拉底”助产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分析论述麦克费尔体谅课程模式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有哪些?

    正确答案: 体谅关心模式以哲学、心理学的人本主义思想为基本原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从实际调查了解学生心理世界入手,主张建立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以情感人.开展道德教育。该模式的支柱是--《生命线丛书》,它由3部分组成,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呈现越来越复杂地人际与社会情景.
    第一部分《设身处地》:旨在发展个体体谅他人的,含《敏感性》《后果》《观点》三个单元,其中的所有情境都是围绕人们在家庭、学校或邻里中经历的各种共同的人际问题设计的;
    1)《敏感性》由46种个人对个人的情境,每一种情境都以一幅生动的彩色画加以描绘,展现在“敏感性卡片”上.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敏感性,鼓励学生对一切表明人的需要、利益及情感的言语信号和非言语信号的观察.
    2)《后果》由71张“情景卡”组成.其情境不只涉及两个人,而涉及许多人.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超越一对一关系的道德,采取旁观者的立场客观地进行思考,以增强学生对行为后果的想像、理解、推测的能力.
    3)《观点》由63种“冲突情境”构成,包括性别、年龄、阶级、种族、文化冲突、宗教、政治冲突、心理冲突等.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在最后道出自己在特定的冲突情境中会怎么办之前,扮演与之发生冲突一方的角色.
    第二部分《证明规则》:这个部分由5个单元组成,以逐渐复杂的方式,探讨少年保罗以及他的庭朋友邻居在各种社会背景中面对各种社会压力和要求时发生的难题;
    第三部分《你会怎么办》:这部分有6个小分册.每个分册各自围绕一个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编写.目的在于拓宽学生超越当前社会的道德视野,鼓励学生形成更为深刻普遍的判断框架.
    影响:它提供了一整套提高学生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开放性情境教材,并且为教师理解和使用这套教材提供了一系列的教师指南.“学会关心”在我国中小学已经成为一句时髦的口号,并有一些学校正在开展这方面的试验与研究。
    解析: 暂无解析